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嵱
陜西有這么多的博物館,圍繞著某一個具體的主題,特別是一個具體的人物而建立的博物館,恐怕是不多的。由玄奘這個特別的人物及其所代表的一種歷史文化事件與文化類型所建立的博物館,一定是有個性的,值得特別珍惜和支持。相信借助這個博物館,人們在了解玄奘的過程中,可以感知絲綢之路人類文明交往中那最燦爛的一頁,理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外來文化輸入并因此而重塑的中華文化基本結構和精神情趣的偉大歷史畫卷。
——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
建館只有二十三年,館藏文物只有三百多件,卻在文博資源底蘊深厚的陜西博物館領域占據(jù)重要位置。它就是位于陜西銅川玉華宮(寺)遺址的玉華博物館。
玉華博物館依附于唐代皇家寺院玉華宮(寺)遺址而建,因為這里同時也是一代高僧玄奘晚年生活、譯經(jīng)和圓寂之地,建立其上的這家博物館,便擁有了“惟一性”、“排他性”和“至高性”的精神特質。
從玉華博物館籌建開始,一直守護至今的館長王民發(fā)現(xiàn),玉華博物館的力量恰恰來自于對大唐高僧玄奘法師的真實還原,以及對于玄奘文化的不懈挖掘。
廢墟之上建館:根植于學術厚土
1999年3月,第二屆國際玄奘學術研討會在銅川市舉辦。這次大會,激活了銅川作為玄奘圓寂地的某種新的自我定位和發(fā)展主題。
這屆研討會本身就是一次偉大的還原,從學術界還原一個真實的玄奘,帶來的效應是一座城市未來幾十年發(fā)展主題的微妙變化。
玄奘法師一生都在和佛陀對話。前半生通過西行朝圣,后半生通過譯經(jīng)。兩段傳奇結合起來,構筑成完整的玄奘精神,和世界文明史上熠熠生輝的傳奇。而他最后一個翻譯佛經(jīng)的道場,就在玉華寺。他在這里翻譯出中國佛教譯經(jīng)史上部頭最大的一部作品,也在這里圓滿示寂。
著名佛學家黃心川對于玄奘研究一直情有獨鐘。對于玄奘精神弘揚相關聯(lián)的人與事,他都慷慨支持。無論是李利安還是郭平安,都能感受到這種力量的源頭——“大師之間的心靈致敬”。所以黃心川先生2021年去世時,李利安在紀念他的長文中講述了黃心川與長安佛教研究以及玄奘研究幾十年的情緣。
1994年4月,第一屆國際玄奘論壇在河南偃師與西安兩地舉行。會議前一個月,李利安剛從陜西省宗教局調到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工作,剛好參與本次會議西安段的籌辦工作。
那是一屆頗為成功的學術盛會。李利安也提交了他人生中第一篇有關玄奘研究的學術論文——《〈金剛經(jīng)〉玄奘譯本淺析》,后收入黃心川主編的《玄奘研究文集》。二十年后的2015年,西北大學成立了玄奘研究院,李利安出任院長。溯源起來,與黃先生九十年代推動起來的玄奘研究有著一脈相承的關系。
1999年3月,第二屆國際玄奘學術論壇開到了陜西銅川,有137名嘉賓出席這次研討會。大會的成功舉辦,大大促進了銅川市政府開發(fā)玉華宮遺址的決心,也加快了玉華博物館的建設。
這年夏天,王民從耀州窯被調到玉華宮,參與玉華博物館籌建工作。
銅川市政府意識到,玄奘是世界文化名人,魯迅稱他為民族的脊梁。那種精神是國家和民族都需要的。
民間對玄奘的認知都是從《西游記》開始的,事實上,“玄奘是個人,不是神。”對于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原所長王亞榮來說,關于玄奘的學術研究也是一次偉大的還原。兩屆玄奘國際學術論壇,他都擔任會務組組長。
王亞榮對玄奘充滿崇敬之情,他說,“玄奘的貢獻,以及他的遺產(chǎn)得到全世界的認可,不分國家不分民族不分黨派,現(xiàn)在誰能達到這樣的影響力?”他由此認為,玉華宮的玄奘文化資源在陜西佛教文化資源中是獨一無二的。它是玄奘的圓寂地,是皇家寺院,也是玄奘翻譯代表作的地方。禮佛的石窟是真實的,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可以觸摸的。在他看來,對玄奘文化的挖掘和還原,既需要脫胎換骨的勇氣,也會帶來脫胎換骨的變化。
這些訴求,既是玉華博物館建設的背景,也是博物館主題的公眾教育功能——告訴你一個真實玄奘和一個真實的玄奘時代。
與此同時,20世紀90年代的銅川,當?shù)乇就翆W者也一直在挖掘玄奘和玉華宮的歷史資源,在被遺忘的時空,還原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玄奘。
扶風人郭平安,在銅川政協(xié)副主席的任上,參加了一次十萬人游銅川的大會,被唐僧在腳下這片土地留下的豐功偉績所震撼。他決定,“還玄奘法師真實的形象,為玄奘法師正名,把他的豐功偉績和偉大精神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他用了十六年時間,為玄奘從西天取經(jīng)之后,回國譯經(jīng)的傳奇續(xù)上了傳。洋洋灑灑百萬字的《唐僧譯經(jīng)記》完成時,他感覺到和玄奘大師穿越千年的一次心靈對話圓滿完成了?!懊造F頓消,心中一片朗朗晴空?!秉S心川為這本書作序時,稱其堪比《西游記》的姊妹篇。
銅川市政府研究室原副調研員王趙民參與主編了第二屆玄奘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玄奘研究》,后來相繼完成了《玄奘與玉華山》《解讀玄奘》《玄奘大師與絲綢之路》等著作。
多年之后,玉華博物館的影響力和當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語。這些以生命融入玄奘大師的生命而竭力所還原的故事,聚集在一起,像水滴聚合成川。從廢墟之上生長起來的玄奘主題博物館,便有了玄奘文化集大成者的氣象,從而成為學術界、佛教信眾以及普通公眾了解真實玄奘的一個精神場所。
兩件國之重寶的出土,奠定博物館分量
玉華宮遺址封存了一個完整揭示玄奘精神的寶庫。
一千多年后,遺址考古以及在其上建立玉華博物館,王民都有參與。
1998年,是王民從西北大學文博專業(yè)畢業(yè)后在耀州窯工作的第八年,銅川文物局要籌建玉華博物館,把他調上來,此后再未離開。
“實際上,玉華博物館還有另外兩塊牌子,一塊是玄奘紀念館,還有一塊就是玉華文管所?!边@種機制,也讓玉華博物館、玄奘紀念館以及玉華宮遺址在王民心里成為一體的存在。
那一年,玉華宮景區(qū)剛開發(fā)建設,正在搞基建。博物館籌建的辦公條件也非常差,他們就住在當?shù)鼐用竦钠椒坷?,辦公室地面是黃土。為防止灰塵降落,他們用彩條布搭了頂棚。自來水也沒通,每天就喝山泉水。玉華宮里的泉水非常硬,喝了以后肚子脹,兩三天都不想吃飯。
但是,從千年古剎灰飛煙滅的廢墟之上進行挖掘和重建,還原一個真實的玄奘和他生活、譯經(jīng)、圓寂之地的生存狀態(tài),談何容易?
玉華宮遺址位于西安以北200華里處的莽莽山林中,這里是南北綿延千里的子午嶺東南麓,與華夏圣地黃帝陵共屬橋山一脈。其主峰為鳳凰山,周圍山脈連綿起伏,山勢較為平緩舒張,森林覆蓋率高達95.6%,四季景色各異,風光秀麗迷人。
據(jù)史料記載,大唐貞觀末期,外患已平,太宗李世民以“消熱”為由,擴修仁智宮,令將作大匠閻立德負責設計和營造。閻立德十分注重建筑與周圍自然環(huán)境的完美結合,力求玉華宮的營造“即澗疏隍,憑巖構宇”,最終形成“十殿五門”的宏大規(guī)模,并更名為玉華宮,意謂這里就是世外仙境。從此以后,玉華宮所在的這方山水皆以“玉華”為名。
玄奘大師初來玉華,稱這里是“閻浮之兜率天”(亦有專家提出,此言是否出自玄奘語,有待查證),也反映出了玉華宮建筑群的富麗堂皇。
玉華宮遺址的考古挖掘工作集中在肅成院。在玉華宮遺址十殿五門恢弘的宮殿建筑群中,肅成院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這里卻是玄奘禮佛和渡渠傷脛的遺址地。
肅成院考古大概持續(xù)一年多時間,1999年春天開始挖掘,到2001年夏天左右結束。這次遺址考古發(fā)掘中,唐、宋、金、元、明各代玉華寺建筑遺存均有揭露,各時代遺址相互疊壓,相間分布。其中明代遺存保存相對較為豐富。從發(fā)掘情況看,存在著后世利用前朝建筑材料擬或利用局部建筑的情況。揭露出土跡象表明,明代玉華寺整體布局基本采用了當時寺院的一般通則。站在玉華寺遺址發(fā)掘現(xiàn)場,仍可依稀辨認出山門、佛堂、法堂、僧房等功用的明代玉華寺建筑遺存。
明萬歷年間,玉華寺還進行了一次較大規(guī)模的修繕。到了明末,這條考古的線索就斷了。據(jù)考證,明末玉華寺周邊地區(qū)天災人禍不斷,時局動蕩,寺院建筑遭到毀滅性破壞,千年古剎從此灰飛煙滅。
然而,一千多年間,紛至沓來的文人墨客玉華懷古,留下了大量的詩賦文章,這些史料和碑刻極大地豐富了玉華宮(寺)的文化內涵,也證明玉華古寺千百年間一脈相承,綿延不絕,式雖微而名益廣,殿雖衰而神永存。
博物館所在之地是唐代玉華宮遺址,這里還居住著一千多居民。王民把居民動員起來,讓他們也變成了博物館遺址的文物保護員。王民還給玉華宮的父老鄉(xiāng)親寫了公開信,倡議大家攜手共建一個弘揚玄奘精神的基地。
除了參與玉華宮遺址三次考古勘探工作,王民還負責完成了博物館的陳列布展,參與完成《玉華宮遺址保護規(guī)劃》《玉華宮遺址安防工程設計方案》《玉華宮遺址駐鑾崖石窟巖體保護修繕設計方案》等編制工作;負責完成《銅川文物志》玉華宮卷的編撰工作;與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聯(lián)合開展玄奘和玉華佛教文化專項課題研究,形成十萬余字的《玄奘的文化價值與玉華宮玄奘文化符號的現(xiàn)代彰顯》成果;主持編撰的《玉華宮里憶玄奘》一書即將出版,合作出版了《唐玉華宮》《玄奘遺骨之謎》等玉華宮歷史文化研究書籍。
2004年,王民被任命為玉華博物館副館長,協(xié)助館長工作。2016年擔任館長。
肅成院遺址前前后后發(fā)現(xiàn)兩件跟玄奘直接有關的歷史文物——金剛座和佛跡記碑。這讓王民興奮不已。
金剛座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青石質,方形基座上承以束腰蓮臺,蓮臺頂部刻長方形凹槽以連接釋迦佛像。蓮臺上部剔地形成肥碩的仰狀蓮瓣,下部浮雕如意云頭,方形基座正面左側鐫刻造像題記一篇共二十字,楷書,其文曰“大唐龍朔二年三藏法師玄奘敬造釋迦佛像供養(yǎng)”。1956年,一直存留在肅成院石窟的這件佛門至寶被移至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展示。
佛跡記碑此前多稱佛(祖)足印或佛足碑,后據(jù)肅成院遺址新近出土的資料予以更名。《大唐西域記》記載,玄奘法師西行取經(jīng),游歷五印諸國,曾到摩揭陀國波吒離城,親禮釋迦足印刻石。1999年,在玉華寺肅成院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玄奘法師敬造的佛跡記碑題記部分殘塊,碑為青石質,上有銘文數(shù)行:“佛跡記”“摩揭陀國”“波吒釐城”“釋迦如來”“蹈石留跡”“奘親觀禮圖”。
這件殘碑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肅成院出土的兩件國之重寶,奠定了玉華博物館作為玄奘圣跡及古代翻譯外來著作數(shù)量最多之地的獨特地位。
2013年,玉華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2015年,《陜西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工作規(guī)劃》將玉華宮遺址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wǎng)”相關項目。這幾年,博物館一直圍繞這個總體目標,做了一系列基礎性工作。
對公眾來說,知道唐僧的多,知道玄奘的少。王民說,“這些年,公眾到玉華宮來,我們的任務就是讓他們對玄奘精神有一個直觀的甚至是可以體驗的認識,對玄奘精神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告訴公眾一個真實的玄奘?!?/p>
關于玄奘的一場精神考古
據(jù)史載,在四年多時間里,以玄奘為譯主的玉華譯場翻譯了佛教經(jīng)典十四部六百八十二卷,比玄奘在長安譯場十五年間譯經(jīng)總量還要多。在譯經(jīng)的同時,玄奘還與弟子窺基共同創(chuàng)立了唐代佛教的重要宗派——法相宗,對唐以后中國及東北亞地區(qū)佛教文化的傳播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一代高僧玄奘為啥要到這么偏僻荒涼之地來?”這幾乎是王民到玉華宮后關于玄奘的第一個靈魂拷問。他始終記得最初面對玉華宮時的心情:“這么重要的地方,埋沒在荒林中,也沒有一個好的方式,也沒有更多的內容,把玄奘當時在這里生活的畫面給公眾展示出來,心里非常遺憾?!?/p>
他開始一點一點從古籍和考古資料中解密,一點點靠近這位高僧的內心世界。
王民和仵錄林作為玉華博物館第一代文博專家,他們從《大唐西域記》開始和玄奘的精神對話。2008年,他們出版《玄奘靈骨分供之謎》,其主體部分就是《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玄奘》。
王民用了十年時間,從考古和歷史古籍以及玄奘留下的著述和譯經(jīng)寶庫中,解開心中所有的謎團。這樣的一種穿越千年的精神對話,也成為玉華博物館最核心的陳列展示。
博物館開館日即玄奘法師圓寂紀念日。王民脫口而出的1999年3月22日,是玄奘法師圓寂玉華寺一千三百三十五周年紀念日。這一天,這座集玉華宮遺址及銅川地區(qū)佛教文物的收藏保管、陳列展示、宣傳教育,唐代高僧玄奘法師的紀念參拜,佛教文化研修,玉華宮遺址的保護管理及旅游接待于一體的博物館,在玉華宮風景名勝區(qū)正式建成并對外開放。
這也是玉華博物館獨特的視角,從大師圓寂日開始一次關于玄奘精神的致敬和回溯之旅。每年這個日子(農(nóng)歷二月初五),玉華博物館都會舉辦玄奘圓寂的紀念活動。
一點點還原,一點點收獲感動,直至驚嘆。王民發(fā)現(xiàn),玄奘西行之旅既是朝圣之旅,也是游學之旅,也是辯經(jīng)之旅。歸國后,玄奘真正的事業(yè)才剛剛開始。他開啟了十九年漫漫譯經(jīng)之旅,而其中最后四年,就是在玉華宮度過的,最重要的一部大部頭經(jīng)典就是在玉華宮完成的。
玉華博物館的力量就源自真實的玄奘,以及玄奘在玉華宮(寺)的歲月。隨著對這種文物和歷史古籍的挖掘深入,王民發(fā)現(xiàn)這種力量也越來越令他驚嘆。
唐顯慶五年正月一日,玄奘法師在玉華殿開譯宏篇巨著《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這部經(jīng)計二十萬頌,六百卷,是玄奘生平所譯最大的一部經(jīng)卷。法師嘔心瀝血,猶恐偉業(yè)難成,他時常鼓勵譯場人眾:“我必卒命于此伽藍,而此部經(jīng)甚大,每懼不終,人人須當努力加勤,勿辭勞苦?!?/p>
唐龍朔三年十月二十日,歷時四年的煌煌巨著《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在坊州玉華寺譯訖,大功既競,玄奘法師非常欣慰。他對眾門徒說:“此經(jīng)與玉華有緣,玄奘能來此地,乃是經(jīng)的力量。往昔在京城之時,諸緣牽亂,哪有個了結呢?今日幸得以終訖這樁大事,全靠諸佛冥護,龍?zhí)鞊碛印4私?jīng)乃鎮(zhèn)國之巨典,人天之大寶。諸位徒眾,宜當歡舞慶祝。”
至此,王民才理解了玄奘法師為什么要來到玉華。
唐麟德元年二月五日,臥榻肅成院中的玄奘法師取佛涅槃勢,右手支著面頰,左手伸直平放在左腿上,枕北面西,右肋而臥,兩足疊放,久久不動。據(jù)《慈恩傳》載:二月五日夜半,弟子(普)光等問:和尚決定得生彌勒內院不?法師報云:得生。言訖氣息。大唐高僧玄奘法師就這樣安詳?shù)仉x開了人間,卒年六十五,僧臘五十二。
“得生”,是玄奘在玉華宮留下的最后二字。
玄奘病危的消息傳至京城,高宗皇帝聞訊,敕令太醫(yī)張德志、程桃捧二人火速前往玉華寺急救,但為時已晚。二月七日,高宗接到坊州刺史竇師倫奏報,知法師已在玉華寺圓寂。聞此噩耗,悲從心來。覽奏之時,高宗失聲痛哭,疊嘆:“朕失國寶矣!”
在十九年的弘法生涯中,玄奘法師門人如林,當時號稱“弟子三千,高足四人”。對于門徒乃至所有求疑問惑之人,玄奘法師均誨人不倦。史載:“(法師)專務譯經(jīng),無棄寸陰……黃昏二時,講新經(jīng)論,及諸州聽學僧等恒來決疑請義……日夕已去,寺內弟子百余人,咸請教誡,盈廊溢廡,皆酬答處分無遺漏者?!鄙醵谄鋸浟糁H,他還念念不忘為眾解疑之事。“有為之法,必歸磨滅;泡影形質,何得久停。玄奘行年已六十五矣,必將卒于玉華,若于經(jīng)論有疑問者,今可速來咨問?!边@種非凡精神真令王民驚嘆不已!
在歷史典籍中繼續(xù)挖掘,王民還發(fā)現(xiàn)玄奘圓寂后,千百年不斷被世界各地的民眾圣化、神化,乃至尊奉為中華佛陀,后人充滿奇思幻想地表達自己對圣僧傳奇一生的無限欽佩。他在《玄奘法師靈骨分供之謎》后記中寫道:玄奘萬里孤征,西行求法的故事,在中國已經(jīng)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玄奘歷時十九年翻譯的浩繁的佛教典籍,已經(jīng)成為中國唐代以后佛教文獻的范本和標準經(jīng)典,對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和鼎盛,對佛教作為中國古代儒、釋、道三大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唐以后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教育、意識形態(tài)及道德規(guī)范等領域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玄奘精神,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的凝聚和升華,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從絲路視野對玄奘的還原
唐貞觀二十二年,大唐天子李世民在玉華宮一口氣讀完了玄奘剛剛譯出的《瑜伽師地論》一百卷。李利安覺得這件事本身就了不起。也許只有玉華宮獨有的靈性山水和人文,才能激發(fā)一代帝王和一代高僧之間這樣深刻的因緣。從此,李世民對于佛法的認識發(fā)生了徹底轉變,并且成為玄奘譯經(jīng)事業(yè)以及佛法弘揚最有力的支持者。
同是貞觀二十二年,這年八月,太宗皇帝應玄奘法師之請,欣然為其所譯的《瑜伽師地論》作序,這就是名揚后世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在序文中,太宗皇帝高度評價了玄奘法師的不朽功績,同時也談到了自己對佛教新的認識,并且認為玄奘的功業(yè)“將日月而無窮,與乾坤而永大”。
太子李治恭聆序言,制《大唐三藏圣教序記》,俗稱《述圣記》,對佛教的博大精深和玄奘法師的學識人品給予很高的評價。兩序文制頒之后,玄奘法師欲于中土弘揚佛法的宿愿在朝廷的支持下得以順利實現(xiàn)。
李利安還在不斷地挖掘玄奘的精神寶藏。他認為玄奘精神的邏輯前提是追求信仰、選擇信仰、踐行信仰、保持信仰、忠誠信仰的虔誠精神。早在十六年前,他在以玄奘為主題的一次佛子夏令營的講座中,以《信仰的力量》為題,闡釋了玄奘的信仰及其在玄奘一生偉業(yè)與生活中的作用,并解釋了玄奘的虔誠信仰對當代中國人的借鑒意義。
玄奘早在13歲時就因其長兄的影響而信仰佛教。他回國后曾對唐太宗解釋他之所以在沒有獲得正式出關許可的情況下前往印度,也是因為“慕道之至”所致。唐太宗幾次請求他還俗從政,他都沒有答應。這種虔誠的信仰是解釋玄奘一生諸多奧秘的關鍵。
李利安對于玉華博物館的關注和重視,同樣來自于對玄奘的研究和理解。他從絲綢之路的視野還原玄奘的精神價值,收獲頗豐。
2015年,黃心川不顧年邁之軀,再次親臨“玄奘與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這是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成立后的首場學術活動。李利安深受感動,他從黃心川身上看到了玄奘舍身求法的堅韌意志和永不止息的提攜之情。
在大會主旨報告環(huán)節(jié),黃心川發(fā)表了《玄奘精神與“一帶一路”》的演講。他說,今天我們重新紀念玄奘,讓他在絲綢之路上重新發(fā)揮新的品牌作用,是佛教為中國與世界的發(fā)展可以做出的新的貢獻,也是我國走向世界的助力之一。
2022年6月17日,敦煌研究院邀請李利安做了一次線上講座。他講座的題目是《玄奘與〈心經(jīng)〉的神化——兼談域外佛經(jīng)扎根中國的雙重路徑 》。李利安一直認為,《心經(jīng)》是與生命直接相關的一部經(jīng)典。
2022年9月6日,正在香港大學交流訪問的李利安教授通過微信語音接受了本刊記者的采訪。談到玉華博物館,他說:這個博物館雖然小,文物也少,但它畢竟是在玄奘當年親自待過的地方,也是他一生當中譯經(jīng)最多的地方,也是他圓寂的地方,當然也是他多次、至少恐怕有兩次見皇帝的地方。
李利安說,玄奘在這里的譯經(jīng)不僅僅對他個人來講是數(shù)量最大的,也是中國譯經(jīng)史上作為一個具體空間所出經(jīng)典最多的地方。印度佛經(jīng)翻譯到中國來,漢文本的經(jīng)中之王就是在這里誕生的。
在李利安看來,絲綢之路最重要的應該還是文明交往,玄奘就代表著絲綢之路人類文明交往時期的第一面旗幟。所以,玄奘在玉華宮的這次譯經(jīng),以及他生命最終在這里告別,應該說是具有象征意義的。
“陜西有這么多的博物館,圍繞著某一個具體的主題,甚至是一個人物而建立的博物館,恐怕是不多的。由玄奘這個特別的人物,以及由這個人物所代表的一個具體的文化類型所建立的博物館,一定是有個性的,在陜西文博領域值得給予重視和彰顯。同時,從整個中國文化的現(xiàn)狀來看,這個類型的文化也是比較缺少的,值得引起重視?!崩罾舱f。
博物館的力量
2017年,玉華博物館開始利用公眾號,向公眾展示玄奘主題的博物館的文化內涵。這些年,陸續(xù)推出的公眾號原創(chuàng)內容也在還原真實的玄奘,以及玄奘在玉華的歲月。
2021年6月,《玉華宮遺址保護規(guī)劃》經(jīng)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實施,王民很開心?!斑@是我們從事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指導性的一個法規(guī)?!彼f,“玉華宮遺址和玉華博物館后面要開展的工作,還很多很多?,F(xiàn)在的重點任務是要把玉華宮遺址保護規(guī)劃的落地,這就牽涉到玉華宮遺址全面的勘探工作。只有通過考古勘探,才能厘清唐玉華宮的歷史文化內涵。”
來自韓國的游客站在肅成院遺址紀念玄奘的活動,讓王民第一次真實地“看見”這種穿越時空的影響力。當年玄奘迢迢萬里到印度朝圣的至誠至敬之心,也是這樣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卻超越世俗的力量,可以摧毀一切魔障。
玄奘將自己的生命和佛法融為一體,他就成了一個佛陀教法的化身。他有無數(shù)個面相,讓那些心靈求索者無論從哪個面相都可以看到他的生命之光智慧之光信仰之光,幫助人們重新燃起內在的精神之火。
在整個世界趨向物質主義的時代,這種精神性很不容易發(fā)現(xiàn)并且存守,但是還是能夠從玉華博物館真實感受到,并且從王民和這些年輕的館員身上看見這種一脈相承的力量,以及穿越艱困的從容、智慧和隱忍。
玄奘的決心是不動搖的決心,這種決心是不可或缺的。它來自慈悲,來自菩提心,來自他迢迢萬里取回的“真經(jīng)”。我們往往忽視了佛法作用于玄奘的力量。它是一種無法征服的決心。
李利安看到這種決心,也看到了越來越物質主義的世界對于這種決心的匱乏。他認為玄奘是中華文化基本體系的主要建構者之一,是中華精神的主要代表。
作為人類文明交往互鑒最杰出的代表,玄奘具有全球性的知名度和認可度。李利安曾經(jīng)呼吁國家有關部門準確評估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在關系和發(fā)展現(xiàn)狀,充分認識中國佛教文化潛力及其天然具有的國際性,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以佛教為載體、全面融攝和提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戰(zhàn)略構想,并以“玄奘學院”的形式承載這一構想,推動落實,為傳承、創(chuàng)新、提升、推廣中華文化開辟一條新的通道。
在玉華博物館,公眾通過館藏文物和玄奘主題的陳列展示,收獲的是與真實的歷史人物、一千多年前西行取經(jīng)的大唐高僧玄奘之間的一種真實的連接。這種連接超越了文學作品里面的玄奘,會在觀眾心里留下恒久的力量。疫情背景下,這種艱苦卓絕的力量一次次顯現(xiàn),鼓舞著心靈的追索者。
博物館的精神力量,人類也是最近才意識到的。2022年5月18日,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ICOM)確定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并指出21世紀的博物館擁有巨大的潛力和影響力,可以將世界變得更美好。
博物館不再是“知識灌輸器”,而是“心靈發(fā)電機”。它既是歷史遺產(chǎn)的“投影機”,也是當代文化的“發(fā)生器”。既是保存者,也是講述者。
王民欣喜地看到,無論多么普通的參觀者,他們來到玉華博物館,多少都能夠和玄奘發(fā)生點精神上的碰撞和化學反應。這大概就是玉華博物館的力量所在吧。
事實上,玄奘西行取經(jīng)得法,才是自利利他,利益大唐,并且利益當下的真正的寶藏。而這個寶藏被玄奘完好封存,迢迢萬里帶回來,并且以譯經(jīng)的形式解密、封存,等待一代一代人的探索。
王民也好,李利安也好,看到這種綿綿不絕的力量源頭,也看到它代代相傳的力量。他們都在各自的工作職責范圍內,還原偉大的玄奘精神,并且與之融為一體,享受這個還原,也享受這種無限的憧憬。
玄奘一生踐行著佛陀的教誨。超越于世俗,也超越于宗教去看見玄奘,就像一個巨大的精神寶庫,等待著世人去發(fā)掘。
偉大的還原還在繼續(xù)……
(本文圖片由銅川玉華博物館(玄奘紀念館)提供,特此致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