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昌海 閻松岳 李文翎
2021年以來,全球天然氣市場震蕩加劇,經(jīng)歷了兩輪能源暴漲行情。2021年,受經(jīng)濟復蘇、國際油價回升、替代能源不足等因素影響,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和產(chǎn)量均顯著回升,但歐洲市場供需失衡,歐亞區(qū)域市場聯(lián)動效應加劇,導致基本面持續(xù)偏緊。前期LNG液化投資收緊影響逐步顯現(xiàn),新增液化產(chǎn)能下降,全球LNG市場供應緊張,主要市場天然氣價格均達歷史高位。2022年2月下旬,地緣沖突爆發(fā)與西方對俄實施全面制裁引爆第二輪全球氣價暴漲。2022年一季度,美國亨利港現(xiàn)貨天然氣(HH)均價達4.6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比創(chuàng)7年新高的2021年HH均價再增近20%。自身天然氣需求回升,以及對歐洲出口的大幅增加,加劇了美國天然氣供應緊缺的局面。截至5月底,全美平均汽油價格已達到4.6美元/加侖,同比上漲51%,并且有研究機構表示在夏季高溫真正到來之際,汽油價格仍將繼續(xù)沖擊新高達到6美元/加侖的水平;柴油價格也創(chuàng)歷史新高,年內上漲75%。其主要原因仍在于全球能源緊缺,加劇市場擔憂。歐洲能源供需更加緊張,2021年歐盟從俄羅斯進口1550億立方米天然氣,占歐盟天然氣進口量的45%,占天然氣總消費量的40%,10個中東歐國家有75%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這也使地緣沖突天然地與歐洲能源安全“捆綁”在一起,歐洲天然氣市場面臨歷史性短缺。
最近幾個月,在各種因素共同作用下,歐洲最繁忙海港鹿特丹港貨運量有所下降,但有一種貨物顯得格外活躍,那就是液化天然氣(LNG)。
在歐盟試圖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之際,進口更多LNG成了歐盟國家優(yōu)先選項。鹿特丹港LNG接收站已被預訂得滿滿當當。與此同時,LNG接收站擴建工作正在進行中,但離正式投入使用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俄烏沖突升級已超過3個月,歐洲社會在能源危機中越陷越深,歐洲企業(yè)和民眾人心惶惶。一邊是至少短期難以擺脫的對俄能源依賴,一邊是對俄制裁引起的反噬,歐盟處境愈發(fā)窘迫,其應對措施也無異于揚湯止沸,卻讓美國政府及能源企業(yè)坐收漁翁之利。
幾十年來,歐盟一直依賴俄天然氣從東向西輸送,而私人能源供應商幾乎沒有動力投資新的產(chǎn)能。現(xiàn)在,歐洲越來越關注如何從美國等國家和地區(qū)獲取LNG,以及如何將天然氣從西向東、從大西洋沿岸向歐洲內陸的中部和東部各國輸送。
地處德國巴伐利亞州東南部的小城茨維瑟爾因盛產(chǎn)玻璃制品聞名于世。作為嚴重依賴俄天然氣進口的能源密集型企業(yè),俄烏沖突升級以來,當?shù)夭Aa(chǎn)商苦不堪言。負責供應鏈部門的安德烈亞斯·法思說:“我們的能源成本增加了大概5倍。如果不大幅提高售價,我們就無法生存。”
這家高能耗德國企業(yè)面臨的困境,是整個歐盟能源現(xiàn)狀的寫照。現(xiàn)階段,俄是歐盟最大天然氣和原油供應國,歐盟進口天然氣中約40%、進口原油中約30%來自俄羅斯。另據(jù)歐洲智庫布呂格爾數(shù)據(jù)顯示,歐盟當前每天從俄羅斯進口價值約4.5億美元的石油和4億美元的天然氣。
歐盟委員會方面建議,歐盟年底前將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需求減少2/3,在2027年前逐步擺脫對俄化石燃料依賴。然而,歐盟內部對此一直存在分歧,對俄能源依賴程度較高的國家態(tài)度十分審慎。多國表示不能“匆忙行事”,能源開關不可能“一夜之間關上”。德國官員表示,過去幾個月,德方一直在同歐盟內外伙伴商討俄能源替代方案,但這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xiàn),來自俄的能源對歐洲至關重要。歐委會執(zhí)行副主席弗蘭斯·蒂默曼斯警告說,與俄能源“脫鉤”可能帶來比地緣沖突危機“更大的傷害”。
基礎設施不足使一些歐盟成員國極易受到俄能源供應中斷影響。匈牙利石油完全來自俄,并且?guī)缀鯖]有其他選擇。歐盟外長會議5月16日在布魯塞爾召開,由于匈牙利反對,會議未能就通過包括對俄石油禁運在內的第六輪制裁提案達成一致。對俄天然氣依賴在非常時刻給歐洲帶來了巨大痛苦。鹿特丹、澤布魯格和敦刻爾克的LNG進口碼頭已接近滿負荷,從法國到德國、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的天然氣輸送都受到了限制。
在沒有俄天然氣的情況下,西方國家也無法向東歐國家提供額外的天然氣,因為這方面輸送能力有限。分析人士表示,要想消除大多數(shù)基礎設施建設瓶頸,需要數(shù)年時間。
歐洲能源危機將導致全球能源緊張。歐洲高度依賴俄羅斯能源,俄能源出口受阻,必然導致歐洲乃至全球能源供需失衡。在歐洲2020年能源進口中,總進口原油4.7億噸,其中最大來源國為俄,進口占比為29%;管道天然氣進口中,俄占比第一,為37.5%;煤炭更是如此,俄占比50.2%。因此,地緣沖突爆發(fā)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針對俄展開毀滅性制裁,導致短期內歐洲氣價暴漲至3.9美元/立方米,為2020年的10倍;國際石油價格快速突破130美元/桶,創(chuàng)下近14年以來的新高。有超過千億美元資金“逃離”歐洲和俄羅斯,歐盟內部意見分歧加劇,繼續(xù)考驗歐洲乃至全球能源供應的穩(wěn)定性。
歐盟推動能源供應去俄化政策將帶來以下變化:一是推進全球石油生產(chǎn)和煉制等重心向中東和北美轉移,減少對俄和中亞地區(qū)油氣依賴;二是大幅度增加極地油氣開發(fā),歐盟支持挪威大力開采北極油氣資源,以期實現(xiàn)能源來源多元化;三是歐盟與加拿大、美國加快推進油氣供需一體化發(fā)展,從布倫特和西得克薩斯油價差逐漸消失來看,市場對美國出口歐洲原油的預期增加,美歐能源整合趨勢提速;四是美西方金融資本轉移到新的生產(chǎn)中心(澳大利亞、卡塔爾、非洲),中歐第三方能源開發(fā)競爭加劇。
同時,區(qū)域性能源市場紊亂也將波及全球產(chǎn)業(yè)鏈和供應鏈,全球通脹壓力加劇。能源是工業(yè)制造的基礎,能源安全關乎國家金融穩(wěn)定,能源價格直接影響終端產(chǎn)品競爭力。歐洲能源危機引起工業(yè)制造的收縮和關閉,居民用能受阻。一方面,電力成本上漲已致大量企業(yè)瀕臨破產(chǎn)或已經(jīng)破產(chǎn),全球供應鏈閉環(huán)受到巨大沖擊,尤其是高端制造業(yè)。另一方面,企業(yè)破產(chǎn),工人失業(yè),產(chǎn)品價格大漲,將進一步推高對通脹擔憂,并伴隨資本流動擴散至全球。
伴隨“去俄化”三步走策略出臺,歐盟委員會3月推出《歐洲廉價、安全、可持續(xù)能源聯(lián)合行動方案》,按該方案,歐盟將增加來自非俄供應商的LNG進口和管道氣進口。歐盟將推進能源來源多樣化,這包括每年進口500億立方米以上LNG(來自卡塔爾、美國、埃及、西非等),并通過從阿塞拜疆、阿爾及利亞、挪威等地管道氣進口,以替代每年100億立方米的俄氣進口。5月18日,歐盟再度發(fā)布更新版本的“行動方案”,擲出3000億歐元“分手費”,下定決心要與俄“能源脫鉤”。
歐洲對俄制裁之狠,反映了歐洲所受刺激之大。目前,地緣沖突遠未塵埃落定,根據(jù)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的評估,可能還會“更加糟糕”,對歐洲影響也僅初步顯現(xiàn)。但毫無疑問的是,這場危機不僅將改變歐洲,也將改變世界。
2022年,全球新增LNG液化產(chǎn)能不足,傳統(tǒng)LNG出口國產(chǎn)量下降。全年計劃新增LNG液化產(chǎn)能1300萬噸/年,僅為2019年增量的1/3。主要來自美國、印度尼西亞、莫桑比克。而傳統(tǒng)LNG大國—卡塔爾和澳大利亞均無計劃投產(chǎn)項目。受前期氣田投資不足、原料氣產(chǎn)量下降及潛在安全問題等因素影響,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尼日利亞等國LNG出口量將呈下降走勢。雖然2021年全球天然氣產(chǎn)量恢復增長,但全球LNG液化產(chǎn)能增長較慢。歐洲市場供應緊張傳導至亞洲市場,南美市場資源競爭加劇,全球天然氣市場呈現(xiàn)區(qū)域結構性供需失衡特征。預計2022年,北美LNG出口增速較高,區(qū)域內天然氣需求增速偏低。美LNG出口將持續(xù)推進,新增產(chǎn)能450萬噸/年,LNG出口量有望從6933萬噸增至7700萬噸,增速達11.1%。LNG出口增長將推動美國原料氣需求快速增長,導致其供需偏緊,推升氣價。由于年初歐洲地下儲氣庫庫存低于過去5年低限值,且俄供歐洲管道氣將有130億立方米合同到期,為滿足能源需求,歐洲將采取提升區(qū)內產(chǎn)量、增加LNG進口、加大替代能源利用來彌補用能缺口。目前來看,美LNG或將填補歐氣缺口。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3月LNG出口量約為743萬噸,高于2月的640萬噸,并打破了1月創(chuàng)造的725萬噸紀錄。其中,歐洲已連續(xù)4個月成為美LNG最大出口目的地,約占出口量的65%。此外,亞洲和拉丁美洲市場占比分別約為12%和3%。
區(qū)域結構失衡波及全球能源業(yè),也將深刻重塑全球能源市場:中東地區(qū),以沙特和伊朗為主,可能逐步減少能源美元結算比例;歐洲多國繼續(xù)尋找替代能源供應國,預期卡塔爾等中東國家未來會拓展歐洲市場;而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頁巖油氣生產(chǎn)成本高,對歐洲出口運輸時間長,對歐供應競爭力不強,戰(zhàn)后美對歐洲能源供應份額仍然有限,其能源預謀難以完全實現(xiàn)……
自2021年冬季開始的歐洲能源危機,并沒能隨著采暖季結束得到緩解,反而受俄烏沖突影響愈演愈烈。烏克蘭天然氣運輸系統(tǒng)運營公司日前發(fā)布信息宣布,由于“不可抗力”將關閉索赫拉尼夫卡天然氣計量站,并暫停接收輸往歐洲的俄羅斯天然氣。俄向歐出口天然氣幾乎50%都經(jīng)過烏克蘭。經(jīng)由索赫拉尼夫卡計量站輸送的俄天然氣占輸歐總量的8%。俄氣具體數(shù)據(jù)顯示,經(jīng)由這一管線過境的俄天然氣日均3260萬立方米,占俄天然氣經(jīng)烏輸歐總量的大約1/3。因此,烏關閉這一輸氣中轉站,直接導致歐洲國家在本就“缺氣”的窘態(tài)下再度雪上加霜。
能源去俄化后,有沒有合適的俄氣供給替代者?作為歐洲第二大天然氣供應國的挪威理論上是理想的替代者。2021年,挪威供應了歐盟和英國近1/4的天然氣。但是,目前挪威油氣田產(chǎn)能已接近100%,盡管挪威表示愿在在夏季加大馬力增加產(chǎn)量,但也不太可能填補俄供應缺口。歐洲另一個選擇是從美國和中東購買液化天然氣,但考慮到運輸?shù)瘸杀荆瑢脮r氣價將遠高于俄氣。此外,一些歐盟國家由于地處內陸,并沒有承運LNG基礎設施。
更悲催的是,目前歐洲天然氣市場還經(jīng)受著“底氣”不足的困擾。在冬季天氣表現(xiàn)正常、氣價中樞顯著抬高和LNG進口持續(xù)加量的共同支撐下,歐洲天然氣市場在“弱平衡”中度過了2021年—2022年采暖季,氣價也于高位企穩(wěn)。然而,預期之外的俄烏沖突為“脆弱”的歐洲天然氣市場帶來了新風險,氣價再度大漲。在供應風險高企背景下,為保證歐洲氣價能夠在采暖季內保持平穩(wěn),庫存起點或需達到90%。但截至4月底,歐洲天然氣庫存量僅為367億立方米,填充率僅為33%,這意味著歐洲需要在5—10月補充520–63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庫存,才能化解能源危機。而從歐洲LNG接收能力、輸出能力和市場“可支配”貿易量三個角度分析,都很難做到。
從歐洲LNG接收能力來看,當前歐洲(歐盟+英國)LNG再氣化產(chǎn)能為2150億立方米/年,2022年1—4月已進口535億立方米LNG,剩余接收能力約為1615億立方米;日均產(chǎn)能為5.89億立方米/天。也就是說,歐洲LNG再氣化產(chǎn)能利用率達到79%–89%則可以滿足極端情形下的LNG進口需求,但歐洲內部各國LNG接收能力分布存在較大不均勻性,或將帶來LNG進口后的再運輸和再分配風險。從全球LNG輸出能力來看,當前全球LNG液化產(chǎn)能為17.3億立方米/天,2021年實際釋放產(chǎn)能為14.4億立方米/天,其中有2.6億立方米/天輸往了歐盟和英國。若在2022年5—10月,全球液化產(chǎn)能全數(shù)釋放,則將較去年增加約3億立方米/天,而同期在極端情形下,歐盟和英國LNG進口流速需較2021年均速增加2億–2.6億立方米/天,占全球LNG總出口增量70%–90%。也就是說,在俄管道天然氣(PNG)供應降至零的最極端情形下,5—10月全球LNG出口增量幾乎全部運往歐洲,才可以實現(xiàn)其補庫目標。從歐洲LNG進口貨源來看,據(jù)IEA預測,2022年全球LNG總貿易量有望達到5600億立方米,5—12月全球預計仍有3731億立方米LNG貿易量,按2021年37%現(xiàn)貨和短期合約比例計算,其中將有1381億立方米LNG貿易量處于“靈活支配”狀態(tài)。在極端情形下,歐洲要實現(xiàn)庫存目標,則需要進口全球30%–40%靈活貨源。
基于以上估算,歐洲具備在極端情形下實現(xiàn)80%–90%的天然氣補庫目標所需的LNG接收能力,但其內部的再分配風險仍存,而輸出端瓶頸風險較大,同時需要更多的現(xiàn)貨采購貨源。此外,美國或將成為歐洲進口LNG的最主要來源,雙方年貿易量或不僅限于約定的400億立方米。當前美國液化產(chǎn)能利用率已達到92%,進一步擴大對歐LNG出口的空間有限。因而,5—10月美向歐LNG出口流速或將在0.8億立方米/天(遵循400億立方米貿易協(xié)定)和2.1億立方米/天(1—4月均速)之間,對極端情形下歐洲補庫所需LNG總量的貢獻大概在15%–45%。
地緣政治與能源戰(zhàn)略交織,讓幾乎所有大國卷入俄烏沖突之中。全球能源危機首先對歐洲造成了重大沖擊。西歐地區(qū)的資本市場在制裁推出后表現(xiàn)大幅下滑,累積收益率一度下挫超過10%。
目前而言,短期內歐洲能源危機很難破局。即使俄烏沖突全面緩和,原油供應缺口仍難以完全彌補。目前,伊核談判進展緩慢,歐佩克各國也不愿意加速增產(chǎn)計劃,歐佩克3月份石油產(chǎn)量增長僅為9萬 桶/日, 至2860萬 桶/日, 遠低于此前25.3萬桶/日增產(chǎn)目標。在“缺氣”背景下,歐洲可否用煤炭等其他能源代替,用以破解能源危機?答案同樣不是肯定的,背后原因主要有三點:其一,歐洲碳減排是大勢所趨,重啟煤電等無異于“開倒車”。其二,與天然氣一樣,歐洲煤炭也高度依賴俄羅斯,難以找到替代賣家、填補缺口。其三,傳統(tǒng)能源供給受限是共性問題,都難尋替代品,價格同步高企或將在能源轉型期持續(xù)。站在能源轉型的角度來看,不僅僅是天然氣、煤炭,原油等其他傳統(tǒng)能源新增產(chǎn)能不足是大勢所趨,再考慮到儲能尚未大規(guī)模普及,綠色能源高波動注定也難以緩解,或使得能源價格等持續(xù)同步高企。對于歐洲等能源體系脆弱的經(jīng)濟體而言,能源困局的持續(xù)時長或超預期,并帶來顯著的中長期通脹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