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劼
剛在“小滿”事件中掉了鏈子的奧迪,轉眼又卷入了另一場紛爭中。
德國《商報》消息稱,奧迪已在德國慕尼黑正式起訴蔚來,指控蔚來ES6和ES8的命名侵犯了奧迪的商標權。
歐洲商標注冊網(wǎng)顯示,蔚來于2017年在德國完成了ES6和ES8的注冊,奧迪則在1995年注冊了S6、S8。在產(chǎn)品定位上,兩者有著明顯區(qū)隔。ES6、ES8是蔚來旗下2款主力SUV車型,而S6和S8則定位為性能版轎車。
蔚來并不是唯一與奧迪在車型命名上相似的汽車品牌,比亞迪曾推出過S6、S7兩款SUV車型以及敞篷跑車S8,奇瑞A3和A5曾在國內(nèi)暢銷,沃爾沃S60、奔馳S600、邁巴赫S680也與S6、S8有相似之處。
為什么奧迪沒有起訴別人,而偏偏選擇了蔚來?
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2年5月底,蔚來平均成交價達到40萬元,超過ABB中的寶馬與奧迪,僅次于奔馳。2021年,蔚來在中國30萬元以上高端電動車市場的占有率為40.8%,位列第一。
上個月初,蔚來宣布將于今年9月在挪威開啟全新ES8的交付,并將繼續(xù)將產(chǎn)品與服務拓展至德國、荷蘭、瑞典和丹麥等國。德國首當其沖,今年底就將率先實現(xiàn)ET7的投放。這意味著蔚來即將攻入德系車的腹地。
反觀奧迪,近期表現(xiàn)卻不盡如人意。2021年,奧迪在全球賣出168萬輛,在ABB中成績墊底,且差距明顯。在奧迪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中國,2021年奧迪交付70萬輛,遠低于寶馬的84.6萬輛和奔馳的75.9萬輛。今年以來,情況并未好轉,保監(jiān)會數(shù)據(jù)顯示,5月奧迪國內(nèi)上險量為4.3萬輛,同比下滑35%。
在跨國車企熱衷的電動化轉型上,奧迪的表現(xiàn)也差點意思。目前奧迪國內(nèi)在售的純電車型有Q4?e-tron、Q2L?e-tron、Q5?e-tron多款,但今年前5個月累計總銷量僅有1?316輛,是蔚來的1/29。2021年,奧迪純電車型全球銷量8.1萬輛,而蔚來是9.14萬輛。
面對蔚來為首的新勢力、或者說新豪華品牌的擴張,奧迪已經(jīng)把他們當成了需要警惕的競爭對手。在此時起訴,雖然有可能借用法律手段延緩蔚來殺入德國大本營的節(jié)奏,但同時也暴露出了自己的不自信。
在電動化、智能化技術變革的大潮中,奧迪等傳統(tǒng)跨國巨頭船大難掉頭,轉型的動作要比身輕如燕的新勢力慢半拍,在這些后浪們咄咄逼人的攻勢面前感到壓力山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對于蔚來而言,被起訴也許并非壞事,沒準還能趁機打響在歐洲市場的知名度。
其實,外國車企起訴中國車企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從最早的外觀和核心技術知識產(chǎn)權抄襲,到核心技術人才糾紛,再到如今只能為幾個商標字母而對簿公堂,這些糾紛內(nèi)容的變化本身就耐人尋味。無論事件走向何方,奧迪起訴蔚來都只是全球產(chǎn)業(yè)變革大潮中的一方投影。3B0E4188-213B-4A23-AC37-C7FE104C8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