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曹愛華
(1.北京市第六醫(yī)院,北京100007;2.北京華信醫(yī)院,北京100016)
卵巢癌是與月經初潮早、妊娠次數(shù)多等因素相關的惡性腫瘤,患者早期可能無癥狀,隨著病情發(fā)展可能出現(xiàn)腹部包塊、腹痛、腹脹等癥狀,但以上癥狀特異性較差不利于卵巢癌患者的早期診斷,導致患者早期診斷的診斷效能較差,患者易貽誤治療[1-2]。因此,提高卵巢癌患者早期診斷的診斷效能非常重要。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CEA)、糖類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類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為常見的腫瘤標志物,在診斷多種腫瘤疾病均具有重要價值,但其在臨床上卵巢癌的診斷中的聯(lián)合診斷價值仍需進一步評價[3-4]?;诖?,本研究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87例卵巢癌患者及95例健康體檢者進行研究,旨在對比CEA、CA199、CA125、AFP在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卵巢癌患者、健康體檢者及不同分期卵巢癌患者體內的表達情況,及CEA、CA199、CA125、AFP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對卵巢癌的診斷效能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卵巢良性疾病組),87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組)及同期于本院行常規(guī)體檢的95例健康體檢者(對照組)為研究對象。卵巢癌組年齡23~67歲,平均(44.62±6.73)歲;體重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17.25~25.34 kg/m2,平均(21.27±0.36)kg/m2;腫瘤分期[5]:Ⅰ期23例,Ⅱ期26例,Ⅲ期38例。卵巢良性疾病組年齡20~71歲,平均(44.76±6.48)歲;BMI 16.97~26.51 kg/m2,平均(21.33±0.33)kg/m2。對照組年齡21~68歲,平均(44.71±6.32)歲;BMI 18.24~26.37 kg/m2,平均(21.92±0.32)kg/m2。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經北京市第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入組患者和健康體檢女性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病例納入標準:卵巢癌診斷標準符合《歐洲腫瘤內科協(xié)會對非上皮性卵巢癌的診斷、治療和隨訪所制定的臨床實踐指南》[6]標準者;卵巢良性腫瘤的診斷標準符合《婦科常見腫瘤診治指南》[7]標準者。排除標準:免疫功能缺陷者、合并傳染性疾病者、合并凝血功能異常者、合并其他腫瘤疾病者及卵巢癌腫瘤細胞遠處轉移者等。
1.2 研究方法
1.2.1 三組血清CEA、CA199、CA125、AFP水平比較:于患者入院時,分別采集對照組、卵巢良性疾病組、卵巢癌組外周血4 ml,離心(3500 r/min,15 min)并分離血清,采用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測定三組血清CEA、CA199、CA125、AFP水平。
1.2.2 不同分期卵巢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AFP水平比較:于患者入院時,分別采集Ⅰ期(23例)、Ⅱ期(26例)、Ⅲ期(38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并測定血清CEA、CA199、CA125、AFP水平,具體操作同1.2.1。
1.2.3 CEA、CA199、CA125、AFP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比較:統(tǒng)計對照組、卵巢良性疾病組、卵巢癌組患者CEA、CA199、CA125、AFP單項及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陽性標準為:CEA>5.0 ng/ml,CA199>37.0 U/ml,CA125>35.0 U/ml,AFP>9.0 ng/ml。陽性率=陽性患者例數(shù)/總例數(shù)。
1.2.4 CEA、CA199、CA125、AFP診斷卵巢癌的價值分析:分析CEA、CA199、CA125、AFP診斷卵巢癌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度。靈敏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假陰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假陽性)例數(shù)×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假陰性)例數(shù)×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假陽性)例數(shù)×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三組血清CEA、CA199、CA125、AFP水平比較 卵巢癌組血清CEA、CA199、CA125、AFP水平高于卵巢良性疾病組、對照組,且卵巢良性疾病組血清CA125水平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三組血清CEA、CA199、CA125、AFP水平比較
2.2 不同分期卵巢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AFP水平比較 卵巢癌Ⅲ期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AFP水平均高于Ⅱ期、Ⅰ期患者,且Ⅱ期患者高于Ⅰ期患者(均P<0.05),見表2。
表2 不同分期卵巢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AFP水平比較
2.3 三組患者CEA、CA199、CA125、AFP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比較 卵巢癌組CEA、CA199、CA125、AFP單項及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高于卵巢良性疾病組、對照組(均P<0.05),見表3。
表3 三組患者CEA、CA199、CA125、AFP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比較[例(%)]
2.4 CEA、CA199、CA125、AFP診斷卵巢癌價值分析 CEA、CA199、CA125、AFP四項聯(lián)合檢測卵巢癌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度分別為98.80%、75.00%、98.80%、75.00%、97.70%,均高于各項單獨檢測(均P<0.05),見表4。
表4 CEA、CA199、CA125、AFP診斷卵巢癌價值分析(%)
卵巢癌為發(fā)病率僅低于宮頸癌和子宮體癌的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卵巢癌可分為上皮性腫瘤、性索間質腫瘤、生殖細胞腫瘤,其中上皮性腫瘤占比最高[8-10]。卵巢癌因早期基本無癥狀,導致患者被發(fā)現(xiàn)時多已處于卵巢癌中晚期,使得患者治療難度加大,臨床療效及預后均不佳[11-13]。因此,提高卵巢癌患者臨床診斷的陽性率及診斷效能對卵巢癌患者的治療及預后效果的提高有重要意義。
CEA是由內胚層細胞分化的存在于癌細胞表面的酸性糖蛋白,存在于各種癌變組織中,是一種廣譜腫瘤標志物,可用于診斷乳腺癌、肺癌等癌癥中,但CEA診斷癌癥的特異性較差[14]。CA199為酸化的乳-N-鹽藻戊糖Ⅱ,屬于黏蛋白型的糖類蛋白,主要由子宮內膜、膽管、胰腺細胞分泌,CA199水平異常升高,可一定程度反映機體發(fā)生癌癥進展[15]。CA125為異常卵巢組織分泌的腫瘤標志物,在診斷卵巢癌中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其水平越高,機體卵巢組織病變發(fā)生風險越高[16]。AFP為卵黃囊、胚胎期肝細胞產生的糖蛋白,當卵巢細胞異常增長時AFP水平會激增,故檢測血清AFP水平可輔助診斷卵巢癌[17]。本研究結果顯示,卵巢癌組血清CEA、CA199、CA125、AFP水平高于卵巢良性疾病組、對照組,且卵巢良性疾病組血清CA125水平高于對照組,卵巢癌組CEA、CA199、CA125、AFP單項及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高于卵巢良性疾病組、對照組,提示高水平表達的CEA、CA199、CA125、AFP表明機體可能出現(xiàn)了卵巢癌,且CEA、CA199、CA125、AFP水平越高,患者患卵巢癌的風險越高,與李丹妍等學者[18]的研究結果相符。同時,本研究發(fā)現(xiàn),卵巢癌Ⅲ期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AFP水平高于Ⅱ期、Ⅰ期患者,且Ⅱ期患者高于Ⅰ期患者,提示血清CEA、CA199、CA125、AFP水平與卵巢癌患者臨床分期呈正相關。原因可能為,卵巢癌患者卵巢病變細胞數(shù)量隨著臨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多,機體CEA、CA199、CA125、AFP異常表達越明顯。本研究結果顯示,CEA、CA199、CA125、AFP四項聯(lián)合檢測卵巢癌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度分別為98.80%、75.00%、98.80%、75.00%、97.70%,均高于各項單獨檢測,表明CEA、CA199、CA125、AFP診斷卵巢癌的效能較好,且聯(lián)合檢測的檢測效能更高。分析原因為,CA125檢測卵巢癌特異度較高,但卵巢癌患者早期CA125水平較低,不利于早期診斷。而CEA、CA199、CA125、AFP四項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卵巢癌診斷的靈敏度,故CEA、CA199、CA125、AFP四項聯(lián)合檢測診斷效能高于單項檢驗[19-20]。
綜上所述,卵巢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AFP水平高于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卵巢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AFP水平與患者臨床分期呈正相關,且CEA、CA199、CA125、AFP四項聯(lián)合檢測診斷效能高于單項檢驗。本研究選取研究例數(shù)較少,可能導致結果出現(xiàn)偏差,后期可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