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會玲
摘 要:鼓勵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教學手段,但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促進教育教學,用不好就會抑制教育教學。本文以擬人的修辭手法分析“鼓勵”應(yīng)用存在的誤區(qū),并提出一些解決建議。
關(guān)鍵詞:鼓勵? ? 鼓勵的“煩惱”? ?解決鼓勵“煩惱”的建議
我叫鼓勵,別名表揚、贊美等,在教育教學中,我本該扮演一個促進學生成長的“重要角色”,但“我”的處境并不妙,這讓我很“煩惱”。在這里我訴訴苦,順便再自我介紹一下,讓大家更全面、更好地認識和應(yīng)用我,讓我為社會做出應(yīng)有的貢獻。
首先,忘記我讓我很“傷心”。吝嗇鼓勵的原因很多,我的觀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學生也如此。但許多老師往往只看到學生的缺點和不足,不去多發(fā)現(xiàn)優(yōu)點和長處;第二,有的老師對學生的要求過高,對進步大、較明顯的會給予表揚鼓勵,而不關(guān)注一些細微的進步,認為這些進步是理所當然,甚至進步還很不夠;第三,有的教師不注意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當然就不認識“我”,也就不會想到和應(yīng)用“我”來為教育教學服務(wù)了,這讓我很“頭疼”和“傷心”。
其次,濫用我讓我“生氣”。與忘記我,吝嗇鼓勵相反的是把鼓勵用得太多太濫,該用也用,不該用也用,這讓我很“生氣”??赡苡械睦蠋煏f“你”真難伺候,不用你說“傷心”,用你又說“生氣”。那我就擺擺給大家評評,我該不該“生氣”。
1.把我當“仙丹”包治百病?!昂脤W生是夸出來的”,認為一鼓勵就萬事大吉了,過分夸大鼓勵的作用,把我當做包治百病的“仙丹”我可不敢當,也是錯誤的、有危害的。鼓勵只是教育手段中重要一種,不是全部,對學生該鼓勵則鼓勵,該批評則批評。
2.用我代替和包干批評的活。鼓勵和批評都是教育手段,各有自己的職責和作用,如果過分夸大鼓勵的作用,忽視或誤解批評的職能與作用,讓我越俎代庖,包干批評的“活”,這是錯誤和有害的。但高明的老師會在批評學生時往往先請我出場,找到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表揚一番,再委婉提出學生的錯誤和缺點進行批評,學生在愉快中受到了教育,改正了錯誤,得到了發(fā)展,我們的合作往往會取得奇妙的教育效果。當然我也很樂意合作,但是讓我代替包干批評的活,太累不說,效果不好也有害。
其三,鼓勵方式方法不恰當也讓我“頭疼”
鼓勵也是一種藝術(shù),恰當?shù)墓膭顣鸬绞掳牍Ρ兜男Ч划數(shù)墓膭顒t事倍功半,甚至產(chǎn)生負效的教育。在教育教學中既要重視和應(yīng)用鼓勵這種重要教育手段和方法,又要提高應(yīng)用這種教育手段方法的能力,做到因人、因事、因時具體運用,恰當運用,靈活運用,不可刻板、單一、簡單運用,讓鼓勵成為一種藝術(shù)。
過猶不及,濫用和忘記一樣都是對我的誤解和不尊重,運用方式方法不當也是對我的一種傷害,也是對學生不公平,故而我“傷心”、“生氣”、“頭疼”“煩惱”。
我想“快樂”,不要“煩惱”,更想皆大歡喜。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我也要承擔起我的責任,通過“思考”,我覺得在應(yīng)用“我”的時候應(yīng)建議大家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克服極端的認識和做法。
凡事都要注意“度”,適度才是最正確的選擇。應(yīng)運用鼓勵也如此,鼓勵的頻度、深度和對象的廣度都要恰當把握,切不可濫用。
二、鼓勵方式方法要多樣化。
在教育教學中,有的老師只會用口頭鼓勵:“你真棒”,不分任何學生任何情況。這種缺乏變化的單一鼓勵方式,時間長了就會讓人產(chǎn)生枯燥乏味的感覺,甚至厭煩,鼓勵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教師應(yīng)在自己鼓勵工具箱里準備豐富的鼓勵工具,口頭鼓勵如:好、好的、真好、好極了、不錯、嗯,請繼續(xù)等,甚至還可以來幾句英文,如:ok、good、very good等;還可運用體態(tài)語言的鼓勵方式,如:點頭、翹大拇指等,根據(jù)需要分對個人、部分和整體鼓勵,根據(jù)實際還應(yīng)加上語調(diào)的高低、語速的快慢,動作幅度的大小與夸張,讓鼓勵方式因人因事因時因景變化多樣,充滿活力和魅力,讓學生感受內(nèi)心的滿足,促進自己的成長。
三、鼓勵要有真情實感。
教師真情實感的鼓勵對學生才會有強烈的感染力,才會更好地激勵學生進步。因此,教師對學生要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只有愛學生,才會為學生的進步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高興,鼓勵才會充滿人情味,才有真情實感,才能感染和打動學生,學生就會把教師的鼓勵轉(zhuǎn)化為前進的動力。如果只把鼓勵簡單當做一種教育手段,應(yīng)付式表揚,鼓勵的作用將大打折扣,從這個意義上說鼓勵應(yīng)該是愛的傳遞。
四、鼓勵應(yīng)及時。
當學生有了好的表現(xiàn)或進步時,他們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尤其希望得到老師肯定,當這種心理需求得到滿足時,他們會表現(xiàn)出積極的情緒和行為,不斷努力進步,如果自己的進步得不到肯定時,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表現(xiàn)出消極的情緒和行為,前進的動力會大幅度衰減。所以教師要時常細心觀察每個學生生活、學習、紀律、衛(wèi)生的方方面面,發(fā)現(xiàn)進步時不管大小都要及時給予恰當?shù)目隙ū頁P。如果事后才知道的也要尋找適當?shù)臋C會補上,晚鼓勵總比不鼓勵好 ,有時處理好了,可能還會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五、鼓勵應(yīng)具有持續(xù)性。
鼓勵要有持續(xù)性,特別是對缺點較多較大的學生,想通過一次鼓勵就徹底讓學生改變,一勞永逸,這是不現(xiàn)實的。有一個故事:一位母親去參加讀小學兒子的家長會,老師把她兒子說的一塌糊涂,開完會出來見到在門外有點惶恐的兒子時她卻說:“老師說你已經(jīng)有了進步了”,兒子聽了很高興,在母親不斷的鼓勵下,兒子一點點進步,后來還考取了著名大學。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正是這位母親不放棄,持續(xù)鼓勵,才有了兒子的最終轉(zhuǎn)變和成就。因此,只有對學生有高度的責任感,用耐心和恒心,利用一切或創(chuàng)造一切機會,不斷給予學生信心和動力,使他們在點滴進步中積累為大進步大轉(zhuǎn)變。
總之,我真誠期待大家在教育實踐中研究、認識和用好我,成為應(yīng)用“我”的高手,讓我不再“煩惱”,讓老師、學生少些煩惱,皆大歡喜,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