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堯
在大眾印象中,白居易曾著有《長恨歌》《琵琶行》等詩作,是才氣過人的“詩魔”和“詩王”。但你了解他鮮為人知的“B面”嗎?
如今,得益于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迅猛發(fā)展,人們熱衷自拍記錄生活。一張精心修飾的自拍照,配上幾句心情寫照,一個朋友圈標準模板就此產生。
你以為這是我們才有的生活方式?不然,古人們早就把這一套玩得“透透的了”。
在“照相術”誕生前,已經有了“朋友圈自拍文案”——題像詩。有文章引述觀點說,我們能了解到的最早的題像詩愛好者,便是白居易。
白居易在長安做翰林學士時,請名畫師李放為自己繪像,并題詩:“我貌不自識,李放寫我真。靜觀神與骨,合是山中人。”
等到他再觀此像時,又發(fā)覺自己比十年前老了很多,便寫下:“我昔三十六,寫貌在丹青。我今四十六,衰悴臥江城。豈比十年老,曾與眾苦并。一照舊圖畫,無復昔儀形。形影默相顧,如弟對老兄?!?/p>
再過十年,白居易對著這幅畫又感慨:“李放寫我真,寫來二十載。莫問真何如,畫亦銷光彩?!?/p>
同一張自畫像,“自我欣賞”了那么多年,每次還配上不同文案,舊圖新發(fā)一下,不得不說是有點“自戀”了。不過,白居易作詩也不僅僅為此。這三首題像詩,傳遞了白居易三個時期的三種心態(tài),詩中也道盡了他二十載仕途坎坷的心路歷程,不勝唏噓。
世人皆知《長恨歌》是白居易的名作,卻很少有人知道這首作品的創(chuàng)作由來,其實多虧了一位“幕后策劃”,那便是王質夫。
王質夫隱居山野草莽之間,是個避世之人,卻與白居易相交甚篤。有人統計過,白居易寫給對方的詩多達十余首,可見交情深厚。
那年,白居易任職周至縣尉,當地有一座仙游寺,名氣斐然。有一天,白居易邀了好友陳鴻一同找王質夫游玩。三人同游寺院,途中說起了當地流傳已久的唐玄宗與楊貴妃悲歡離合的故事,大家都有些感慨。王質夫于是請白居易為這段故事寫首詩,這個創(chuàng)意便促成了《長恨歌》這一千古佳作的誕生。
白居易對朋友真情相待,也為人津津樂道。
從江州調任忠州刺史時,有一天白居易在處理完公務后,回家磨面烤餅消磨時間。望著新鮮出爐的烤餅,他想起許久不見的老友,行動力極強的白居易立刻給對方發(fā)了個“快遞”,只為與好友共享美食。
在《寄胡餅與楊萬州》里,白居易說:“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饑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p>
楊萬州便是白居易早年結識的好友楊歸厚。彼時,白在忠州,楊在萬州,兩地相距不太遠。
有文章分析稱,當時的白居易,發(fā)“快遞”送烤餅肯定首選水路,因為當地水系發(fā)達,往來船只眾多,李白的輕舟都能“千里江陵一日還”,送個烤餅幾百里地瞬息即到。如果發(fā)個“加急快遞”,說不定還能讓好友吃上熱乎的烤餅。
以上或許有玩笑的部分,但也足見白居易對好友滿滿的真心。
白居易好友雖然多,但要說“最強CP”,非元稹莫屬。兩人還并稱為“元白”。
白居易和元稹有7歲年齡差,但他們的友誼“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兩人甚至還發(fā)生過一次“千里神交”的奇事。
有一次,元稹被派到外地出公差。在曲江、慈恩寺游玩的白居易,與眾人飲酒喝得正高興時,突然放下酒杯說,他的兄弟這時候應該走到梁州了。
于是,白居易便題詩一首:“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p>
不可思議的是,過了十幾天,白居易收到一封元稹的信。信上寫著,那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到和大家同游曲江,正玩得高興,突然車馬聲響起,驚訝發(fā)現自己身在梁州?!皦艟@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
二人相隔千里之外,竟同一時間寫詩想念彼此,并準確道出對方所處地點。這等心有靈犀,絕對擔得起“最強CP”的名號。
人間閑事,白居易自有一番見解;字里行間,又滿是恣意灑脫。千年已過,如今我們只能透過歷史的縫隙,去了解這位大文豪的大概。紛擾過往,自有人評說。
(源自“中國新聞網”)責編:何建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