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益思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名片,如北京之天安門,如巴黎之鐵塔。在東方這座城市,毫無疑問就是魚鱗洲了。
我登過云蒸霞蔚的黃山,登過秀甲天下的峨眉,也登過峻極于天的嵩山。真正的名山自有其靈,自有其魂,那應(yīng)該用什么文字來描述魚鱗洲呢。
許多人顧名思義,認(rèn)為魚鱗洲是一塊水中的陸地。這就大錯特錯了,魚鱗洲不是一片綠洲,而是一座山。在神州大地上,將一座山稱為洲,除魚鱗洲之外,恐怕就別無他山了。
在生命長河里,我無數(shù)次地注視過這座山,感受過日出魚鱗洲,也欣賞過魚鱗洲落日,仰望過神秘莫測的蒼穹,也眺望過夜空中最亮的那顆星星。
游魚鱗洲,可以登山。
站在雕刻著“魚鱗洲風(fēng)景區(qū)”的大石頭前,無限的風(fēng)光就一一展現(xiàn)在眼前,潔白如雪的沙灘,險峻聳立的大山,海面上白帆點(diǎn)點(diǎn),沙灘上游人如梭,構(gòu)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水畫,這無疑是一個游覽與避署的圣地。
仰望懸崖,我感覺到山的偉大,它橫空出世,托云踏海,崖壁連綿曲折,盡收人間風(fēng)景。
我深吸一口山海之氣,突覺生命充盈天地,在物我兩忘的境界中邁出步伐。沿著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走到山腳下,山門旁邊聳立著一塊石碑,碑文寫著“魚鱗洲軍堡遺址”幾個大字,這里曾經(jīng)是一個軍事重地。
上山的步道都是花崗巖石鋪就的,不算滑也不算陡,每邁過一個步級就會走上一個新高度,沿著石梯逐級而上,人就會有一種孫大圣騰云駕霧,恍若身在縹緲仙境之感,眼前的巨石有的如猴子觀海,有的如喜鵲登梅,山不太高,幾百個步級走完之后,就可以登上魚鱗洲頂峰。只見面前的山石陡立如墻,偉岸英雄,或奇峰突起,超然脫俗;或橫出山腰,探下云海。
登洲一長嘯,四面來清風(fēng)。極目四望,腳下的懸崖峭壁似乎鎖在云霧之中,大海與城市的風(fēng)光盡收眼底,從每個角度觀測,都是一幅美妙的風(fēng)景。這里是城市觀測日出日落的最佳景點(diǎn)。站在山頂,沿著巖壁步道倚欄遠(yuǎn)眺,霧氣迷漫的城市美得讓人贊嘆,那些高大挺拔的大樓一幢接著一幢,展現(xiàn)出城市獨(dú)有的迷人魅力。
山頂上有一座雄偉的燈塔,每到晚上,燈塔便亮起了燈光,指引著茫茫大海中的船只,斬波劈浪,向前航行。
山頂是一個人與天對話的好地方,來到山頂?shù)娜?,都有這種想法。在這里,可以仰望蒼穹,遙望星空。真切地感覺到“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的境界??梢韵蛱毂磉_(dá)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志。
文人騷客都看中這個好地方,在這里的山徑石壁,廊前石,留下了不少題詞,這些書法精湛的作品,更為這里的驚濤拍岸增添了不少的風(fēng)韻。
有時雨霧天氣來臨時,遙望魚鱗洲。只見濃霧將整個山峰包裹得嚴(yán)嚴(yán)實(shí)實(shí),只有燈塔露出,奇石穿霧,在云騰霧繞之間,似薄霧披紗,虛無縹緲,讓人感覺來到了童話世界,如夢如幻。
這些醉人的風(fēng)景,讓人心曠神怡。所以,東方產(chǎn)生了一句名言:不登魚鱗洲不算到東方。
游魚鱗洲,可以觀海。
第一次來到這里,我就感覺到這里的山與海是分不清的,山即是海,海即是山。在這里觀海,也成了我生命中的一種樂趣。
因?yàn)殡x家不遠(yuǎn),所以我常來魚鱗洲觀光,風(fēng)平時碧波蕩漾,風(fēng)起時激浪滔天。站在這里,迎著醉人的海風(fēng),觀看海上白帆點(diǎn)點(diǎn),一時如離塵出世,不知何往。站在這里,我欣賞過沒風(fēng)時海水的清、涼、靜、柔;水面輕輕地拍打岸邊,似乎是在親吻著她的戀人。找到過“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不勝涼風(fēng)的嬌羞”的一面。我也欣賞過起風(fēng)時的狂風(fēng)巨浪,那迎風(fēng)而起的大浪像草原上的千軍萬馬,翻騰著,嘶鳴著,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涌,直撲岸上的石壁,霎時碎成了堆堆白雪。這就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壯觀場面。
沙灘上,眾多游人在這里欣賞風(fēng)景,他們腳踏細(xì)沙,手撿貝殼,享受著人生的樂趣,那怕是稍微有點(diǎn)不注意,就會被浪頭打濕,淋一身的咸湯也無所謂。
有時候,可以看到一些人在這里垂釣,一根根魚桿伸到水面上,他們平心靜氣,獨(dú)坐悠閑,有如是姜太公在無聲垂釣。這些垂釣者,心中都有一座起伏的山,都有一片激蕩的海。在生活中的港灣中收獲著人生的精彩片段 。
魚鱗洲的山與水相間相錯,相環(huán)相繞,相廝相守地美在了一起。在這里,山和水如同是熱戀中的情人,如鋼琴上飄出的名曲,兩者如高山流水,琴瑟相和;讓人銷魂鑠骨,讓人如癡如醉。
童年時,我對魚鱗洲的印象:陸地在這里結(jié)束,海洋從這里開始。
成人后,我的印象反了過來:海洋在這里結(jié)束,陸地從這里開始。
于是,我收拾起自己的行囊,從這里走向了外面的世界。幾十年后,我又從外面的世界回到這里。這就是人生,這就是生活。
游魚鱗洲,還可以悟史。
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的仁人志士,賢能異士,他們懷著豪情壯志,來到這里拓展視野、陶冶情懷、鑄練心劍、譜寫浩歌,然后飄然離去,去成就自己的人生偉業(yè)。這些人,后來成為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成為了中國的脊梁。
正因如此,自清朝康熙40年起,魚鱗洲就被列為海南風(fēng)景名勝之一,成為了東方的旅游圣地,載入史冊。
在國家危亡之際,魚鱗洲也陷入災(zāi)難之中。當(dāng)年的日本鬼子入侵海南之后,為了掠奪海南資源,建造鐵路,興修碼頭。在修建碼頭的過程中,由于缺少石頭,鬼子為了就近取材,于是,用大量的炸藥轟山取石,把整個大山炸去了一大半。從此,魚鱗洲再也沒有恢復(fù)過康熙年間的風(fēng)采。如今的游人,見到的就是被日本鬼子炸過的山峰。
與此同時,日本鬼子大量地屠殺海南人民,并將尸體埋在了魚鱗洲旁邊,制造了駭人聽聞的萬人坑,造成了魚鱗洲史冊上的最黑暗、最痛苦的一頁 。
歷經(jīng)苦難的魚鱗洲迎來了希望的曙光,因?yàn)樗?jīng)目睹過共和國最后一戰(zhàn)的歷史,也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光榮與夢想。
海南解放戰(zhàn)爭打響以后,解放大軍長驅(qū)直入,在魚鱗洲陣地上,國共雙方進(jìn)行最后一戰(zhàn),大規(guī)模的作戰(zhàn)持續(xù)了很長的時間,最后,兵敗退縮的國民黨士兵在丟下了無數(shù)的尸體以后,驚惶失措地登上來接應(yīng)的軍艦,倉惶而灰溜溜地逃往了臺灣。
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終于插在魚鱗洲頂峰,在獵獵的海風(fēng)中嘩啦作響,海南解放了,魚鱗洲也迎來了歷史的新紀(jì)元。這一天,是公元1950年5月1日。
今天,作為游人的你,站在魚鱗洲頂上,近可看風(fēng)光旖旎的港灣,連綿起伏的群山,遠(yuǎn)可觀蒼茫浩瀚的大海,海天一色的美景;也可觀落霞與海鳥齊飛,秋水與長天一色的壯觀場面。如果你運(yùn)氣夠好的話,透過望遠(yuǎn)鏡,你可以看到中國航母“遼寧艦”、“山東艦”馳騁在碧波萬里的南海上,保衛(wèi)著祖國的南大門。這一切,都會讓你感覺到無比的自豪,無盡的驕傲!
這里,從山水到草木,從天上到地下,都充滿了靈氣。
俗話說,人杰者,百代出一;地靈者,萬里難尋。東方有這塊鬼斧神工人杰地靈的地方,有這塊人間煙火飄揚(yáng)的仙境,這真的要感謝上天的垂青。
這里無疑是一個讓人靈魂安置的圣地,是一處讓人暫棲身心的港灣。
蘇東坡有他的大江赤壁,朱自清有他的月下荷塘,王維有他的輞川山莊,陶淵明有他的采菊南山。
我平生有魚鱗洲,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