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建水縣王鑫陶藝店
大約在一萬多年以前,我們的先民就開始利用彩陶了,是人類最古老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之中。而建水紫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建水古城以東28公里處的燕子洞旁的一個古悍洞里,開采出了最早的建水紫陶,當?shù)厝怂追Q“夾沙紅陶”。最初彩陶的主要原材料是黏土,制造工序非常簡單,而且表面并沒有什么花邊裝飾。而后來的代表作品則是仰韶文化,這就產(chǎn)生了各式各樣的彩陶藝術作品。關于云南水陶文化,其特色主要體現(xiàn)在工藝制作與藝術體現(xiàn)方面。由于建水縣地處我國的西部,在古代叫做“步頭”,又被叫做“巴甸”。后被翻譯為“建水”。建水紫陶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被列為我國四大名陶之中,建水縣又被稱之為“中國紫陶之都”,而建水紫陶的名字則來源于它產(chǎn)自建水并呈現(xiàn)赤紫紅,但后來也有風雅之士認為這種名字太過直白,沒有韻味。后來將其稱之為“滇南瓊玉”。
造型藝術,是指一種通過運用特殊的物質材料以及獨特的加工技藝而創(chuàng)作起來的較為優(yōu)美的空間藝術。建水紫陶的器型數(shù)量可以說是很多,而且各種各樣款式繁多。但是建水紫陶的大部分形狀仍然以圓形和方形為主要。按照它形成的方式,可把其分成圓器和方器。由于圓器形狀是由許多曲線和垂直所組成的,更加講究的則要以珠圓器潤。比如著名的扁天球體、玉壺春瓶等,均為圓器的典型代表形態(tài)。而圓器還更加講究的是它的形體和諧,其形狀中融入了人類生活的各類姿態(tài),并通過藝術手法展示出來。建水紫陶大規(guī)模的使用了葫蘆形狀為基礎體型的設計,這也就表明了中國民間造形美術的最大境界是大自然天成。而伴隨人類經(jīng)濟社會生活的逐漸進步時代迅速發(fā)展,東西實用性和美感也主宰了中國人民的制陶思維。這樣,就使建水紫陶的美術形式變得更加優(yōu)雅、細膩了。在紫陶上,各種不同的線條也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
建水紫陶的方器的設計,也少不了人們對它的造型設計、結構、制陶技藝與社會審美觀念的相互結合。從思想結構上出發(fā),首先應該謹慎的考察往后制作的每步驟,使其最大程度的呈現(xiàn)端莊、古典質樸的藝術效果。它的形狀,一般由長度變化的直線與曲線所組合而成。講究的特點是曲線分明、輪廓鮮明、古樸端莊。而紫陶里比較經(jīng)典的作品如玉蘭方瓶、方形筆桿等。就是利用它流暢的曲線和精細的結構建造,來表達它的整體美。
造型藝術就是創(chuàng)作出各種形態(tài)的美術,它對畫家的要求是對物象進行再創(chuàng)作。造型藝術并非由天馬行空的幻想捏造,只是將自然界的形態(tài)轉換成人類認識的藝術形態(tài)。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顯示物質所存在的美感,這也應該是造型藝術的實質。
建水紫陶的造型藝術目的是使陶藝更加富有價值性和象征意義,將陶藝的外在美與畫家的內(nèi)心靈感互相融合,而無論陶藝的造型、裝飾、抽象都是希望將藝術本質變得更為完整,以便最好的表達藝術作品自身的審美價值,從而給予人類更美的審美體驗。造型是藝術與現(xiàn)實的集合點,而這種藝術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體可以現(xiàn)在人們生活的任何位置。
建水紫陶藝術具有了豐富多彩的創(chuàng)造方法,在造型藝術中運用著幾何學元件與自然界元件的組合。而單純的幾何學元件所表現(xiàn)出的只是造型藝術的審美感,而一旦使它融合了大自然中的元件,其所表現(xiàn)出的就會是一個獨特的形式了。當陶器藝術人在選用制陶工藝時,通常都會以不同的方法再加上自身的審美、個性和興趣來陶制器物,以達到滿足功能和視覺上的滿足的目的。而形式的選用通常都遵循了美學的法則,不僅在給人審美感覺的基礎上,還要做出一個更有目的的審美決定。所以,制陶人通常都要先學會欣賞形式并了解它的本性,以及美學上的法則。其主要主體上貫徹了形式上的法則,其中任何方面都可以變化、抽象和變化等手段都能夠表現(xiàn)出藝術表現(xiàn)。
制陶人通常會將美感置于首位,為大多數(shù)人們所能認同。假如紫陶不將創(chuàng)新制造技術放到最前面,其面對的結果就應該像以前那樣逐漸被世界所淡忘。
第一點在造型上也可以模仿其他器物中比較細膩的地方,比如金銀器就因為功能的復雜性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再加上人們對陶器的理解而進行了一些點綴的裝飾。紫陶便可象玉質器那樣小巧精美。這都可從其他地區(qū)的借鑒引入到紫陶創(chuàng)作中。
第二點是顏色上的選擇,因為自然界都是婀娜多姿的,而制陶人又可以將不同色彩互相配合,從而表現(xiàn)出在日常生活中的千姿百態(tài),也因此給裝飾藝術帶來了更為多元化的顏色選擇。
第三點工藝技術上的改變,制陶人能夠在原來的制陶工序上做出全新的創(chuàng)造,也能夠傳統(tǒng)的基礎上試用多道彩填、鏤空、鏟雕等新手段,來增加紫陶的多維立體感和整體美觀性。
器形之美是中國建水紫陶的第一美。建水紫陶雖主要產(chǎn)于中國民間,但也因為建水縣地區(qū)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明建設與傳儒頌雅的強烈影響,所以建水紫陶講究中正、圓融的整體造型,線條優(yōu)雅、大方舒展。而建水紫陶精品所展現(xiàn)的沉靜、大方、典雅的氣質,這正是為了契合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審美意識、道德觀念、人文精神以及向往藝術的自然生成,在細致入微的理性制造過程中飽含著制陶人對紫陶其樸實、溫厚品格的熱愛,純粹而豐實,熱情而謹慎。點之于線、線之于面、線之于線、面之于面的變化,稱之為“方非一式、圓不一相”的變化,將其賦予于建水紫陶豐腴與瘦勁、優(yōu)雅與流麗、粗獷與清修、沉穩(wěn)與疏朗之間。建水紫陶的形制上對方與圓的調(diào)整、點與直線的變化,對體積尺寸的把控都和諧自然,由此形成了建水紫陶的形體上方長圓有致、虛實互生、疏密得益、互相映射的整體空間關系,其經(jīng)典之作中往往蘊含著微妙而和諧的空間變化,就如同“東家之子,增一點分則太長,減一點分則太短”,處處表現(xiàn)得和諧而自然,恰如其分,同時也是道和器的合一表現(xiàn),凝結了中國民間樸素而完美的造物觀和中國歷代作家對東方藝術的精神理念,也反映了創(chuàng)作者個人的品德涵養(yǎng)與生命追求。
常用的建水紫色陶形狀,如壺、罐、尊、盆、碗、碟、碗、瓶、缸、汽鍋等,都是以最基本的圓為基本發(fā)展起來的。以圓為主的紫色陶型,有著易于成形、容量大、不易破裂等許多優(yōu)勢。由于圓成為最基本的形態(tài),對人們內(nèi)心里最初先民的心靈因素還比較深入,圓的基本形態(tài)所生成的圓滿感、安定感等心靈因素,更容易被人們所認同。這些特點都富有世界性。希臘哲學家的畢達哥拉斯派,就曾指出:“圓和球體是人們最早看到的美的形體”。而建水紫陶的造型藝術主流,正是表現(xiàn)"中正之美",像建水紫陶名家向逢春的紫陶藝術作品"雙耳獸頭博古瓶",便是通過傳統(tǒng)手工拉坯,它的罐體厚薄一致,方圓周正。形狀上口大圓,下為圓柱形細身,整體形體銜接和諧,左右呼應對照,上下相對平衡,整體輪廓線條柔美,比例適度,表現(xiàn)了簡潔、淡雅、穩(wěn)重、平實的造型藝術風范,同時蘊含著深厚的中華古代建筑造型神韻。
當陶器、瓷器藝術發(fā)展到了成熟階段的時候,就必然地在造型形式上也會產(chǎn)生形式化特征。而這些現(xiàn)象往往標志著這門藝術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一個相當完善的階段,又或者在某些帶有獨特技術特征的方面達到了這門藝術中具有標志性的極高層次,甚至堪稱典范的形狀。比如漢代陶壺、瓷壺,唐代三彩色陶瓷瓶,宋代梅罐,明、清二代的杯、尊、碗等等。諸如此類的造型形式,都是經(jīng)過了一代代制陶、制瓷大家,進行了反復不斷地調(diào)整與完善后,才產(chǎn)生了較為典范的形式,并最終得以代代傳承的典型形式。而建水紫陶在器型的制造方面,西施壺、石瓢壺、直口罐、美女瓶、蒜頭瓶、黃梅罐、小汽鍋、煙嘴兒等,均有了相對穩(wěn)定的造型藝術基礎,不求標新立異,而多以找平著稱,因此各種窯戶均有了自己最善于制造的器型,而同種器型在形狀款式的具體細部上也各有不同,但和平、溫厚的韻致卻是其造型藝術的獨特地方。
滇南瓊玉的質地之美是建水紫陶尤其重要的美學特點所在。紫陶和玉石的硬度基本相同,大約為6.5°~7.2°,直觀看來有的是方圓有度、有的則是端莊素雅,而觸摸起來則更能感受到紫陶器皿的細致肉美、溫潤如玉之感。和另外陶或瓷燒造后還必須施釉所截然不同之處在于,由于建水紫陶泥質特別細,精致如膏,使得所制成的器物不需要泥釉便可以質樸天成。而燒制成品后,再經(jīng)過磨制等工序便可以得到非常多種不同的質地。雖然磨制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工序十分費時耗工,不過它卻可以讓建水紫陶變身出任何陶瓷器所無法超越的特殊質地。
建水紫陶陶泥的含鐵量遠較任何陶泥都要高,所以在剛燒制的時候器物表層就會附上一道金屬材料樣的光澤和細沙樣的肌理,而經(jīng)過由粗至細的礪石的反復研磨,陶體表層的各種金屬光感就會慢慢褪去,顏色越來越均勻,就猶如遠山霧氣漸散一樣,便能呈現(xiàn)出渾然天成的細膩質感來,而且越礪越細,越磨越亮。制陶師傅也可以透過對磨制程度的適當調(diào)節(jié),用各種質地的研磨板打磨使其達到啞光效果和高光效果,這樣精細的打磨,才能夠做到如同鏡子一樣,光可鑒人。也有在同一個陶體上采用了許多種截然不同的磨制技術,這可以使紫陶表面裝飾的不同區(qū)域、各個層面,形成出更為變異多樣的感官感受。磨制工序完成后,呈現(xiàn)在面前的建水紫陶就如出水芙蓉一般顯現(xiàn)出不同質地,有的是古拙樸實的質地、又有的是高雅清麗的質地,看著就像瓊瑤美玉,觸摸著卻又像嬰兒皮膚又像白玉溫潤。由于紫陶不需要再上釉,所以它的質地之美也就不需要用釉彩來襯托,光澤因體積尺寸和器型的不同,有的像流麗似霞、光滑似鏡,有的像素雅斑駁、古意盎然,又有的像優(yōu)雅含蓄、柔美自然。完整展現(xiàn)的就是陶土在經(jīng)歷了高溫煅燒之后所特有的天然之美,而這就最大程度地展示了紫瓷象美玉一樣古典優(yōu)雅、溫潤沉靜的本質特征。
對于建水紫陶日常的保養(yǎng),便如同那君子修身一樣,必須韜光養(yǎng)晦,內(nèi)外兼修,非患不休。剛制作的建水紫陶,一旦保養(yǎng)得體,則它的質地還會慢慢改變。例如茶壺,初次使用時可將它放入沒過壺身的冷水中,用小火慢慢地燒開約零點五個小時,來達到去掉新壺上的水磨削質和油脂的目的,然后再用茶葉水煮一下用來滋養(yǎng)壺體,茶壺便可用來泡茶了,同時泡茶也是內(nèi)養(yǎng)。繼續(xù)用前幾道洗茶醒茶的茶汁澆淋壺體,同時用小毛刷輕輕刷,尤其對研磨不易的地方,像壺嘴、壺把等,輕輕擦去流到壺體表層的茶渣,這是外養(yǎng)。再說泡完茶后一定要把茶清出,然后用澆的溫水把壺體內(nèi)外清洗一遍,用清潔柔軟的手巾擦拭壺體表面后,在陰涼處放干后再蓋上蓋子。這樣一來人們便可以像休養(yǎng)生息一樣,讓紫陶茶壺吐故納新。
建水紫陶泥用的是大自然本真之泥,為除去沙石之暴性,經(jīng)制陶師傅的通力協(xié)調(diào),通過拉坯形狀擬作天誠之態(tài),以器皿之體描繪書畫寄情來實現(xiàn)了點化陶泥之魂的目的;再通過高溫煅燒和萬般磨礪,才煉就了紫陶器物的似鐵之軀與金石之美。而紫陶制造的整個流程經(jīng)過了選材、制泥、拉坯、初修、繪畫、刻填、精修、粘接、燒窯、無釉磨光等步驟,其間的燒窯流程是使泥坯從軟硬化的重要一環(huán),也可使紫陶器物在經(jīng)過拉坯、修坯、繪畫、刻填、精修之后的軟糯泥坯中煉成金石之軀,從而使紫陶之美更加凝固與升華。整個流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如在某個環(huán)節(jié)上稍不留神,甚至是制泥時僅有的一顆石子未能濾盡,均會使紫陶的器皿在制作時完全崩壞,便前功盡棄;或是在拉坯時忽略了心正眼準手穩(wěn)的要訣,致使器型厚薄不均等、形狀不美,便不得不返料;又或是在刻填時不仔細,使燒制后的色澤較渾濁,裝飾拙劣,又或是到了研磨時期,因研磨不慎產(chǎn)生根本無法消除的劃痕,以及均無從成為一款紫陶上品。所以,需得制陶師們在制陶的每一工作環(huán)節(jié)、每一過程、每一處細部上都能絲毫不茍地通力協(xié)作,集制陶師們的辛勞與才智為一體,協(xié)調(diào)結合才能取得成功。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師法自然而又超脫于自己的審美要求,是中國紫陶藝術的升華。
像一些火候不足,或者燒制時間不夠的紫陶,用手指輕輕地敲打所產(chǎn)生的響聲往往是低沉、沙啞并且急促的,并且在放置了一定時期以后很有可能會由于種種原因而產(chǎn)生了裂紋或者崩破裂口,完全經(jīng)不起時光的檢驗。只有一個制造精細,制作老成,且火候得當?shù)淖咸?,用指尖輕輕一彈,音色便能叮當有致,優(yōu)美悅耳。
紫陶的形式往往隨著使用環(huán)境而定,但無論哪種效果,用指尖輕輕地敲打,均能叮當有致,音韻和悅,扣人心弦。所以建水紫陶的制造過程,是人類尋求大自然和諧之美的過程,也揭示出了建水人溫潤儒雅、自信堅韌的韻致之美與生命理念。它不但代表了中華民族對天、地、人的質樸理解,而且表達著人類對自然之道與生命境界的深刻感悟。
建水紫陶裝飾通常是通過手工人工裝飾、陰刻、和純手工填泥進行的,根據(jù)顏色的不同也就是通過使用各種色彩的陶泥的來實現(xiàn)。一般在紅泥坯體上使用白色陶泥填制裝飾,而白泥坯體則是完全相反的。如果裝飾中需填顏色較多,兩種甚至三種以上顏色的,便需要復刻復填。而即將需刻填的、體積很大的部位,便用顏色恰到好處的色泥再刻填一次,待壓坯的彩泥用量與填在的色泥完全融合后進行修坯,然后再按照對紫陶器物顏色的要求,填在另一個體積較小的顏色泥。對于部分裝飾比較復雜的紫色陶物,填泥、修坯的步驟,往往需要重復很多次才有機會獲得漸變自然、層次分明、顏色豐富的藝術效果。這就要求擔任填泥環(huán)節(jié)的制陶師傅必須具備良好的藝術素質,而且還能夠比較熟練地使用各種填泥技術。
紫陶燒造的工藝,同時也是使它顏色變幻萬千的重要因素。如果窯膛內(nèi)的高溫超過了1200°,所燒造的紫陶就會產(chǎn)生神奇的顏色窯變現(xiàn)象,就是在同一個紫色陶具上產(chǎn)生或赤紫相間,或黑里透赤,或鮮紅而絳,像云霞一般令人捉摸不定的奇妙顏色,就這般進窯時與陶體色澤一致,而出窯時產(chǎn)生變幻萬千的顏色窯變,令人心馳神往。窯變之美就意味著,它那絕非人能夠掌控的天成之美,變化無常,難以捉摸。不但可以留下在紫陶上真實天然的手工印記,還同時呈現(xiàn)出捉摸不定的、絢麗自然的顏色變幻,使建水紫陶的顏色更具有藝術吸引力。
紫陶器皿發(fā)展的過程的不僅蘊含著制陶師的審美觀念和處世哲學,同時也具有對傳統(tǒng)文化、倫理道德的教化之功用??芍^技以載道,道器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