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傾城
朋友說她上中學(xué)時,最怕父母與老師聯(lián)系。每次考完期中考試,要開家長會了,她的心跳便會快一拍、慢一拍,混亂得如同思緒。
到現(xiàn)在,她自己做了母親,大事小事,總有要跟老師溝通的時候。仍然是,打開微信,在通訊錄上找到老師的名字,她就聽見自己的呼吸長一聲、短一聲,蕪雜得如同心事。她對自己說:老師很忙,別打擾老師。她又慚愧,她明白這是借口。
她的態(tài)度很明確:“我不是那么在乎小孩的成績,考多少分我都不會怪他。而且就算小孩表現(xiàn)不好,老師也不會批評我,我有什么可緊張的?”
我問她:“你當(dāng)年對自己考試成績的預(yù)期是怎樣的?現(xiàn)在對孩子呢?”
她害怕的,到底是談話本身,還是這談話的前因與后果:當(dāng)年父母對她的不放心,現(xiàn)在她對孩子的不踏實;以前有多少她在學(xué)校的事不想告訴父母,眼下有多少家里的事她不想讓老師知道。
不妨承認,我們都是愛聽贊美、怕聽批評的人。哪怕我們已經(jīng)做得足夠好,還是不想別人提起一分缺陷,所以總是想逃避,卻又因此更加自責(zé):如果我做得再好一些,就不會這樣了。
其實不然,因為“不夠好”永遠存在。
全班第一夠不夠好?不夠,你在年級排第幾名?全校第一夠不夠好?不夠,貴校在全市是什么水平?全市的高考狀元夠不夠好?進了大學(xué)才發(fā)現(xiàn),也只是蕓蕓眾生的一員。
所以承認吧,我們都是“不夠好”的人,而且總要誠實地面對這“不夠好”。
我們要面對缺點,要面對挫敗,要面對天外有天的現(xiàn)實。我們還要面對自己內(nèi)心或輕或重的失落感、亦明亦暗的羨嫉感。這些才是你腳底的砂石,每一步都刺痛你。
然后怎么辦?接受這“不夠好”。
我們的焦慮有時是庸人自擾。我們常會為了身邊人的失望而感到抱歉,但是,沒有人是完美的,他們也會令我們失望,而我們早已原諒了他們。
這一生中,還會有很多時刻我們將焦慮至極,遇到這種情況時不妨問問自己:“讓我如此忐忑的最壞的結(jié)局是什么?”
我們可能會拖延,把明知正確卻委實不想做的事拖到最后一刻;我們也許終此一生,都要在登臺發(fā)言之前,先去上個衛(wèi)生間,要緩解的,不是膀胱的壓力,而是內(nèi)心的壓力……
他們都和我們一樣,同自己聊過天,兩個自己都說很累,一個想遠離,另一個卻大聲說“別退后”。然后,他們深吸一口氣,開始或者繼續(xù),做該做的事。
一定要告訴自己:輸不丟人,怕也不丟人,因為怕輸而不出戰(zhàn),才是真丟人。只要曾經(jīng)盡力一戰(zhàn),任何結(jié)果都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