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
近日來到山西新絳光村,一個位于呂梁山脈姑射峰東南麓的村落,其美麗的建筑,五彩繽紛,耀眼奪目,這時,重溫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我們一定要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的指示,感到格外親切。多年來,光村以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tài)的擔當精神,群策群力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chǎn),筑牢文物的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令人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2008年1月18日,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國務院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領導組副組長馮驥才,冒著漫天大雪到光村考察。他游覽位于村中的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福勝寺,穿行于藺、薛、趙、王四大家族的院落,對這里的四穿院、懸墻門樓、插廊院、閣樓、門墩、石墩以及瓦片產(chǎn)生了極大興趣,說:“沒想到這里的文化遺產(chǎn)這么地道。這些是時間的產(chǎn)物,這些椽子很有歷史的味道,別看這些門樓已破敗,但歷史的價值都寫在它的上面?!?/p>
有著3000多年輝煌歷史的光村,經(jīng)過歷代村賢志士的不斷創(chuàng)建與修葺,至20世紀40年代,已經(jīng)形成了以肅穆雄偉的神廟杰構為景點、護村林池為屏障的村文化長廊。
北雄山。出村乾元門(西北門),沿西垣古道北行半里,便有一道人工建造的土嶺,東起福勝寺之西北隅,一直向西延伸與自然土崖接壤,長約一里,高足三丈有六,上寬一丈又八。嶺上廣植古柏、蒼楸,粗者可達數(shù)圍。遮天蔽日,密不透風。嶺中間有座山神廟正對北面的鳥兒溝,山神廟前有一臥虎相伴。建這座北雄山,以使鎮(zhèn)邪拒煞、永護村民平安,在客觀上也起到了防風沙、供鮮氧的作用。
福勝寺。乾元門(西北門)外高聳的殿宇便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勝寺。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占地約五畝。福勝寺大門的立柱與寬大的門楣匾額連為一體,外側雕刻著斗書“慧日常舒”四字,門楣內(nèi)側雕刻有“梵宮屏翰”四字。二門門庭左、右兩側分別塑有“哼”“哈”二將。進二門步入古松院,在院東南、西南側各有便門可通鐘、鼓二樓。東廂是三霄娘娘殿,西廂是閻羅殿。穿過廊亭北登十三階(意隱十三層天)即到第三重門,門楣上浮雕“小雷音”三字。過此門即達大雄殿院。寶殿五間見方,飛檐斗拱自是盛唐風采。大殿南面供奉如來佛祖,像高一丈六。十六羅漢、四大天王分列左右,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殿北懸塑著童子拜觀音,整幅圖案碧海蒼天、祥云福靄、童子天真、菩薩祥和,盡顯雕塑手法之精湛,更為絕無僅有的稀世珍品,屬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三佛洞大院的東、西兩殿分別供奉藺相如和廉頗。
玉皇廟。出三圣閣券門迎面的廟宇便是玉皇廟。該廟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占地近八畝。廟內(nèi)有大殿、戲臺等建筑。大殿以琉璃瓦為頂,琉璃獸作脊,光彩奪目,十分壯觀。值得一提的是廟門上部青磚券建的三層閣樓(會仙樓),因最上層的南外側懸一“會仙樓”匾額而得名。
通靈碑。位于本村廣漢門(東北門)外道北大槐樹旁,碑高五尺有四,碑體取姑射山青石水磨而成。碑文鐫刻著本村明代一位范姓人在京為官的功德,碑外以青磚砌護,外形無特別之處。據(jù)傳,此碑材竟是一塊得道靈石,在夜深人靜時,可發(fā)出亮光,預示天災人禍,如改朝易代、瘟疫流行等,且屢屢靈驗。天長日久,人們便供以香火,稱其為通靈碑。
光村深厚古老的文化積淀,不僅體現(xiàn)在村四周的福海、壽山、廟宇結構,還體現(xiàn)于巍然深厚的城垣堞門及城外的環(huán)城林。它們作為光村文化的載體,不僅具有為護村安民提供優(yōu)良環(huán)境的物質作用,而且在豐富文明儒雅的光村民居文化、弘揚傳統(tǒng)的道德理念,培養(yǎng)造就人的精神氣質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造就一代代光村優(yōu)秀人才的文化基石。
光村城垣呈正方形,東西、南北之長皆為一百二十丈。村圍四周城垣完整,高約四丈,上寬九尺,車馬可以環(huán)行。東、西城墻端南正北一線貫通,不留旁門,僅在南、北城垣上各設二門,子午為軸,南北呼應。東、西二門又各分南、北城墻為三等份,其比例與黃金比率近似相等。豎立于村四周的城垣門標新立異,城門匾各有寓意。
乾元門(西北門)。乾為天,元即首。至少有兩重含義:其一是追溯本村的起源;其二是強調(diào)這西北方向的重要??砷L對故土,永懷祖先,故稱西北門為“乾元”。西北門內(nèi),另外建有閣樓,兩道城門形成甕城之勢。閣樓面闊三間,四周設有走廊,正面裝設雕花門扇,走廊外側精修花墻護欄,供人眺望,整體裝飾十分講究。
繼照門(東南門)。繼為續(xù)承,照是耀射?!袄^照”二字力沉千鈞,任重百世。其含義十分明顯:寄厚望于后昆,期可繼承先祖之榮耀。
廣漢門(東北門)。廣者寬大也,漢可解為漢朝或銀漢。光村始建于北齊可排除漢乾說,銀漢即銀河(天河),又可引申為地上的江河。故關于“廣漢”的含義說法不一。
大武門(西南門)。大與武從字面上講,幾乎都是不需要解釋的。“大武”提醒本村后輩,懷鴻鵠之大志,棄燕雀之小志;學有用之大技,棄雕蟲之小技,干利國之大業(yè),建為民之豐功。
“地上文物看山西”。在三晉大地,要找出“喬家大院”“王家大院”那樣的豪宅大院戶并非難事,但像光村這么多豪宅大院集于一村,并不多見。
光村的民居院落以四合院居多:
趙家十八座院。該院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建筑風格有四奇:奇一,大小院落十八座,一線建起,凡墻接處皆互相咬合絕無垂向接縫;奇二,不論面闊幾間,皆用通檁,絕無一間一檁者;奇三,整個十八座院落院院有門,可相互穿行。全院都是磚木結構,大院六座,都是四面插廊,檐下花板雕柱,刻工精致,或人蟲鳥獸,或山水花木,無不寓意深刻,呼之欲出。下設花雕門扇,四面柱腳下的石鼓雕工更是世間絕品,現(xiàn)村中舞臺柱下的石鼓,就搬之于此。
薛家大院。創(chuàng)建于清朝末期,由二十四座院落組成,形成一條胡同,也稱薛家胡同。薛家屬后起之富,主院有三道大門,二門內(nèi)為客廳,二層磚木建構,正面有護欄,堂內(nèi)墻壁以木雕畫裝飾,別致而儒雅。第三道門,以水磨石為門面,現(xiàn)在猶存。大門外在正對大門的高墻上設一照壁,高約一丈八,青磚磨砌,浮雕人物花鳥,氣勢雄偉,富麗堂皇,盡顯院主財勢。在大門門楣正中懸有“孝廉方正”牌匾一塊,書風蒼遒雄堅,訴說著主人的處世理念,也張揚著“光村理念”。大門所在的薛家胡同,全長約三十余丈,寬約六尺,路面皆由精致條形青石鋪墁,潔凈整齊,兩旁高廈連綿,入此胡同便令人肅然起敬。此胡同現(xiàn)在猶存。
四穿院。主院仍是一座四面插廊的四合院,因在主院四角外各建有一座小院而得名。該院的木雕工藝最為古樸典雅,大門樓上的花板木刻更是玲瓏剔透令人稱絕,可惜大都已被盜毀。
懸墻門樓。又稱吊腳門樓,應算為光村民居門樓風景中的一絕。在光禿陡直的青磚高墻上,陡然伸出一懸廈坡,結構奇巧,美觀大方,巧奪天工,既實用,又省料,現(xiàn)在幸存者仍有數(shù)家。
閣樓。又稱鴿樓或看家樓,村中原有十四座,現(xiàn)僅存兩座,大都四五層,高七丈左右,青磚砌成,內(nèi)設樓梯,可供上下,每層都有門,可外望,上有垛口。在方圓百里的村莊中是絕無僅有的。
此外,光村的院落各有別名,也從一個層面上體現(xiàn)了本村的民居文化。如橫院里、南樓里、北樓里、旯旮院、黑門院、錢鋪里、大院里、大貨院、二貨院等。
光村的村郊杰構、城垣堞門、豪宅大院共同構成了光村特色的村居文化,而整個建筑的布局設計,包括牌匾題詞、裝飾圖案更加全面地營造了“光村古民居文化”氛圍,而這種濃郁的文化環(huán)境在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都是光村極為珍貴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