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彥頻
可視化數據新聞界定
數據新聞(data journalism),也被稱作數據驅動新聞(data-driven journalism),德國之聲電視臺的米爾科·勞倫茲和伯明翰城市大學的保羅·布拉德肖在《數據新聞手冊》中對“數據新聞”的表現形式做出了總結:數據新聞和傳統(tǒng)新聞的不同之處在于,將數據和傳統(tǒng)的新聞事件結合在一起,新聞報道會呈現出不同的新的可能性。
抽象復雜的數據往往讓公眾在閱讀觀看新聞時難以理解,隨著可視化技術的發(fā)展,數據新聞將讓人望而卻步的數據轉化為公眾容易理解的新聞形式。數據可視化(data visualisation)是一種以形象、互動的可視化方式呈現新聞的報道形式。學者韓衛(wèi)國對數據可視化做了如下定義:在科學可視化基礎上誕生的“數據可視化 ”將大量數據組合構成數據圖像,同時將數據的各個屬性值以多維數據的形式表示,使人們能夠以更直觀的方式從不同的維度觀察數據及其結構關系, 發(fā)現數據中的隱含信息。
數據新聞國內外發(fā)展現狀
內容和形式在新技術的推動下已經不再是新聞報道中彼此分割的兩個部分。媒介渠道同樣重要,在不同的媒介上,根據媒介的特點編輯內容已經是新聞編輯的必須,媒介渠道已然是內容的一部分。在媒介融合時代,因為媒介介質不同而造成的內容表現形式不同已經沒有清晰的邊界。數據新聞和可視化作為一個新興的傳媒領域,西方媒體做出過許多前所未有的嘗試,推動著“數據新聞”的不斷發(fā)展。2007年,美國的《紐約時報》記者和程序員開創(chuàng)了合作的先例,2009年《衛(wèi)報》推出“數據商店”網站欄目,真正將數據新聞獨立成一個單獨的版面。一些獨立機構,如Propublica,也一直在數據新聞的前沿探索。國內的數據新聞在2010年左右興起,騰訊、新浪、網易、搜狐等網絡門戶先后創(chuàng)立了《數據控》《圖解新聞》《數獨》《數字之道》等數據新聞欄目。除了網絡媒體、中央電視臺、《南方都市報》等傳統(tǒng)媒體也開始嘗試數據新聞的制作。
財新傳媒可視化數據新聞的發(fā)展現狀
財新傳媒數據新聞團隊成立于2013年,推出數據新聞欄目《數據說》。與從傳統(tǒng)媒體轉型的數據欄目不同的是,財新網本來就是互聯網發(fā)展下的產物,其傳播特點更具互聯網思維。在財新網的官方介紹中,稱其以“為中國各界社會精英提供每日必需的高品質財經新聞、資訊、評論以及基礎金融信息服務”為目標,作為財新傳媒的新媒體自然在選題上傾向于對經濟類的企業(yè)狀況、市場變動和經濟政策的解讀。事實上,《數據說》自推出以后,財新團隊一直致力于推出高質量有深度的一系列數據新聞報道,“用數據解讀新聞,用圖表展示新聞,將數據可視化,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 是欄目創(chuàng)立之初對數據新聞的生產制作確立的原則,這個原則也得到了很好的貫徹。2018年,財新網數字可視化實驗室獲得了全球編輯網絡(GEN)的全球最佳數據新聞團隊獎,這也是國內媒體首度獲得該獎。
財新傳媒可視化新聞數據來源
數據新聞以龐大的數據為基礎經過多次數據過濾,形成數據地圖、時間軸等全新的可視化數據新聞呈現給用戶,新聞價值在這一“傳受”過程中得以不斷凸顯。可視化數據新聞的數據來源通常為數據信源可行度較高的機構、企業(yè)、數據庫資料和政府部門發(fā)布的官方數據,從海量的數據中過濾和選擇干凈和有表現力的數據。
多樣化的數據采集渠道
根據統(tǒng)計,政府機構提供的數據是《數字說》欄目數據來源中占比最高,為29%(205篇)。其它數據來源中,來自企業(yè)的占比為11.0%(76篇),來自學術機構的占8%(58篇),來自社會組織的占18%(125篇),來自第三方信息服務商的占15%(107 篇),媒體自身的占17%(116 篇),網絡數據的占 2%(14 篇)(見圖1)。
除了各級政府的公開數據,媒體自身在長期新聞生產中積累的數據資源也是數據的來源渠道之一。2014 年 7 月 29 日,新華社發(fā)布周永康落馬的通稿。一個多小時后,早已籌備大半年之久的財新網發(fā)布了總計六萬字的系列深度報道——《周永康的紅與黑》。該報道發(fā)布后引起巨大轟動,頁面瀏覽量超過一千萬,一度使財新網服務器癱瘓。
此外,可信度較高的“第三方”公布的數據也是《數字說》新聞制作的重要數據來源,如阿里巴巴、京東網絡平臺交易的詳細加載也成為數據的來源。
數據采集過程中使用多種工具
財新數據可視化實驗室主要使用HTML5、CSS3和JavaScript工具制作可視化新聞。HTML5?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5 的縮寫是構建Web文本的語言描述方式,是構建和呈現互聯網內容的一種語言方式,是開放Web網絡平臺的奠基石,被認為是互聯網的核心技術之一,是互聯網的下一代標準,支持IE,火狐,Firefox19+等瀏覽器。HTML5將Web帶入一個成熟的應用平臺,是一個完整的編程環(huán)境,視頻、音頻、圖像、動畫以及與設備的交互都進行了規(guī)范。CSS3是一種用來表現HTLM等文件樣式的計算機語言,主要用于排版。JavaScript是一種屬于網絡的高級腳本語言,已經被廣泛用于Web應用開發(fā),常用來為網頁添加各式各樣的動態(tài)功能,為用戶提供更流暢美觀的瀏覽效果。通常JavaScript腳本是通過嵌入在HTML中來實現自身的功能的。
數據可視化通過數據開發(fā)工具如Google Fusion Tables,Google Refine,Mr.Data Converter,Google Chart Tools等過濾清理無效數據,轉換數據文本,將數據轉換為圖表。數據可視化將復雜冗余的數據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給受眾,提升新聞的可讀性。
《星空彩繪諾貝爾》通過選取,過濾無效信息,重組并采用可視化的方式呈現了1901-2015年所有諾貝爾得獎者的信息。實驗室在分析了歷屆諾貝爾獎的原始數據以后,制作了一個圓盤,在圓盤上用彩繪的形式標注了1901 年—2015年間世界上所有獲得過諾貝爾獎項的國家,并且還仔細標注了獲獎年份以及獲獎類別,點擊某一年份,圖片右側便會出現這一年諾貝爾獎得主的簡要信息。一張圖便涵蓋了整篇報道的內容以及大量數據,但卻做到了讓受眾一目了然、簡單易讀。并且該新聞的可視化設計整體是一張圖片,背景是整潔干凈的白色,重要文字用深灰色突出,并且將獲獎類別分別在圖中用不同顏色表示以作明顯區(qū)分,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讀者快速抓取并解讀有用信息。數據經過可視化處理后,為受眾展現了新的角度(見圖2)。
《數字說》數據可視化新聞的特點
數據新聞生產相對于傳統(tǒng)新聞生產來說有很多不同,數據新聞生產進一步體現了制作更精細、更多平臺、學科跨界更大等特點,相對來說門檻更高。財經數據可視化新聞實驗室已成為一支發(fā)展成熟的數據可視化新聞團隊。
選題的獨特性和專業(yè)性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對新聞媒介與內容提出了高要求?;ヂ摼W帶來的信息爆炸,使讀者迅速從信息饑渴轉變?yōu)樾畔⑦^載。海量的大數據,同質化的內容反復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超越了讀者的閱讀需求與能力,極大的分散了讀者的閱讀注意力,讓其迷失在蜂擁而至的信息流瀑中。
財新網《數字說》欄目的受眾大多具有金融、教育、互聯網媒體等背景,這類職業(yè)對于其本身的專業(yè)度要求較高,因而這類受眾群體對于知識更新、提升自身專業(yè)水平與能力具有一定需求。
《數字說》數據新聞產品的選題類型,主要側重于財經新聞的獨特性和專業(yè)性。財經新聞產品的獨特性決定了選題的方向和范圍; 專業(yè)性體現了文本的抽象性,確定了選題的內涵和價值取向。
《數字說》欄目中占比最高的是經濟類新聞,為 52%(251篇);社會類占比居次席,為 24%(116篇);政治類和科教文化類數量相近,分別是 13%(64篇)和11%(55 篇)(見圖3)。
橫向看,國際方面選題內容占24%,國內方面選題內容占76%?!稊底终f》關注國內新聞制作和推送,也大量關注國際話題,體現了《數字說》的國際視野,受眾在獲取信息時也擁有多樣化的選擇(見圖4)。
數據可視化新聞制作精良
為適應手機網絡客戶的增長,財經數據可視化實驗室不僅制作了大量的網頁新聞,還不斷開發(fā)適應手機端閱讀的新聞作品。與傳統(tǒng)新聞生產模式中記者、編輯、美編可獨立作戰(zhàn)不同,數據可視化要求成員之間,必須要建立良好的協(xié)同互動關系。正如財新數據可視化實驗室主編黃晨在采訪時說的,數據可視化新聞的每一個項目都要依靠一個團隊制作,一起選題、溝通、講解,不再是依靠一兩個記者或者編輯的傳統(tǒng)模式。
記者編輯、美編、程序員和數據分析師在項目開始之前就要對選題是否有價值,數據量是否充足、技術是否可行、時效性與表現形式是否協(xié)調等問題展開討論,確定最終的新聞選題。在后續(xù)的數據清洗、選擇新聞的切入視角、可視化呈現、交互設計等環(huán)節(jié),也離不開團隊成員的共同商議。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新聞生產中,記者編輯擁有更多的主動權,而美編和程序員缺乏參與感的不均衡狀態(tài)。通過這樣的新聞生產模式,每一位團隊成員都可以在工作中獲得均衡參與感,從而激勵成員更加主動、積極地工作。
在整體方案設計過程中,設計團隊會根據新聞生產效果,要求記者補充相關新聞數據。最后,設計方案定稿后,圖形設計、市場開發(fā)、信息文案同步進入數據新聞生產領域。數據新聞整個生產流程,采編、設計人員及程序員都需要就新聞產品的各個部分進行反復溝通。數據新聞產品最終以可視化形式登上媒體,為用戶接收信息提供便利。
在青島黃島中石化爆炸事件報道過程中,財新傳媒先后三十多人投入到相關報道中,記者、編輯、可視化新聞團隊協(xié)同報道。將不同地區(qū)的工作人員通過社交軟件組織在一起工作。傳統(tǒng)的新聞報道是新聞記者采訪撰寫稿件,設計部門進行圖片設計,最后發(fā)布在不同的媒介渠道。而此次報道不同于傳統(tǒng)的新聞制作流程,將記者,編輯,美術設計、數據分析和可視化團隊從事件開始就協(xié)同辦公,再造了新聞生產流程。新的生產流程將設計提前至新聞生產之中,將數據可視化融入生產流程,更好地完善了新聞報道的維度,滿足了受眾對新聞報道的多元化需求。
根據該事故的特點,財新可視化團隊不再以單一的新聞報道和圖片形式呈現給受眾,而是選用地圖和新聞消息融合的方式進行報道。一線記者在現場拍攝的照片時通過手機定位系統(tǒng)將原始素材發(fā)回編輯室,可視化團隊快速完成初步代碼寫作,在整合了前方新聞圖片后,第一時間發(fā)布了可視化新聞互動圖。比如在最初新聞稿中公布的爆炸點所提及的兩條路匯集處,在地圖上顯示并不相交,而通過現場定位的圖片顯示了真實的爆炸地點,幫助澄清了真實的現場狀況,使讀者可以對災難報道有了更為直觀地了解。系列報道關于青島黃島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創(chuàng)下了財新網當時單日最高流量記錄近800萬的頁面瀏覽量(見圖5)。
可視化形式,提升用戶閱讀體驗
新聞中生硬、冗長的數據堆砌,常常讓讀者望而生畏;長篇大論的分析報道更容易使讀者感到興趣寥寥。數據可視化的交互性提升了用戶的新聞參與度,改變了傳統(tǒng)的單向、線性的新聞傳播模式,可以讓用戶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主動地作出交互行為。特別是數據越復雜的情況,恰當合適的交互性設計,越能夠幫助用戶以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獲得想要的信息。
例如,財新網 2013年 9月26日發(fā)表的報道《中東地區(qū)的敵友關系》,利用“概覽+細節(jié)”的交互設計,將在埃及和敘利亞兩個國家的政治動蕩中,中東地區(qū)錯綜復雜的敵友關系表現得淋漓盡致。該報道將15個關系主體用不同的顏色塊進行區(qū)分,并以綠色、紅色、黃色分別代表支持、反對、未表態(tài)的態(tài)度傾向。在視圖呈現時,主要以一個圓環(huán)的可視化圖表為主,圓環(huán)外圈標注了不同的關系主體,圓環(huán)內圈則通過代表不同態(tài)度的顏色弧線將關系主體進行連線,表現它們之間的敵友關系。當鼠標移到不同的顏色塊或者將其移到圓環(huán)外圈標注的關系主體時,圖表就會突出該主體與其他主體之間的聯系,并將其他的關系進行虛化隱藏。如圖 6 所示,這是《中東地區(qū)的敵友關系》中,可視化圖表完整呈現時的狀態(tài)。縱橫交錯的弧線顯得密密麻麻,讓用戶很難一眼就清晰地看出主體之間的敵友關系。而當把鼠標移到美國時,呈現的頁面如圖7所示。報道通過細節(jié)層次控制,將美國的敵友關系突出并隱藏了其他不相關的關系弧線,使用戶在很短的時間內并能弄清美國與誰是朋友、與誰是敵人抑或與誰的關系還不夠明確。因此,通過這樣的交互設置,不僅使信息的表達更加清楚明了,也提高了用戶獲取信息的能動性。
可視化技術的發(fā)展使新聞呈現的方式突破了傳統(tǒng)的以文字和靜態(tài)圖表表達為主,通過對新聞界面的交互設計,讓新聞和讀者建立起一種互動的關系,從而有效完善讀者的觀感,將枯燥的文字和數據轉化為清晰易懂、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的可視化和交互式形態(tài)。相對于傳統(tǒng)的新聞,可視化新聞具有提高傳播效率、加快閱讀節(jié)奏、實現交互功能、增強閱讀趣味、豐富信息維度、降低閱 讀難度、促進二次分享等優(yōu)勢。
財經新聞數據可視化的啟示
擴展數據來源,嘗試眾包模式制作數據新聞
財新新聞的數據來源主要是數據庫資源、政府部門、企業(yè)、機構。
然而這些傳統(tǒng)數據來源機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會為獲取、清理數據提高難度,致使制作時間增加,時效性減弱。關于國內數據環(huán)境,財新數據新聞中心主任黃晨認為當前數據公開化和結構化程度低,即使拿到數據,也需要投入較多精力在整理和清洗工作上。面對有待開放的數據環(huán)境和極其耗費精力的數據文本形式,“眾包”模式是有望將人手及資源有限的數據新聞制作團隊從這一困境中解救出來的途徑。
運用多種策略,提高作品互動性
《數字說》開設的“互動新聞”欄目中,作品數據豐富、交互設計感更為強烈,但更新頻率十分緩慢,作品數量寥寥無幾,且交互技術尚不成熟流暢,經常出現瀏覽器不兼容、播放不流暢、頁面亂碼等問題,導致受眾的互動性體驗不良好。未來的數據新聞作品,應更多地運用成熟的可視化技術,除了采用互動圖表、時間軸、地圖等交互方式外,還可以采用模擬場景、加入視聽元素的多元化形式,營造沉浸式的場景,讓枯燥的數據內容更加生動化。其次,通過交互功能的設計,實現深層互動。比如開放評論渠道,優(yōu)化分享功能,比如增加點贊、收藏等功能,開放評論區(qū),優(yōu)化一鍵分享功能。此外,還可以通過眾包的方式鼓勵用戶參與到可視化數據新聞的制作中。
結語
數據可視化的出現和發(fā)展,從數據來源、可視化設計、視圖顯示、交互設計等環(huán)節(jié),引起了新聞生產模式的巨大變革。中國的可視化新聞雖然起步較晚但發(fā)展迅速,從財新網的一枝獨秀到各大媒體均能進行成熟的技術應用不過幾年時間,但財新網在業(yè)界和學界取得的成績仍值得肯定。數據新聞作為推動媒體轉型的重要方向,越來越受到媒體的重視,移動終端的快速發(fā)展,數據化新聞的應用必將更加廣泛,用戶從報道中感受到了數據的理性之美,用戶對閱讀的體驗要求的不斷提高推動數據新聞產生新的模式,數據化新聞的生產和學術研究也將取得新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