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浩文
慶馀堂李宅位于吳中區(qū)太湖陰山島,現(xiàn)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全宅現(xiàn)存門廳、樓廳及附房。門廳面南,做法甚為考究,外設五山屏風墻,大門為將軍門形制,前有垂帶石、鳳石團壽如意圖案的門枕石,外設清水磚細墻,桁間施牌科,如意頭挑梓桁,內(nèi)部雙船篷軒連綴,旁有花窗,細微處還有堆塑,做工亦稱上乘。
樓廳面西,外有雕刻鶴鹿等的垂帶石,樓帶副檐,前有廊,月梁造,設如意龍頭挑梓桁,雕刻精細,做法罕見。廊間存欄桿,柱頭雕仰覆蓮。檐下置桁間牌科,墊拱板雕草龍團壽,夾樘板雕海棠紋。廳內(nèi)前有船篷軒,設蝙蝠流云包袱錦,扁作梁亦帶半月形團龍拋枋,底層滿貼清水磚細墻面,滿天星長窗雕刻花草、團壽,柱礎浮雕纏枝牡丹、寶相花等。
樓廳東側有“乾隆丙子菊秋吉旦”鄧若木題“世濟其美”磚雕門樓,下部設須彌座。據(jù)門樓年款推斷此宅初建不晚于1756年。鄧若木(1724—1801),字蔭昆,號赤華,蘇州金庭人,工書,輯有《洞庭明月灣鄧氏續(xù)輯宗譜》。“世濟其美”,大意為后代繼承前代的美德,不使祖上聲名受損。語出《左傳·文公十八年》:“世濟其美,不隕其名?!?/p>
后為附樓,其旁亦有門樓,簡潔無字。外見搏風墻。
慶馀堂李宅,雖占地不大,然做工別具匠心,僅僅一處小門廳,從迷你鴛鴦廳式的梁架設計到木雕、石雕以及廳后的磚雕,都滿溢“工匠精神”。樓廳更是不拘泥成法,且不滿足于雕刻內(nèi)容的精細,更立足于雕刻題材的創(chuàng)新,誠足細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