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
語文是重要的基礎性學科,是孩子要學習的母語課程。上好語文課對孩子一生的發(fā)展都有重要作用。語文教師在上課時說的每一句話,使用的每一個詞匯,教師的一顰一笑,一個眼神都將對孩子語文課程的學習、表達能力的訓練、語感的建立等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口語能力是語文教師亟須關注和提高的一項重要職業(yè)技能。
教師口語,也稱教師職業(yè)口語,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專業(yè)口頭用語,它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語文教師口語能力是決定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過大量的一線調研發(fā)現(xiàn),很多語文教師的語言過于貧乏,課堂過于沉悶,教師面對眾多的知識點,還是采用“滿堂灌”的方式,直接讀或者念備課內容。因此,學生對語文課堂提不起興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比如,筆者在聽一位年輕教師上《秋天的懷念》這一課時,這位教師雖然認真鉆研了教材,清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理解母親是怎樣關心照顧“我”,是怎樣為“我”默默付出與隱忍,從而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偉大??蓪嶋H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語言過于生硬,沒有精心設計導入語、講授語、提問語、過渡語等,在情感的渲染上也不到位,指導朗讀上更是讓孩子自己讀,缺乏示范和分析,因此,整體效果不盡如人意。學生雖然從文字上似乎懂了本文的“理”,卻無法從事件當中體悟文中的“情”。課后,筆者與該教師交流,她也頗為苦惱。課前她已經(jīng)認真?zhèn)湔n,也想好了課文中哪些語句為教學重點,可是,不知道為什么,課堂效果與預期有較大差距。
其實,這樣的情形并不是個別現(xiàn)象,許多語文教師也有同樣的困惑。雖然認真鉆研了教材,卻上不好課,甚至于用名師的教案來上,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學生聽課很難集中注意力,課堂效率不高,究其原因,還是教師的基本功的問題。
教師口語不同于一般口語,其帶有極強的職業(yè)特征,是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要載體。很多教師對教師口語理解不深,認為它是教師要講解的知識和技能。其實不然,教師要講的知識和技能若是講課內容的話,教師口語就是這些內容的載體,同樣的一個知識點,教師可以選擇直白地陳述,可以選擇舉例子講解,也可以通過對比的方式加深學生的理解,因此,教師口語不是強調“講什么”內容,而是注重“怎么講”的問題。
好的語文教師,其課堂必定是精彩的。明確教師口語的要求,就是語文教師上好課的保障,是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的關鍵。
一位教授將教師口語的水平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你能準確地表達出你想表達的內容,學生聽了以后,也能與預期那般,想得清楚,說得明白,完整地表達思想,那就完成了教學的基本任務。第二層次,老師能聲情并茂地講故事,語言、動作、神態(tài)都能配合起來,使之傳神而動聽,說明老師比較優(yōu)秀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第三層次,通過老師的講述,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好似到了現(xiàn)場,入其境,見其人,聞其聲。選詞有力,文有限而意無窮;點撥著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盡,這就是非常成功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這三個層次,可以說是形象地概括出了教師口語技能的三個不同水平。想要成功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的口語技能可謂是至關重要。
(一)規(guī)范簡潔,清晰流暢
首先,語文教師的語言應該是規(guī)范簡潔的,清晰流暢的。規(guī)范是對語音、語匯、語法方面的要求。教師語言與一般的交際語言不同,不僅要輸出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師語言還需要為學生做良好的示范,是學生語言學習的榜樣,因此,教師在表述的時候就要注意用詞用句的規(guī)范性。過于口頭、隨意的語言要少說,網(wǎng)絡語言盡量不說,不雅的語言不能說。少數(shù)偏遠地區(qū),還存在教師用方言上課,用方言朗讀課文的情形,這都是不符合要求的。語文課程就是讓學生學會語言文字運用的基礎性課程,教師課堂語言表達規(guī)范,是對語文教師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師口語還應具有簡潔性的特點。一堂課,有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和既定的教學內容,如果教師語言不夠簡潔,那將會占用學生學習的時間,也有可能完成不了相應的教學任務。這就要求教師語言包含一定的知識量和信息量,言簡意賅,清楚地講述知識。莎士比亞曾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膚淺的藻飾?!苯處熣Z言的簡潔,也是教師本人智慧的體現(xiàn)。
(二)條理清楚,重點突出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乏出現(xiàn)這種情況:教師整堂課說得較多,因個人語言習慣的原因,表達的內容反復陳述,條理混亂,且沒有重點。如,教師開篇想要導入一篇新課文時,兜兜轉轉,語言繁復,始終沒有導入到正題上,學生一開始還被教師的導入所吸引,可是講了半天,都沒有聽到重點,因此,學生聽課的積極性頓時消減。一位教師在教學《草原》這篇課文時,課堂導入語設計的是對話導入:“同學們,你們暑假都去哪里旅游???能跟大伙兒分享一下你的假期旅行嗎?”這個問題設計得不錯,同學們都很感興趣,老師便讓同學們暢所欲言,學生有的說去了廣州,有的說去了海南,有的說去了貴州……恰好,這位老師也與同伴去了貴州,便打開了話匣子,開始說起自己的旅途趣事來,從沿途風光說到地方美食,從風景名勝說到同伴的個人習慣,說到兩人路上的小別扭。灑灑洋洋說了近十分鐘,孩子們開始聽得不耐煩了,這位老師還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于是有部分同學開始做起小動作來??梢哉f,這位老師還是很健談的,一開始的問題設計得也不錯,可是說著說著就跑題了,課堂的節(jié)奏也沒有把握好。話說得多,不代表說得好,教師一定要注意語言的條理和重點。
王崧舟老師在教學《母雞》這篇課文的時候,他設計的講授語條理清晰,學生一聽就明白。在引導學生理解老舍先生對母雞的“厭惡”之情時,教師播放母雞的叫聲,創(chuàng)設情境:“老舍先生在安靜地做事,母雞的叫聲一出來,你說煩人不煩人?這還不夠,老舍先生和他的朋友在客廳里討論,冷不丁又傳來了母雞的叫聲,你說討厭不討厭?更要命的是老舍先生是個作家,當時正在自己的書房里安靜地寫小說,那小說的思路剛剛出來,母雞突然叫起來,而且沒完沒了,你說可惡不?換了是你,你怎么辦?”學生回答完后,王老師馬上提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任務——寫控訴狀,他是這樣說的:“我完全理解你們的心情,但是老舍先生是一個文化人,像你們這樣對母雞動武的事情,他絕對不會做,于是老舍先生就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寫作才華,寫了一份控訴狀,羅列了母雞的一條條罪狀,然后要把母雞告到他夫人那里,我們一起來幫幫老舍先生寫控訴狀吧!”接著,王老師讓同學們回到課文,讀一讀,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老舍先生討厭母雞的事實,羅列母雞的罪狀,并分別進行學習。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課堂語言條理清晰,重點突出。老師通過多種情形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母雞對老舍先生的影響,之后以老舍先生是文化人為由,讓同學們幫忙寫控訴狀。要寫控訴狀,就要有憑有據(jù),于是,老師又讓同學們回到文本,在文本的多次閱讀中找到母雞的罪狀,最終完成控訴狀要點的羅列。教師這里的語言邏輯性強,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學生聽得清楚,學得明白,聽得有趣,課堂參與度高,學習效果很好。
(三)表情豐富,生動感人
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經(jīng)說過:“做教師的人一定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師?!苯處熣Z言體系中,除了有聲語言有極強的感染力外,教師的表情也是傳達課文內容,傳遞教師情感的重要途徑。教師的每一個笑容,都是給予孩子溫暖和力量的源泉。有的教師因性格或角色定位之故,表情過于嚴肅,學生在這樣的教師的課堂上,常因膽怯而過于拘謹。因此,一堂有吸引力的課,教師的表情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一位傳播學者在經(jīng)過大量的分析研究之后,得出一個公式:沖擊力= 0.07×言辭+ 0.38×聲音+ 0.55×面部表情。在這個公式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聲語言對受眾產生的沖擊力為45%,面部表情的沖擊力高達55%,適宜的面部表情,在課堂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知道,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可謂是一位語言大師,每次聽她的課,都是一種享受。她精湛的語言表達,恰當?shù)拿娌勘砬?,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學《清平樂·村居》“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時,竇老師先讓學生讀詞,找準關鍵景物“溪”,讓學生根據(jù)詞句想象,詞人在哪兒,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將視線轉向這一對“翁媼”,感受一對老年夫妻在歲月靜好中的幸福與甜蜜,并讓學生把自己當作翁媼中的一員夸獎對方。竇老師在課堂上,一直笑意盈面,仿佛她就是詩中描寫的翁媼一般,將在場的同學和老師都帶入到村居的情境中,接著,竇老師緊扣“醉”和“媚”二字,她的表情也隨著文本轉換,以極強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讓大家都“醉”了一回。這樣高超的教師語言技巧,確實是讓在場的老師們都自嘆不如。當然,我們常說,檢驗一堂課是否優(yōu)秀的標準要以學生為突破口。再從現(xiàn)場學生學習效果來看,學生也是如癡如醉,沉浸其中,能順著老師的思路積極地思考,流暢地表達,有感情地朗讀,這樣的效果足見教師口語技能的精湛。
同樣是竇老師的課——《秋天的懷念》:病入膏肓,痛心徹骨的母親,完全不顧自己,隱瞞自己的病情,照顧癱瘓的兒子,文中有多處描寫母親關愛兒子的細節(jié),其中的一處著實催人淚下——“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竇老師搖頭蹙眉,哽咽,濕潤的眼眶,眼角的淚珠都是點燃孩子們情感的導火索,大家的情緒一發(fā)不可收拾,全部沉浸在這一對可憐母子的悲痛中。在之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無論是說體會還是讀課文,都能真實地感受到他們已進入到文本的情景中,感同身受,發(fā)自肺腑。這樣的課堂,如果教師沒有感動自己,怎么來感動學生,只有教師深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傷與痛,才能將這份情感通過語言和表情呈現(xiàn)出來,傳遞給學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儀態(tài)自然,大方得體
儀表、動作、手勢,這些雖然屬于教師的行為舉止,稱之為副語言或無聲語言,卻直接影響著有聲語言的表達效果。語文學科不僅要教給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與技能,更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因此,語文教師的儀態(tài)對學生的學習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師的儀表需要得體,穿著打扮要整潔大方、樸素端莊。有些教師服裝過于前衛(wèi),妝容明艷夸張,這樣確實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卻沒有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導向。孩子都是愛模仿教師的,教師的穿著打扮過于夸張,對學生審美、穿衣的影響也較大。因此,教師的服飾要做到簡潔大方,切不可花里胡哨,過分夸張。
教師的動作、手勢也是教師語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于永正老師在講授《小稻秧脫險記》的時候,讓學生們自由讀課文,學生讀完后,于老師走到一位小女孩的面前,拉著她的手請她站起來,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她讀得很好,邊說還邊拍拍她的肩膀。這些動作看起來隨意,卻給予了小姑娘極大的鼓勵,所以,當她坐下的時候,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她長大后肯定不會忘記,一位語文老師像爺爺一樣,拉著她的手請她起立并接受了全班的贊賞,一個輕輕拍肩的動作給了她莫大的肯定。潤物細無聲,孩子的心田得到了愛與陽光的滋養(yǎng),怎么會不喜歡于老師的課呢?薛法根老師也是用動作打動孩子的一位名師。他在聽取同學發(fā)言時,總喜歡俯下身子給孩子遞話筒,俯下身子認真傾聽,這個動作讓很多同學都感受到老師的親切以及對自己的尊重。當薛老師俯下身子聽孩子回答問題時,學生與老師的那份疏遠沒有了,他們能集中注意力更好地與老師對話,這就是動作賦予課堂活力和靈魂的典型事例。
教師口語是教師的工具,教師既要能準確、清楚地講授知識與技能,又要運用深入淺出、化難為易的語言分析這些內容,教師口語不僅要具備一般口語的句式短小、結構簡單,有一定靈活性的特點,又要注意用詞的規(guī)范、嚴謹、文明,表現(xiàn)其職業(yè)特點。因此,教師口語是一種經(jīng)過轉化的書面語言和經(jīng)過優(yōu)化的口頭語言的結合體。想要獲得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就需要語文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課前精心設計導入語、講授語、提問語、評價語、總結語,才在課堂上做到條理清晰、生動流暢、入情入境、感染力強,這樣的語文課才能真正地吸引學生,提高課堂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