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xù)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江西安源是中國工人革命運動的搖籃,秋收起義的策源地之一。這里擁有非常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紅色安源文化的具體內容包含著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以及從安源走出去的革命先輩們的革命事跡等核心元素,蘊含著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領導并取得完全勝利的工人斗爭的革命實踐和寶貴的斗爭智慧。
安源區(qū)教研室2019年度“依托紅色安源文化開展區(qū)域內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省級規(guī)劃課題組,三年多來立足于本土紅色安源文化資源,以小學綜合實踐學科建設為抓手,以課題研究為主陣地,推動不同層次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同時促進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提升,取得了較為突出的研究成果。
(一)以豐富的紅色安源文化資源為基石,立足校園和課堂,以價值體認為主題,培養(yǎng)傳承紅色基因的好少年
該課題組能夠站在安源區(qū)的角度以整體思路統籌全區(qū)各校,并在省級思政名師工作室的輻射和推動下,各校用安源紅色文化武裝師生的頭腦,利用得天獨厚的紅色安源文化這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充分發(fā)揮學校中課堂主陣地作用,廣泛推動少年兒童深入學習紅色文化,讓學生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及精神,讓紅色印記永不磨滅。
1.積極探索紅色教育模式,大力開展“大手拉小手”“黨建+綜合實踐活動”,激活紅色基因
課題組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創(chuàng)新并推出以黨史學習教育為主題的“大手拉小手”“黨建+綜合實踐活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少年”紅色教育實踐活動,不斷探索紅色教育模式,將紅色文化教育納入學校特色課程或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構建了聯合發(fā)力、師生共同參與的紅色文化育人工作格局。課題組成員帶頭有計劃地從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貫穿和滲透紅色教育,將紅色記憶、紅色基因等“文化符號”融入學生血脈。
課題組通過開設“黨建知識+紅色故事”快樂學堂,采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給參與活動的少先隊員們講解了一堂堂生動而富有意味的黨史“微黨課”和安源紅色故事。課題主持人汪早早老師帶領課題成員采用師生合作共講的方式,開發(fā)并講述了12個安源紅色小故事,其中有11個在全市教育信息平臺上進行直播。萍鄉(xiāng)市24節(jié)優(yōu)秀思政微課中,安源區(qū)評選了16節(jié)市級優(yōu)課,課題組其他組員的微黨課《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富起來——從住房的變遷看中國人民富裕的歷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今天的中國——中國強起來了》《用青春將中國的未來照亮》等12節(jié)思政微課在全市展播。
2.努力培植紅色基因傳承示范校,以點帶面推動校園紅色文化建設
在日常教學的同時,學校深入推動校園紅色安源文化建設,讓紅色文化入心入腦,潤育心靈,使孩子們從小樹立發(fā)憤讀書、立志成才的理想信念,打牢愛黨報國奉獻人民的思想根基。
本課題組充分利用好學校打造的紅領巾文化長廊、標準隊室、紅領巾廣播站,加強紅領巾陣地建設,并在安源黨性教育基地開展紅色文化參觀教育活動。課題組攜手多所學校承辦了“安源紅色娃小導游風采大賽”“優(yōu)秀導游詞征集大賽”等活動,小導游們紛紛自豪地為紅色安源代言,展示了新時代好少年愛國、愛黨的赤子情懷。學校少工委以安源名人吳運鐸、王耀南、黃靜源等革命先輩為六個特色中隊命名,激勵同學們向英雄楷模學習;編寫了以學習紅色安源文化為主題的《紅星閃動》校園讀本。
如今,安源很多學校將紅色人物、紅色文物、紅色遺跡的歷史和故事物化到墻上,寓思想性、趣味性、教育性為一體,使校園里的一草一木都閃爍著紅色之光,讓師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出紅色之魂。
(二)采用“紅色文化+綜合實踐活動”混搭和跨學科優(yōu)質課的模式,開展融合式、沉浸式的課堂教學,助力課堂提質增效
1.“紅色文化+非遺傳統文化”,讓課堂更接地氣
蔡錦錦老師的紅色文化優(yōu)質課《活捉張輝瓚》,把安源春鑼非遺物質文化靈活地融入紅色文化課堂,讓非遺傳承深入學生的學習生活。課堂上運用本地鄉(xiāng)音俚語來活躍氛圍,有創(chuàng)新,得實效,并榮獲全市一等獎。弘揚傳統文化,是未來整個社會都要扛起的責任與使命。安源紅色文化揉入非遺傳統文化開發(fā)融合式的課堂,激發(fā)了新活力,深受孩子們的青睞。
2.挖掘傳統文化國學經典里的“紅色+語文”元素的課堂,煥發(fā)經典傳統文化新活力
課題核心成員胡小紅老師開發(fā)的課例《論語·堅貞剛毅》被評為萍鄉(xiāng)市級示范課,她帶領孩子走進國學經典《論語》。整節(jié)課老師采用沉浸式的教學方法,師生飛揚著激情,詩意濃濃,對話字字珠璣,處處流淌著生命的感動。通過這節(jié)課,孩子們明白了“人處于逆境更需要珍愛生命、勇敢無畏的精神品質”這一道理,同時感悟到了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新魅力。
課題組核心成員鄭婷婷所在的城區(qū)小學同樣在行動,她完成了市區(qū)三節(jié)示范優(yōu)課,并取得了好成績,其中“紅色文化+語文”的《少年中國說》獲得萍鄉(xiāng)市一等獎。鄭老師用慷慨激昂的語言歌頌并演繹少年的朝氣蓬勃,鼓勵孩子們要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在不斷反復誦讀中,悟出作者對少年中國的熱愛和期望。
3.探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進校園系列活動
鄭老師開發(fā)了小學高段讀本《偉大事業(yè)都始于夢想》新課例等系列活動,讓孩子們明白人生需要夢想,夢想需要堅持!該課作為區(qū)級示范課,也取得了廣泛好評。
4.用好“紅色+思政”資源,開發(fā)綜合性實踐作業(yè)
課題組核心成員52歲的周玲萍老師,設計的思政+綜合性學習實踐作業(yè)《祖孫三代比童年之我家住房變化——記“雙減”背景下安源區(qū)第一小學道德與法治綜合性學習實踐作業(yè)展示》獲得市級一等獎,也是安源區(qū)唯一的一等獎獲得者。
5.巧用實抓江西省紅色文化教材,用好安源紅色資源這本“活教材”,助力學生成長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以紅色教育為導向、以研學實踐為根本,用最鮮活、最珍貴的黨史教材為學生的成長注入“紅色力量”!江西《紅色文化》校本教材,于2019春季正式投入使用,是江西教育狠抓立德樹人的有益嘗試,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保障。近年來,安源區(qū)各校依托教材為學生量身打造體驗式教育活動,引領他們主動參與社會實踐,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紅色主題研學活動。
全區(qū)各?;钣眉t色教材,共同聯手開發(fā)了不同學齡階段的紅色課例,如“安源兒童團”“工人運動的策源地—安源”“中國工人第一座工會大廈”等。以低年級的“安源兒童團”這一課為例,課題組成員、教師、家長和社區(qū)志愿者一起帶著孩子們走進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跟隨著一件件文物回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安源。孩子們置身博物館,更好地了解了安源兒童團成立的背景以及條規(guī),他們知道了紀律嚴明的重要作用。這些實地參觀的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們自主探究的意識,而且讓孩子們?yōu)榧亦l(xiāng)紅色歷史感到驕傲和自豪,進而萌生出熱愛家鄉(xiāng)的濃濃情感。
為積極迎接“黨的百年華誕”,課題組開展“紅領巾心向黨”系列研學主題活動。第一條紅領巾到底是怎么來的呢?這是課題組成員鄭婷婷老師開發(fā)的另一個研學結合的課例。她的“紅色文化+綜合實踐活動”中“致敬紅領巾”一課,依托了安源紅色文化元素,通過讓學生課前調查校園里紅領巾的佩戴情況、參觀紅領巾紀念館、了解了黃靜源的故事和紅領巾的起源以及紅領巾的真正意義,學生通過爭當紅領巾講解員、爭當紅領巾小衛(wèi)士、爭當紅領巾志愿者等活動方式去致敬紅領巾。本節(jié)課還有一個亮點——創(chuàng)設紅領巾劇場,再現歷史。孩子們在模擬情境下,深深感受到了黃靜源烈士那種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三)以責任擔當為主題,研究志愿者服務活動
為進一步展現我市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成果,激發(fā)廣大師生的服務意識和工作熱情,課題組聯手各校開展了一系列志愿者服務活動。
1.開展“班級小雷鋒”活動
為了培養(yǎng)新時代好少年在班級、學校、社會的責任與擔當,在安源第一小學等學校開展了“學雷鋒關愛他人”系列活動,其中“學雷鋒,見行動——校園愛心義賣公益活動”讓人印象深刻。這場別開生面的義賣活動,讓孩子們身臨其境,親身實踐,真實感受到公平買賣的快樂;讓隊員們從小樹立理財觀念,增強了隊員們勤儉節(jié)儉、愛心奉獻和自主自立的意識,也鍛煉了孩子們的語言溝通能力和主動交往的勇氣,在分享中收獲了成長的經驗。
2.“校園小衛(wèi)士”活動
為了改善校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素質,培養(yǎng)主人翁意識,各校主動開展了“校園清潔、環(huán)保、安全小衛(wèi)士”的主題活動,這不僅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文明行為的有力舉措,也真正把學習雷鋒的主題活動落到了實處。
3.“景區(qū)小導游”活動
讓身著紅軍裝、佩戴紅領巾的學生化身為“紅領巾小導游”為游客義務講解安源紅色歷史,成了景區(qū)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各校還通過這些小導游,探索出了一系列相對完整的“安源紅+”校本課程,讓學生主動挖掘當地革命故事、主動傳播紅色文化。小導游們到社區(qū)為居民群眾、到周邊學校為師生講解紅色革命歷史故事,帶動全區(qū)掀起學習紅色歷史的熱潮。課題組通過“景區(qū)小導游”的活動不僅整合了諸多學科內容,增強學科間的橫向聯系,加強課程與生活的關聯,還使紅色文化教育載體更加豐富,內容更加豐滿、更加緊密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四)以濃厚的紅色安源文化為引領,開展紅色文化課題研究
目前,安源紅色課程以課題為引領,已經初步組建了一支精干的研究隊伍,目前已經結項的省市級紅色課題達8項,在研的有6項。這批課題組負責人和成員,具有較為豐富的工作經歷、教學經驗和方法。多年來,他們通過實踐研究,積極撰寫了諸多活動方案、反思總結、論文案例等,屢次在省市區(qū)級各類比賽中獲得較好成績,隊伍正逐步由教書向教研轉變。
(五)讓“云平臺”在“紅色+”混搭教研、教學模式中“落地生根”
隨著江西基礎教育資源公共平臺、電教網等共同體資源越來越豐富,我區(qū)安源教育云平臺技術的落地生根,課題組將安源區(qū)紅色課程生成的習作、優(yōu)質課、演講活動圖片、音(視)頻等上傳,進行共享,讓全區(qū)乃至全省的廣大教師能隨時隨地下載、運用,不僅方便了本區(qū)師生,也促進了外區(qū)的教學交流。課題組逐步構建“在學習中傳承積淀,在傳承積淀中創(chuàng)新應用”的紅色安源教育課程網絡管理體系,創(chuàng)新“紅色+”混搭教研、教學模式在“云平臺”上“落地生根”。
紅色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特色文化,還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立國之本。但是在這三年的研究當中,我們也發(fā)現了紅色安源文化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由于缺乏紅色文化教育一體化機制,出現教育傳承的斷層或割裂。此外,紅色文化傳承的資源整合力度不夠,政府有關部門和紅色資源機構聯動意識不強,各自為政,成效還不夠顯著。建議從以下四方面加強改進。
一是學校要高度注重傳承與激活紅色基因工作。各校要加強正面紅色文化思想的宣傳引導,使紅色文化所傳承的文化和精神滲透到每一個師生的心靈深處。
二是在省區(qū)市創(chuàng)建“傳承紅色基因示范學?!被顒?。以點帶面,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奮斗目標不變、爭先創(chuàng)優(yōu)的拼搏精神不變,使“創(chuàng)建活動”有序有效運行。
三是要充分依托紅色資源,充分發(fā)揮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的作用,促進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建設使用管理,在革命精神的熏陶之下,用紅色文化大力豐富農村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讓他們通過觀、訪、寫、唱、演、誦等活動,陶冶情操、開闊視野、增長本領。
四是要多方發(fā)力、共建交流,進一步激活紅色文化課研合力。做好三個“有機結合”:要將傳承紅色基因與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有機結合,讓“安源紅、中國紅”融入孩子的血脈;要將“擦亮安源紅”品牌和推動中小學“紅色文化+”綜合實踐課程一體化工作機制有機結合,繼續(xù)致力于挖掘安源文化的時代意蘊;要將不斷推動紅色教育方式的活動化和課程化有機結合,有力促進紅色文化研究水平的提升。
課題組將依托豐富的安源紅土地文化資源,主動參與到紅色文化的傳播和弘揚工作中去,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與立德樹人目標,并為紅色安源文化“活起來”做出積極的貢獻。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 2019 年度課題普通類一般課題“依托紅色安源文化開展區(qū)域內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研究”(編號:19PTYB066)的研究成果,該課題主持人是汪早早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