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碧君
周末回到鄉(xiāng)下婆婆家,閑來無事便逛到了她的小菜園里。
婆婆的菜園不大,但菜的種類卻不少:吃不完的甘藍裂開了嘴;萵筍躥得老高,菜桿子跟竹筍似的站了一地;芫荽瘋長,開出了滿天星一樣的白色小花;地瓜花舉著一個個紫紅的小喇叭,吹得春風都醉了;最可愛的當數(shù)茼蒿花了,明明亮亮的黃,跟小雛菊似的憨憨地笑著。
我笑稱婆婆是佛系種菜。婆婆哪曉得什么叫佛系,只嘻嘻笑著說:“你們現(xiàn)在不愁沒菜吃,就讓它們長著唄,吃不完讓雞吃?!?/p>
我摘了一把茼蒿花插在辦公室的花瓶里。學生好奇地問我是什么花這么好看。我啞然失笑了,居然還有人不認識茼蒿花。想來也是,現(xiàn)在的孩子五谷不分,十指不沾陽春水,見到的茼蒿都是被煮熟了擺在桌上的,哪里識得它的花?
茼蒿是一種奇特的植物,它氣味獨特,并不太討喜,不喜歡吃的人會認為它奇臭無比,喜歡吃的人卻又甘之如飴。我認為喜歡吃它的人跟喜歡吃芫荽、茴香菜和紫蘇的都是同道中人。
茼蒿特別吃油,肚子里沒點脂肪的人吃了是要流清口水的。媽媽喜歡用它來涮炸過煎堆的油鍋,滿滿一大籃根本不夠吃。
1998年的冬天,同村姐妹阿細在河邊沙洲上開出了長長一塊地。阿細家窮,姐妹又多,她恨不得把整個河邊都種上菜。她清一色全種上了茼蒿,因為茼蒿長得快,還可以切上好幾茬。當我們還在夢中囈語,阿細已經(jīng)切好了一擔茼蒿了。我們坐在過渡的船上往阿細的菜地望去,那綠油油的茼蒿菜仿佛長滿了阿細對生活的希望。
春分一過,茼蒿菜開始老了,似乎一夜之間它們就全冒出了花來。黃燦燦的花朵鋪蓋了阿細的沙洲地,煞是好看。過渡的人紛紛發(fā)出贊嘆:“好美呀!”
發(fā)愁的只有阿細。
她對那兩個帶著相機的年輕女子說:“要拍照可抓緊時間了,過兩天我得把這地翻了?!?/p>
幫阿媽撒完谷種,阿細就趕了牛過來把洲地犁了。她也不拔那些茼蒿,她說可以漚了當肥。犁鏵一過,泥土一翻,那些茼蒿就嘩啦啦地倒下了,幾朵茼蒿花在泥土縫里露出半張臉,仿佛和命運做最后的抗爭。
我捧著一把茼蒿花哼著小曲兒回家。爺爺看看一身泥巴的阿細,對我說:“你呀,太幸福了!”
我看著眼前的茼蒿花,對那個好奇的學生說:“你們呀,太幸福了!”
(潘光賢摘自《南方日報》2022年3月25日 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