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才漢
夏日炎炎,耳邊響起知了聲聲,眼前又見翠荷盈盈。當我漫步在阡陌交錯的田間小道,細細領略那亭亭玉立于綠葉青萍之上、婀娜搖曳在水光瀲滟之中的荷花時,頓覺清香撲鼻,賞心悅目,不禁浮想聯(lián)翩,文思靈動……
荷花,又名“蓮花”,古書中還有多種別稱,如《詩經(jīng)》曰“菡萏”,《離騷》謂“芙蓉”,《爾雅》稱“芙蕖”,等等。歷史上荷花的叫法約八十余種,實為百花之中罕見。相傳,每年農歷六月廿四是荷花的生日,江南民間有聚會賞荷的習俗,各地舉辦賦予地域特色的“荷花節(jié)”,放荷花燈、彩船競渡、水上游戲等娛樂活動,歷久彌新,代代相傳。其中,放荷花燈最為熱鬧,鄉(xiāng)親們穿著節(jié)日盛裝,不約而同地趕到湖塘邊,爭相競放手中的荷花燈。一盞盞造型別致的荷花燈順水漂流,寄托著人們心中美好的祈愿,希望能消災解難,保佑家人平安如意。
時光荏苒,如今,那一盞盞荷花燈漂浮水中的畫面已經(jīng)成為我們這代人記憶中的鄉(xiāng)愁,而那則民間謎語《荷花》依然世代相傳——“有個拖泥帶水的媽媽,生個遮風擋雨的哥哥,再生個紅顏粉臉的姐姐,再生個瞪眼尖嘴的弟弟”。這謎語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荷花當成有生命、有情感、有靈性的一個人來寫,往往使人產生錯覺或被迷惑,似乎謎底是人或動物,想不到卻是一種植物的四個部分:藕、荷葉、荷花和蓮蓬,生動形象,意趣盎然。
在我生活的浙東農村,各地種荷、賞荷、愛荷的習俗由來已久,故民間藝術中荷花這一藝術形象被廣泛應用。比如,蓮花紋飾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傳統(tǒng)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年畫、剪紙、刺繡、木雕、石雕中,常見用蓮花的根莖、綠葉、花瓣和蓮蓬組成吉祥寓意中的諧音圖案。如年畫《一品清(青)廉(蓮)》以蓮的高潔比喻為官的清廉,剪紙《和(荷)合(盒)二仙》和神持荷、盒神持盒以示和合,刺繡《連(蓮)生貴子》寓意蓮蓬連生、桂花貴子,木雕《并蒂同心》是男女好合、夫妻恩愛的象征,石雕《連(蓮)年有余(魚)》含有蓮意為年、豐慶有余之意,等等,不勝枚舉。寺廟建筑中也多用蓮花圖案作裝飾,尤其是石雕蓮花座,花瓣形態(tài)飽滿,造型栩栩如生。此外,民間傳統(tǒng)愛情信物中,用荷花圖案編織的荷包,是少女贈予心上人的定情之物,寄托著純潔、忠貞、美好的情思。
荷花舞則是一項在民間有廣泛基礎的民俗舞蹈,它蘊含了祈福太平的文化意味,多為即興表演,至今還保留著“采蓮船”“蓮花落”“蓮花燈”等表演形式。解放初期,舞蹈家戴愛蓮從流傳于隴中一帶的民間舞“云朵子”表演中獲得靈感,重新改編創(chuàng)作荷花舞,成為中國舞蹈藝術的經(jīng)典之作。每念及此,我仿佛看到那一群窈窕淑女,身著粉紅色上衣和淺綠色裙子,綠葉緊貼裙邊,上繡四朵嬌艷的荷花,隨著美妙樂聲,一邊婀娜起舞,一邊飄動紗巾,走圓場步,踩小碎步,變換著半邊月、龍擺尾、圓圈中的隊形,清麗灑脫,宛若荷花仙子飄然下凡。她們曼妙的舞姿把荷花的形象演繹得惟妙惟肖,如詩如畫夢幻般的舞蹈贊頌了荷花優(yōu)雅高潔的君子品格。
荷花舞在民間流傳甚廣,而在眾多荷花舞蹈中,要數(shù)長興“百葉龍”最為神奇?!鞍偃~龍”,顧名思義,是由上百片葉片似的荷花瓣組合而成的龍。表演中,那一片片粉紅的荷花瓣變化出一朵朵碩大的荷花,手執(zhí)荷花的舞者將荷花高高擎起,瞬間從荷葉里面翻轉變身出兩條亮麗的百葉龍,通過荷葉蕩漾、荷花盛開、彩蝶飛舞、蛟龍嬉戲等系列表演,完成一個完美的荷花變龍、龍變荷花的舞蹈情景,展示出江南水鄉(xiāng)一派唯美的荷花意境,令人嘆為觀止。
荷花的美不止于此,它在文藝作品中還被譽為“一劑凈化心靈的良藥”,是真善美的化身。人們從喜愛荷花到種植荷花,再到贊美荷花、借荷抒情、托荷言志,賦予荷花個性化、人格化、藝術化于一身,散發(fā)出一種蓬勃向上、堅韌不拔、圣潔高雅的精氣神。荷花的“精”,就是精神。荷花身處湖塘的特殊環(huán)境,卻能很好地適應環(huán)境,潔身自愛。即使被狂風暴雨肆虐,依然能處險不驚,淡然以對。荷花的“氣”,就是氣質。荷花無論是葉是花還是蓬,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高昂挺拔的姿態(tài),端莊秀麗,不隨波逐流,不牽扯攀附。荷花的“神”,就是神韻。“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描寫的是荷花的神態(tài)。那卓然挺直的枝干,那隨風搖曳的翠葉,那靜美無瑕的花姿,于荷塘清流中翩翩起舞,風姿綽約,無時無刻不給人一種神奇的視覺享受和精神洗禮,這難道不是荷花神韻的絕美體現(xiàn)嗎?
荷花,雖沒有“一歲一枯榮”“春風吹又生”的原野氣度,卻有著“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田園情義。它比牡丹高貴,比玫瑰清傲,比百合優(yōu)雅,比蘭花馨香。我愛荷花,愛她的清雅之美,更愛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之魂!
(責任編輯 肖亮宇)
郵箱:176331555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