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龍飛
舟山島上原有縣治,洪武初年,明太祖為防海賊,決定撤縣遷人,只剩下部分漁民。這些人自發(fā)推選一人為保長。一甲子后,時任保長為劉崇正。
這天,劉家門前的碼頭上人頭攢動,只見一艘渡船緩緩駛來。船剛靠岸,一位年輕學(xué)子隨即跳上岸來,對劉崇正大禮參拜。劉崇正捻須大笑道:“行兒,你高中進士,皇上親授翰林,恩準回鄉(xiāng)省親,為父真是高興啊?!?/p>
人們簇擁劉家父子進了院門,只見廳中、院中擺滿了酒宴,每桌中間擺了一道舟山島特產(chǎn)的名貴菜肴:清蒸黃魚。
劉崇正親自帶劉行挨桌敬酒,唯獨避開了院門口的那一桌。劉行偷眼望去,卻見此桌中間擺的不是清蒸黃魚,而是清蒸白魚,圍坐的是一位老者和四位年輕人,也沒人上去敬酒。
劉行心中一動,暗道:舟山島人熱情好客,凡主家設(shè)宴必有黃魚菜肴,以示對客人尊重??催@五人氣度不凡,雖遭冷落卻不卑不亢,尤其是老者,氣質(zhì)儒雅,隱隱一派宗師氣度,我父也是讀書明理之人,為何如此?
劉行越想越好奇,等劉崇正不在身邊,便過去對老者行禮,問道:“老先生氣度不凡,不知能否賜告高名?”
老者還禮道:“有勞翰林公動問,老夫陳敏。”
劉行心中一動。原來陳敏也是浙江人,他為官期間曾在南方撰寫過多部有關(guān)地理方面的書籍,南方學(xué)子無不視為珍寶,劉行也買來研讀過。此人多年前致仕后就再無音信,為何突然出現(xiàn)在此地?
劉行想到此,趕緊深施一禮,問道:“老師,您為何到此,又為何遭受冷遇?。俊?/p>
陳敏微笑著講起以往經(jīng)歷。原來北京放榜、劉行未歸來時,陳敏帶四位學(xué)生登上舟山島,劉崇正得知后便熱情款待。
酒過三巡,劉崇正問起陳敏來歷。陳敏拿起筷子,點了點清蒸黃魚的盤子,笑道:“來請它啊。”
劉崇正不動聲色,問道:“老師,請它何用?”
陳敏苦笑道:“代我去求人辦事?!?/p>
劉崇正頗為不解,問道:“老師致仕多年,以著書為樂,又有何人值得您放下身段相求?”
陳敏長嘆一聲,說出原委:“本年會試中進士者,北方舉子只有兩成,于是我進京刊印科舉秘籍發(fā)行,卻遭禮部侍郎阻撓,向我索要黃魚作為放行之禮。我想起黃魚乃是舟山島特產(chǎn),所以前來,請劉保長賣我?guī)孜颤S魚。”
劉崇正搖搖頭,道:“黃魚乃是皇家貢品,皇上每年都吃不上幾尾,斷不可讓他如愿!”
陳敏還想說什么,劉崇正卻打斷他:“老師如想在舟山島游玩,食宿全免。黃魚之事,莫要再提?!闭f罷拂袖而去。陳敏便住了下來,帶著四個學(xué)生在舟山島各港口、魚市求購黃魚,但始終未能如愿。
陳敏明白是劉崇正暗中阻撓,于是租了漁船,帶學(xué)生們下海去捕黃魚,還真發(fā)現(xiàn)了魚群,于是下網(wǎng)裝倉,可是回到碼頭再看卻變成了白魚。陳敏找島上人詢問其中緣由,卻無人肯告知。陳敏索性賴在島上,等待機會。
劉行聽罷陳敏的講述,笑道:“老師,您不是舟山島人,不懂捕黃魚的奧秘。也罷,就由我助您如愿吧?!?/p>
陳敏不禁頗為感動,劉行又道:“我們要小心行事,莫要讓我父知曉。今夜酉時,請在我家門前碼頭漁船邊等候?!?/p>
酉時,天空無月,唯有點點星光。陳敏帶著學(xué)生們在碼頭等候,果然見劉行率領(lǐng)四個家丁,推著四輛車過來,車上都是草席包裹的物品,看上去頗為沉重。劉行招呼眾人,把車上物品搬上漁船,家丁們也跟著上了船。
陳敏上前問道:“翰林公,你帶來的是何物?。俊?/p>
劉行笑道:“到時候您就知道了。我們趕快出發(fā)吧?!?/p>
陳敏連連點頭。一個時辰后,船抵達漁區(qū),劉行命人點燃燈火,片刻,只見水面游魚尋光而來,形狀與席間所見的黃魚一般無二,金黃璀璨耀眼。
四位學(xué)生剛要說話,劉行卻大叫:“趕緊下網(wǎng)!”
眾人一網(wǎng)下去收獲滿滿,劉行又大叫:“魚立即入艙,打開草席,取出里面的東西打碎,再拿來蓋魚?!?/p>
眾人打開草席卻驚呆了,里面包裹的是冰塊,但是卻污濁不堪。劉行不禁垂頭喪氣,道:“壞了,定是被父親發(fā)現(xiàn),調(diào)換成不能用的臟冰,看來這黃魚難以到手了?!?/p>
突然,遠處駛來一隊漁船,頭船船頭站的正是劉崇正。劉行趕緊大叫:“父親,您為何來了?”
劉崇正冷哼一聲,道:“回去再跟你算賬!”隨后大喊,“下網(wǎng)捕魚,莫耽誤了魚汛!”
只見眾船一齊撒網(wǎng),收網(wǎng)后就送入艙中,取出干凈的冰蓋上,一直忙到凌晨,所有船只才一起返航。
等回到舟山島,已經(jīng)天亮,劉崇正叫劉行、陳敏上了他的船,打開船艙,只見滿艙都是被冰覆蓋、金光燦燦的黃魚。
陳敏情不自禁,由衷贊嘆道:“還是劉保長手段高明,我等只能望魚興嘆?!?/p>
劉行面現(xiàn)慚愧神情,劉崇正看到心中不忍,于是對陳敏拱手道:“黃魚出水,見陽光就會褪去金色變白,因此必須夜間捕撈,捕上來立刻冰凍保鮮。這乃是舟山島本地人才知道的秘密,至于之前未能告知,實在內(nèi)有隱情,還請移步,一觀便知。”
陳敏點點頭,率四個學(xué)生,跟隨劉家父子向村后走去。
村后偏僻處有一片墳場,劉崇正把眾人引到一座墓前,指著墓碑向陳敏道:“當(dāng)年會試,家父審卷,太祖暗示偏袒北方舉子,家父秉持公正執(zhí)意抗上,有違圣意慘遭賜死,所以我父子絕不會相助北方舉子?!?/p>
陳敏聽罷大驚,看了眼墓碑上的名字,瞪著劉家父子,顫聲問道:“你們,莫不是劉翰林后人?”
劉家父子一起點頭,陳敏頓時神色整肅,上前對墓碑行禮,之后朗聲說道:“洪武三十年南京會試,北方舉子無一人上榜,太祖命劉翰林重審,暗示偏袒北方舉子,劉翰林卻未照辦,太祖震怒之下賜死劉翰林,劉家后人遂銷聲匿跡。我父起初也替劉翰林喊冤,數(shù)年后提起此案,卻說出另一番道理。”
劉崇正面現(xiàn)不悅,劉行卻頗感興趣,忙問道:“不知陳老大人后來如何評論此事?”
陳敏痛心疾首道:“大明建立已三十年,四海升平,北方舉子卻疏于教化,滿朝官員熟視無睹,堂堂翰林更是沽名釣譽,毫不為社稷著想,太祖怎能不怒?”
劉家父子頓時低頭不語,陳敏繼續(xù)慷慨陳詞道:“我父深以為然,遂在北方刊印科舉秘籍,二十年前會試,北方進士終于多過南方進士,父親??瑩Q我在南方刊印。不料北方戰(zhàn)亂又起,我轉(zhuǎn)而北上重啟刊印,卻遭禮部侍郎索要黃魚阻撓,只得來到舟山島,遇到賢父子。卻不知翰林公為什么出手相助?”
劉行滿臉通紅,欲待不言,但禁不住催促,便直言道:“我沒有老師想得多,只是為了保命?!?/p>
陳敏、劉崇正都很是好奇,齊聲問道:“此話怎講?”
劉行嘆息道:“殿試之時,北方舉子寥寥無幾,文武官員漠不關(guān)心,唯有皇上滿臉不悅,我擔(dān)心皇上有意讓我審卷,要是偏袒北方舉子,我又良心不安,若不照辦,恐要步祖父后塵了。故此,北方若能刊印科舉秘籍,正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劉崇正聽完恍然大悟,趕緊湊近陳敏,深施一禮道:“老師,以前是我不明事理,您和劉行的話,讓我茅塞頓開。這黃魚啊,我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