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社亮
晉城市實驗中學校校長
小升初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是很多學生的人生轉(zhuǎn)折點。和小學相比,初中的學習不僅增加了學科,而且各學科的知識難度也有所提升,小學和初中的學科結構以及學習模式都不相同,新環(huán)境下,很多學生會出現(xiàn)上課走神、成績下降等情況。
反之,觀察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往往有一些共同的特質(zhì),比如擁有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做事有規(guī)矩有韌勁。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學階段要尤為注重學生規(guī)矩意識、良好習慣與堅實基礎的養(yǎng)成教育,方能讓其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迎接新挑戰(zhàn)。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對于小學生而言,守規(guī)矩尤為重要。表現(xiàn)在學習上,就是要遵守課堂紀律,認真聽講,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作業(yè)。對學生來說,從小學到高中,十幾年的學習時間,如果沒有規(guī)矩意識,沒有準則約束,就不可能順利完成學業(yè)。
另外,小學還是培養(yǎng)孩子人格雛形的階段。因此,小學教育應始終把培養(yǎng)學生如何做人放在首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幫助他們養(yǎng)成自律意識,為今后的成長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在學習這件事上從來都是勤能補拙,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更是受益終身。小學階段正是孩子學習習慣形成的關鍵期。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讓孩子從“被老師家長看著學”的被動狀態(tài),轉(zhuǎn)變?yōu)椤白约簩W”的主動狀態(tài),學習效果更佳。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家庭和學校的正確引導和培養(yǎng),小學教育更應該注重“認真聽講”“勤思多想”“仔細計算”“規(guī)范書寫”“廣泛閱讀”“自我檢測”“積極改錯”等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
“萬丈高樓平地起,一磚一瓦皆根基”。扎實的基礎是學習的根本之道。小學階段是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的起始階段,也是基礎教育時期,其教育直接影響著學生今后的學習。以數(shù)學學科為例。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題正確率就是小學數(shù)學的基本要求。其中,基本計算又是小學數(shù)學的核心知識,學生擁有扎實的計算功底,教師方能推動新知教學。所以,小學學習只有牢牢掌握基礎知識,為小升初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為今后的學習提供有力保障。
學習之路漫漫。小學作為學習生涯的起點,也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只有懂規(guī)矩守規(guī)矩、擁有良好學習習慣、一步步穩(wěn)扎穩(wěn)打的學生,才能在初中甚至以后的學習中取得進步,不斷突破自我。
張代軍
太原市進山中學校校長
從小學升入初中,是學生校園生活的一次飛躍,也是他們?nèi)松缆返囊淮沃匾D(zhuǎn)折。如何讓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初中生活?做好小升初銜接工作尤為重要。在此,我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學校的做法。
一、營造深入人心的辦學氛圍
蔡元培先生說辦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我們中小學又何嘗不是?我們也應不斷思考辦怎樣的一所中學的問題。我們要堅守辦學初心,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進山中學是一所文脈綿長的百年老校,“全人教育”理念在百年風雨歲月中一以貫之,我們循著這一根脈,明確了“初中陪伴式成長、高中個性化培養(yǎng)”的辦學宗旨,致力于營造面向全體、全面發(fā)展的辦學氛圍。
去年以來,家長的感謝信如雪片般飛來,特別是高三封閉復課期間,很多家長自覺前往學校慰問一線教師,這是理解,是信任,是辦學氛圍的彰顯。有了這樣的氛圍,學生自然就愿意學習,家長自然就認同了學校的理念和管理。
二、開設多元融合的銜接課程
學校開設課程是為了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學生到了初中出現(xiàn)不適應現(xiàn)象,歸根結底還是課程的問題。所以,要從學生成長出發(fā),開設小初多元融合的銜接課程,比如習慣養(yǎng)成課、心理發(fā)展課、學科融合課、理想信念課等校本課程,讓學生順利完成過渡。進山中學基于學生成長所需,在初一年級設置倫理課,就是從學生學習習慣、品德修養(yǎng)等諸多方面考慮,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形成意志力、成長力。同時,學校還從學生興趣出發(fā),挖掘?qū)W校資源,開展藝體特長、航天少年團、校史講解團等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為學生的學習生活乃至終身發(fā)展奠基。
三、搭建便于溝通的互動平臺
“雙減”政策落地后,各中小學校紛紛利用多出來的時間來培養(yǎng)學生興趣。進山中學也利用這些時間打開校門,搭建便于小初溝通的平臺。通過校園研學、校園開放日等活動,讓小學學生、老師以及家長走進初中校園,近距離了解初中生活。學校在去年小升初前夕就舉辦了幾場這樣的活動,既讓家長們對擇校少了幾分盲從,又讓小學生對初中生活多了幾分親近,活動通過校際間深入的溝通與交流,助力學生健康自信成長。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的面世如一縷春風,給中小學的教育實踐帶來新的氣象,這縷春風也給小初銜接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要以此為契機,在教學內(nèi)容、課堂呈現(xiàn)方式等方面開展有深度、有廣度的合作,為構建更系統(tǒng)、完善的小初銜接體系貢獻力量。
蘆建華
晉城市第八中學校副校長
小學、初中作為義務教育的兩個階段,在教學方法、教學節(jié)奏、學習要求、評價方式、師生交流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差異都給初一的學生帶來了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態(tài)度上的“不適應”,再加上這一時期學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快速發(fā)展變化,很容易出現(xiàn)部分學生成績下滑,甚至產(chǎn)生心理疾病等問題。因此,小初銜接教育在孩子成長的過渡期意義重大。
我校在小初銜接教育上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形成了校際交流、家校合力、學生體驗“三管齊下”的工作態(tài)勢。
1.跨校交流,協(xié)同發(fā)展。我校嘗試開展了同本校主要生源校領導的交流,通過了解各自辦學的理念和模式,探討學校教育實踐中小初銜接過渡期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加深彼此間的認識和理解,形成解決問題的共識。意圖通過學校的頂層設計,進一步加強小初銜接的教育工作。
2.家校共育,攜手發(fā)展。我校開展了家校合作共育的教育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經(jīng)驗,充分體會到“喚醒家庭、喚醒家長比喚醒孩子更重要”。我校努力辦好家長學校,增進家校聯(lián)系。每年新生入學初,學校都會及時邀請新生家長到校,由學校校長苗祥記(山西省家庭教育講師)與家長交流座談,宣傳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分享家庭教育的法寶,并提出家長每月到校“值一天班”“聽一節(jié)課”“提一個意見”的“三個一”建議。家長們通過讀《父母規(guī)》,參與活動,加深對學校辦學模式的認同,改善家庭教育的措施和做法,從而對孩子小初平穩(wěn)過渡起到正向推動作用。
3.活動引領,牽手發(fā)展。初小銜接教育,學生是主體。如何幫助學生平穩(wěn)過渡?有意義的課程和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開設經(jīng)典誦讀的課程,要求初一年級讀《弟子規(guī)》,通過每日的晨讀午誦,引導學生將為學、為人的道理落實在行動中,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同時,學校會開展入學周活動,通過設計隊列訓練、綜合實踐、班級文化創(chuàng)建等課程和活動,讓學生自然地進入初中的學習生活。
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初銜接過渡工作,我認為還可以做以下的探索和實踐。
1.建立協(xié)同發(fā)展機制。通過上級教育部門,在小初兩學段建立相關的協(xié)同發(fā)展機制,比如兩學段教師和領導交流機制、教師研訓機制、家校共育機制等,切實讓教師交流研訓、家校共育成為常態(tài),以此保障小初銜接工作的扎實開展。
2.開發(fā)融通課程資源。一方面開發(fā)教師教學資源,編著《學科教學建議》,依據(jù)課標和教材的特點,就“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提出建議和啟發(fā);另一方面,開發(fā)學習資源,編著《學科學習指導》(包含家長和學生的心理指導手冊),比較小學與初中課程的學習特點、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的不同,找到學法上、心理上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初中學科的大致內(nèi)容,為初中學習做好心理和知識上的儲備。
3.豐富體驗實踐活動。組織開展學生與自然、文化接觸的更加豐富的體驗活動。比如,小學段可組織六年級學生在適當時間進入對口初中學校進行體驗,提前適應環(huán)境,為順利過渡做好準備。
宋丹
太原市新力惠中學校教育集團校長
小升初是孩子人生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不少小學畢業(yè)生升初中后,會無所適從。因此,我們學校匯集了省內(nèi)外有關專家在廣泛調(diào)研的基礎上,確立了一個省級課題“小升初銜接研究”。經(jīng)過一年多的實踐,已經(jīng)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進展。
銜接性教育首先是知識的銜接,要做到無縫和順暢,學科教育的每一個階段都必須相互銜接。
我校銜接性教育的第一個板塊主要是學科知識的銜接,做到“一主四翼”,即以所銜接的兩端教材為“主體”,在此基礎上展開“依托主體、分析梳理、經(jīng)驗助力、關注留白”四個翅膀,為學生學習的整體性和結構化建構奠基。
如小升初語文校本課程銜接板塊,在綜合分析小學、初中兩端教材的基礎上,編寫了《微寫作寶典》《整本書閱讀方法寶典》和《文言文學霸寶典》三本教材,以彌補知識短板及方法欠缺。
銜接性教育的第二個板塊是適應性課程銜接,針對銜接對象“將畢業(yè)未畢業(yè),將升學未升學”階段的學生,從行為習慣、心理、生理、生活等方面開展研究,為學生步入新環(huán)境打下堅實基礎。我們?yōu)閷W生編寫了《小升初學生行為習慣指導》《小升初學生心理疏導》《小升初學生生活教導》《小升初社會實踐引導》《小升初學生審美輔導》。
在實踐的基礎上,我們開展了“小升初銜接教育研討課”活動,邀請初中部教師與六年級全體教師進行研討,初中部教師對銜接課課堂教學給予指導,使得學校的小初銜接更加系統(tǒng)完善。
我校的小升初銜接性教育正在路上,我們相信在這一領域里的勤奮工作必將會為升入初中的孩子們鋪好路、搭好橋,順利度過美好的初中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