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針刺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療效的Meta分析

2022-08-06 09:52:58李慶琳李曉寧梅繼林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2年8期
關鍵詞:源性尿量尿潴留

李慶琳,李曉寧,梅繼林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36;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二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脊髓是初級以及高級排尿中樞神經傳導纖維的共同通路,脊髓任何部位的損傷均影響膀胱及尿道功能進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排尿障礙。神經源性膀胱分為逼尿肌反射亢進型或逼尿肌反射弛緩型,在脊髓損傷后并發(fā)癥病死率高達首位[1]。因此,正確處理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關系到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質量。脊髓作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外力壓迫受損后很難恢復[2]。隨著分子生物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認識到針刺療法對于脊髓損傷后運動、感覺、自主神經功能的恢復作用機制可能為改善脊髓損傷微環(huán)境氨基酸毒性[3]、促進神經元軸突再生[4]、調控神經細胞自噬及凋亡[5-7],改善脊髓損傷部位微循環(huán),從而抑制脊髓繼發(fā)性損害。在臨床中,膀胱功能訓練及間歇性導尿應用廣泛,而針刺療法的使用及介入時間有一定爭議[8],以往的系統(tǒng)評價中包含灸法對于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治療,不能代表針刺的療效。因此,本研究針對針刺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有效性與安全性進行Meta分析,以期為其臨床治療提供循證醫(yī)學的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文獻檢索策略

1.1.1 文獻來源

按照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方法,計算機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Wanfang)、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VIP)、美國醫(yī)學在線(PubMed)、荷蘭醫(yī)學文獻數據庫(Embase)及國際循證醫(yī)學圖書館(Cochrane Library)六大數據庫。檢索時間均為從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

1.1.2 檢索詞

按照“PICOS”模式確定檢索公式,中文檢索詞確定為“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慢性尿潴留”“脊髓損傷”“脊柱骨折”“截癱”“電針”“針刺”“體針”“頭針”“耳針”“電鍉針”“芒針”。英文關鍵詞采用主題詞結合自由詞方法進行檢索,檢 索 詞 有“urinary bladder,neurogenic”“neurogenic bladder”“spinal cord injuries”“spinal cord trauma”“myelopathy traumatic”“acupuncture”“acupuncture therapy”等。檢索文獻語言為中文或英文。

1.2 納入標準

(1)研究類型為臨床治療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的隨機對照試驗,包括計算機編碼、隨機對照表等分組方法,文中可不提及盲法。(2)研究對象參考《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2011)》[9]并且既往有明確的脊柱外傷或手術病史,病例年齡、性別、來源不限。(3)干預措施:治療組以針刺進行治療,包括電針、針刺、體針、頭針、耳針、電鍉針、芒針;對照組為空白治療、假針刺、康復治療等;針刺配合一種其他療法與這種療法本身的隨機對照試驗同樣納入。(4)結局指標:膀胱殘余尿量、膀胱最大容積、日平均排尿量及排尿次數、尿管留置時間或自行排尿時間、泌尿系統(tǒng)感染發(fā)生事件、有效率。

1.3 排除標準

(1)對照組為不同方法的針刺治療;(2)重復發(fā)表的文獻,系統(tǒng)評價及動物實驗、個案等非隨機對照試驗;(3)無對照組的臨床研究;(4)無明確結局指標或評價標準;(5)無法獲取全文。

1.4 數據收集

由2名研究人員完成數據收集與分析。按照上述文獻檢索策略,運用NoteExpress文獻管理系統(tǒng)將重復文獻剔除,之后通過文獻題目與摘要進行初篩,其次進一步閱讀全文判斷是否符合納入標準,并對納入文獻提取作者、發(fā)表年份、樣本量、干預方式、結局指標基線信息和評價指標。并且對文獻質量(隨機方法、盲法及隱藏、是否有數據不完全及數據脫落)進行評估和記錄。在此過程中,若出現分歧,則與第3名研究人員進行討論并最終確定。

1.5 納入文獻偏倚風險評價

根據隨機對照試驗循證醫(yī)學研究指南,采用Cochrane風險評估工具對納入的獨立文獻進行風險評估,評價標準包括6個方面:隨機分配生成、分配隱藏情況、參與人員(評估者與受試者)結果評估盲法、不完全結果數據及其他偏倚情況。由兩位研究人員進行偏倚風險評估。

1.6 統(tǒng)計方法

本研究采用RevMan 5.3與Stata 16.0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輸入數據后首先進行異質性分析,若I2<50%,說明異質性小,可選用固定模型進行數據統(tǒng)計;如果I2>50%,可選擇找到異質性高的原因再檢驗異質性,可選用RevMan 5.3進行敏感性分析或Stata中Labbe圖顯示某篇文獻導致異質性高,繼而剔除文獻或進行亞組分析。二分類數據選擇相對危險度(Relative Risk,RR)作為效應尺度,連續(xù)型計量數據選擇均數差(Mean Difference,MD)或標準化均數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進行分析,采用95%置信區(qū)間(CI)表示。最后應用Stata分析文獻有無發(fā)表偏倚。

2 結果

2.1 文獻檢索及篩選結果

根據以上檢索策略及步驟,共檢索到417篇文獻,通過剔除重復文獻,剩余238篇文獻,進一步閱讀摘要和全文,其中1篇英文文獻與中文文獻同步發(fā)表,其余為系統(tǒng)評價及動物實驗,均被剔除,最終有20篇文獻[10-29]符合納入標準納入Meta分析。文獻檢索及篩選流程見圖1。

圖1 針刺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文獻檢索及篩選流程圖Figure 1 Flow chart for literature search and screening of acupuncture for urinary retention in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spinalcord injury

2.2 納入研究基本特征

見表1。最終獲得20項隨機對照研究,共納入患者1 231例,均為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其中,試驗組620例,對照組611例。18篇[10,13-29]文獻均測定了患者殘余尿量,13篇[10,13,15,17-20,22-23,26-29]文獻測定了膀胱容量及壓力等尿動力學指標,8篇[15-17,20-22,25-26]文獻對排尿次數、排尿量進行說明。3篇[14-15,22]文獻報告了尿管留置時間或自主排尿時間,4篇[13,20,22,25]文獻報告了尿路感染的情況,13篇[11-13,15,17-18,20-21,23-24,26-28]文獻報告了2組治療的有效率。

表1 針刺治療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納入文獻患者基本特征Table 1 Generaldata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on acupuncture for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spinalcord injury (±s)

表1 針刺治療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納入文獻患者基本特征Table 1 Generaldata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on acupuncture for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spinalcord injury (±s)

注:T:治療組;C:對照組。排尿次數及尿量:指24 h排尿次數及單次尿量;Lust:國際下尿路功能癥狀評分

作者高章泉2020[10]例數/例(T/C)37/37付金鴻2012[11]32/33損傷部位/例(T/C)(頸/胸/腰)23、9、5/25、8、4 11、23、31結局指標膀胱容量、殘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療效張麗蓉2020[12]30/30 18、28、14膀胱功能積分、療效羅靜2020[13]53/50年齡/歲(T/C)(36.6±8.42)/(36.53±8.38)19~65,平均(35.2±7.8)(44.6±16.9)/(40.0±10.9)(37.2±6.7)/(37.5±6.7)病程/個月(T/C)(1.93±1.79)/(1.84±1.70)7~28 d,平均(14.5±3.6)d(3.1±1.2)/(3.2±1.3)(18.4±3.6)d/(18.6±3.9)d未提及膀胱容量、殘余尿量、中醫(yī)癥狀積分、療效高燕玲2013[14]32/30未提及殘余尿量、留置尿管時間羅進2020[15]19/18未提及鄧紅衛(wèi)2017[16]30/30張曉麗2020[17]40/40(37.2±7.09)/(35.2±8.12)(44.10±10.25)/(39.61±8.16)(38.14±10.25)/(35.41±12.41)(39.76±8.11)/(40.02±7.53)(48.34±10.12)d/(46.03±8.33)(35.89±6.76)d/(35.94±7.38)d(7.42±3.45)/(7.02±3.04)(5.87±1.45)/(5.97±1.50)6、14、10/7、13、10 13、18、9/11、20、9郭立群2015[18]30/30未提及干預措施(T/C)間歇導尿、膀胱功能訓練、電針電針治療/臀部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間歇導尿、膀胱功能訓練、頭針/間歇導尿、膀胱功能訓練間歇導尿、膀胱功能、呼吸訓練、針刺/間歇導尿、膀胱功能、呼吸訓練膀胱功能訓練、針刺/膀胱功能訓練間歇導尿、膀胱功能訓練、生物反饋電刺激法、電針/前三項間歇導尿、膀胱功能訓練、電針/間歇導尿、膀胱功能訓練膀胱功能訓練、低頻電刺激、藥物口服、電針/膀胱功能訓練、低頻電刺激、藥物口服間歇導尿、電針/間歇導尿高燕玲2017[19]30/30 10、9、11/15、11、4未提及康復訓練、電針/康復訓練部愛賢2017[20]34/32(42.5±12.42)/(39.87±13.41)(43.7±10.89)/(45.2±11.43)(38.2±15.1)/(37.4±16.3)(35.17±15.48)d/(33.57±17.89)d(11±3.9)d(10±4.8)d未提及間歇性導尿、耳針/間歇性導尿張偉2020[21]25/25未提及焦瑞娜2017[22]24/22(40.72±8.76)/(40.68±10.57)(36.82±10.93)/(37.20±11.06)(77.72±35.17)d/(72.78±35.81)d未提及8、10、6/7、11、4間歇導尿、膀胱功能訓練、針刺/間歇導尿、膀胱功能訓練排尿訓練、膀胱括約肌控制力訓練、腕踝針、體針/前兩項王穎2020[23]33/33未提及李紅霞2017[24]20/20未提及朱永峰2019[25]25/25(36.57±6.2)/(35.79±5.5)(36.64±8.02)/(36.02±7.83)(36.5±2.33)/(36.17±2.42)(7.03±1.25)/(6.75±1.08)(7.35±2.23)/(6.88±2.27)(2.12±0.42)/(2.05±0.29)9、7、9/7、10、8膀胱容量、壓力、殘余尿量、療效、排尿次數及尿量殘余尿量、Lust、排尿次數及尿量膀胱容量、療效、殘余尿量、排尿次數及尿量、抑郁焦慮量表膀胱容量、療效、壓力殘余尿量膀胱容量及壓力、殘余尿量膀胱容量及壓力、殘余尿量、療效、膀胱功能積分、排尿次數及尿量殘余尿量、療效、排尿次數及尿量、Lust膀胱容量、殘余尿量、自主排尿時間、排尿次數及尿量、生活質量評分殘余尿量療效、膀胱壓力、生活質量評分殘余尿量、療效、生活質量評分殘余尿量、排尿次數及尿量王小雪2018[26]25/25(46.74±7.82)/(47.62±8.68)(10.4±6.4)/(13.6±6.2)4、11、10/3、10、12殘余尿量、療效、膀胱壓力、排尿次數及尿量、Lust王禹2019[27]30/30未提及未提及視覺反饋排尿訓練、電針/視覺反饋排尿訓練膀胱功能訓練、表面肌電生物反饋技術、電針/前兩項間歇導尿、膀胱功能訓練、電針/間歇導尿、膀胱功能訓練、膀胱體表電刺間歇導尿、反射排尿訓練、電針/間歇導尿、反射排尿訓練、生物反饋儀間歇導尿、電針/間歇導尿孫靜靜2019[28]37/37未提及未提及康復護理、針刺/康復護理程宏2018[29]34/34(63.22±8.33)/(65.14±7.73)(49.7±4.6)/(48.3±4.2)(47.04±5.21)/(46.85±4.53)(4.05±1.02)/年(3.25±1.20)/年14、12、8/14、12、8間歇導尿、膀胱功能訓練、針刺/間歇導尿、膀胱功能訓練殘余尿量、膀胱壓力、最大尿流率、生活質量評分膀胱容量、療效、殘余尿量膀胱容量、殘余尿量、膀胱功能積分

2.3 文獻偏倚評價

納入的20篇文獻均采取了隨機分配原則,其中,8篇臨床試驗[11-12,14,17,22-24,26]沒有具體說明隨機分配方法,故評為未知風險。其余12篇采用隨機數字表法或密閉信封法,評為低風險。所有文獻未具體說明分配隱藏情況,故均評為未知風險。由于針刺治療的特殊性,臨床中操作者和受試者實現盲法難度較大,故所有納入文獻盲法使用均為高風險,部分文獻研究[18,20,22-26]評估及數據統(tǒng)計時運用盲法。1篇[11]文獻只報告了治療有效率,存在選擇性報告情況,評為高風險。所有納入文獻資料完整,無利益沖突,故評為低風險。結果見圖2和圖3。

圖2 針刺治療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納入文獻質量評價Figure 2 Quality assessment of methodology of included studies on acupuncture for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spinalcord injury

圖3 針刺治療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納入文獻質量評估占比圖Figure 3 Quality assessment of proportion of included studies on acupuncture for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spinalcord injury

2.4 Meta分析結果

2.4.1 殘余尿量

2.4.1.1 異質性檢驗

納入18篇文獻經過異質性檢驗,I2=93.4%>50%,且Q檢驗P=0.00。提示本次研究文獻之間存在很強異質性,可以選擇隨機效應進行分析,也可以對異質性原因進行查找。結合本次文獻納入情況,可能是由于不同方法進行殘余尿量檢測而導致異質性增強,或患者病情嚴重情況不均。因此,選用亞組研究對不同檢測方法進行合并再進行異質性檢驗。針對以上情況首先使用隨機效應進行Meta分析。結果見圖4。

根據圖4結果,使用D-L法進行隨機效應異質性檢測,MD=-1.88,95%CI(-2.44,-1.32),但并不確定其差異是否有顯著性,因此,需要進行Metareg進一步分析,得出t=-3.49且P=0.002<0.05,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圖4 針刺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文獻殘余尿量隨機效應森林圖Figure 4 Forest plot of random effects of acupuncture for residualurinary retention in neurogenic bladder with spinalcord injury

2.4.1.2 亞組分析

按照檢測類型,將18篇文獻分為4個亞組,分別進行數據統(tǒng)計及分析,結果見圖5。

基于圖5的亞組分析,2個組別之間異質性極強,達到高度異質,意味著殘余尿量檢測方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干預了分析結果,其中,使用尿動力系統(tǒng)檢測法亞組中,I2=32%<50%,異質性小,MD=-11.36,95%CI(-18.63,-4.09),且2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導尿術法檢測法亞組中,I2=75%>50%,MD=-34.35,95%CI(-37.98,-30.73),且2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B超法檢測法亞組中,I2=92%>50%,MD=-51.85,95%CI(-57.56,-46.14),且2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導尿術組及B超組效應量分別為-1.35與-1.70,達到大效應量,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果顯示,雖然殘余尿量檢測方法不同,但針刺組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殘余尿量顯著低于對照組。

圖5 針刺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文獻殘余尿量亞組森林圖Figure 5 Forest plot of acupuncture for residualurinary retention subgroup in neurogenic bladder with spinalcord injury

2.4.1.3 偏倚檢驗

使用Stata 16.0按照亞組分別進行偏倚檢驗,分別顯示漏斗圖,4組經Begg偏倚檢驗P值分別為0.032、1.000、1.000、0.806。結果顯示,導尿術組有發(fā)表偏倚,其余3組無發(fā)表偏倚。結果見圖6。

圖6 針刺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文獻殘余尿量亞組漏斗圖Figure 6 Funnelplot of acupuncue for residualurinary retention volumn subgroup in neurogenic bladder netention after spinalcord injury

2.4.2 尿管留置時間

2.4.2.1 異質性檢驗

納入的3篇文獻經過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I2=96%>50%,且Q檢驗P<0.10,MD=-11.08,95%CI(-13.49,-8.66),2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因此,使用敏感分析找出異質性高原因。

2.4.2.2 敏感性分析查找異質性原因

對此3篇文獻進行敏感性分析,發(fā)現高燕玲2013[14]對異質性影響大,將該研究剔除后再次進行異質性檢驗,發(fā)現2篇文獻無異質性存在(I2=0%<50%,且Q檢驗P=0.60)??梢圆捎霉潭ㄐP瓦M行合并分析。

2.4.2.3 固定效應的Meta分析

文獻研究匯總MD=-6.15,95%CI(-8.97,-3.33),且2組有顯著性差異(P<0.01)。以上結果提示,針刺組相對于對照組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尿管留置天數顯著低于對照組。結果見圖7。

圖7 針刺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文獻尿管留置時間森林圖Figure 7 Forest plot of of urinary catheter retention time of acupuncture for neurogenic bladder urinary retention in spinalcord injury

2.4.3 泌尿系統(tǒng)感染事件Meta分析

2.4.3.1 異質性檢驗

納入的4篇文獻經過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I2=0%<50%,且Q檢驗P=0.93。以上表明此4篇文獻的泌尿系統(tǒng)感染發(fā)生事件無異質性,因此,選用固定效應進行Meta分析。

2.4.3.2 固定效應Meta分析合并結果

4項研究匯總RR=0.22,95%CI(0.10,0.45),且2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提示針刺治療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尿路感染發(fā)生率顯著低于本次納入文獻的其他療法。結果見圖8。

圖8 針刺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文獻尿路感染事件森林圖Figure 8 Forest plot of acupuncture for urinary infection events in neurogenic bladder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spinalcord injury

2.4.3.3 發(fā)表偏倚情況

經過繪制漏斗圖檢驗此4篇文獻發(fā)表偏倚情況。從漏斗圖可見,此漏斗圖大致對稱,再次使用Stata 16.0進行Begg偏倚檢驗,P=0.308>0.05,即發(fā)表偏倚小。結果見圖9。

圖9 針刺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文獻尿路感染事件漏斗圖Figure 9 Funnel diagram of acupuncture for urinary infection events in neurogenic bladder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spinalcord injury

2.4.4 有效率Meta分析

2.4.4.1 異質性檢驗

納入的13篇文獻經過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I2=82%>50%,且Q檢驗P<0.000 01。Z=7.11,RR=1.28,95%CI(1.20,1.37),且2組有顯著性差異(P<0.01)。以上表明此13篇文獻在泌尿系統(tǒng)感染發(fā)生事件異質性強,故不采用隨機效應模型,而是進一步選用敏感分析探查其原因。

2.4.4.2 敏感性分析查找異質性原因

對此13篇文獻進行敏感性分析,發(fā)現張麗蓉2020[12]對異質性影響大,將該研究刪除后再次進行異質性檢驗,發(fā)現12篇文獻無異質性存在(I2=0%<50%,且Q檢驗P=0.58)。故可以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合并分析。運用Stata 16.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敏感性分析,可見12篇研究文獻研究值均落在95%置信區(qū)間內,表明納入文獻穩(wěn)定,可以進行下一步分析。結果見圖10。

圖10 針刺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文獻有效率敏感性分析Figure 10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effective rate of acupuncture for neurogenic bladder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spinalcord injury

2.4.4.3 固定效應的Meta分析

12篇研究匯總RR=1.31,95%CI(1.22,1.42),且2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結果提示,針刺組相對于對照組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結果見圖11。

圖11 針刺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有效率森林圖Figure 11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 rate of acupuncture for neurogenic bladder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spinalcord injury

2.4.4.4 偏倚檢驗

繪制漏斗圖觀察12篇文獻有無偏倚,運用Stata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Egger檢驗,結果表明t=-0.14,P=0.047,95%CI(1.19,1.39),結果提示:存在輕微發(fā)表偏倚,納入文獻可信度可。結果見圖12。

圖12 針刺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文獻有效率漏斗圖Figure 12 Funnelplot of the effective rate of acupuncture for neurogenic bladder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spinalcord injury

2.5 治療穴位選擇

對納入的20篇文獻進行針刺穴位選擇統(tǒng)計,共出現34個穴位,其中,出現頻率最多的穴位為八髎穴中的次髎穴,在針刺方式的選擇上,電針較普通針刺多。圖13是出現頻率居前5位的腧穴及頻數。

圖13 針刺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文獻選用穴位及頻次(前5位)Figure 13 Inclusion of acupoints and frequency in the literature of acupuncture for neurogenic bladder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spinalcord injury(top 5)

3 討論

本系統(tǒng)評價嚴格按照Prisma聲明及步驟進行文件檢索、質量評估及統(tǒng)計分析,對針刺或針刺聯(lián)合膀胱功能訓練治療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療效及泌尿系感染發(fā)生事件進行Meta分析。在現有證據的基礎上,證明對于膀胱殘余尿量、尿管留置時間以及泌尿系感染發(fā)生事件,針刺或針刺結合基礎治療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本研究還對治療選穴中使用頻次高的腧穴進行了排序。

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是脊髓損傷后高發(fā)并發(fā)癥,由于損傷平面不同可產生不同類型的尿路功能障礙與排尿困難,均可導致膀胱及尿道括約肌功能失衡。研究[30]表明,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多由于骶髓平面損傷所致逼尿肌反射弛緩而表現的臨床癥狀。臨床中,西醫(yī)多采取膀胱功能訓練、間歇性導尿、盆底肌電刺激等方法促進正常排尿功能[31],但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針刺療法成為目前優(yōu)先考慮的治療方案。中醫(yī)學將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歸屬于“癃閉”“淋證”的范疇,病機為督脈受損,脾腎陽氣不足、膀胱氣化失常所致。人體氣化功能主要依靠肺、脾、腎三臟維持,三焦決瀆無力,則膀胱疏泄失司,導致小便潴留不暢。治法當從督脈及膀胱經論病,在臨床中通過針刺任脈、督脈腧穴,近處取穴經氣直達病所,同時可達到調補元氣、調暢氣機之功效,從而改善機體狀態(tài)及功能。根據本次對針刺穴位選擇的統(tǒng)計,八髎穴中的次髎及下髎為使用頻率最高的穴位。神經源性膀胱是由于脊髓損傷后患者逼尿肌與括約肌之間運動不協(xié)調所致,而次髎、下髎的解剖位置臨近S2-4副交感神經纖維及軀體運動纖維,直接或間接通過神經體液調節(jié)膀胱尿道括約肌,促進脊髓反射恢復[32-33],從而對患者膀胱容量、壓力、殘余尿量等指標有恢復作用。而電針的運用,其接近于人體生物電的特性使得其替代傳統(tǒng)手法對腧穴不間斷地刺激,調節(jié)骶部神經及相關肌肉的興奮性,恢復其生理功能[34]。

神經源性膀胱作為脊髓損傷后病死率最高的并發(fā)癥,如何防治泌尿系統(tǒng)感染是臨床中急需解決和探討的問題。本研究結果顯示,針刺組治療后各亞組殘余尿量顯著減少,說明針刺或結合基礎治療對于患者排尿能力可顯著改善,恢復膀胱正常排尿功能,減少尿管留置時長。臨床研究[35]表明,減少尿管留置天數對于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后續(xù)泌尿系統(tǒng)感染有直接影響。國際推薦間歇導尿術訓練膀胱平衡及尿道肌肉協(xié)調,但尿管留置或間歇插管至尿道損傷可導致泌尿系統(tǒng)結石的發(fā)生和感染的加重,因此,針刺介入治療對于縮短尿管留置時間,建立自主排尿進而減輕泌尿系感染和尿道損傷具有重要意義,可直接關系到后期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質量[36]。

本研究共納入20篇文獻,1 231例病例,雖然治療組治療方法為單純針刺或針刺合并其他膀胱功能訓練,且針刺部位、時長均有所差異,但都突出了針刺的治療作用與效應。因此,我們認為納入的文獻中治療指標、有效率、泌尿感染發(fā)生事件均有同質性,且可以進行多方面比較。對于殘余尿量異質性高,筆者認為有以下原因:首先18篇文獻中對殘余尿量的測量使用了不同的測量方法,其中有篇文獻未說明測量方法,造成其亞組異質性極高;第二,脊髓損傷部位的不同導致病情的臨床癥狀輕重不一,納入文獻中有的在患者基礎情況中詳細列出了脊髓損傷部位,但在結果中并未根據損傷部位分別列出;第三,不同穴位選擇及搭配也是導致異質性高的重要原因。

根據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手冊,納入文獻需從六個方面分別評價,本次納入文獻中9篇未說明隨機實施過程及方法,且分配隱藏內容沒有明確。由于針刺的特殊性,在受試者和操作者之間實現盲法有較大困難,但評估者和數據統(tǒng)計人員可以實現盲法。以上情況影響了文獻偏倚情況。另外,大部分研究評價指標主觀性較強且有效率標準不完全統(tǒng)一,對于不良事件的記錄有所缺失,均會影響文獻質量及證據強度。因此,在未來需持續(xù)關注高質量隨機對照試驗類文獻,不斷擴充和納入進行Meta分析,從不同角度對針刺治療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有效性和減少泌尿感染事件的發(fā)生進行驗證和分析。也期待試驗方法合理嚴謹的、大樣本、多中心的臨床對照觀察在檢索平臺發(fā)表,以供未來循證醫(yī)學獲取試驗數據。

猜你喜歡
源性尿量尿潴留
針灸治療產后尿潴留的研究進展
盆底儀在陰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療中的應用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診治
后溪穴治療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進展
雄激素源性禿發(fā)家系調查
健康教育對治療空氣源性接觸性皮炎的干預作用
影響患者記錄尿量準確性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椒蓮酊劑治療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禿發(fā)50例
間歇導尿配合溫和灸治療脊髓損傷后尿潴留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療尿潴留50例
南木林县| 漾濞| 六枝特区| 江油市| 临夏县| 菏泽市| 浙江省| 镇康县| 永泰县| 岳池县| 清徐县| 泾阳县| 高雄市| 正定县| 陆丰市| 田阳县| 卢氏县| 十堰市| 舞阳县| 奉化市| 阳城县| 永胜县| 韶山市| 清新县| 江山市| 行唐县| 六枝特区| 滨州市| 祁连县| 嘉善县| 女性| 厦门市| 宜宾县| 玉山县| 土默特右旗| 固安县| 滨海县| 静安区| 开鲁县| 肇州县| 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