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夕 畢文馨 李欣蓓
在藝術(shù)上,唐詩達到了高度成熟的境界。唐詩 風(fēng)格多樣,不同時期的風(fēng)格聲音模式不同,而同一 時期的詩人利用聲音表達意義和情感的方式既有共 同點又有不同點。本文以杜甫和李白的詩歌為例探 討詩歌的聲音模式與情感表達的關(guān)系,分析聲音模 式在特定詩境中對詩歌意象或者情感主題所產(chǎn)生的 回響,研究聲音除了節(jié)奏、韻律、聲調(diào)之外,還和用詞、語法有什么樣的關(guān)系。
英國大詩人蒲柏曾經(jīng)在《論批評》中說過:“聲 音須成為意義的回響。”聲音負載著意義,詩中的 思想和感情能夠通過詩的形式創(chuàng)造或增值。在詩歌 創(chuàng)作中,如何駕馭聲音、控制節(jié)奏來表達涵義大有 講究。美國著名詩人兼詩歌理論家查爾斯·伯恩斯 坦在談及詩歌的聲音時曾說:“聲音在后索緒爾邏 輯之中被嚴重低估了?!?/p>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是語言的藝術(shù)。詩人用語 言作為物質(zhì)手段來表達情感,語言產(chǎn)生聲音,詩人 就是手握指揮棒的指揮,調(diào)度每一個漢字發(fā)出和諧 的聲響。
現(xiàn)在通過比較李白和杜甫的詩歌,研究詩歌聲 音和情感表達的關(guān)系。
一、李白與杜甫詩歌語言特征比較
(一)意象疏密與語言凝散
葉嘉瑩先生在《說杜甫詩》中提到李白的七律寫得不好,因為七律的平仄對偶好像一個籠子把他關(guān)在里面,他飛揚的“翅膀”張不開了。杜甫用他 天才的藝術(shù)給籠子制造了彈性,不管是聲音、結(jié)構(gòu) 還是次序,總之是文本的各種微妙的變化作用,使 杜甫的七言律詩在每句七個字的限制中有了伸縮的 彈性:他無論哪邊的“翅膀”一張開,都可以把哪 邊的籠子推出一塊去,真是萬轉(zhuǎn)千回,有多少曲折 深隱的表現(xiàn)。
我們首先通過《登高》這首詩來看杜甫七律的 特色?!兜歉摺返氖茁?lián)“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每句各包三景,分別是風(fēng)急、天高、猿 嘯哀和渚清、沙白、鳥飛回,意象比較綿密。對于 如此密集的意象,我們讀詩時不能快速讀過,要有 反應(yīng)的過程,會在每個意象和景物處自然地停頓, 自然也不會像讀李白的詩歌那樣流暢和飛揚。
頸聯(lián)“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兩句層次豐富,感情復(fù)雜,語言凝練。宋代羅大 經(jīng)在《鶴林玉露》中提到:“杜陵詩云,‘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凄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蓖?,杜甫詩歌層次豐富、感情復(fù)雜、語言凝練,這樣的特點使得我們在讀詩時感受的時間要長一點兒,感受過程的加長也影響了詩歌的流暢流利,增加了停頓的時間,增強了詩歌的頓挫感。
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眨L安不見使人愁?!笔茁?lián)第一句有“鳳凰臺”“鳳凰”兩個意象,第二句有“鳳”“臺”“長江”三個意象,好像是五個意象,其實第二句的“鳳”和第一句“鳳凰”是同一意象,“鳳凰臺”與“臺”是同一意象,因為有重復(fù),五個意象其實是三個意象,意象的重復(fù),字詞的重復(fù),沖散了意象的密度,句子變得散漫而不像杜甫詩歌那樣句子凝練。該詩的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的句意也比較簡單,層次單一,感情沒有那么復(fù)雜,句式比較散漫,意象比較疏朗。
(二)語法簡易與語義歧義程度
杜甫的詩歌語法結(jié)構(gòu)比較繁復(fù),句式凝練,注 重煉字煉句。《登高》的尾聯(lián)“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二句,表層結(jié)構(gòu)是兩個對仗精工 的對句,“艱難”對“潦倒”,adj;“苦恨”對“新?!?,adv+v;“繁霜鬢”對“濁酒杯”,adj+n。但是,“苦恨”也可以理解為名詞“苦難痛恨”,這時候,“艱 難苦恨”作為主語,“繁”作為謂語,是形容詞用 作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二句意為艱難苦恨使 得霜鬢更加斑白,像繁霜一樣。
李白的絕句《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 情?!崩畎椎脑姼杈涫奖容^簡單,李白坐上船將要 走的時候,忽然聽到踏歌的聲音。這兩句的主語都 是“李白”,便于理解可以簡化成三個簡單的主謂句,“李白乘舟”“李白將欲行”“李白忽聞踏歌聲”。該詩的后兩句可以解釋為桃花潭水雖然深千尺,卻沒有汪倫送我的情意深。李白的詩歌很容易看出主謂賓來,特別是主語很明顯。即便是律詩,李白的詩句也不難理解,如《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 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主謂句很明 顯,“鳳凰游”“江自流”“埋幽徑”“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后面兩句也很好理解,意為總是因為浮云能夠遮蔽白日,長安望不見讓人愁悶。
(三)韻律與語法協(xié)調(diào)情況
如果語法成分切分的結(jié)果與韻律的節(jié)奏一致, 那么詩歌就很流暢,反之,詩歌讀起來要停頓,讀 起來拗口,自然不會流暢。杜甫的詩歌“(烽火) 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兩句從語法切分是2-(1-2),可是讀的時候人們的第一感覺從韻律出發(fā)讀成“(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可是“連三”“抵萬”表達什么樣的含義呢,漢語 中沒有這樣的詞(詞組),這樣按照韻律讀時語義 表達就成問題,所以在讀的時候需要從時間上理解語義,就不會那么流暢了。最典型的例子當屬杜甫《秋興八首》其八中的“香稻啄馀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葉嘉瑩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啄”是用嘴去啄,香稻沒有嘴,怎么可以啄呢?碧梧是樹,它又不是一只鳥,怎么可以棲呢?應(yīng)該倒過去,是“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這樣文法才通。不過你要知道,這樣一來文法雖然通了,但意思上卻有了微妙的變化,變成了完全的寫實。而杜甫本意所要寫的,卻是香稻之多,多到不但人吃不了,連鸚鵡都吃不了;碧梧之美,不但引得鳳凰來棲落,而且鳳凰還要終老在這碧綠的梧桐樹枝上再也不離開。由此可見,這兩句本意不是要寫鸚鵡和鳳凰,而是要寫香稻和碧梧—其實也不是要寫香稻和碧梧,而是要寫開元天寶年間那太平的“盛世”。由此可知,杜甫在寫實中所把握的并不僅僅是一種對現(xiàn)實描寫的“真實”。杜甫在符合詩體韻律的基礎(chǔ)上打破語法的位置與語義關(guān)系所作的嘗試,使得理解語義比較困難,讀者感受的時間增長,詩歌讀起來有頓挫的效果?!跋愕咀拟披W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達到了新奇和陌生感的效果,杜甫的詩歌用韻律與語法的齟齬達到頓挫的效果。
而李白的詩歌韻律與語法很多時候是協(xié)調(diào)的。 如李白絕句《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敝挥械谌渖晕⒉惶珔f(xié)調(diào)?!兜墙鹆犋P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倿?/浮云/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p>
二、李杜詩歌聲音模式的特點
(一) 杜甫詩歌聲音模式的特點
杜甫詩歌的總體風(fēng)格特征,文學(xué)史上通常以“沉 郁頓挫”來概括。“沉郁頓挫”是杜甫在《進〈雕賦〉表》中自述創(chuàng)作甘苦之語,自宋代嚴羽之后成為杜 詩藝術(shù)風(fēng)格定評。
它包括以下幾層涵義:第一,它表現(xiàn)了杜詩思想內(nèi)容的博大深厚,生活體驗的真切豐富,感情的飽滿有力;第二,它經(jīng)過了較長時期的積累、醞釀、消化、觸發(fā)的過程;第三,它以深厚完整的意境,錘煉精確的語言,鏗鏘嘹亮的音調(diào),頓挫變化的節(jié)奏表現(xiàn)出來。“頓挫”既是杜詩的風(fēng)格特點,也是杜詩聲音模式的特點,即音調(diào)鏗鏘嘹亮,節(jié)奏頓挫變化。
(二)李白詩歌聲音模式的特點
李白詩歌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以豪放飄逸為主。趙翼在 《甌北詩話》卷一說:“(李白)詩之不可及處, 在乎神識超邁,飄然而來,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 章琢句,亦不勞勞于鏤心刻骨,自有天馬行空,不 可羈勒之勢?!?/p>
“飄逸”既是李白的詩歌風(fēng)格特點,也是其聲 音模式的特點,即自然流暢,氣勢強勁,噴薄而出。
三、聲音與情感表達的關(guān)系
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十八說:“夫詩惟情與辭,情辭合而成聲?!睆娬{(diào)辭與情的融合,只有當辭、情融合,才能“成聲”,并從聲情的角度 比較鮑照詩與庾信詩的差異:“鮑之雄渾在聲,沈摯在辭。而于情反傷淺近,不及子山乃以是故。”“鮑 境異于庾,故情遜之;庾時后于鮑,故聲遜之?!焙茱@然,只有將聲之雄渾、辭之沈摯與情之郁烈融合起來,才能避免拙率、澀病、淺近的毛病,而杜甫正是“深悟此理”,才“超俗”“軼群”,戛戛獨造。
(一)用側(cè)韻與起伏音調(diào)表達悲痛的心情
李東陽說:“杜五七言古詩多用側(cè)韻,如《玉? 華宮》《哀江頭》等篇,其音調(diào)起伏頓挫,獨為矯絕?!保ā抖旁娫斪ⅰぱa注》引李東陽《麓堂詩話》)
側(cè)韻指的是仄聲韻,是相對于平聲韻而言的。 杜甫的古詩《哀江頭》押入聲韻,入聲字以輔音結(jié)尾,聲音短促。入聲不能拉長快速收住的特點,有點兒類似吞聲,很好地表達了“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這首詩的情境和詩人的心情,當時杜甫既悲痛又小心機警之意。并且,“哭”也奠定了此詩的基調(diào),此詩乃是泣血而成,內(nèi)含無限悲憤。葉嘉瑩曾說:“杜甫透過聲音選擇用字,用字的聲音來感動讀者。中國古典詩歌,特別是律詩和絕句,其感發(fā)生命是和聲音、形象結(jié)合在一起的。”
(二)用讀音的開口度大小來表示愉快程度
杜甫的《兵車行》是一首反對唐玄宗窮兵黷武的政治諷刺詩。全詩借征夫?qū)先说拇鹪?,傾訴了人民對戰(zhàn)爭的痛恨和它所帶來的痛苦。詩人連用十二個帶[i]的韻,[i]是開口度較小的讀音。
杜甫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目睹了人民的悲慘遭遇, 寫出了著名的組詩三吏(《興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 和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寶應(yīng)二年春,即763年,他聽到“收薊北”的好消息,欣喜若狂,遂揮筆寫下了七律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全詩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發(fā)了作者無比喜悅的心情。這也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押的是陽韻。
根據(jù)語言學(xué)家的研究,開口較大的音如[a:] 和[?]等一般讀音多響亮、厚壯,意義相對昂揚奮發(fā),相反,開口度較小的讀音如[u]和[i]等多沉鈍、拘謹,意義相對壓抑收縮。這種由特定的語音 形式引起某種心理聯(lián)想的語言現(xiàn)象也稱“語音聯(lián)覺”(phonaesthesia)。詩人們往往根據(jù)聲音的差異, 按照詩內(nèi)容的需要選擇聲音的搭配。通常悅耳的聲 音與愉快的內(nèi)容一致,而不悅耳的聲音則表現(xiàn)不愉 快的內(nèi)容。杜甫的這首詩歌正是利用了“語音聯(lián)覺”, 使詩歌達到了聲情合一。
李白的《將進酒》,除了四個入聲韻以外,全 詩用韻也是開口度較小的讀音如[u]和[i],以此 抒發(fā)人生無常、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
(三)詩句語法的難易與意象的疏密影響詩歌的流暢程度
李白的詩歌句式比較簡單,語義相對來說比較好理解。李白的詩讀來比杜甫的詩輕松,語言變化要少一些。杜甫的詩歌語法結(jié)構(gòu)比較繁復(fù),句式凝練,注重煉字煉句。而李白的詩更率性,更接近自然,所以兩相比較,杜甫的詩意象密實,李白的詩意象疏朗。明人王世貞說:“十首以前,少陵(杜甫)較難入;百首以后,青蓮(李白) 較易厭?!边@就是說讀杜甫的詩比較難理解,十首以前讀不懂;但是讀李白的詩,讀了一百首以后就會發(fā)現(xiàn)李白的詩讀起來都是一個樣子,缺少語言變化。詩句語法的難易與意象的疏密影響詩歌的流暢程度,李白的詩歌句法簡單,意象疏朗,韻律與語法關(guān)系和諧,讀起來比較流暢;杜甫的 詩歌句法復(fù)雜,意象密實,韻律和語法有不一致 的地方,詩歌聲音比較頓挫。
通過李白和杜甫的詩歌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李白和杜甫的詩歌都是用側(cè)韻與起伏音調(diào)表達悲痛的心情,用讀音的開口度大小來表示愉快程度。同時,詩句語法的難易與意象的疏密影響詩歌的流暢程度,李白的詩歌意象疏朗,更率性,自然流暢;杜甫的詩意象密實,注重雕琢,語法復(fù)雜,語義難解,讀起來不是那么流暢,比較頓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