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 趙 利, 侯靜靜
(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蘭州 730070)
亞麻是一年生自花授粉作物,主要用途為油用和纖維用,在我國有5 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油用亞麻主要分布在我國甘肅、內蒙古、河北、寧夏、山西、新疆等西北、華北地區(qū),纖維用亞麻主要分布在東北的黑龍江等地。亞麻籽中富含多種功能性營養(yǎng)成分,如亞麻籽油、木酚素、優(yōu)質蛋白、膳食纖維、亞麻膠,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植物甾醇和酚類化合物等微量營養(yǎng)元素[1],這些營養(yǎng)成分使得亞麻籽具有改善機體脂質代謝、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癌癥等功能特性[2]。亞麻籽含油率40%左右,其中α-亞麻酸質量分數在50%以上,是人體必需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在人體肝臟內通過去飽和酶和鏈延長酶的作用下生成 EPA 和 DHA,是保證人體和大腦正常工作的重要不飽和脂肪酸,如果日常攝入不足,可能引起抑郁癥、注意力缺失癥、阿爾茨海默氏癥[3,4]。北美以亞麻籽油代替昂貴的深海魚油,降低獲得不飽和脂肪酸的成本[5]。在我國,亞麻籽主要用來榨油,只有一少部分被開發(fā)用作功能性食品。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在胡麻籽深加工、精加工方面較為薄弱,加工技術落后;應深入研究胡麻籽營養(yǎng)、藥用保健等價值,挖掘其利用潛力。因此,深入研究亞麻籽油的品質性狀,對于高效開發(fā)相關功能產品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tǒng)的亞麻育種主要以提高產量和改良抗性為主,品質育種近年來才逐漸受到重視。我國亞麻育種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目前經過品種審定和登記的品種有100多個。其中20世紀90年代以后不同地區(qū)品種各具特點,隴亞系列新品種豐產抗病,定亞系列新品種抗旱穩(wěn)產耐瘠薄,晉亞系列新品種抗病穩(wěn)產,壩亞系列新品種穩(wěn)產抗旱,寧亞系列新品種抗病適應性廣,內亞系列含油率高,這些品種成為我國不同地方的主栽品種[6]。目前,對亞麻種質資源品質性狀的研究已有一些報道,黨照等[7]利用近紅外分析儀對364份胡麻資源的品質性狀進行了分析,篩選出了一些優(yōu)異種質資源,還有對國內外亞麻種質資源品質性狀進行了分析與評價[8-12],Soto-Cerda等[13]研究了390份亞麻核心種質的品質性狀,并與SSR標記進行了關聯(lián)分析,Sylvie等[14]對78份亞麻DH群體品質性狀進行了分析,并構建了品質性狀的SSR遺傳連鎖圖,郝榮楷等[15]利用形態(tài)學標記和SRAP分子標記對我國油用亞麻育成品種進行了遺傳多樣性分析。但對國內亞麻育成品種品質性狀的研究鮮有報道。本研究對127份亞麻育成品種的7個品質性狀進行了測定,采用相關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品種間品質性狀的差異,以期為品種評價、材料改良、品種選育提供參考。
127份亞麻品種資源包含油用、油纖兼用、纖維用亞麻品種,其中有11份為國外亞麻資源。116份亞麻育成品種均為全國亞麻產區(qū)歷年選育并通過審定或登記的栽培品種,包含甘肅、內蒙古、山西、河北、寧夏、新疆、黑龍江等亞麻主要種植地區(qū),127份亞麻品種資源見表1。其中黑亞系列、雙壓系列、華亞1號、華亞4號和華亞5號為纖維用亞麻品種;隴亞8號、華亞2號和華亞3號等品種為油纖兼用品種,其他品種為油用品種。
表1 127份亞麻品種資源
實驗于2020年在甘肅省主產區(qū)景泰縣進行,按編號順序播種,不設重復,每小區(qū)5行,行距0.2 m,行長2 m,小區(qū)面積2 m2,每行種植300粒。田間管理按常規(guī)大田管理進行。利用DA 7200型近紅外品質分析儀進行品質成分分析,測定指標包括粗脂肪含量、脂肪酸組分(主要為棕櫚酸、硬脂酸、亞油酸、亞麻酸、油酸)和木酚素含量。
利用Excel 2010和DPS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采用數據標準化處理,歐氏距離、離差平方和法進行系統(tǒng)聚類分析。
亞麻品種資源7個品質性狀中,變異幅度在3.62%~14.62%之間,亞麻品種資源品質性狀的變異分析見表2。其中硬脂酸的變異系數最大,為14.62%;其次是木酚素,為12.71%;粗脂肪的變異系數最小,為3.62%。各品質性狀的變異系數大小順序為: 硬脂酸>木酚素>亞油酸>油酸>亞麻酸>棕櫚酸>粗脂肪。
表2 亞麻品種資源品質性狀的變異分析
對亞麻3個主要品質性狀粗脂肪、木酚素和亞麻酸含量進行分析,亞麻品種資源品質性狀含量的正態(tài)分布如圖1所示。其中粗脂肪含量高的資源(≥40.0%)4份,其中張亞2號質量分數最高,達到42.19%,其次是輪選3號、張亞1號、壩選3號;粗脂肪質量分數≥39%的品種8份,分別為內亞6號、寧亞11號、定亞9號、晉亞6號、雙亞9號、伊亞4號、定亞1號、定亞8號;質量分數38%左右品種有7份,37%左右有31份,36%左右有46份,35%左右有18份;其中壩亞6號、蒙亞4號和隴亞3號粗脂肪質量分數最低,在34%左右。木酚素含量最高的品種是壩亞9號,達到10.99 mg/g;其中10 mg/g左右的品種17份,含量9 mg/g左右品種有44份,含量8 mg/g左右的有37份,含量7 mg/g左右的有17份,含量6 mg/g左右的有9份;其中華亞1號木酚素含量最低,為5.34 mg/g。亞麻酸質量分數高的品種(≥55%)2份,張亞2號為59%,內亞6號為56.82%,隴亞1號質量分數最低,為39.8%;在50%~55%之間的品種有49份;45%~50%之間的品種有62份,42%~45%之間的品種有13份。
如表3所示,結果表明,粗脂肪含量與木酚素、亞油酸極顯著正相關,與棕櫚酸極顯著負相關,與油酸顯著負相關,與亞麻酸和硬脂酸負相關;木酚素與棕櫚酸、硬脂酸極顯著正相關,與亞油酸極顯著負相關,與亞麻酸、油酸負相關;亞麻酸與硬脂酸、油酸、棕櫚酸極顯著負相關;亞油酸與硬脂酸、棕櫚酸極顯著負相關,硬脂酸與棕櫚酸極顯著正相關。
表3 亞麻7個品質性狀間的相關系數
如表3所示,結果表明前5個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為97.11%。其中第1主成分的特征值2.74,貢獻率39.19%,特征向量絕對值較高的是亞油酸、棕櫚酸和硬脂酸,向量關系表明,棕櫚酸和硬脂酸越含量高,亞麻酸含量就越低;第2主成分的特征值1.8,貢獻率25.76%,特征向量絕對值較高的是亞麻酸和油酸,向量關系顯示,油酸含量越高,亞麻酸含量就越低;第3主成分的特征值0.97,貢獻率13.9%,向量絕對值較高的是粗脂肪;第4主成分的特征值0.68,貢獻率9.66%,向量絕對值較高的是木酚素和亞油酸,向量關系表明,木酚素和亞油酸含量越高,亞麻酸、油酸和硬脂酸含量越低;第5主成分的特征值0.6,貢獻率8.6%,向量絕對值較高的是棕櫚酸,向量關系表明,棕櫚酸含量越高,木酚素含量越低。
表4 品質性狀的主成分分析
利用DPS軟件歐氏距離離差平方和方法,對127份亞麻品種資源的7個品質性狀進行系統(tǒng)聚類分析,劃分為4大類群。第Ⅰ類群共有40份資源,占總材料的31.50%,這一類群材料主要特點是油酸含量最高,亞麻酸含量最低;第Ⅱ類群共有35份資源,占總材料的27.56%,這類材料木酚素含量最高,粗脂肪、亞油酸含量最低;第Ⅲ類群共有39份資源,占總材料的30.71%,這類材料粗脂肪、亞麻酸含量最高,油酸、棕櫚酸含量最低;第Ⅳ類群包括13份資源,占總品種的10.24%,主要是纖維類亞麻品種,這類材料亞油酸含量最高,木酚素、硬脂酸含量最低,亞麻4個類群7個品質性狀的平均值見表5。
表5 亞麻4個類群7個品質性狀的平均值
粗脂肪含量、木酚素和脂肪酸組分中的亞麻酸含量是亞麻品質育種的重要性狀,綜合分析亞麻歷年育成品種的品質性狀,對于目前亞麻品質育種具有參考價值。本研究表明,127份亞麻育成品種品質性狀變異幅度在3.62%~14.62%之間,其中變異系數最大的是硬脂酸和木酚素,變異系數大于 10%,說明這兩個性狀在不同材料間的含量差異較大;最小的是粗脂肪,為3.62%。不同品質性狀研究表明,粗脂肪質量分數平均為37.22%,亞麻酸質量分數平均49.04%;而Soto-Cerda等[13]測定390份亞麻核心種質粗脂肪質量分數在33.4%~49.7%之間,平均為41.6%;亞麻酸質量分數在3.6%~65.4%之間,平均為52.2%;與本研究差異比較大。木酚素含量在5.34~10.99 mg/g之間,與黨照對364份胡麻資源木酚素測定的結果一致[7];研究報道表明,瑞典亞麻籽中木酚素含量在4.96~10.06 mg/g之間,與本研究結果一致[16]。相關性分析表明,粗脂肪含量與木酚素、亞油酸極顯著正相關,與棕櫚酸極顯著負相關,與油酸顯著負相關;木酚素與棕櫚酸、硬脂酸極顯著正相關,與亞油酸極顯著負相關;亞麻酸與硬脂酸、油酸、棕櫚酸極顯著負相關。Soto-Cerda等[13]對390份亞麻核心種質品質分析表明,不同地點品質性狀相關分析結果不一致,說明不同環(huán)境對品質性狀影響顯著;粗脂肪與棕櫚酸顯著正相關,與本研究結果不一致;亞麻酸與其他品質性狀顯著負相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Sylvie等[14]對78份亞麻DH群體品質性狀相分析表明,脂肪酸含量與其他品質性狀無顯著關系,亞麻酸與棕櫚酸、亞油酸顯著負相關,與本研究結果不一致。亞麻酸與油酸極顯著負相關、與亞油酸正相關,與姚琳等[17]在油菜上的研究結果不一致。
本研究通過系統(tǒng)聚類,把127份亞麻育成品種劃分為代表不同品質性狀的4大類,第Ⅰ類特點是油酸含量最高,亞麻酸含量最低;第Ⅱ類群材料木酚素含量最高,粗脂肪、亞油酸含量最低;第Ⅲ類群粗脂肪、亞麻酸含量最高,油酸、棕櫚酸含量最低;第Ⅳ類群亞油酸含量最高,木酚素、硬脂酸含量最低。第Ⅳ類主要為纖維用亞麻品種外,其他3個類群中不同地方育成品種交叉存在,說明不同地方育成品種存在較強的人為選擇作用和不同地區(qū)間頻繁的引種交流。前人研究表明,亞麻種質資源親緣關系比較近,遺傳基礎狹窄。要選育品質優(yōu)異的亞麻品種,關鍵是需要引進和創(chuàng)制新的優(yōu)異資源。
127份亞麻品種資源粗脂肪質量分數平均為37.22%,木酚素平均含量為8.84 mg/g、平均亞麻酸質量分數為49.04%。絕大多數亞麻育成品種脂肪酸含量和亞麻酸含量偏低,與優(yōu)異品質(粗脂肪質量分數>42%,亞麻酸質量分數>55%)還有很大差距,說明亞麻品質育種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粗脂肪質量分數高于39%的品種,亞麻酸大于50%的品種,不同產區(qū)都有代表性品種;而木酚素含量大于10 mg/g的品種中定亞、晉亞系列品種較多。本研究中張亞2號粗脂肪質量分數最高,達到42.19%,輪選3號、張亞1號、壩選3號的都大于40%,張亞2號、內亞6號亞麻酸質量分數大于55%,可作為品質性狀較好的育種材料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