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西美術出版社于2000年1月出版《清·法若真草書詩》,此件書法作品為釋法智所書,而非法若真所作。兩人同處明末清初,受時代影響,作品風格類似的現(xiàn)象,實為常態(tài)。與今相較,展覽盛行,參展作品不看署款,便無法知曉其為何人所作。因而,在鑒別古人作品時,應從多方面仔細考證。本文從詩文內(nèi)容、創(chuàng)作時間、署款、印章四個方面對《清·法若真草書詩卷》的作者進行考證。
關鍵詞:法若真;釋法智;署款;印章
一、釋法智其人
釋法智(1599—1671年),名行詔,字允中,號破門,別號法智和尚、南岳七十二老人,據(jù)傳是湖南衡陽人,一說原籍江蘇維揚。關于釋法智是湖南衡陽人的說法,從其好友彭而述寫予其的詩文可知這一說法是錯誤的,《贈破門詩》:“破門何處客,野鶴閑云身……歷落四十年,一棹洞庭濱。結茅此間久,遂為南岳人?!辈浑y看出,釋法智被認作湖南人是由他久居于此造成的。李元度為湖南人,清朝大臣,學者。其人著作甚夥,如《國朝先正事略》《湖南通治》《南岳志》等,為現(xiàn)今研究湖南地區(qū)的人事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史料。《南岳志》載,釋法智實為崇禎年間進士包爾庚。包爾庚,字長明,號宜壑,浙江秀水人。明崇禎十年(1637年)丁丑進士。崇禎十三年(1640年)任羅定州知府,戴星視事,五載不倦;聽獄明允,其清如水;革除舊弊,章制明律;欽命回京,四民泣送。明亡后,削發(fā)為僧,法名法智,長期隱居山林。清順治時,結茅庵于南岳衡山下火坊,名其庵曰“石浪”,固以此為號,工草書,有詩名,有《宜壑詩稿》留存于世,與方外石濤、石溪齊名,有“三石”之稱。順治初,居山林隱逸,累征不起??滴踉辏?662年),知府郭廷弼聘修郡志,以母老力辭。臨歿端坐,口吟“千秋大業(yè)今家計,萬里清風昔宦游”之句,合掌而逝??芍?,釋法智即包爾庚,既非江蘇維揚人也非湖南衡陽人,而是浙江秀水人。
釋法智與彭而述為生平至交,彭而述《讀史亭詩文集》中記載了釋法智書法淵源、書風特點等。其《贈破門》:“破門何處客,野鶴閑云身……筆下寫懷素,有草不須真。黑蛟搏白絹,百丈復千尋。”《破門詩二首》之一寫道:“懷素星沙人,去此千年久。破門吳下來,懷素生其手……池內(nèi)風濤翻,筆下龍蛇走。我欲呼墨顛,醉之以美酒。”詩中表明了釋法智書法宗法懷素,接著用“黑蛟”“龍蛇”等意象詞對其狂草進行稱贊。釋法智書法師法并不單一,在取法懷素的同時,還臨習智永《千字文》。《廣陽雜記》記載:“臨智永千字文,深入晉唐閫奧?!碧茣r狂草由晉時今草衍化而來,智永草書千字文為其祖脈,足見禪師在草書藝術的學習繼承上入古之深,深得“醉素”之心髓。釋法智與楚僧懷素,同為方外之人,同癡狂草,彼此相隔千年,而師承脈絡了了分明。其草書藝術表達方式與懷素的“忽然絕叫三兩聲,滿壁縱橫千萬字”相近。雖是如此,他們的書風也因個體的不同而存在差異。用筆上,相比懷素的圓筆而言,就“線”的體現(xiàn),釋法智則更傾向于使用“方筆”來表現(xiàn)。在運筆時稍加顫抖,所寫的線條給人一種奇崛、倔強、孤傲之感,凸顯出其特有的藝術個性。章法上,釋法智創(chuàng)作時往往字字獨立,與懷素的連綿不絕之勢相異,因此整體的氣韻略帶滯澀。
二、法若真其人
法若真,明神宗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生于膠州,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卒于膠州。字漢儒,號黃石,亦號黃山、黃山衲、小珠山人、黃山真衲、黃山逸史等,齋號有傾古堂、遯齋等。祖籍山東膠州(今膠縣)人,清順治二年(1645年)以五經(jīng)特賜中式,授中書舍人,順治三年(1646年)進士,改庶吉士,官至安徽布政使,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宏詞,因病未任。法若真生于世家,書香門第的家庭環(huán)境促使法若真形成“學而仕則優(yōu)”的儒家思想。法若真仕途坎坷,明朝時,雖積極趕考卻屢次落榜。其父也是如此,在父親影響下其每次考試歸來,愈發(fā)用功,刻苦研讀經(jīng)書。順治三年(1646年)中第,此后一心用于仕途,政績顯著,1660年,鄭成功率領數(shù)萬戰(zhàn)船圍興化,法若真雖為書生,卻臨危不亂,權量戰(zhàn)場利弊后,召文武官員,分布任務,并親自率領民眾一同拒敵;同時,鼓勵百姓貿(mào)易、鼓動商人發(fā)粥予難民得以安撫民眾。最終,鄭成功自覺攻城無望,此次危機得以化解。1663年,其作長篇諫文,分析當時官場職位的利弊,建議福建地區(qū)裁官以便加快工作效率,避免投機者不做事。1668年,法若真創(chuàng)立“風、火、雷”三種處理文件方式,極大地提升了官府的工作效率,當時各省均采用。道光《重修膠州志》:“州縣催科未齊者,布政使遣官督催。若真以為滋擾,立風火雷三法檄。催之而罷遣官,州縣便焉,至今諸省遵其法?!?/p>
法若真詩文書畫成績斐然,其詩不古不今,自成一格,有《黃山詩留》存世。畫山水有高雅之靈氣,偶然涉筆,瀟灑拔俗,不雜塵氛,煙云浮動,自成一格。書法魏晉而有士氣,精擘窠大書,行草運筆靈動。法若真書畫雖有聲名,其人并不以書畫為重。李集《鶴微錄》云:“若真以巨幅大書司馬溫公禪偈見貽,筆勢飛動,蓋先生少以詩名,書畫則其余事耳。”因而法若真關于書法的言論較少,其友人對其書法的評語也極少。法若真取法于“二王”、王鐸和顏真卿?!肚鄭u文史資料》載:“他師魏晉‘鐘王’神韻,不效元明諸家,行、篆、草、楷都在行且都顯示獨特的風格。行書‘有鸞停鶴峙之勢’,草書‘巨幅大筆,氣勢魂魄’?!逼鋾ㄓ霉P受顏真卿影響,以圓筆為主,線條追求一種古拙的意味;章法上類似于王鐸的“一筆書”,連綿不絕、一氣呵成。
三、作品歸屬考
從內(nèi)容上考證。《法若真草書詩》:“時康熙己酉夏,予出溪歸后,歸怡。遇荊翁游于楚天,百解東寓,心枝菴南。予交談不棄,我拙□世間事。與出世事并行,予曰:吾不能焉。公乃間對。予曰:可。書一卷以擲案頭,答他日之思。予遂而呼筆,言以其詞若干,更祈請正教我。
詞曰:溪聲里、山色外。一間破屋住,蓋收推行藏,只如斯我矣。秋心與萬籟,寒山石下實。安泰野色晴,嵐煙靄靄,有時直上最高峰。亂長江水一帶。又,□春以真文都嫩綠間。詩□□里,葉□風翻,樹影搖飄。亂□溪流水,化□機難以比石縫。云生果是美,更有□□最□翠密,繁花數(shù)十里。又,□風暖日,水長綠柳。池塘細浪幽無人,處處思吹月。野外晴光,鳥語忙間,寫意詩幾行?!躅^現(xiàn)出好文章,青山影里無他事,亂石堆中讬夕陽。又,□□處天工巧。春前十日春□耳,枝間嫩蕊繪呈老??氯羲蔁煛?,耳邊□百。舌鳥口中叫出人,難曉□□。又是一年春□把光陰空過好。
南岳同學石浪行耳七十歲書?!?/p>
因年代久遠,作品有些破損,導致部分磨損,文字模糊不清、甚至缺失,無法辨識。但依舊可知曉其大致內(nèi)容。釋法智于1669年夏,外出游玩歸來之際,偶遇一位荊翁。釋法智向他請教,訴說自己的境遇。首先,講述釋法智現(xiàn)居的景色;其次,講述了生活中的煩心事;最后,表達了“無非心不亂”的處世觀。通過“一間破草廬”“山中住”“今以山僧手”等詞,可知是符合釋法智于明亡后無心于仕途、歸隱山林心理狀態(tài)的。1669年10月,周亮工因被誣告貪贓而遭彈劾,法若真以同黨被參。此前,法若真與福建核對賬本,與周亮工發(fā)生爭論,任職期間法若真并無隱世的想法。即使法若真被參后,其居京候補待時也未見隱世之志。法若真居京時與魏象樞相互酬唱,其寫予魏象樞的詩中常有關心政事的詩句。1673年作《李坦園招,同魏環(huán)極、田兼三園亭夜集兩公皆晉人》載:“……新開晉嶺通函谷,遠護秦軍遮太原。獵馬初回修講藝,相期何以事義軒。”魏象樞升任少司農(nóng)時,法若真作詩祝賀,詩中羨慕之意躍然紙上。1676年作《和魏環(huán)極少司農(nóng)元旦雪中二首》:“昨年釣雪伴山翁,今年官米推司農(nóng)。卸恩圣主偏高臥,獻瑞龍車近扈從。甲胄千屯留楚塞,將軍一劍報秦封。國儲不必須劉宴,自有黃金十萬鐘。”因而,此卷草書內(nèi)容的隱世之志,不符合法若真的志向。
時間不相符。作品開篇即寫明時間為康熙己酉年(1669年),落款則為“南岳同學石浪七十歲書”。釋法智生于明神宗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1669年釋法智年七十歲,無疑是貼合實際的。法若真于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出生,康熙己酉年(1669年),法若真五十七歲,與落款的年齡“南岳同學石浪行耳七十歲書”是不相符的。
從署款及地點考證。古人書畫署款,有一類以籍貫地名再加以姓名、字、號等作為署款。如王鐸的草書《王屋圖詩卷》署款為“孟津王鐸時年五十六”,王鐸為河南孟津人,故以孟津王鐸署款。蘇軾眉山人也,其有《次便才韻詩帖》署款為“眉山蘇軾”。古代書畫家多以自己出生地或長期居住地寫于署款處。清朝康熙時,湖廣省被拆分,洞庭湖以北,設湖廣左布政使,以南設湖廣右布政使。之后,湖廣左布政使更名湖北,湖廣右布政使則更名湖南。法若真于康熙二年(1663年)十二月升湖廣右布政使,丁艱未任,可知法若真未到湖南任職。法若真未出仕前一直于膠州居住,之后任福建鄉(xiāng)試正主考?!饵S山年略》記載法若真花甲之年,因身體不適,辭官歸里養(yǎng)老。因此探明法若真于60歲之前,是否到過湖南南岳,即可解決署款地點的疑問。據(jù)《黃山年略》《黃山詩留》《清史稿》等資料記載,法若真主要于安徽、北京、福建等地任職,盡心盡力。未有資料記載法若真到過湖南任職或居住于湖南南岳??芍ㄈ粽娌豢赡苡谩澳显馈倍质鹂?。在他現(xiàn)存書畫作品中,其書畫署款一般為“膠州法若真”“黃山納真”“北海法若真”“黃山法若真”等,未有作品使用“南岳”這一地點。
印章考證。作品署款處共鈐印兩枚。上為“破門”,正下方一枚為“法智之印”。上面的一方為釋法智之號,另一方則是其出家為僧后的法號,在釋法智的其他書法作品中時常使用。有些作品中,能見有上下兩印顛倒使用的現(xiàn)象。圖一為法若真書畫用印,有“黃氏”“黃山衲”“小珠山人”“法若真印”等,這些印章中包含法若真的字、號、齋號。然未見有“破門”“法智之印”兩印。
文章從四個方面對《清·法若真草書詩》的作者進行辨?zhèn)?。其一,文章?nèi)容的中心思想不相符,文中多次出現(xiàn)隱世之辭,而法若真一生都積極出仕,奉獻一生只為國家繁榮昌盛。其二,時間不對,1669年法若真57歲,卻以“南岳同學石浪行耳七十歲書”署款,且法若真書畫作品多以年號署款,未有以年齡署款的習慣。其三,從法若真年譜、詩集、清史中,未有資料記載他到湖南南岳游玩或定居。其四,法若真所用印章中沒有“破門”和“法智之印”兩印。綜上所述,此件書法作品應歸屬釋法智。
作者簡介
石連峰,藝術碩士,研究方向為書法創(chuàng)作與理論。
參考文獻
[1]楊福音.當代書畫名家—楊福音(作品連載)釋法智:懷素嗣響,草書高人[J].書屋,2014(6):89.
[2]雷樹德.釋法智:懷素嗣響,草書高人[J].書屋,2013(6):2.
[3]柏村.法智禪師的狂草藝術[J].佛教文化,199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