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菱塘回族鄉(xiāng)民族初級中學 喬福剛
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教師不僅要傳授新知識,還要跟學生一起進行方法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取知識,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把課上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習的課堂充滿樂趣、活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目前,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開始普遍關注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堂教學時間只有短短45 分鐘,課堂教學品質的高低直接決定學生能否高效學習語文知識。目前,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進入關鍵階段,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打破陳舊低效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知識、能力與情感全面發(fā)展,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初中語文教師應認清當前教育形勢的新變化,認真解讀新課程理念,用新理念指導課堂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具體行動,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升級。想要評價一節(jié)語文課堂能否算得上高效課堂,一是考查這節(jié)課是否實現(xiàn)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二是考查這節(jié)課是否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這樣的教學觀念下,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多方面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鼓勵他們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最終達到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
在了解每個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教師要緊緊圍繞新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文本內容,確定好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以及它在教材中的地位等,然后認真研讀與文本內容相關的一些輔助資料,抓住課堂教學中的難點,靈活運用現(xiàn)代化的有效教學手段,進行恰當取舍、整合,以激發(fā)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始終保持愉快的心態(tài)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有的放矢地展開教學。教師還要具備“二度復備”的能力,也就是說,教師要能精心編制每一課的導學案。課前,教師要把編制好的導學案印發(fā)給學生,讓他們先預習文本、熟悉文本內容;課上,教師要能做到相機點撥、精講精練。導學案是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有力抓手,其編制質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能否實現(xiàn)高效。另外,教師也要避免出現(xiàn)這些情況:課堂上,討論看似熱烈,其實亂哄哄,沒有重點。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當前是一個信息化社會,信息技術、網(wǎng)絡技術高度發(fā)展,使信息化教學成為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目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學水平較過去有了顯著提升。課堂教學不再是“粉筆+黑板”,而是“多媒體講臺+交互式電子白板”,信息化教學手段層出不窮。教師應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借信息化教學手段推進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改革進程,踐行新課程理念。一個富有藝術性的導入,往往會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一節(jié)語文課能否成功。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以往的語文教學,教師往往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一連串內容梗概、背景介紹、寫作技巧等接踵而至;而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影響下逐漸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開始對這種模式變得麻木,對教師所教的內容也逐漸養(yǎng)成了機械記憶,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事實上,初中階段學生還處于叛逆期,他們的逆反心理很強,且缺乏一定的耐心;但有著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又會促使他們產(chǎn)生獵奇心理。如果教師能抓住并利用好學生這種心理,一定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比如,在教《兩小兒辯日》一文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多媒體軟件播放的太陽在一天中的位置、溫度、大小以及顏色變化;接著讓學生回顧這些現(xiàn)象和狀態(tài),并進行區(qū)分;然后出示課題,并適時板書,最后依次循環(huán)引出跟課文相關的其他內容。這樣的導入能吸引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引領他們快速進入本課學習。假如一上課,教師就滔滔不絕地給學生講解文本的相關知識,學生本身的逆反情緒會一起涌上來,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占據(jù)著主體地位。要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必須把課堂的主動權真正交還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大膽地進行嘗試,想盡一切方法讓學生動起來,既要求他們身動,更要調動他們心動和神動。課堂上,學生不僅可以個人學、小組學,還可以自主討論、合作探究;學生不僅要主動說、積極講,還可以走到融合智能黑板前面,當著全班同學面進行展示,而教師或其他學生要能及時點評他們在小組或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這樣的課堂,教師才真正做到了把課堂交還給學生。
值得注意的是,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淡化出場,所有一切都要以鼓勵和引導學生說為主,所有一切都要以學生為中心。若想要高效課堂,學生的“主體”與教師的“主導”要有機、緊密地結合起來。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名學生都有著不同的個性特征和學習需求,這就決定了教學不應一概而論,應結合所有學生的具體情況。所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進行教學差異化改革,針對學生情況因材施教。具體的是,教師按照能力水平差異把全班學生分成不同學習層次的小組,針對各組學生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學要求、不同難度的問題等,實施差異化教學,讓所有學生都能有效參與課堂,有所學習。差異化教學前,教師要了解學生情況,對不同學生的個性、接受理解能力等有較為清楚的認識,保證學習小組劃分合理,奠定差異化教學基礎。比如,教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時,在摸清了學生已掌握說明文特點和說明方法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石拱橋形式優(yōu)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等特點和課文的說明順序,筆者在課堂上采用了學生自讀、小組互議、集體反思等有效的教學方法。效果非常明顯:教師將學生平時不愿學的說明文上得生動、有趣,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展了他們的想象思維,提高了他們的思辨能力,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另外,學生對說明文這種文學體裁的特點,以及對做詮釋、列圖表、摹狀貌、做比較、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也了如指掌、融會貫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踐證明,寬松的課堂氛圍和平等的師生關系都有利于積極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習慣于采取“填鴨式”教學法,單方面地向學生灌輸文本內容,而忽視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調動。活躍課堂氣氛,教師首先要營造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比如,教七年級語文上冊《貓》這篇課文時,筆者采用了“頭腦風暴法”的教學方法。先拋出一個問題,說一說對貓的了解,包括它的顏色、形體、習性等;然后讓學生盡可能地說出他們所知道的貓的品種和與貓相關的一些事情,待學生說完后進行一次總結;最后結合學生所講的內容開始進行本節(jié)課的具體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聯(lián)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便于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又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給他們插上了聯(lián)想和想象的翅膀,讓他們在廣闊的宇宙中自由地翱翔。其次,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如果喜歡這門學科的教師,就會喜歡上這門學科。因此,教師要努力和學生拉近距離,形成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一旦對教師有了信任感、親切感,就會愛上其所教的學科,進而會提高學習該門學科的興趣,這也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
隨著新課改精神的不斷深入,小組合作探究成為課堂上學生學習的一種新的方式,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效果十分明顯。語文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思想精神的體現(xiàn),其內容主要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筆者曾經(jīng)跟學生多次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假如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之后,每個人還只是一個蘋果。如果我有一個想法,你也有一個想法,我們交流之后,每個人就有了兩個想法?!边@就是合作探究帶來的效果。多媒體課件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比較常見,學生很容易接受課件內容。但是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日益頻繁,多媒體課件出現(xiàn)了內容質量欠佳、使用不當?shù)葐栴},導致多媒體教學流于形式。為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積極作用,初中語文教師必須進一步深入學習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研究多媒體講臺的使用方式,提升自身的多媒體設備使用水平。同時,教師還要明確多媒體課件使用的原則,即“服務于課堂,服務于學生”,防止教學形式化。語文教學不單單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而合作探究恰好能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進行思維碰撞。
具體做法:筆者將班級周圍的學生按六個學生劃分為一個小組,根據(jù)學生在文本學習中提出的一些問題,要求他們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比如,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貓》一文時,學生提出問題:1.找出這三只貓的外貌和性情,以及各自最后的命運。2.文章寫了“我”三次養(yǎng)貓怎樣的經(jīng)歷?給出一個有價值的建議。3.圍繞“養(yǎng)貓”這一中心,課文表現(xiàn)了“我”和“我”的家人對這三只貓分別懷有怎樣的情感?筆者結合所有小組的討論結果,并略加點評。這樣的教學,教師只是在旁邊作適當?shù)囊龑?,真正學習的主人是學生,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傊?,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地激發(fā)了每個學生學習的欲望,給予了他們學生平等參與和討論的機會,讓他們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且收效明顯。
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也就是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想要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師就必須想方設法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比如,在文本講完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編排一個與文本內容相吻合的課本劇,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空間,讓他們根據(jù)自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發(fā)揮,并鼓勵學生從中進行改編,也可以與學生一起共同扮演其中相對應的角色。比如,教授九年級上冊《愚公移山》一文時,因為是文言文,大部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先讓班上部分成績較好的學生,根據(jù)文本內容編排成課本劇,然后利用班會課在班上進行匯演,這樣班級所有學生對文本內容就有了一個較為直觀、全面的了解。劇本情節(jié):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擋住了愚公一家人進出的道路,愚公決心挖走這兩座大山,打通與外界的連接。愚公的想法一經(jīng)說出,就遭到了很多人質疑,尤其是智叟,不僅反對,還挖苦、嘲諷。愚公確信一定能移走這兩座大山,因為即使自己不在了,還有兒子,兒子后面還有孫子,孫子后面又有兒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他的想法得到了多數(shù)人的贊同,他挖山的行為也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嚴寒酷暑,男女老幼,愚公一行人不停地挖山、運土石……最終他們的行為被山神知曉,并告之天帝,天帝終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令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兩座大山,愚公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
通過以上的教學活動,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盡情地展示了自我,而且他們的言語能力、組織能力和表演能力等也得到了良好的鍛煉和發(fā)展。
要實現(xiàn)課堂高效,課前教師可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對網(wǎng)絡上的資源進行查詢、下載、重組和優(yōu)化;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科展開現(xiàn)代化的教學。如今,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語文教學迫切需要新的教學媒體,而多媒體輔佐語文教學,無疑是一種更有效、更實用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能讓學生將所學內容由抽象變具體、由枯燥變有趣、由單一變萬千,始終使學生保持著昂揚、奮進的學習狀態(tài),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yǎng)探索精神有著積極影響。比如,在教《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時,筆者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輔佐課堂教學,用視頻播放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吏呼一何怒”的殘暴程度和“婦啼一何苦”的悲慘景象,再通過情景設計、背景音樂和聲情并茂地詩歌朗誦,形象逼真地揭示了詩歌的主旨——人民生活痛苦和詩人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傊處熃柚嗝襟w輔佐教學,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豐富了學習內容,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課堂效率,真正實現(xiàn)了課堂高效。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應精心備課,設計富有藝術性的導入,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活躍的課堂氛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形成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構建成初中語文課堂高效的教學模式,讓他們在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過程中一起進步、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