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改善顆粒物污染的道路綠地植被屏障研究進展

2022-07-30 11:08任飛虹邱兆文
生態(tài)學報 2022年13期
關(guān)鍵詞:綠籬屏障顆粒物

任飛虹,白 驊,邱兆文,田 順

1 長安大學建筑學院, 西安 710061

2 長安大學汽車學院, 西安 710064

空氣污染是一個重大的全球性問題,影響當今世界人民的健康。顆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是全球城市環(huán)境的主要空氣污染物之一。世界衛(wèi)生組織根據(jù)空氣動力學直徑將其分為粗顆粒物(coarse particles, PM10),細顆粒物(fine particles, PM2.5)和超細顆粒物(ultrafine particles, PM0.1)[1]。PM10既有自然來源,也有人為來源,但PM2.5和PM0.1幾乎都是人為來源(包括住宅供暖和交通排放等)[1—2]。顆粒物對公眾健康有負面影響,特別是小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的風險更大,因為它們可以深入肺泡,影響神經(jīng)系統(tǒng),甚至進入血液[3]。顆粒物污染還會影響包括氣候和農(nóng)業(yè)在內(nèi)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并產(chǎn)生嚴重的經(jīng)濟代價[3—4]。近些年,雖然空氣質(zhì)量得到部分改善,但全球84%人口仍然暴露在超過世衛(wèi)組織指南的顆粒物水平中[1],持續(xù)的高空氣污染水平將進一步導致嚴重的健康影響[5—6]。

作為顆粒物污染的主要來源,與交通相關(guān)的顆粒物一直是研究人員關(guān)注的主要焦點[7—11]。在城市地區(qū),綠色出行方式(步行、騎行)的倡導卻增加了交通污染對公共健康的威脅[12]。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人口可持續(xù)性,道路綠地作為屏障在城市中被廣泛建設(shè),并越來越多地被納入城市規(guī)劃[13]。植被可以成為減輕空氣污染的有效工具,如路側(cè)植被屏障后的空氣污染水平降低[14—15],植被屏障增加顆粒物的沉積和清除量[16—17];同時植被可以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個方面發(fā)揮作用,如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18],緩解城市熱島[19—20],減少噪音污染[21—22],以及改善人口健康狀況(如降低死亡率、提高出生率、減少肥胖率)[19,23—24]。然而,也有研究表明綠地植被會導致空氣質(zhì)量惡化,如在街道峽谷中建造植被可能導致顆粒濃度增加0% — 99.7%[25—26],茂密的行道樹甚至會使人行道上的PM10和PM2.5濃度分別增加123%和72%[27],而且行道樹會增加街道行人的氣體污染物暴露[28],密集的綠化帶導致局部二氧化氮濃度增加[29]。

道路綠地是否可以改善局部顆粒物污染仍沒有定論,且植被屏障的最佳配置和植物構(gòu)成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深入梳理總結(jié)街道峽谷和開放道路兩種典型的道路綠地植被對顆粒物污染的影響,并提出改善對策和植被屏障設(shè)計建議,優(yōu)化道路綠地的植被規(guī)劃,降低路側(cè)環(huán)境的顆粒物污染水平。

1 植被對顆粒物污染的影響途徑

植被對空氣顆粒物污染的影響主要通過三個基本途徑[30]:(1)通過沉積作用消減顆粒物。園林植物葉和莖表面可滯留空氣中的顆粒物,這些顆粒物通過再懸浮、雨水沖刷或葉子脫落等從植物冠層中去除,達到凈化空氣的作用[31]。利用沉積速度可估算植被在城市或局地范圍內(nèi)清除的總顆粒物[32]。一種廣泛使用的軟件i-Tree (https://www.itreetools.org/)可通過估算樹葉的沉積量來評估城市樹木的效益[33]。(2)通過改變氣流影響顆粒物的擴散。目前植被的空氣動力學效應(yīng)已廣泛用于道路附近的微環(huán)境,尤其是利用道路綠地局地氣流的變化有效改變局部空氣質(zhì)量[23, 34—37]。在城市尺度上,空氣動力效應(yīng)是影響顆粒物污染的最重要因素,通過擴散作用消減PM2.5污染甚至比沉積更有效[38]。而在街道尺度上,通過沉積減少的顆粒物濃度會被街谷中植被對氣流的阻塞效應(yīng)抵消,導致更大的顆粒物污染濃度(尤其是PM10)[39]。(3)植物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本身釋放生物類顆粒物和揮發(fā)性化合物。但是在考慮城市環(huán)境的空氣質(zhì)量的傳統(tǒng)研究中,植被的生物排放通常被忽略,因為與人為污染源相比,它通常微不足道[40],其對微尺度空氣質(zhì)量的影響有待進一步闡明。

2 植被組成及群落結(jié)構(gòu)設(shè)計

植被屏障改善顆粒物污染的復雜性是由多種混雜因素造成的。植物的復雜多孔結(jié)構(gòu)通過捕獲顆粒物或改變空氣流動來改變道路附近的空氣污染水平[41—42]。因此,植被類型、高度和厚度等特征都會影響場地內(nèi)氣流變化和污染物沉積,且空氣流動和植被沉降作用在街道峽谷和開放道路也有本質(zhì)不同[39, 43]。

2.1 植被屏障高度

在種植空間有限的城市地區(qū),只有從地面到冠層全覆蓋的低矮密集植被屏障才能有效減少空氣污染。樹冠下有開口的觀賞樹木會導致下風向PM2.5濃度更高,同時降低風速[44]。類似于固體噪聲屏障的綠色屏障,可以更好地阻礙來自道路的氣流,降低人行道的顆粒物濃度。在街道峽谷內(nèi),隨著樹冠高度增加,樹冠對空氣流場的阻滯和拖拽作用隨之增強,進入街道峽谷內(nèi)的空氣流場強度減弱,特別是樹冠高度超過建筑物高度后,漩渦中心難以進入到街道峽谷內(nèi),流場強度越弱污染物積累越明顯[45—46]。當植被屏障整體高度低于建筑物時,屏障高度對污染物的擴散影響不大,如在平行風向的街谷,當綠籬高度在0.9m以下,隨綠籬高度增加,人行道PM10濃度下降,而當綠籬高度達到0.9m后繼續(xù)增加,人行道PM10濃度不再降低[47]。但是當高度接近甚至超過建筑物高度后,會導致污染物積累明顯加重[11, 46]。因此,較高的綠色屏障可降低人行道的污染物濃度(因為更好的屏蔽)[18, 48],而較高的植被屏障會增加顆粒物濃度。

植被屏障在開放道路和在街道峽谷中的作用不同。行道樹和其他植被為道路和鄰近人群之間提供了一道屏障,這種屏障效應(yīng)導致顆粒物在植被迎風面積累[49]。在植被屏障的下風處,也就是在植被的后面,形成一個尾流區(qū),顆粒物濃度隨著與道路距離的增加而降低。植被屏障高度通常4m — 5m或更高時,超過鄰近道路上運行的典型機動車的排放高度,會迫使污染物不斷上升或穿過植被,植被屏障背后的空氣污染量明顯減少,但植被高度低于大約4m時,污染物可在低屏障下風處無阻排放[49—50]。

2.2 植被屏障厚度

植被屏障的厚度為截獲或擴散的顆粒物提供停留時間,并起到減少湍流、降低風速、增加氣流阻塞的作用。植被厚度迫使氣流通過屏障的距離變長,同時增加從污染源到下風向行人的距離。街道峽谷內(nèi),隨著植被屏障厚度增加,植被邊界與建筑物之間的空間距離減小,阻礙氣流進入街道峽谷內(nèi)的下洗通道,同時漩渦從街道峽谷流出的上洗通道空間減小,使空氣流場強度被二次減弱,繼而加重顆粒物的積累。這和街谷內(nèi)植被屏障高度增加時所表現(xiàn)的趨勢一致[46]。

圖1 開放道路環(huán)境中的植被屏障示意圖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vegetation barrier in open road environment

植被屏障厚度是開放道路綠地的主要物理特征,對開放道路上近路植被屏障厚度的影響進行模擬、試驗和實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隨著植被屏障厚度和高度的增加,污染物消減效率會進一步提高[50],一般植被屏障最小約5m厚,最佳厚度接近10m或更厚(圖1)[51—53]。此外,有研究利用下風向峰值濃度點到源路的距離(distance to maximum concentration, DMC)計算有效的植被屏障厚度,在DMC后設(shè)置植被屏障或增加DMC后的屏障厚度,可提高顆粒物消減效率[51]。有效降低空氣污染所需的屏障厚度也與植被的孔隙度或密度有關(guān)。

2.3 密度/孔隙度

植被屏障的密度或孔隙度決定屏障內(nèi)部的空氣流動。植被密度通常用葉面積密度(leaf area density, LAD)、葉面積指數(shù)(leaf area index, LAI)、冠層密度(canopy density, CD)和孔隙度來表示。在街道峽谷,植被密度或孔隙度是研究離散度和/或沉積度的重要植被特征[34, 54]。雖然過去的研究分析了密度參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但未來在研究沉積和擴散時,這些參數(shù)還需要標準化選擇[25, 55]。CD和LAI主要影響街谷PM2.5的日變化,稀疏和中等CD可降低顆粒物濃度[54],為了平衡綠色街道的環(huán)境效益和景觀效益,CD和LAI的最佳范圍分別為50% — 60%和1.5 — 2.0[56]。LAD的一般考慮范圍為0.2 m2/m3— 5.12 m2/m3[41—42],街谷內(nèi)顆粒物的積累隨著LAD的增加而增加,這是因為增加LAD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植物的吸附能力,但是其空氣動力學效應(yīng)帶來的流場變化將最終導致街谷內(nèi)污染物濃度的上升[57],LAD達到3 m2/m3之后繼續(xù)增大,PM10濃度不再明顯升高[47]。當植被孔隙度減小,街谷內(nèi)氣流速度逐漸降低[58],顆粒物在街道峽谷內(nèi)積累[59]。未來進一步評估風向、街谷高寬比和LAD的關(guān)系才能更好地組合這些變量。

在開放道路,顆粒物消減效率隨著CD,LAD,LAI和郁閉度的增加而提升,隨著孔隙度的增加而降低[50, 60—63]。有效降低污染的LAD在不同的屏障厚度條件下的消減效果不同[64]。為了減少50%以上總懸浮顆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TSP),并保持健康的綠化帶,CD和郁閉度的最佳范圍為70% — 85%[63, 65]。植被孔隙度增加,風速降低,接近地面的顆粒物濃度增加。消減TSP和PM10的最佳防護林孔隙度分別為20% — 40%和10% — 20%[60, 62]。當防護林孔隙度為15%時,PM10消減效率最高[66]。當CD達到85%以上,孔隙度達到40%,植被不再是多孔滲透結(jié)構(gòu),而類似堅實的固體屏障影響顆粒物的擴散,污染物消減效率不再提升[18, 62]。

2.4 群落結(jié)構(gòu)

圖2 街道峽谷環(huán)境中的植被屏障示意圖 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vegetation barrier in built-up street canyon environment

在街道峽谷,行道樹會降低街道上的風速,僅種植喬木會顯著增加人行道的顆粒物濃度[41]。雖然綠籬也降低街道峽谷內(nèi)的風速,但對風速的影響小于喬木[42],綠籬通過產(chǎn)生局部渦旋,將顆粒物轉(zhuǎn)移到人行道[43, 48]。種植綠籬會減少24% — 61%的污染物暴露。低滲透性和高大綠籬對減少人行道的顆粒物效果較好,而與道路兩側(cè)的綠籬相比,街道峽谷中央的單一綠籬可以最大程度消減顆粒物濃度(圖2)[43, 67]。通過評估綠籬對風速和街谷高寬比的敏感性,可以模擬獲得綠籬的最佳高度。在理想街谷模擬研究中,綠籬的最佳高度范圍在0.9—2.5m[48]。但仍需要在不同的街道高寬比下進行研究,總結(jié)不同環(huán)境下綠籬的合適高度。

開放交通廊道沿線的植被對顆粒物消減作用的研究中,任何植被類型都可以消減TSP濃度,而灌木(綠籬)、喬木-灌木和喬木-草本組合對PM2.5濃度的消減效果較好;單一喬木可以消減TSP污染,但無法消減PM2.5污染[50, 60]。灌木-小喬木組合和喬木-灌木-草本組合分別在主干道和次干道上對PM10具有最大消減效率[66]。使用綠籬或喬木-灌木(綠籬)組合是降低植被屏障后顆粒物濃度的有利選擇[14, 68]。

綜上,植被效應(yīng)是由建筑環(huán)境的幾何形狀決定的。在街道峽谷,如果沒有充分規(guī)劃植被配置,可能會惡化空氣質(zhì)量[20, 26,41—42]。而在開放道路環(huán)境中,喬木-灌木組合的高密度植被可作為改善空氣質(zhì)量的屏障[10, 14, 62, 69]。

3 植被物種選擇

植物表面滯留的顆粒物或在湍流中重新懸浮在大氣中,或被降水沖走,或隨著樹葉和樹枝掉落到地面[70]。這些顆粒物可能會影響局地的空氣、水和土壤,在選擇物種時,需要考慮植被周圍的土地用途。同時,某些物種能更有效地凈化空氣質(zhì)量,在考慮植物屏障的設(shè)計時,應(yīng)盡可能選擇最優(yōu)的植被物種。另外,應(yīng)注意所選物種能否在特定區(qū)域保持良好長勢。

3.1 葉片物候格局

葉片物候描述葉片從萌動生長到衰老落葉的周期性活動,常綠樹種在全年都保留有功能的葉片,而落葉樹種通常在冬季或旱季缺少功能性葉片。由于葉片在顆粒物沉積中具有重要作用,綠地植被的葉片壽命決定了沉積作用的時間長短。因此,在沉積效應(yīng)方面,常綠樹種比落葉樹種更有利,葉季較長的落葉樹種優(yōu)于葉季較短的落葉樹種[71]。然而,常綠樹種可能比落葉樹種更容易受到某些環(huán)境脅迫(如氣候變暖)[72],對可持續(x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潛在影響。如果全面了解局地尺度污染物隨時間的通量,可以根據(jù)最合適的葉片物候格局選擇樹種。然而,這樣狹窄的樹種選擇標準會忽視植被提供的其他生態(tài)服務(wù)(如降低城市熱島效應(yīng)[19]),以及植被提供的重要心理和社會效益[73]。

3.2 葉片形態(tài)

葉片大小和形態(tài)差異是影響顆粒物沉積的重要因子。通常小葉樹種比大葉樹種對降塵更有效[74]。在沉積交通污染相關(guān)顆粒物的葉片特征研究中,葉片大小在顆粒物沉積中具有重要作用,且葉片大小與顆粒物積累呈負相關(guān)[75]。針葉樹種比闊葉樹種具有更高的沉積速度[16, 76],更有助于減輕街谷內(nèi)空氣污染程度[57];針葉樹種中,松類比柏類具有更高的沉積效率[77]。這可能是由于長而窄的針葉縮短了擴散路徑,導致相對較小的沉積阻力[76]。

對于闊葉樹種,雖然葉片形狀對顆粒物沉積的影響程度小于葉片表面特征,但葉片形狀確實會影響顆粒物的沉積[77—78]。許多研究發(fā)現(xiàn),復雜形狀的葉片通常比簡單形狀的葉片對顆粒物沉積更有效[78—79],這可能是由于葉片形狀對葉片周圍氣流的影響不同[80]。因此,針狀、小而復雜的葉片比其他類型的葉片具有更大的顆粒物沉積潛力,建議進一步細化研究不同針葉形狀的沉積效果。

3.3 葉表面特征

葉片的某些表面特征對沉積有積極影響。一般來說,粗糙的葉表面比光滑的葉表面更有效[2, 70, 81]。毛狀體、表皮蠟質(zhì)、表面脊狀和氣孔都是對顆粒物沉積有利的微觀形態(tài)特征[71, 82—84]。毛狀體是顆粒沉積最有效的微形態(tài)特征[78, 80]。PM2.5沉積量與葉片毛狀體之間明顯相關(guān)[76],與溝槽比例和氣孔大小呈正相關(guān)[84]。闊葉樹種的沉積隨著葉表面微粗糙(以葉面溝槽和脊紋為特征)的增加而增加[71],針葉樹種(松柏科)的氣孔密度和表皮蠟質(zhì)含量與沉積量增加呈明顯相關(guān)[85]。而且在葉片對顆粒物沉積過程中,表皮蠟質(zhì)超微結(jié)構(gòu)也很重要[74,85—86]。此外,葉表面微結(jié)構(gòu)對滯留不同粒徑顆粒物和物相組成具有選擇性,葉片的紋理、葉脈間的槽深、氣孔開孔可鑲嵌或附著不同粒徑的顆粒物[81, 87]。因此,粗糙的葉片表面(包括毛狀體、溝槽和脊紋)比光滑表面更有利于顆粒物沉積,表皮蠟質(zhì)和氣孔性狀也對顆粒物沉積起著重要的作用。

3.4 樹冠形態(tài)

樹冠形態(tài)對局部風環(huán)境具有重要影響。對單株闊葉樹模型和針葉樹模型進行風洞測試,發(fā)現(xiàn)錐形的針葉樹在較低位置對風有較大阻礙,近似圓形的闊葉樹在冠層中間位置對風的阻礙更強。低冠幅和孔隙度小的闊葉冠形樹木,可保證街道峽谷下方的空氣流通,降低PM10的積累[67]。此外,不同風向條件下樹冠形態(tài)對顆粒物濃度的影響不同,垂直風向下,球形樹冠能更好控制街谷背風側(cè)高濃度污染,卵形、倒卵形、傘形其次,而塔型和圓柱形效果最差;平行風向和傾斜風向下,倒卵形樹冠效果最好,圓柱形、卵形、球形其次,而傘形和塔形效果最差[47]。

3.5 植被的釋放物質(zhì)

植物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會釋放生物顆粒物(如孢子和花粉)和生物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如異戊二烯、萜烯、烷烴等)。i-Tree模型提供了世界各地多種植被的空氣排放數(shù)據(jù)[88]。釋放大量花粉的樹種會增加過敏和哮喘的發(fā)病率[73]。因此,在城市道路綠地規(guī)劃選擇樹種時,花粉過敏原應(yīng)該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89]。在改善空氣質(zhì)量的種植計劃中,特別是在弱勢群體(如學齡兒童)經(jīng)過的地方,應(yīng)避免選擇具有這一特征的樹種。

生物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經(jīng)過大氣氧化,與氮氧化物結(jié)合會形成地面臭氧,這是一種對人類呼吸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有急性和慢性影響的有毒氣體[90];其氧化還會產(chǎn)生二次有機氣溶膠,增加環(huán)境顆粒物濃度,對人類健康產(chǎn)生負面影響[91]。但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對微尺度空氣質(zhì)量的影響仍有待進一步闡明。

3.6 環(huán)境脅迫的耐受性

城市道路環(huán)境會對植被造成極大的壓力。因此,植物對相關(guān)環(huán)境壓力的耐受性作為適宜性指標,應(yīng)優(yōu)先于其他功能[92]。如果植被缺乏環(huán)境脅迫的耐受性,無法保持個體的完整性,會在屏障中形成缺口,無法有效消減顆粒物濃度,甚至可能導致顆粒物濃度增加。如松樹雖然對降塵特別有效,但空氣污染會降解松樹針葉表皮蠟質(zhì),因此在污染嚴重的地點,松樹可能缺乏長期生存能力[93]。同樣,氣孔導度低的植物雖然可忍受較高水平的氣體污染,但對氣體污染物的消減效率較低,因此可能更適合消減顆粒物污染的地方。氣孔周圍的微形態(tài)結(jié)構(gòu),包括蠟環(huán)和角質(zhì)層拱,也可能有助于保護植物,免受顆粒物污染的脅迫。

4 其他影響因子的耦合

道路綠地植被對顆粒物污染的影響,受到其他因子的耦合作用,特別是道路特征和氣象因素。

街道峽谷的高寬比與植被特征之間存在復雜的關(guān)系。由于空氣流動模式的改變,高寬比顯著影響污染物擴散[94—96]。在街谷植被研究中,根據(jù)街道高寬比(aspect ratio, H/W),一般將街谷分為中等街谷(0.5

街道峽谷的空氣質(zhì)量受濕度、溫度、風速和風向等氣象因素的影響??諝鉂穸仁怯绊懡止阮w粒物濃度最重要的因子之一[95],如嚴寒地區(qū)城市街谷底層PM10濃度與氣象參數(shù)顯著相關(guān),其相關(guān)性順序依次為濕度>溫度>風速[99]。溫度主要影響街谷的垂直對流運動,溫度越高對流越強,局部顆粒物濃度下降越明顯[57]。街谷內(nèi)顆粒物濃度與風速呈負相關(guān)[100],且風速是影響街道峽谷PM2.5衰減的最顯著因子之一[56]。風速越大,顆粒物聚集程度越低,不同粒徑顆粒物濃度差異越小,其中PM10和PM2.5的擴散受風速影響最明顯;風速達到9.35m/s后,繼續(xù)増大風速對削弱顆粒物聚集的效果不大[46]。另外,街道峽谷內(nèi)研究的典型風向包括垂直風向、平行風向和傾斜風向(圖3),不同風向的風速降低會導致污染物濃度出現(xiàn)不同程度增加。種植喬木的街道峽谷中,在垂直風向下,街谷背風側(cè)濃度較高,迎風側(cè)濃度較低[101];在平行風向和傾斜風向下,街谷兩側(cè)的污染物濃度都增加[39, 42]。不過,也有研究與上述街道峽谷污染分布相矛盾的結(jié)果。例如,倫敦市中心馬里波恩社區(qū)案例中,平行風向下植被會降低顆粒物濃度[45]。

圖3 街道峽谷走向與主導風向關(guān)系示意圖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et canyon trend and dominant wind directionA和D:平行風向的兩側(cè)Either side of a parallel wind direction,B和F:迎風側(cè)Windward side,E和C:背風側(cè) Leeward side

開放道路的空氣質(zhì)量也受濕度、風速、風向和溫度等氣象因素的影響[37]。細顆粒物(PM2.5和PM1)與氣象因素之間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大于粗顆粒物(TSP和PM10)[102]。以往研究表明,相對濕度對PM10衰減的影響最大,風速次之,溫度影響最小[66]。對風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評估垂直風條件下的污染物濃度,而不同風向會影響植被屏障后顆粒物減少幅度[14]。在氣候溫暖的地區(qū),如中國、孟加拉國,通過植被屏障可以顯著降低污染物濃度[9, 60, 62, 82],而在氣候寒冷的地區(qū)(如芬蘭),植被影響污染物水平有限甚至沒有影響[103]。

植被屏障的各項設(shè)計參數(shù)(高度、寬度、密度/孔隙度和群落結(jié)構(gòu)等)不僅相互關(guān)聯(lián),而且與其他外部因素密切相關(guān)。植被屏障高度要根據(jù)植物種類或規(guī)劃要求確定;屏障寬度受種植空間的限制;植被最佳密度隨屏障寬度的不同而不同;植被孔隙度受風速影響產(chǎn)生變化[34],相同植被組成的屏障孔隙度也會因立地條件(光照、溫度、濕度、土壤等)影響而不同。此外,人為管理下的植被密度可能與在自然界或相對不受管理的植被密度有很大不同。因此,種植后利用管理干預來調(diào)節(jié)植被屏障的密度/孔隙度可能更有效。

5 展望

道路綠地雖然可用于局部尺度上減少顆粒物污染,但主動控制(減少排放)仍然是跨尺度上最有效的策略。道路綠地的建設(shè)應(yīng)該考慮特定場地環(huán)境因素[35, 104],如道路周圍的建筑環(huán)境形態(tài)、氣象因素(如風速和風向)和當?shù)刂脖惶卣鞯萚35, 105],并將植被的空氣動力學效應(yīng)和沉積效應(yīng)結(jié)合起來,用于改善空氣質(zhì)量。

(1)對于街道峽谷,僅種植喬木通常對空氣質(zhì)量有負面影響,而綠籬由于阻礙底部空氣流動,通常對顆粒物污染表現(xiàn)出積極作用。街道峽谷空氣質(zhì)量的改善與否取決于高寬比、植被密度和風向的組合。在中等街谷,可種植低矮植被(如綠籬);在淺街谷,可種植冠幅較小和間距較大的喬木;在深街谷,推薦類似于固體噪聲屏障的綠色屏障。目前對街道峽谷中綠籬的研究數(shù)量有限,未來需要對不同高寬比和氣象條件下適宜的綠籬尺寸和密度開展更多研究。

(2)對于開放道路,濃密高大的植被屏障對空氣質(zhì)量有積極的影響。在靠近道路和羽流最大濃度處設(shè)置植被屏障,可以有效消減污染物。距離道路越遠的地方需要越高的屏障,以屏蔽污染物通量。在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可采用高密度植被(如喬木-綠籬組合)。植被覆蓋度應(yīng)從地面開始,延伸整個屏障。相對濕度對植被屏障消減顆粒物污染有顯著影響,因此種植設(shè)計需要考慮氣象和氣候因素。不同氣候地區(qū)植被對空氣質(zhì)量的影響存在差異,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3)在評估植被對空氣顆粒物影響時,尤其在大規(guī)模種植計劃中應(yīng)考慮某些植物的生物性污染。植物葉原基為空氣真菌的生長繁殖提供基質(zhì)、植物大量排放花粉,會增加空氣生物顆粒物污染;而植物大量排放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會增加二次有機氣溶膠濃度,但同時也具有抑菌殺菌等環(huán)境效益,對于改善空氣質(zhì)量的道路綠地規(guī)劃十分重要。建議進一步研究不同植物的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對微尺度空氣質(zhì)量的影響。

(4)在選擇樹種時,針狀、小而復雜的葉片比其他類型的葉片形態(tài)更能有效沉積顆粒物。高氣孔密度,高表皮蠟質(zhì)含量(特別是針狀葉)和能提升葉片粗糙度的特征(如毛狀體、溝槽和脊紋)是對沉積更有利的葉片表面特征。建議進一步研究適合溫帶城市環(huán)境的樹種葉片微形態(tài),并針對微形態(tài)對顆粒物的影響,提供相關(guān)的樹種數(shù)據(jù)。

猜你喜歡
綠籬屏障顆粒物
咬緊百日攻堅 筑牢安全屏障
手推式綠籬修剪機的設(shè)計與研究*
綠籬的養(yǎng)護與修剪
道路空氣顆粒物污染與騎行流的相關(guān)性研究
屏障修護TOP10
刺梨做果園綠籬的栽培管理技術(shù)
一道屏障
八月紫薇紅
維護網(wǎng)絡(luò)安全 筑牢網(wǎng)絡(luò)強省屏障
多層介質(zhì)阻擋放電處理柴油機尾氣顆粒物
南木林县| 牙克石市| 泸定县| 汪清县| 苗栗市| 宜州市| 牡丹江市| 乐东| 广德县| 大荔县| 淮北市| 江永县| 寻甸| 双鸭山市| 台州市| 彭泽县| 宜黄县| 荔波县| 麻栗坡县| 千阳县| 临沧市| 永善县| 中山市| 昌乐县| 乡宁县| 会泽县| 大丰市| 米泉市| 龙南县| 紫云| 浦北县| 彭阳县| 连云港市| 贡山| 五大连池市| 阿巴嘎旗| 泸西县| 体育| 南皮县| 乌恰县| 定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