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
摘 要:《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guī)定,食品在生產、加工、存儲的過程中,必須保證其安全及衛(wèi)生,不能對人體健康造成任何威脅和影響。目前,市場上的食品種類較多,質量也參差不齊,必須通過檢驗和檢測對產品質量把關。但我國食品檢驗檢測的技術不夠先進,檢測方法較單一,難以發(fā)現食品中潛藏的危害。為提升食品檢驗檢測質量,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的發(fā)生,必須構建食品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做好食品安全的把關工作。
關鍵詞: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管理體系;運行;對策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YANG Bo
(Zhangye Institute of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Zhangye 734000, China)
Abstract: The Food Safe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ipulates that food must be safe and hygienic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storage, and shall not pose any threat and impact on human health.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food on the market, and the quality is uneven, must check the product quality through inspection and testing. However, the technology of food inspection and detection in China is not advanced enough, and the detection method is relatively single, so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 potential hazards in foo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food safety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and do a good job in food safety.
Keywords: food safety; inspection; inspection agencies; management system; operation; countermeasures
食品在生產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農藥殘留、獸藥殘留、添加劑以及重金屬含量超標,不僅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威脅,也對社會和諧穩(wěn)定產生了不良影響。因此,食品檢驗檢測機構需強化自身的工作質量,提高檢驗的能力,對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制定出可靠的解決對策,加強對食品成分和殘留物質的檢驗,從而滿足人們對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的需要,為食品檢驗檢測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創(chuàng)設一個安全的食品環(huán)境,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1 建立食品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的目的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不再僅僅滿足于解決溫飽問題,更追求食品的安全和健康。但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fā)生,引起了社會熱議。例如,2014年福喜公司使用過期肉類作為原材料,2015年的大米摻假事件,2019年的山西老陳醋勾兌事件,2022年老壇酸菜制作過程的曝光,無一不反映了我國食品安全現狀令人擔憂。
市場監(jiān)管力度不夠也導致了很多食品安全問題。一些食品生產廠家為牟取更多的利潤,不惜在食品中添加不安全的成分,或摻假制假,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場后,會帶來嚴重的后果。目前,我國約有25 000多個食品檢測機構,部分檢測機構卻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因此,為了維護人們的健康和安全,相關部門需構建食品檢驗檢測質量管理體系。通過建立運行機制,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從而實現對食品原料和食品生產加工的嚴格監(jiān)管,保證食品行業(yè)健康有序地發(fā)展[1]。
2 食品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存在的不足
2.1 人員結構不合理
我國有很多食品檢驗檢測機構,但在人員配置方面仍存在不合理之處。盡管大部分檢測機構都引進了高學歷的專業(yè)人員,卻缺乏經驗豐富的檢測專員。很多內部人員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卻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同時,檢測機構在人員配置方面普遍存在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如檢測員偏多,技術人員偏少。為滿足檢測方面的需要,必須要調整內部結構體系,引進專業(yè)的技術人員,或者對內部人員進行培訓,從而提高食品檢測的總體質量,使檢測結果更準確[2]。
2.2 樣品的采集制度不合理
食品的采樣具有一定的難度,必須由專業(yè)人員進行采樣,否則會影響檢測結果。目前,很多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的采樣制度都需進一步完善。由于未制定統(tǒng)一的采樣標準和規(guī)則,采樣只能根據個人的經驗開展工作,導致存在重復采樣和樣品不能代表產品實際情況的問題。此外,不同的檢測人員采用的檢測方法和技術不同,也影響了檢測結果的可靠性。
2.3 樣品的存儲和制備不合理
食品樣品的存儲和制備必須根據食品的特點進行,其關系到不同的技術和管理環(huán)節(jié)。樣品存儲要采用合適的容器以及存儲技術,并且避免產生污染。但一些檢驗機構未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樣品流轉制度,同時檢測項目較多,樣品流轉周期較長,在進行流轉時,如果沒有合理保管樣品,可能會影響樣品檢測的準確性。
2.4 質量監(jiān)督制度不合理
在對食品進行檢驗的過程中,也需構建質量監(jiān)督制度,包括實驗室技術、數據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控制。如果未做好質量監(jiān)督工作,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影響食品檢測的安全性[3]。例如,部分機構未對設備和機械及時進行維修和保養(yǎng),檢測過程中未對全過程進行嚴格監(jiān)管,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
3 食品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對策
3.1 做好儀器設備的校驗和維護工作
儀器設備是開展食品質量檢驗工作的基礎,因此必須做好校驗和維修、維護工作。需根據實際情況引進需要的設備,并掌握其性能、生產規(guī)格、批號等,從而合理使用設備與儀器。同時,也要定期對設備和儀器進行校準,并制定設備儀器的檢查周期,每年檢查4次左右。此外,應由專業(yè)人員對儀器設備進行維修、維護和保養(yǎng)。在儀器設備的驗收方面,必須了解檢測設備的技術指標,掌握其檢測能力。檢修人員要按照一定的流程開展工作,對檢修結果進行詳細記錄,防止發(fā)生故障或其他問題。對于實驗試劑,也要嚴格控制其質量,同時做好監(jiān)督檢查工作。
3.2 完善食品抽樣流程
部分食品檢驗檢測機構未對抽樣過程進行嚴格控制,嚴重影響了最后的檢測結果。因此,需改進食品抽樣的流程,嚴格把控抽樣環(huán)節(jié)的質量。在抽樣過程中,要根據食品的性質和特點,選擇合適的抽樣方案,正確進行抽樣,以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或與其他部門的人員配合,根據生產企業(yè)的情況進行抽樣。例如,對冷凍食品的抽樣,要考慮生產企業(yè)的地點、交通路線和冷藏保存條件等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抽樣對策。在進行抽樣時,相關工作人員需嚴格進行消毒,遵循無菌操作的流程,避免食品樣品被污染。同時,需提前準備抽樣的文件以及工具、設備,并且核實產品的生產許可證、衛(wèi)生許可證和類型等標簽。將抽樣食品放入合適的容器中,將其帶回檢測機構,嚴格檢測樣品的菌落指數、成分和添加劑等[4]。
3.3 完善樣品的保存與制備過程
抽取樣品后,需對樣品進行合理的保存、制備,以免影響后續(xù)的檢測結果。但部分檢測機構未做好樣品的保存與制備工作,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檢測機構必須建立獨立的樣品保存間,便于對樣品進行保存和制備,也避免其受到污染[5]。在流轉樣品時,可能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不利于樣品的檢測。因此,要盡量縮短樣品的流轉周期,嚴格控制樣品的領取以及管理過程。在進行樣品制備時,也要根據不同的樣品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如干果類食品,要去除果實外殼或外皮,并且要保證樣品制備處于無菌環(huán)境中,全面提高制備樣品的質量以及檢測效果。
3.4 優(yōu)化檢測過程
在對食品樣品進行檢測的過程中,也要采取質量改進的對策,加強對檢測過程的全面控制工作。對于檢測數據,需對其進行復核,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而且要研究檢測數據在檢測過程中是否受到影響,以便進一步優(yōu)化檢測過程。此外,還要通過網絡建立檢測檔案,檔案中要包括檢測數據、食品批次、檢測結果等,從而便于對檢測數據和資料進行查詢。
3.5 開展對檢測結果的質量管控
①要開展實驗室間對比的工作,并進行能力驗證。由于實驗室間對比和能力驗證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結果的準確性,而且實驗室能對自身的檢測水平進行考核,從而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措施改進。②要制定出質量管控的目標。針對不同食品檢驗檢測部門的情況,制定出相應的準則。結合檢測機構的工作情況、性質和要求,設立相應的質量管控對策,從而達到質量管控的目標。③要對內部進行科學地審核,針對檢測結構內部的情況,進行自我約束和管控。如果發(fā)現未根據一定的規(guī)則開展工作,則要進行調整與改進。此外,還要找出檢測機構制定的管理文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從而為進一步提升檢測工作質量提供參考[6]。
3.6 加強對人員配置的改進
對于食品檢驗檢測機構而言,除了要改進技術、引進設備,還要針對人員的配置進行更新和改進,從而提高檢測工作的穩(wěn)定性、可靠性。食品檢測工作對技術的要求較高,因此必須引進專業(yè)的人才。同時,要針對內部人員結構進行適當地調整,采取科學合理的培訓對策(培訓內容包括檢測技術、食品安全知識、法律知識、設備儀器使用知識及國家相關標準和規(guī)則等),建設一支專業(yè)的人才隊伍。此外,從內部選拔出優(yōu)秀的技術人員和骨干前往專業(yè)的機構參加培訓和學習交流,提高人員的能力和素質,使其能適應檢測工作的需要。針對內部人員的工作情況,可制定質量績效考核制度,激勵檢測人員提高個人的服務意識、專業(yè)能力,使食品檢測工作朝著更科學的方向發(fā)展。
3.7 建立數字化的檢測體系
為了建設數字化的食品檢測體系,可引進先進的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tǒng)(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MS)。根據實際情況,為社會提供多元化的檢測服務。通過自動檢索系統(tǒng),方便人們隨時查詢相關的信息。此外,要配備專業(yè)的技術人才,隨時監(jiān)測整個檢測系統(tǒng)的情況,防止發(fā)生系統(tǒng)故障和安全問題。檢測結構需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fā)展有特色和差異性的地區(qū)食品檢測路線。在終端設備中,要構建一個委托檢測者和檢測機構的聯系平臺,包括委托檢測服務、動態(tài)追蹤、客服咨詢和信息溝通等版塊。通過建立數字化的檢測體系,全面提高食品檢測的服務效率,最大程度保障食品的安全生產和流通。
4 結語
綜上所述,食品是關系到人們生活的一個重要話題。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導致我國食品安全問題較突出,不但影響了食品市場的有序發(fā)展,也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一定的威脅。食品檢驗檢測機構作為第三方食品鑒定檢測方,必須改進自身的不足,對設備和儀器進行維護維修,同時制定質量管理體系,從而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科學性,嚴格把控食品安全,為人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劉鵬展,駱曉敏,陳科.淺析食品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及運行[J].現代食品,2020(14):46-49.
[2]焦慶東,朱士軍,焦宇博.山東省食品檢測資源調查及質量控制結果分析[J].質量安全與檢驗檢測,2020,30(4):103-105.
[3]陳科,劉鵬展,鄧攀,等.食品檢驗檢測機構新版管理體系文件的構建及升級轉版的研究[J].食品與發(fā)酵科技,2019,55(4):116-121.
[4]邢俊生,董曉娟.淺談食品藥品檢驗質量管理中風險防控體系的建立[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18,15(2):76-77.
[5]賈麗,馬立利,劉艷,等.我國食品檢測行業(yè)質量管理的現狀及其展望[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5,6(9):3304-3308.
[6]葛娜.強化食品檢驗檢測質量控制的相關思考[J].現代食品,2020(1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