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古舊書畫作品由于歷代流傳、保管不善或自然災害等原因,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破損及病害,需重新修復裝裱才能再現(xiàn)作品的原貌和藝術(shù)風采。讓我們“拿出”一幅清代的《江友渚等七挖書畫軸》,進行修復吧。
首先,我們看到此畫軸可以分為上、中、下3 個部分,裱有兩件書法、5 件繪畫,共7 幅作品,為挖鑲(在畫心四周使用一整塊綾或絹進行鑲嵌,沒有鑲縫)集錦裝。由于畫軸以紙作為鑲料,時間已久,天頭(指上端的空白處)殘缺破損嚴重,水漬、污漬、折痕等布滿裱件整體,同時發(fā)現(xiàn)正面有7 處當時用紙粘補破損鑲料的情況,嚴重影響文物的美觀,亟須進行保護修復。
一 清洗畫心
清洗是古舊書畫修復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這一過程中,書畫清洗得當,則恢復舊觀;清洗不當,輕則損,重則“斃命”。我們需要在盆中加入適量純凈水,溫度不宜超過60 攝氏度,將畫心(指書畫家在紙或絹上完成的作品)正面朝上,用排筆蘸水對7 幅畫心逐一輕輕地進行刷洗,反復2 ~ 3 次即可。
二 揭畫心
揭畫心就是指揭去畫心原裝裱的背紙和托紙(又稱“命紙”)。在整個揭裱工作中,揭是關(guān)系到古舊書畫命運的關(guān)鍵工序。如果疏忽大意,揭掉畫心半層;或者揭得薄厚不勻,使畫面呈花斑狀;或者揭傷畫面,無洞造成有洞、小洞成大洞,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操作時,一定要按紙的紋路揭,試探性地從容易揭起成片的地方開始,將食指和中指肚一起平放在托紙上,按一個方向往返搓動。搓動時,寧慢勿急、寧輕勿重,力度要均勻,不斷觀察搓下后的細微變化,使揭層薄厚一致,切不可搓傷畫心。
三 托畫心
畫心經(jīng)過清洗、揭心之后,即可進行托心。將畫心背面朝上刷稠糨水,用事先染配(根據(jù)畫心色調(diào)染制合適顏色的托紙)好的托紙覆合于糨面,進行排刷。
在托畫心的過程中,絹本畫心要注意使絹紋絲絡橫平豎直,邊款、印章不能斜歪。刷稠糨水力度要適中,切不可將畫心斷裂處刷開,造成更大的損傷。
四 貼折條、補畫心
畫心的斷裂、折痕處需托畫心后再在背后加貼宣紙條,避免進一步損傷。根據(jù)畫心厚薄,選合適的皮紙,裁成寬約0.3 厘米的折條。將畫心正面朝下平鋪于拷貝臺上,在折條上刷漿,取中貼于斷裂或折痕處,隨即按實,長度不夠時以毛茬相接,避免疊壓。
對于畫心殘缺處,選擇與原作質(zhì)地、顏色,尤其是與周圍畫心盡可能一致的材料,進行補配,補缺前先沿缺損邊沿輕輕刮出0.1 ~ 0.2 厘米的坡度,以毛筆涂抹薄漿,將補紙對準簾紋平放在缺損處,墊紙按實,趁濕刮去多余部分。
五 全色
畫心經(jīng)過修補后,為達到畫面的完整統(tǒng)一,有色差之處需進行全色。以骨膠和明礬按照適當比例調(diào)配膠礬水,均勻刷于待全色部位的背面。選用合適古墨及國畫顏料,對殘缺處進行全色。畫意缺處只全底色不接筆。
當原裱鑲料無法繼續(xù)使用時,需要參照原裱鑲料的質(zhì)地、色澤,進行選配、托染。裝裱形制盡量與原裱相同或相近。如圖所示,修復后的清代《江友渚等七挖書畫軸》達到了較為完整、穩(wěn)定,且適宜長期保存的狀態(tài)。最后,根據(jù)文物的具體尺寸,訂制合適的無酸裝具,進行保存。
書畫修復裝裱,是一項古老而又科學的傳統(tǒng)技藝,在中國已有2000 多年的歷史,這項工作對書畫的長期保存、延長壽命,以及對現(xiàn)代文物保護修復工作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