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鼎君
(常熟市建華村 虞鄉(xiāng)民俗文化中心,江蘇 常熟 215551)
寶卷是俗文學中的說唱文學。說唱文學不同于純文學,也不同于史志。純文學、史志是平面的,供人閱讀的。說唱文學是立體的,故事要講,山歌要唱,寶卷除了講唱以外,還要做。筆者把寶卷的這種講、唱、做稱為“宣講體系”。這個體系是立體的。不同的地區(qū)有不同的體系。寶卷文獻的匯編,就是要梳理、歸納這個宣講體系,而不應該只是選些本子訂在一起?!吨袊J鞂毦怼穂1]已經注意到常熟寶卷的“宣講體系”問題,并在編纂中體現(xiàn)出來。
《中國常熟寶卷》的編纂于2013年4月啟動,歷時三年完成,于2016年6月8日首發(fā)。全書收錄了265本寶卷,曲調80曲,計約400萬字。相比同類整理匯編的地方性寶卷集,《中國常熟寶卷》有三個特點:一是排印與影印相結合;二是分類得當;三是對文本之外的相關資料多有涉及。以下分述之。
首先,《中國常熟寶卷》學術性較強,明顯地體現(xiàn)在排印與影印相結合上。排印成本低,容量大,也便于社會各階層的寶卷愛好者閱讀,但容易失真;影印成本高,能給學術界提供真實可信的資料?!吨袊J鞂毦怼饭菜膬?,三冊排印,一冊影印,較好地解決了普及寶卷文化和進行寶卷學術研究的矛盾。而且,排印部分也不是簡單的文本錄入,在版本選擇和相關信息的著錄上也是嚴謹的。
其次,《中國常熟寶卷》的分類是立體的。常熟講經,通常分素臺、葷臺及做往生的地獄卷臺。常熟的講經先生按照寶卷的用途,習慣上將寶卷分為素卷、葷卷、夜卷(冥卷)、閑卷、科儀,共五種?!吨袊J鞂毦怼肪妥裾沾朔N分法歸類。該書凡例三解釋道:“本書按照常熟講經先生的習慣,將寶卷分為五類,即素卷、葷卷、冥卷、科儀卷和閑卷。在素臺上講食素神佛的寶卷,謂之素卷;在葷臺上講食葷神祇的寶卷,謂之葷卷;做亡事(一般在夜間進行)則講冥府神佛的寶卷,謂之冥卷(也稱‘夜卷’);做儀式用的寶卷包括儀、科、經、懺、咒、偈等,謂之科儀卷;齋事中不用,而是用于休閑娛樂的寶卷則謂之閑卷(也稱‘白相卷’)?!?這種分法,既符合寶卷的內容,又點明了寶卷的使用狀況。筆者以為,這是立體的分法,是最客觀的。所以說,各地寶卷的分類,應尊重當地的習慣分法。
再者,《中國常熟寶卷》也注意到要呈現(xiàn)常熟寶卷完整的宣講體系,對文本之外的相關資料多有涉及。諸如在每個文本的前面加寫提要,提供了該寶卷的一些信息,包括內容簡介、抄錄時間、抄錄人、收藏人、文本的來龍去脈和使用情況;又收錄了《江蘇常熟的講經宣卷》,比較詳實地介紹了常熟宣卷的各種形式及其操作流程;還收錄了《常熟講經先生小傳》、《常熟寶卷存目》、中外學者研究常熟寶卷的論著篇目和《常熟方言字詞釋義表》。
不過,《中國常熟寶卷》的出版并不意味著常熟寶卷文獻匯編工作的結束,從立體的寶卷宣講體系的標準來看,文獻匯編工作還可以做得更好。下文即就此問題略作探討。
常熟寶卷現(xiàn)存480多種。對文本的選擇,當時定了幾個規(guī)定:(1)民間教派寶卷不收,只收世俗寶卷;(2)刻本印刷本不收,只收手抄本;(3)相同的本子,收抄錄時間最早的;(4)同時間的本子,收故事文采較好的;(5)新編的本子略收幾本;(6)閑卷,現(xiàn)在已基本不用,呈淘汰狀態(tài),選錄一部分。這些規(guī)定,在當時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現(xiàn)在想來卻覺得不盡合理。
第2條“刻本、印刷本不收”,有些偏頗。有印刷本,說明該寶卷在當時流傳已廣。其實,有些抄本就是照印刷本抄的。一般來看,手抄本與印刷本會有些差異,這種差異就是寶卷在流傳中的變化痕跡。編纂《中國常熟寶卷》,就是編纂常熟的寶卷,刻本印刷本也是常熟寶卷的一部分,也可以選錄一些確實在常熟發(fā)生過較大影響的善本刻印本寶卷。
第3條“相同本子收抄錄時間最早的”,無可非議;但是,不同時間的抄本,會有一些不同,從這些不同,可看出時代的變化。比如《五福財神寶卷》,早先的抄本只有“耍貨”與“金龍扇”兩個故事,后來的抄本多了一個 “烘缸”的故事。耍貨的品種,后來的抄本里出現(xiàn)了“塑殼手表”“自走洋人”等等,這就是寶卷的時代影子?,F(xiàn)在常熟講經先生實際使用的寶卷,都是經過 “整理”的本子。這種“整理”的本子就是寶卷走到現(xiàn)在的樣子。寶卷的變化是與社會狀況的變化關聯(lián)的。所以,相同的本子,如果有時間段變化的,應選一些有代表性的本子作時間段對比性收錄。比如《玉皇寶卷》,舊時的本子與現(xiàn)在先生實際使用的本子相差是很大的。再比如《香山寶卷》,雖然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香山寶卷》不能動,但實際宣講,也在縮減。這是為什么呢?《中國常熟寶卷》收錄了兩本《摘注香山》。所謂摘注,其實是穿插,是擴充卷本,要拉長時間,那個時候要講一晝夜的?,F(xiàn)在相反,都在壓縮,要縮短時間,因為,要在白天結束講經活動。行內把這個“壓縮”美之名曰“表”,筆者便把它戲稱為《說表香山》。常熟大義的高先生說:“過去擴,現(xiàn)在縮”,這是與社會的生活節(jié)奏有直接關聯(lián)的。所以,這本“說表”《香山》也應該收入,以作比較。當然,這本《說表香山》是講經先生的“腹本”,在肚子里的。到目前為止,余慶堂有一本 “文字本”,自己用的,不外傳,其他先生,還未見過。這跟《摘注香山》一樣,是講經先生的 “絕活”,不留文字;這是留一手,“教會徒弟,餓煞師父”,無可奈何。我們這次征集,《摘注香山》“文字本”也只發(fā)現(xiàn)了兩個。
第4條“同時間的本子,自然選故事、文采較好的”固然不錯;但如果有地域區(qū)別的,還是應作地域對比性收錄。這一點,《中國常熟寶卷》做得尚好,如《劉神寶卷》收了三個本子;各個地方特有的寶卷也都一一收錄,如白茆鄔丘的《五仙寶卷》、莫城辛莊的《北莊城隍寶卷》、福山的《褚太尉寶卷》等等,充分體現(xiàn)了地區(qū)性。
第5條對新編寶卷的重視不夠。新編寶卷是寶卷發(fā)展的必然。隨著時代的變化,應著時代的需要,勢必有些寶卷會淘汰出局,同時也必然會產出一些新的寶卷。這就是寶卷的生命。過一些時日,現(xiàn)在的新寶卷就變成老寶卷了,也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但也必然又會產生一些新寶卷來補充。這就是寶卷生命的延續(xù)。這些新編寶卷表明常熟寶卷在發(fā)展中,是新氣象,從舊到新,生生不息,是不應該被忽略的。現(xiàn)在已見新編寶卷二十多種,把它們匯編成集,可以減少一點后代“搶救”“考證”之類的麻煩。
《中國常熟寶卷》的每個寶卷文本前加了一個提要,這是一個很好的做法,是立體性記錄,對宣講者、研究者來說,很有意義?,F(xiàn)在回頭來看,覺得還有點不足,如對有些寶卷的特殊做法、特定的唱腔,在文本上未作標示,在提要中沒有點明?,F(xiàn)在有些學者是憑著文本推斷它的做法,很累,又難于到位,就是因為文本上沒有立體記錄。究其原因,可能是講經先生的職業(yè)自保吧。
另外,《中國常熟寶卷》的提要還存在一些錯誤,筆者為此專門寫了一個說明,發(fā)在常熟圖書館的《讀書臺》上,以期補救。信息的準確,是匯編寶卷文獻的重中之重,來不得半點馬虎。
講經先生猶如戲劇演員,沒有先生,寶卷活不起來,也傳不下去。所以,先生是寶卷立體性的活的部分。匯編寶卷文獻,不能忘了講經先生?!吨袊J鞂毦怼纷⒁獾搅诉@一點,附錄了《常熟講經先生小傳》。這些先生都是在征集寶卷時拜訪過的,給他們列個小傳,很有必要。但我覺得這還不夠。在傳承上有影響力的先生,應該寫個專訪或傳記之類的東西,著重介紹一下。如大義的王永林,他對寶卷的內涵有自己的理解,還能應同行之請撰寫一些新卷,如《四海龍王寶卷》《求子寶卷》《幼魂寶卷》等,在當地影響不小,但他藏本不多,所以征集組沒有登門,因而小傳也沒有。
講經先生的傳記,就是寶卷的傳承。所以,每個地區(qū)匯編寶卷文獻時,對于那些對寶卷傳承有影響力的講經先生應該要著重介紹一下。
以上是筆者對常熟寶卷文獻整理的一點粗淺的看法。當然,對寶卷的了解和研究,肯定不能僅停留于文本之上,寶卷放在那是文本,宣講起來是“表演”,有儀軌、有音聲、有表演,所以立體的寶卷研究必然要對文本之外、整個宣講體系之內的“表演”進行研究。
寶卷要宣講,跟做戲一樣,一個劇本如不搬上舞臺,那就是一個本子而已,是死的,只有搬上舞臺,那才叫做戲。寶卷要擺到佛臺上宣講,那才叫講經,叫宣卷。常熟寶卷的宣講有多種形式,各種形式都有其講、唱、做(有“先生的做”,還有“和佛人的做”)的規(guī)程,包括宣講儀規(guī)、佛臺配置、場合布置等等(見圖1-4)。匯編《中國常熟寶卷》時有一個主觀意念,就是不僅僅做文本的結集,宣講的各種形式及具體的講、唱、做法也要加以反映。所以后面附了一篇筆者寫的《江蘇常熟的講經宣卷》。此文初成于2011年7月,發(fā)表于《媽祖與民間信仰:研究通訊(2)》[2],收入《中國常熟寶卷》時做了大幅修正。這篇文章以常熟尚湖余慶堂做法為主體,全面介紹了常熟寶卷宣講的操作流程?,F(xiàn)在看來,介紹還很不完善,脈絡也很是不清,應該分類逐項詳細敘說。
圖1 講唱(筆者宣講《香山寶卷》)
圖2 做(寶卷宣完后,余慶堂蔣秀金先生向菩薩獻荷花,此即“先生的做”)
圖3 佛臺(此為香山臺,也稱素臺,主供觀音,臺上的布置,是和佛人現(xiàn)做的,是文中所說“和佛人的做”的一例)
圖4 佛臺(此為五七地獄佛臺,中間是地藏臺,左側是十王臺,右側是庚飯)
目前大多數的寶卷研究,一般都是研究文本的產生時間,或是所說的內容,關于如何宣講的研究,很為鮮見,即使有一些,也只是籠統(tǒng)的、表面的一些東西。這是因為文本上沒有標注,也沒有專門的記錄,學者們又很難接觸到深層。現(xiàn)在有些論文依憑文本去推理它的做法,是件很難很累的活計,得出的結果也不一定準確。比如曲牌,你能推理出它的唱法嗎?所以,現(xiàn)在做寶卷文獻整理,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尤顯要緊。下文即從唱腔、說白、樂器和文書、符箓及佛馬兩個方面談談宣卷中的問題。
唱腔、說白及樂器,是寶卷立體性的又一個方面。
唱腔,《中國常熟寶卷》收錄的80個曲譜是以常熟尚湖余慶堂的唱腔為代表的,兼收了一些別的門派的唱腔?,F(xiàn)在想來,作為文獻,應盡可能全面記錄,把它收齊。作為寶卷的立體性記錄,應該要說明這些曲調的使用,在每個文本上都要注明所唱曲調。當然,這有點難度,講經先生都有一些保守,吃飯根本,不會輕易示人,其所用的本子上是絕不會注明的。
說白,宣卷講經的說白,各地、各人,各有特點。在常熟基本上有兩種格調:一種是拖腔拉調,如訴如泣;另一種是照本宣讀,抑揚頓挫。怎么個拖腔拉調,怎么個抑揚頓挫,文字很難描述,也難于用曲譜記錄,以前只能口口相傳,現(xiàn)在可以錄音錄像。
樂器,也是寶卷立體性的一個方面。常熟是木魚宣卷,樂器很簡單,有木魚、醒子(磬鈴)、醒木(驚堂木、令牌),但使用也有講究?,F(xiàn)在好多先生,特別是“文革”后的新出先生,不懂這個講究,如果不記錄,必定失傳。別的地方用樂器的,更應詳細記載。
記錄唱腔、說白、樂器等等,靠文字描述難于達到直觀效果,最好在文字描述之外,再利用現(xiàn)代手段,制作音像。
宣卷過程中使用的文書、符箓及佛馬等等,也很講究。文書有疏、牒。疏就是奏折,相當于現(xiàn)在的“報告”。牒是行文、憑證,類似于現(xiàn)在的“證明”之類。講一臺經,必須向這臺經的“主管菩薩”上疏,報告今天所做的功德和齋主的所求。如香山齋,主管菩薩是觀音,這一張疏叫“香山疏”,是 “主疏”,俗稱“大疏頭”;如香山齋上還做了其他功德,比如“齋星宿”“開關煞”,還要上《星宿疏》《開關疏》,這些稱之為“小疏頭”??傊?,做什么功德,上什么疏頭。牒也是如此?,F(xiàn)在常熟講經有四、五十種疏、牒(見圖5-6)。常熟講經宣卷用的符箓也有七八種(見圖7-10)。符箓有大符小符,保太平的。在常熟,大符有兩張,叫太平符,一張韋馱符,一張觀音符,貼在中堂。舊時只用韋馱符,觀音符是后來行出來的,理由是香山齋講的是觀音,當請觀音來保安。其實,保安是護法的事,而護法是韋馱。小符是指別的神靈的符,如“解厄符”“鎮(zhèn)宅符”“天狗符”等,要焚化的。佛馬,神佛的意象,是講經宣卷齋供對象的象征,做什么齋事,供什么佛馬,常熟有十幾種(見圖11-12)。佛馬各地都用,但有所不同,比如靖江的就不同于常熟,同一地的各門派也有不同。常熟講經還要用紙錠、元寶、錢鏹等類(見圖13-16),是金資。紙錠元寶種類很多,有不同用處,不知別的地方用什么,這也是一個環(huán)節(jié),也該記錄。所有這些疏牒、符箓、佛馬、紙錠等等,如果沒有,不能宣卷。
圖5 疏(此為香山疏,是講經的主疏頭,俗稱“大疏頭”,這是一位孫姓齋主修齋的實用疏頭)
圖6 牒(此為禳星牒,退星用的)
圖7 符(此為太平符,俗稱“大符”,這是韋馱符,左邊的稱“出相符”)
圖8 觀音符(現(xiàn)在大都用右側一張的格式,具體樣式,各先生各法)
圖9 符(此為塔符,圖中之塔是蘇州上方山楞伽塔,象征上方山的太姥靈公,這是信人家里供的妝臺)
圖10 符(此為解厄符,退星用)
圖11 佛馬(此為葷馬,是葷臺上佛馬的種法)
圖12 佛馬(此為土皇馬,講《土皇卷》謝土用)
圖13 元寶(供菩薩用)
圖14 元寶(其中 “擺江元寶”用于葷臺的燈船上)
圖15 錠(供亡人用)
圖16 錠(講冥卷用)
常熟寶卷的宣講形式及其操作流程中所涉及的問題還有很多,篇幅所限,不再一一羅列。在此僅想提醒各位同仁,對于每個問題都可以進行專門的、深入的研究,在此前提之下,才可能建立全面的、立體的寶卷研究體系。
總結起來,匯編寶卷文獻就是梳理當地的寶卷全貌,從零零碎碎的現(xiàn)象中整理出一個條理清晰的“體系”。這個“體系”是立體的,包括文本和宣講。
學術研究十分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看以前的寶卷,因為沒有公道的學術評價,它便成了一個私貨。大家一起來研究,是從鄭振鐸先生的論文開始的[3]。寶卷學術研究不可或缺,它關乎寶卷的生死存亡。
總的一句話,我們現(xiàn)在整理寶卷文獻和做寶卷研究,要盡可能做得周全一些,讓后來人少一些 “搶救”,少一些爭論,少一些考證。同時,在方方面面都做好以后,還須保持一個“待續(xù)”狀態(tài),因為任何事物都會隨時間而變化,寶卷也不例外?,F(xiàn)在整理好了,隔一段時間又出現(xiàn)新變化了,得讓后來人 “接上”。這就是“接力”,一代接力一代,綿延不絕。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