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正進入酷暑,希望我們的文學評論作品能夠給大家?guī)硪恍┣鍥觥?/p>
本期“習近平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研究”刊登陳偉軍、周小鈴的文章,討論當前文學的價值導向問題。確實,價值導向對一時代文學發(fā)展具有重要引領作用,非常值得探討。
“前沿觀察”刊登的是南帆的文學理論文章。文章討論的是現(xiàn)實主義敘事與身體的關系問題。文章既具有較強的理論思辨性,又能夠充分結合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創(chuàng)作實際,是問題與方法的有機結合。
本期“思想圓桌”的主題是討論“影視與文學”。這個問題早在二三十年前就有過討論,今天人們也將目光投向了“文學與網絡”等更前沿的問題。但是,影視作為一種重要的圖像藝術,在社會中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且,隨著各種新媒體的出現(xiàn),影視與文學之間的關系又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它們在共同承受新媒體沖擊的同時,相互之間也呈現(xiàn)出更多的一致性特點。參與討論的四位學者都長期專治影視文化,相信他們的思考能夠促進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粵港澳文學瞻巡”的“經典重讀”介紹的是廣東知名作家于逢。在現(xiàn)代文學時期,于逢曾創(chuàng)作出《鄉(xiāng)下姑娘》等有較大影響的作品,1950年代創(chuàng)作的《金沙洲》也曾引起文學界廣泛的討論。可以說,我們文學史界對于逢的認識還不夠透徹,《金沙洲》的文學價值也沒有得到充分重視。杜昆的文章聚焦于《金沙洲》,從思想和藝術角度進行考察,表現(xiàn)出一定的深度和新意。
這一期的“粵港澳大灣區(qū)作家評論小輯”在形式上有點創(chuàng)新,三篇文章以有差別的文體形式承擔關注廣東文學的共同使命。其中,詹谷豐的創(chuàng)作談展示自己的散文觀和創(chuàng)作散文的心跡;朱郁文立足于地方性角度對青年詩人謝湘南的創(chuàng)作做出整體掃描;盧偉填文章則是針對一部具體作品——深圳作家厚圃的新作《拖神》進行評論。
本期“青年作家專輯”推出的是廣東青年詩人馮娜。馮娜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少數(shù)民族詩人,曾經獲得過中國作家協(xié)會的“駿馬文學獎”。其作品氣質獨特,藝術圓熟。詩人和評論家都很年輕,應該能夠產生更多的共鳴。
“作家作品評論”和“文學現(xiàn)象掃描”欄目刊登的文章,有高玉等對曉風教授新作《湖山之間》的評論,梁向陽等對秦兆陽文學編輯思想與實踐的考察。
“世界文學巡禮”是本刊不定期的欄目,但它體現(xiàn)了我們立足世界文學視野的編輯意圖。本期刊登趙曉彬論俄國形式主義文論的文章。文章的最大特點是將這一文論放在詩學與政治相結合的視野下考察,觀點也頗有獨到之處。
本期“網絡文學觀瀾”文章也值得一讀,文章從審美角度考察網絡文學與六朝志怪文學的關系,角度新穎,論述也比較合理。
賀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