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道梅
快樂是人類精神上的一種愉悅體驗,是一種心靈上的滿足,是由內而外感受到的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這些體驗。愉快是嬰兒最早的情感體驗,當孩子在父母及時回應自己的時候,便有了微笑。享受快樂是每個人的追求,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快樂,都愿意拋棄煩惱,開開心心地度過每一天。
大家有沒有想過,當這種簡單的情感體驗,被我們無意識地壓抑后,久而久之,我們就失去了快樂體驗。你一定想不到我所說的壓抑快樂,但這就是近期我在咨詢中遇到的案例?!拔也辉试S自己快樂,不然很快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fā)生!”接受咨詢時,這個文靜秀麗的姑娘皺著眉頭,憂郁地說著。初聽這話,很難想象這是出自一位品學兼優(yōu)、事業(yè)有成的女孩之口。據她所說,她覺得一旦自己感到高興了,隨后一定會有不好的事情發(fā)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她到底是經歷了什么,才這樣懼怕快樂呢?
在接下來的咨詢中,我通過催眠,終于了解到她產生這種心理的原因。原來在小學四年級的一次考試中,她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正當她喜上眉梢時,老師的當頭棒喝讓她的心情瞬間跌落谷底:“你有什么好開心的?一次考試考好了就這樣驕傲得意,下次考不好怎么辦!”在緊張、擔心和害怕中,她迎來了接下來的考試,并且失利了。這讓她幼小的心靈產生了“以后如果再考得好自己不能開心”的念頭。初二時,她又遇到了類似的事情,這更堅定了她“不能開心”的想法。此后,她遇到自己感覺滿意的事情后,也會抱著這樣的想法,并且不知不覺地這樣生活了許多年。工作后,她感覺到,多年前發(fā)生的事深深地影響了自己當下的生活,無論升職、加薪,還是吃大餐、看美景,她都開心不起來。
她在努力調適無果后,決定尋求專業(yè)人士的幫助。她來到心理咨詢室,在我的建議下,表示愿意走進潛意識,通過回憶曾經發(fā)生的事,讓自己以公正客觀地態(tài)度看待自己的過往,從而擁抱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說到潛意識,大家都聽說過,心理學術語是指人類心理活動中,不能認知或沒有認知到的部分,是人們“已經發(fā)生但并未達到意識狀態(tài)的心理活動過程”。我們無法覺察潛意識,但它影響意識體驗的方式卻是最基本的——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何看待生活中日常活動的意義;我們所做出的關乎生死的快速判斷和決定能力,以及本能體驗中所采取的行動,都在無形中受到潛意識的影響,很多時候,不記得的事對我們的影響更大。
每個人對快樂的理解都不同,隨著時代的變遷、時間的推移,以及身份地位的變化,人們對快樂的要求也會隨之變化。
那究竟什么是快樂?我認為,快樂不能以物質和財富來衡量,優(yōu)越的生活不一定是快樂的全部,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充實。
一天,我看到一對老夫妻坐在一桌簡單的飯菜前,就著他們親手栽種烹飪的小菜,頻頻舉杯,共進晚餐,看上去無比幸??鞓贰?鞓肥鞘裁??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會賦予快樂不同的意義。但不管怎么理解,能夠讓自己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保持快樂的心情,始終是我們一生的追求。人生在世,會有許許多多的期盼、夢想,然而許多時候不能如愿。這時,我們應該淡泊地對待自己夢寐以求而未得到的東西,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你就會發(fā)現快樂會多一些。
有研究表明,快樂的心理情感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可以使個體在進化過程中居于優(yōu)勢。平時多給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保持一種恬淡的心情,輕松地享受人生的一些樂趣就已足夠。人不可能每天都很快樂,困難的時候要學會超越痛苦,然后給自己一個發(fā)自內心的微笑。因為,快樂是一種心境,想要獲得快樂,就要從每件小事做起。
編輯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