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73歲的李大叔高熱3天,渾身無力,被家人送到醫(yī)院急診,胸部CT檢查顯示:右肺下葉炎癥。追問病史,患者有一年的飼養(yǎng)雞鴨經歷,根據病史及影像學特征考慮鸚鵡熱肺炎。使用莫西沙星靜脈滴注抗感染治療10天后,李大叔體溫恢復正常,炎癥指標好轉、出院,但還須帶藥回家繼續(xù)治療。
鸚鵡熱肺炎由鸚鵡熱衣原體引起。鸚鵡熱病原體寄生于鸚鵡、鴿子、鷹、雞、鴨、孔雀等家禽或野生鳥類體內,鸚鵡為最常見的宿主。該病以吸入為主要傳播途徑,人通過與上述家禽密切接觸或吸入鳥糞,被分泌物污染的羽毛產生的氣溶膠而患病。
鸚鵡熱病原體吸入呼吸道后,經血管侵入在單核巨噬細胞內繁殖,通過血行播散至肺和其他器官。
鸚鵡熱的潛伏期為5至14天,也可長達4周。病原體可以引起全身癥狀,可表現為流感樣癥狀,頭痛、肌肉酸痛、高熱、呼吸困難。感染可能導致并發(fā)癥如貧血、肝臟功能障礙和胃腸道癥狀,如嘔吐、便秘和腹瀉等,中樞神經系統(tǒng)也會受累。
鸚鵡熱的治療,可采用細胞內活性高的抗生素如四環(huán)素、紅霉素、新氟喹諾酮等。但本病與一般的非典型肺炎不同,病變吸收較慢,病灶吸收時間平均6周,長者療程可達20周。
由于鸚鵡熱衣原體感染是人畜共患的疾病,要做好家禽和人的流感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家禽感染或發(fā)病疫情,盡早采取家禽免疫、撲殺、交易休市等措施,消滅傳染源,阻斷新病原體傳播。一旦發(fā)現人類感染即行隔離治療。
(摘自《生活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