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林
據(jù)我所知,人們對教育的不滿情緒,主要不是關于教育的質(zhì)量,而是某些老師的行為不端。比如,上課不認真講解,不耐心引導學生去認識、理解、掌握知識,而是課外開辦補習班,暗示學生去參加名為“興趣”實為“補習”的有償補習班;比如,利用教師可以利用的那點“權(quán)力”,包括選任班干部、評比表彰,甚至調(diào)整座位、課堂提問等等,收取家長的“好處”;比如,職業(yè)倦怠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比如,學生出了問題,不主動審視自己的工作,而是懲罰學生,埋怨家長,全然不反思自己的責任。
我們絕大多數(shù)老師是好的,但是一個老鼠足以壞掉一鍋湯。人們的意見絕非空穴來風,有的老師確實行為不端,一傳十,十傳百,就這樣嚴重影響了我們老師的名聲。有人說過,一個國家的法官不能出問題,一旦出了問題,這個國家將會失去公正。教師也不能出問題,教師一旦出了問題,這個國家的下一代將會失去方向。老師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會做人,以及做什么樣的人。少數(shù)老師的不端行為,究其原因是這些老師經(jīng)不起誘惑,在金錢或者物質(zhì)面前打了敗仗。由此,我想到了拒絕,老師應該學會拒絕。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須做好三件事:一是接納,包括接納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制度、紀律規(guī)定、方針政策,以及教育、磨煉、實踐、建議、意見、勸說,以及必要的懲治、懲罰、處分等等。人有動物屬性,需要激勵,也需要約束。沒有約束,人的自然屬性將會無限制擴張;沒有激勵,人的社會屬性將不可能得以傳承。二是拒絕。仔細想一想,每個人有每個人拒絕的事情與理由。拒絕是態(tài)度,是成熟,是堅強,是智慧,是修養(yǎng),是善良,是對別人的支持,是對自己的保護。一個人假若不會拒絕,說輕了是不成熟,說重了是野心大。道理很簡單,本不該屬于你的,你若不拒絕,接受了,那將是錯誤。屢屢不改的,那將會走向犯罪。如今的許多“蒼蠅、老虎”們就是該接納的不接納,該拒絕的不拒絕,結(jié)果由人變成了“動物”。三是付出,包括知識、技能、智慧、辛勞,以及忍讓、團結(jié)、友愛等,甚至包括生命。每個人的付出構(gòu)成了社會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每個人又從社會財富的寶庫里索取自己的所需,這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付出與索取,首先應是付出,大家都付出了,無論物質(zhì)財富還是精神財富都極大豐富了,索取才有可能。假如人人都只想索取,不想付出,那將是社會的災難。付出并不神秘,付出也并非艱難,每個人把自己從事的工作做好了就是付出。你是老師,把老師的事情做好了,對于你來說就是付出。對于學生父母來說,因為有你的付出,才有了學校,他們的孩子才有學可上,這是他們對你的付出的索取。學生們的家長從事著各種各樣的工作,你所吃的、穿的、用的等等都是他們付出的結(jié)果,他們的付出又使你的索取變成了現(xiàn)實。這就是社會,社會是在所有人的付出中發(fā)展變化的。人們對付出越努力、越盡心,社會便越發(fā)達、越文明。
(作者系原山西省教育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