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興林
【設計理念】
本節(jié)寫作指導課的訓練點為“學寫故事”,是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內容。教學設計的主要思路是:首先,通過情境沉浸,讓學生初步感知學寫故事需要運用技巧;然后,通過對學生課前的“素手初寫”片段進行分析比較,進一步明確學寫故事要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接著,通過對經(jīng)典課文的賞析,為學生搭建懸念、抑揚、突轉等敘事技巧的寫作支架;最后,通過“微點升格”的辦法,指導學生運用這些敘事技巧。
【課堂實錄】
一、情境沉浸
師:有這樣一個傳說——有位老太太做壽,她的子孫請來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為她題詩。全家老小及親朋好友都非常期待。唐伯虎揮筆寫了第一句“這個婆娘不是人”,舉座皆驚;又寫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塵”,眾人由吃驚轉為喝彩;再寫了第三句“兒孫個個都是賊”,在座的由喝彩轉為驚怒;寫完最后一句“偷得蟠桃獻至親”,大家無不拍手叫好。同學們,你們知道大家為什么拍手叫好嗎?
生:因為這首詩用了兩次突轉,讓賓客的情緒跌宕起伏。
師:還有補充的嗎?
生:詩人還巧妙地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更能突出對老太太及其家人的贊美。
師:是的,這短短四句、二十八個字的祝壽詩,吊足了眾人的胃口,讓人忽驚忽喜,真是一波三折,跌宕生姿。作詩如此,寫文章也是如此。正如清代詩人袁枚所說,“文似看山不喜平”。那么,我們在寫人記事時,可以通過哪些技巧來讓敘事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呢?這就是這節(jié)課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探討的話題。
(板書:敘事的推進技巧。)
二、目標展示
師: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節(jié)課的訓練目標。
屏顯:
①運用推進技巧,寫出人物和事情的發(fā)展變化;②增加敘事波瀾,讓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勝。
(生齊讀。)
三、素手初寫
師:昨天晚上,老師布置大家完成一則早起上學情境的片段練習。早上,我已經(jīng)對同學們的片段描寫進行了批改和遴選,挑出了兩則和大家分享。被挑中的同學可以自行認領哦!
屏顯片段1:
一天早上,我迷迷糊糊地醒來,看了眼鬧鐘。不好!比平常晚了十五分鐘。我急急忙忙穿好衣服,匆匆洗了把臉,也顧不上刷牙,更來不及吃早飯,抓起書包就往外跑。
路上幾乎看不到學生,這讓我更加著急。一路上的景物是多么熟悉,可我卻無暇顧及。我抓緊每一秒時間趕路。跑過了紅綠燈,我在人行道上加速沖刺。進了校門,我依然馬不停蹄地往教室趕。幸虧沒遲到,不然又要接受老班的碎碎念了……
師:這是哪位同學的?哦,是房宸的。請你朗讀一遍,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他這個片段寫得如何。
(房宸朗讀。)
生:房宸同學寫出了上學路上因為擔心遲到而緊張的心理,還是比較生動的。
師:是的,房宸同學具體完整地記敘了上學路上的全過程,生動地寫出了因為害怕遲到而緊張的心理,好在有驚無險,還是按時進了教室。在同學們寫的片段中,這種類型的占到了三分之二。
屏顯片段2:
那天早上,我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看了看掛鐘:啊,竟然只有十分鐘就要遲到了!我趕忙穿好衣服,抓起書包沖出了門。
跑在大路上,我?guī)缀跻姴坏酱┲覀儗W校校服的人。紅綠燈也似乎在和我作對,每到一個路口,幾乎都是紅燈。
踏著鈴聲沖進教室:第三組第三排的座位上怎么坐了個陌生的同學?我仔細一看,班里的人都不認識——原來,是我匆忙間跑錯了教室。對上他們驚訝的目光,我尷尬一笑,連忙跑出教室,“更上一層樓”。
當我把書包放在桌上時,已經(jīng)累成了“一攤軟泥”。
師:這個片段的主人請舉手。哦,原來是房秉文同學。其他同學看看他寫得怎樣呢?
生:房秉文的記敘好像更有意思了。
師:他是如何讓記敘更有意思的呢?
生:他通過意外事件,讓情節(jié)的發(fā)展出人意料。
師:是的,他增加了文章的波瀾,增強了戲劇效果。
師:通過對這兩個片段的比較,同學們應該更能真切地感受到恰當?shù)剡\用敘事技巧的重要性了吧?在敘事中適當運用敘事技巧,不僅能推動敘事向前,而且能增加波瀾,引人入勝。
四、支架搭建
師:那么,常見的敘事推進技巧有哪些呢?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學過的三篇課文,你能說出它們分別運用了哪些技巧推進敘事嗎?
屏顯:
[篇目 敘事技巧 作用 《驛路梨花》 《赫爾墨斯和雕像者》 《阿長與〈山海經(jīng)〉》 ]
生:《驛路梨花》主要運用了設置懸念的方法。
生:《赫爾墨斯和雕像者》結尾運用了突轉的方法。
生:《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主要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
(板書:懸念、突轉、抑揚。)
師:我們在寫作中如何運用這些敘事技巧呢?課文是最好的例子,我們就以這三篇課文為例,了解一下這些技巧的特點和作用。
師:《驛路梨花》這篇課文給我們最深的印象就是設置懸念。那么,何為懸念呢?
屏顯知識鏈接1:
懸念,又稱“賣關子”,通常是在文中設置一個個懸而未決的“疑問”,將這些“疑問”藏在敘述中,讓讀者去猜測,去關切,去擔憂,以引發(fā)讀者濃烈的興趣和急切期盼的心理,并在對情節(jié)的敘寫中,逐步將這些“疑問”解開,產生讓人恍然大悟的藝術效果。
師:《驛路梨花》在構思上是如何層層設置懸念的?有何作用?
生:《驛路梨花》主要通過設置三次懸念,來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
師:同學們還記得是哪三次懸念嗎?
生:第一次懸念是“我”和老余發(fā)現(xiàn)小茅屋,產生“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問,領起全文。第二次懸念是“我”和老余發(fā)現(xiàn)瑤族老人不是小茅屋的主人。第三次懸念是“我們”發(fā)現(xiàn)哈尼小姑娘也不是小茅屋的主人,又進而得知小茅屋是解放軍蓋的。
師:這些懸念是何時解開的?這樣設置懸念,有何作用呢?
生:到小說的最后,懸念解開——原來,前面出現(xiàn)的那些人,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生:層層設置懸念,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讓文章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師:說得很好。不僅如此,這還讓文章的主題“雷鋒精神處處在”更加深刻感人。
師:除了設置懸念,突轉也是一種很好的增加敘事波瀾的技巧。大家回憶一下《赫爾墨斯和雕像者》這則寓言,看看其中突轉手法的運用。哪位同學先來復述一下這則寓言?
生:赫爾墨斯首先問宙斯雕像的價錢,想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誰知結果卻完全出乎他的預料——他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可以“白送”。
師:這樣的設計產生了什么樣的表達效果呢?
生:增強了寓言的諷刺力量,讓行文波瀾起伏。
師:由此可見,我們在寫人敘事時,如果巧妙設計一些“反轉”,就可以增加文章的波瀾,讓情節(jié)曲折多姿。那么,什么是突轉法呢?
屏顯知識鏈接2:
突轉法是指記敘事件時,順著一個方向鋪陳渲染,把讀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向這個方向發(fā)展的一種可能性上去,層層推向高潮,達到頂點時,筆鋒陡然一轉,通過另一種結局的突然揭曉,掀起波瀾。
師:同學們覺得我們在運用這種方法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大家討論一下。
生:“突轉”不能太突然,前面要有鋪墊。前面的鋪墊越充分,后面發(fā)生情節(jié)轉折時,讀者就會覺得越合理。
師:是的,只有層層鋪墊,突轉才會自然合理,才會產生“看似出人意料,實則合乎情理”的驚艷效果。
師:如果說前面兩種技巧主要寫出了事件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那么抑揚手法則著力于寫出人物的變化。《阿長與〈山海經(jīng)〉》為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阿長與〈山海經(jīng)〉》,分析作者是如何運用抑揚手法的。
生:文章先寫對阿長的“憎惡”“討厭”,寫她“常喜歡切切察察”,睡覺時“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等。
師:這其實就是“抑”。然后呢?
生:然后寫她“常常對我講‘長毛’”,寫“我”對她的“討厭”之情漸漸為“特別的敬意”所取代。
師:這就開始“揚”了嗎?
生:并沒有。接下來,因她“謀害了我的隱鼠”,“我”對她又不滿了,而正想“復仇”時,她又為“我”買來渴慕已久的《山海經(jīng)》,“怨恨”就化為“新的敬意”了。
師:本文抑揚轉換、跌宕起伏的行文如九曲回環(huán)的江水。作者對長媽媽的敬愛與懷念也得到了宣泄,讀罷讓人不由得潸然落淚。老師特別提醒大家,在運用這種手法時,一定要注意抑揚的分寸,把握好對人物褒貶的“度”,這樣才能產生真實的表達效果,才能真正讓人物形象鮮明突出。
師:由此可見,我們在寫記敘文時,如果能向課文學習,能巧妙運用懸念、突轉、抑揚等敘事技巧,就會讓記敘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就會讓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主題更加突出。
(板書:波瀾起伏、形象鮮明、主題突出。)
五、微點升格
師:“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毕旅?,請同學們根據(jù)老師這節(jié)課講解的推進敘事的幾種技巧,對房宸同學的片段描寫進行微點升格,要求能夠運用恰當?shù)臄⑹录记桑屓宋镄蜗蟾吁r明,讓敘事增加波瀾。
(生寫作,師巡視。約5分鐘。)
師:通過剛才的行間巡視,我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思考得差不多了。下面,我們進行升格交流,希望大家積極展示。
生:我覺得可以把開頭“一天早上,我迷迷糊糊地醒來,看了眼鬧鐘。不好!比平常晚了十五分鐘”去掉,這樣能夠設置懸念——為何要急急忙忙穿衣服呢?
師:陳施憬同學嘗試著這樣設置懸念,大家對他的升格滿意嗎?
生:不太滿意。
師:為什么不滿意呢?
生:如果去掉這段話,感覺前后銜接不自然。
師:怎樣銜接才會更加自然呢?
生:我想在鬧鐘上做點文章,但我還沒想好。
師:鬧鐘這個點抓得好。沒想好沒關系,請繼續(xù)思考。哪位同學繼續(xù)分享?
生:我覺得結尾可以再加一點描寫,比如“我”本來以為怎么樣,最終怎么樣,這樣可以設置一點突轉。
師:怎么設置呢?
生:譬如可以寫“我”以為會遲到,但是沒有遲到,這樣就有突轉的意味了。
師:這樣處理是可以讓結尾有突轉的意味,但是怎么會沒有遲到呢?這里還需要有一些交代,才會讓突轉更自然,更合理。請繼續(xù)開動腦筋。還有同學有什么樣的思考呢?
生:我覺得可以在上學路上加一點誤會,譬如,“我”以為遲到了,一開始很緊張,跑著跑著,看見好像還有其他學生,可走近一看,原來是別的學校的學生,心情一下子又跌落到了谷底。
師:嗯,通過這樣一個小小的誤會,就讓行文有一點波瀾了。課后,請同學們繼續(xù)對自己的片段描寫進行升格。
六、全篇構思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同學們能不能嘗試著運用這些敘事技巧寫一篇完整的記敘文呢?請看屏幕。
屏顯:
以課堂訓練為基礎,圍繞本節(jié)課訓練的微點——運用推進技巧,增設文章波瀾,以“那一次,我真? ? ? ? ? ? ?”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師:請同學們先簡單構思,想一想你最想用哪種或哪幾種敘事技巧來寫什么事,表現(xiàn)什么主題,然后我們進行交流。
(生思考,約5分鐘。)
師:我看到好幾個同學舉手了。我們先聽聽沈成佳同學的構思。
生:我想寫“那一次,我真哭笑不得”。我想以我家的貓為題材。有一天早上,我們發(fā)現(xiàn)小貓精神好像不大好,連它最愛吃的貓糧也不肯吃,媽媽就帶它去看醫(yī)生。寵物醫(yī)生給它做了一番檢查,說它得了絕癥。正當我們絕望的時候,第二天它竟然慢慢恢復了。我們又去找寵物醫(yī)生,寵物醫(yī)生說他正要打電話給我們呢,他發(fā)現(xiàn)他家的儀器壞了。我這樣構思,就是想用突轉的方式來增加文章的波瀾。
師:從你的表述中,老師看到了你的努力,只是這樣的突轉似乎還不夠自然合理,你在全篇寫作時還需要認真推敲。還有同學構思好了嗎?
生:我想寫的是“那一次,我真自信”。我想記述去年我和爸爸去稻城亞丁的經(jīng)歷。因為高原反應,想要爬上山頂異常困難。但在爬山的過程中,導游叔叔不斷地暗示我,“已經(jīng)爬了三分之一了”“爬到一半了”“快到了”,我越來越有信心了。等爬到山頂,導游叔叔才告訴我,其實他一直在說著“善意的謊言”,他說那些話時,根本沒到達那個高度呢。
師:結尾處的反轉真實而又自然。這樣的經(jīng)歷,又給了你什么樣的“深省”呢?
生:這段特殊的經(jīng)歷讓我明白了自信有時需要借助外力。我也明白了有時善意的謊言會帶來別樣的美麗。
師:說得真好!我們寫作記敘文,不但要在選材和構思上下功夫,還要在文章的立意上有所創(chuàng)新,要通過生動的記敘,抒發(fā)對人生的獨特感悟。
七、課堂總結
師:由于時間關系,有些同學的構思還沒有成型,但老師欣喜地看到了大家認真選材、努力構思的樣子,這也是成長最好的模樣。同學們,為人貴直,為文貴曲。“文似看山不喜平”,波瀾起伏一定是有方法的。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學到了懸念、突轉及抑揚等敘事技巧,其實敘事技巧不止這三種,還有巧合、對比、襯托等。同時,寫文章不僅僅要有技巧,還要在選材和立意方面下功夫。因此,無論是學寫作文,還是成長,我們一直在路上。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教學反思】
如何通過敘事技巧讓故事引人入勝,讓故事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形象豐滿,是這節(jié)課的寫作目標。為了完成這一目標,我主要在三個環(huán)節(jié)發(fā)力。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情境沉浸”。這一環(huán)節(jié)借助傳說中的那首祝壽詩,不僅讓學生快速認識到敘事技巧的重要性,而且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敘事技巧的興趣。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支架搭建”。這一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真正了解常見的敘事技巧很重要。我以三篇范文為例,借助知識鏈接,讓他們了解何為技巧,如何運用技巧。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微點升格”。這是本節(jié)寫作指導課的核心所在,也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對同伴作文的合力升格,很好地檢驗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所得。
在這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中,我最不滿意的是“支架搭建”這一環(huán)節(jié)。由于學生對七年級時學過的課文內容有些遺忘,所以我在引導他們了解這些經(jīng)典篇目的敘事技巧時,講解得有點多,需要我在今后的作文指導課中予以改進。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