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春
世事紛繁,多少人因此而蒙蔽了心靈,被套上無形的沉重枷鎖,不得自由。那么自由的心靈是什么樣的?如何才能獲得心靈的自由?馮驥才先生的《讓心靈更自由》,給予我深刻的啟示。
所謂心靈的自由,是馮驥才先生內(nèi)心的平靜、赤誠。因?yàn)樾撵`的寧靜,馮驥才先生才會在躁動不安的盛夏沉淀,寫下那些平淡雋永的文字,品味著夏日給他的饋贈——《苦夏》。他說:“于是我懂得了這苦夏——它不是無盡頭的暑熱的折磨,而是我們頂著毒日當(dāng)頭默默堅(jiān)忍的苦斗的本身。”他贊賞、崇拜夏天,將其視為自己精神的無上境界。
心靈的自由,是歷經(jīng)人世滄桑后的反思與通透。馮驥才先生艱難地度過了十年“文革”時(shí)期,又恰逢唐山大地震爆發(fā),他思考著這不同尋常的充滿了挫折與沉重的經(jīng)歷,寫下了《大地震給我留下了什么?》一文。盡管在那場地震中無數(shù)人的家園被毀,無數(shù)人失去了生命,但回顧這段經(jīng)歷,馮驥才先生更看到了一種希望在廢墟之上升起;一種信念,來自于求生的本能及對“春天回歸的向往”;一種扶持,來自同胞們的真誠幫助和人世間的相互慰藉……“因?yàn)樵谶@種日子里,總是在失去很多東西的同時(shí),得到的卻更多——關(guān)鍵是我們能否看到?!倍T驥才先生以他敏銳的心靈洞察到了,由此他的心靈愈加通透澄凈,愈加自由。
心靈的自由,是馮驥才先生思想的自由,恰如“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人如果畫地為牢,就成了井底之蛙。馮驥才先生善于思考,他去那些古老的城市,在一處處的遺跡留下自己“窺視”歷史的足跡——《古希臘的石頭》。古希臘的建筑幾度輝煌,但幾千年過去了,只剩下那些滿是裂痕與缺口的石頭。站在這里,馮驥才先生的思想穿越了古今。他從這些斑駁的石頭中找到了時(shí)間隧道,仿佛回到了昔日燦爛的古希臘時(shí)代。他看到阿雷奧斯·帕果斯山上的神像,想到了“世紀(jì)前絲綢之路上那段早已逝去的令人神往的歷史”;他來到邁錫尼遺址,想到了神秘的邁錫尼文明和它的那場以情殺為背景的毀滅性的內(nèi)戰(zhàn)……僅僅是一些破敗的石頭,馮驥才先生卻從中感受到歷史美、時(shí)間美和文化美,這不正是思想自由的體現(xiàn)嗎?他的心不受時(shí)間與空間的限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沉沉浮浮。
如今,“忙”成為生活的代名詞。我們仿佛有永遠(yuǎn)都做不完的工作,接不完的電話,然而,午夜夢回之時(shí),我們或許會突然驚醒,看著一室寂靜而茫然無措。那是心靈的空虛,被世俗的條條框框束縛的內(nèi)心在吶喊,渴望自由。去聆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吧,將外界的喧鬧擱置于心門之外,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緊繃得太久太久了。去大自然的懷抱吧,在山水中平靜內(nèi)心,感受,思考,醒悟,了然,最后回歸本我。那種精神上的超然,思想的遼闊,即使身處繁華,卻不為所動,便是心靈的自由,這也是人生最大的幸運(yùn)吧!
(指導(dǎo)教師 童縣城)50F9EAE8-BD6A-47A2-9F0A-B2AB8EE0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