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十七八世紀歐洲的“中國風”掛毯

2022-08-16 08:15:46王玥香港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
收藏·拍賣 2022年4期
關(guān)鍵詞:掛毯中國風作坊

文/圖:王玥(香港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

在歐洲,自中世紀晚期到19世紀早期,雅卡爾織布機被發(fā)明并普遍應用之前,掛毯一直是非常昂貴的奢侈品,為上層統(tǒng)治者所喜好。掛毯上所描繪的主題,往往是遠古的英雄、著名的傳奇故事、古今重要事件、宗教人物、宮廷習俗、寓言和諷刺故事、家族徽章等。

但在17世紀后期,由于“中國風”在歐洲諸國的流行,一類新的主題掛毯——“中國風”掛毯開始出現(xiàn),并很快在法國、英國、弗林德斯、德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流行與織造。這些“中國風”掛毯,往往以“一套多件”的形式出現(xiàn),一套出現(xiàn)之后,也往往因受到市場的極大歡迎而在其后較長時間(有的長達50余年)里被反復織造。

十七八世紀歐洲織造的“中國風”掛毯,主要有九套,與其織造的年代所流行的風格相對應,可分為巴洛克“中國風”(Baroque chinoiserie)與洛可可“中國風”(Rococo chinoiserie)兩類。

巴洛克“中國風”掛毯

這類掛毯主要有四套。

第一套,名為《中國皇帝的故事》,由法國博韋皇家工廠在1685 年左右織造出來,共有九件,都以中國皇帝康熙為主人公,分別是:《覲見皇帝》《皇帝出征》《皇帝出?!贰痘屎蟪龊!贰痘屎箫嫴琛贰短煳膶W家》《打獵歸來》《收獲菠蘿》《簡餐》。這套掛毯最為知名,以至于澳門永利度假村都藏有其中的三件《覲見皇帝》、《皇帝出征》和《收獲菠蘿》;廣州博物館也藏有一件《天文學家》。從其中的《覲見皇帝》(圖1)來看,中國元素非常容易辨認出來,如手持筷子的皇帝接受著眾大臣向其行叩頭禮、數(shù)件青花瓷點綴在畫面最左邊、背景中隱約可見的中國塔等;但更加明顯的是,橫跨整個構(gòu)圖的哥特風格的雙拱門回廊和皇帝腳下近東風格的地毯,而且,整個畫面被籠罩在對稱、穩(wěn)重、奢華的巴洛克風格的氛圍下,堪稱巴洛克“中國風”掛毯的代表。

圖1 : 《覲見皇帝》法國 1685-1730 年 417.5cm × 540cm 羊毛、絲綢法國盧浮宮博物館館藏 館藏編號:OAR 109

第二套,名為《怪誕》,由博韋工廠在1686-1688 年織造出來,共六件,都有著黃褐色背景。因當時的名稱沒有被記錄下來,當代藝術(shù)史學家根據(jù)每幅掛毯上出現(xiàn)的主要圖案將其命名為《馴獸師》《駱駝》《大象》《獻給酒神巴克斯》《獻給潘神》《樂師》。這套掛毯,與第一套有著非常明顯的差別。以《駱駝》(圖2)為例,在黃褐色的背景中,穿著異域服飾的人物、自然主義的植物、中國的青花瓷盆、東方沙洲里的駱駝在富有想象力的建筑和裝飾元素中混置于一個怪誕的空間里;畫面的最右邊,一個包裹著頭巾、留著白胡子的東方君主,手握權(quán)杖,穿著藍色上衣和紅色緊身褲,坐在獅身人面像的上方,也是怪誕的組合。不過,掛毯的邊框設(shè)計,與第一套中的《覲見皇帝》如出一轍,都出現(xiàn)了穿著中東服飾的東方人物,可見,它們之間還是有著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

圖2 : 《駱駝》法國 1690-1711 年 299.7cm × 529.6cm 羊毛、絲綢美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館藏 館藏編號:1977.437.1

第三套,名為《“印度”風格》,是1689-1690年英國倫敦蘇豪區(qū)的掛毯作坊織造出來的。這套掛毯是迷戀中國物品的英國女王瑪麗二世訂制的。1691 年,英國男爵約翰·布朗羅也訂購了其中的現(xiàn)被命名為《打陽傘的女士》和《四臂神》這兩件,現(xiàn)藏于英國林肯郡的貝爾頓大宅。這套掛毯跟前兩套,在主題與構(gòu)圖上都完全不同。從《打陽傘的女士》(圖3)中可以看到,幾組東方人物被分別安置在一片片漂浮的“小島”上,所做活動,各不相同,或散步、或納涼、或祭祀、或捕魚等,彼此之間也毫無關(guān)聯(lián)。后來,蘇豪區(qū)的多家掛毯作坊都采用了這種“小島”構(gòu)圖,但在背景的顏色上稍做了改變,織造出一批深色背景的掛毯。

圖3 : 《打陽傘的女士》英國 1691-1692 年 337cm×421cm 羊毛、絲綢英國國民信托收藏 收藏編號:NT 436999.1

第四套,名為《柏林“中國風”掛毯一》,是由德國巴拉班德家族的掛毯作坊織造的。該家族來自法國奧布松地區(qū),熟悉法國掛毯織造技術(shù),在18 世紀初織造出了一批第一套掛毯的模仿物。其最早銷售記錄是1713 年的一套六件:《覲見皇帝》、《覲見皇后》、《皇帝與鷹、蛇》、《皇帝與學者》、《賞瓷》與《音樂會》。其中最寬的一件與第一套中的《覲見帝王》幾乎一樣,而其他幾件則在相同的設(shè)計方案下將圖案做了一些改動,但六件里幾乎都出現(xiàn)了《覲見皇帝》里哥特風格的雙拱門回廊和近東風格的地毯。如《賞瓷》(圖4),可以明顯見到第一套掛毯里的回廊和地毯被如法炮制在了畫面中。但與第一套相比,這套掛毯上的中國皇帝和皇后穿著較為樸素,少了些許奢華莊重感,多了幾份樸素輕松感。總體而言,德國的這套“中國風”掛毯,基本復制自法國,僅在細節(jié)處理上略顯粗糙。

圖4 :《賞瓷》德國 1713 年 311cm ×314.5cm 羊毛、絲綢由倫敦佳士得拍賣行售出(2006 年12 月14 日;拍品號:52),現(xiàn)為私人收藏

洛可可“中國風”掛毯

這類掛毯主要有五套。

第一套,名為《布魯塞爾“中國風”掛毯》,是18 世紀初佛蘭德斯朱多克·德·沃斯任總監(jiān)的掛毯作坊織造出來的。2000 年5 月,倫敦佳士得掛出了這一套中的四件,以及19件從同款設(shè)計的其他掛毯上裁剪下來的小殘片。這四件掛毯,織造于1717 年,被分別命名為《三佛壇》、《王子的旅行》、《王子登基》和《覲見王子》,現(xiàn)藏于美國西雅圖藝術(shù)博物館。它們與英國《“印度”風格》尤其是后期深色背景的掛毯在構(gòu)圖上非常相似,主題上同樣也表現(xiàn)為對東方人生活的想象性詮釋。如《王子登基》(圖5),掛毯上的人物都身著飄逸長袍和錐形頭飾,中國式的建筑根基不穩(wěn)地懸浮在空中,奇異的植物朝著各個方向生長,人們也各自沉浸在一些非?!坝腥ぁ钡幕顒又校腥讼蛩诘醮采系娜松砩蠞菜?,有人手持煙熏獨自起舞,還有人騎著飛馬拖著一葉在水中行駛的舟……完全不限于“王子登基”這個母題。很明顯,在英國《“印度”風格》掛毯的基礎(chǔ)上,布魯塞爾的“中國風”掛毯被增添了些許洛可可風格的夢幻感和超現(xiàn)實主義氣質(zhì)。

圖5 :《王子登基》比利時 1717 年 270.5cm × 228.6cm 羊毛、絲綢、金屬線美國西雅圖藝術(shù)博物館館藏 館藏編號:2002.38.3

第二套,名為《“中國風”風景掛毯》,1725-1730 年,法國奧布松和費勒坦地區(qū)的許多掛毯作坊都在織造這種掛毯,其中最有名的是雅克·多里亞克的作坊。其特點在于以綠色為基調(diào),以動植物和建筑為母題,在非歐洲本地植物之間穿插一兩個中式建筑和東方飛禽,打造出一個幽美又寧靜的異域秘密花園。以一件產(chǎn)于奧布松的《極好的風景》為例(圖6),掛毯的最前方是紅綠相間的植物拱門,碩大的紅色花骨朵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的嬌艷。拱門下是一只鳴叫的東方鳥禽(圖7),穿過拱門向河對岸望去,是中式的假山、階梯、木橋和涼亭。整個畫面由近及遠,在不同的層次感中傳達著若隱若現(xiàn)的中國情調(diào)。其中也有一些“中國風”風景掛毯沒有運用紅與綠的對比效果,反而倒有幾分“青綠山水”的色調(diào)感。這套掛毯,在所有“中國風”掛毯中,是唯一沒有描繪人物而單單描繪“中國風”自然風光的掛毯。

圖6 :《極好的風景》法國 1725 年 264.2cm ×228.6cm 羊毛、絲綢美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館藏 館藏編號:11.175.17

圖7 :《極好的風景》 局部 —— 東方禽鳥

第三套,名為《維爾茨堡中國風掛毯》,是1736-1738 年由德國巴伐利亞州美因河畔的古城維爾茨堡掛毯廠織造出來的。這個掛毯廠,由大主教-親王約翰·菲利普·弗朗茨·馮·舍恩博恩于1721 年成立,自1728 年起擔任該廠總監(jiān)的安德烈亞斯·皮羅負責了這套中國主題掛毯的織造。學術(shù)界對這套“中國風”掛毯的研究較少,目前只找到其中的一件《中國婚禮》(圖8)。這件掛毯的色彩非常鮮艷明快,有著洛可可式的奶油色基調(diào),如象牙白、奶油黃、淺金色、肉粉色、淡橘色、水藍色等。在這樣的色調(diào)里,雖然構(gòu)圖飽滿,人物眾多,但卻沒有壓抑感,反而給人一種輕盈、細膩和柔美的精致感。整體構(gòu)圖由近及遠,身著寬松袍服的東方人忙碌著各種婚禮的準備儀式;最前方熊熊燃起的篝火將整個婚禮的氣氛推向高潮;最遠處隱約可見聯(lián)排的中式建筑,而遠近之間的空間則被郁郁蔥蔥的花卉、水果、植物填滿;一只孔雀出現(xiàn)在畫面的左下方,增添了一絲異域風情。

圖8 : 《中國婚禮》德國 1736-1738 年 320cm×395cm 絲綢、羊毛圖片取自: Bertrand, Chevalier, and Chevalier, “German Chinoiserie Tapestries,”

第四套,名為博韋《第二套“中國風”掛毯》,1743 年由法國博韋工廠織造,因第一套即《中國皇帝的故事》掛毯織造圖樣嚴重磨損而無法再用,以至于不得不重新設(shè)計圖樣而得以誕生。這套掛毯,共六件,分別為:《中國餐宴》《中國集市》《中國舞蹈》《中國垂釣》《中國獵鳥》《中國園林》。其設(shè)計,出自法國皇家首席畫師弗朗索瓦·布歇,以中國人的日常娛樂活動為母題,與50 多年前設(shè)計的皇帝系列有著很大的不同。如《中國園林》(圖9),一位中國閨閣中的小姐在丫鬟們的環(huán)繞下悠閑地在花園中歇息,細柄陽傘、繡花蒲扇、青花瓷瓶、中式木箱作為道具點綴在小姐四周,人物的衣著不僅與彼時中國漢人的傳統(tǒng)服飾十分相近,連靈動柔美的線條感也刻畫得入木三分。更關(guān)鍵的是色調(diào),幾乎所有的顏色都加入了白粉調(diào)和出粉嫩的優(yōu)雅感,連小姐頭頂上的樹也變成了粉紅色。這套掛毯,可以視為中國元素與洛可可風格高度統(tǒng)一的極致表現(xiàn)。1754 年左右,法國奧布松的掛毯作坊,模仿它而織造出了許多相似的掛毯,如在讓-弗朗索瓦·皮孔的作坊里就織造了一批與之極為相似的掛毯。

圖9 : 《中國園林》法國 1758-1760 年 360cm × 345cm 羊毛、絲綢法國巴黎阿爾芒·德羅揚畫廊(Galerie Deroyan Gallery, Paris)收藏

第五套,名為《柏林“中國風”掛毯二》,1740-1750 年由從法國移居柏林的查爾斯·維涅的掛毯作坊織造出來。查爾斯·維涅是巴拉班德家族的合作伙伴。這套掛毯是繼1713 年巴拉班德家族在柏林織造的《柏林“中國風”掛毯一》之后,在柏林出現(xiàn)的又一套“中國風”掛毯,但與前一套極不相同。其中被現(xiàn)代學者稱為《拜訪官員》的一件(圖10),竟然非常注重空間的“留白”,非常像傳統(tǒng)中國畫的構(gòu)圖。掛毯中的人物呈水平一字排開,左邊的幾位在聊天,右邊是兩位訪客在敬拜一位官員。而人物活動仿佛并不是其搶鏡之處,因為這幾位中國人在畫面中的比例都非常小,而更大的空間則留給了后景中的天空和前景處的空地,幾棵異域情調(diào)的歪脖子樹倒是亮點,尤其是左后方的一棵呈90 度彎曲的枯葉樹,讓人聯(lián)想到中國古畫中常常出現(xiàn)的“枯藤老樹昏鴉”之意境。中國官員所站的這座用青花瓷片裝飾的古亭,與遠處依稀可見的一座雙塔建筑遙相呼應。同樣的設(shè)計理念,存在于同套的其他幾件掛毯上。柏林夏洛滕堡宮藏有四件。

圖10 : 《拜訪官員》德國 1740-1750 年 295cm× 420cm 絲綢、羊毛圖片取自: Bertrand, Chevalier, and Chevalier, “German Chinoiserie Tapestries,”

掛毯見證的中西文化交流

可以看到,這九套“中國風”掛毯,有著清晰的傳承關(guān)系。法國,可以說是“中國風”掛毯的發(fā)源地,直接影響到了英國、德國的“中國風”掛毯的織造。英國的“中國風”掛毯,雖然與法國在裝飾母題的題材、構(gòu)圖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差異,尤其是其獨特的“小島”組合式構(gòu)圖迥異于法國的“中心式”構(gòu)圖,但其織造者——蘇豪區(qū)掛毯作坊里的織工,大多都來自于法國,他們?yōu)橛爸袊L”掛毯在17 世紀末的出現(xiàn)提供了人員和技術(shù)上的保障;而英國的這種獨特的“小島”組合式構(gòu)圖,又直接為佛蘭德斯的布魯塞爾“中國風”掛毯所模仿。德國的“中國風”掛毯,則跟法國有著更為直接的聯(lián)系,不僅作坊主移民自法國,第一套“中國風”掛毯本身的設(shè)計也來自法國。

從藝術(shù)風格上看,這些“中國風”掛毯因受到了歐洲時代藝術(shù)風格的影響而表現(xiàn)出了巴洛克與洛可可的差異;實際上,它們自身也因各國文化上的差異而彼此不同。更為重要的是,從17 世紀到18 世紀,隨著歐洲與中國的文化交流及對中國藝術(shù)的認識不斷深入,“中國風”也在不斷發(fā)展,題材、元素、構(gòu)圖、畫面處理方式等各個方面都會有新的變化,上述《柏林“中國風”掛毯二》對中國畫中“留白”的采用,就是一例。在這個意義上,歐洲“中國風”掛毯的發(fā)展史,即是一部中西文化、藝術(shù)交流的發(fā)展史。

注釋:

① Edith A. Standen, “The Story of the Emperor of China: A Beauvais Tapestry Series,” Metropolitan Museum Journal 11 (1976), 103-117.

② Candace J. Adelson, European Tapestry in the 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 (Minneapolis: 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 Press, 1994), 312.

③Edith A. Standen, “English Tapestries ‘After the Indian Manner’,” Metropolitan Museum Journal 15(1981): 119-142.

④David Franses, Chinoiserie: European Tapestry and Needlework, 1680-1780(New York: Franses Press,2006), 64-65.

⑤ Gordon Campbell, ed.,The Grove Encyclopedia of Decorative Arts, Vol. I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563.

⑥Pascal Bertrand, Dominique Chevalier,and Pierre Chevalier, “Eighteenth-Century German Chinoiserie Tapestries,” Apollo (1986): 311,313.

⑦Koenraad Brosens, European Tapestries in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Chicago: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Press, 2008), 276.

⑧ Adelson, European Tapestry, 334.

⑨Bertrand, Chevalier, and Chevalier, “German Chinoiserie Tapestries,”311,313.

猜你喜歡
掛毯中國風作坊
假雞蛋作坊開工啦
貝葉掛毯是掛滿樹葉的毯子嗎?等
永不凋謝的鮮花掛毯
優(yōu)雅(2022年1期)2022-01-19 10:41:10
汾酒老作坊
手工栽絨藝術(shù)掛毯作品
纏繞的線團
《徽墨作坊》
成安县| 河南省| 乐至县| 犍为县| 石狮市| 延川县| 卓资县| 随州市| 永靖县| 海林市| 汨罗市| 西充县| 西安市| 芒康县| 法库县| 二连浩特市| 永寿县| 蓝田县| 洛扎县| 宁乡县| 崇义县| 穆棱市| 神池县| 晴隆县| 醴陵市| 满洲里市| 昌都县| 彰武县| 桂林市| 定州市| 柘城县| 库尔勒市| 万载县| 鄯善县| 兴化市| 开阳县| 江源县| 固镇县| 东海县| 东阳市| 克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