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常聽說書,說書人走了,但父親會接著給我們說書。
父親為我們蓋的是青磚大瓦房,“齊檐封火”的青磚瓦屋,是父親從徽州得來的靈感。房前有泡桐樹,不遠(yuǎn)處辣蓼草長得茂盛,還有那株站了幾百年的老槐。葡萄藤從屋檐上垂下來,藤下有躺椅,有滾沸的香茶,弄堂的風(fēng)習(xí)習(xí)地吹……父親在家的日子,我和妹妹會把他的竹躺椅拿出來,再泡上一杯釅釅的茶。然后,我們各自搬把小椅子,圍在父親身旁,仰著小臉,聽父親說書。他說的是《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
超凡的記憶力,再加上他自己靈動的語言,父親說得繪聲繪色。他的內(nèi)容有的來自他聽書后的記憶,再有就是他讀過的古書,經(jīng)由他再次演說,更靈動了。他說的古戰(zhàn)場上的打斗場面,至今還令我記憶猶新。先是排兵布陣,陣前叫陣,將與將決,兵與兵斗,刀槍劍戟,一招一式被他說得活靈活現(xiàn),緊要處來個且聽下回分解,吊起了我的胃口,我聽得入迷。我后來就常常想,父親怎么會有那么好的記憶力,而我是沒有父親那樣的記憶力的,更不用說語言表達(dá)能力了。但是,我也有自己的優(yōu)點,那就是敏感,喜歡動筆,我的筆頭永遠(yuǎn)要好于嘴巴的。
每一個故事,都向我打開了一扇通往隱秘之處的窗,它們讓我不停地做夢。父親也許并不是刻意要引領(lǐng)我走什么樣的路,但我文學(xué)的啟蒙的確是來自于父親,來自他最初的古書說談。這樣的浸染,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一個年少的人,有了讀書的興趣,那興趣是悄然而至的。我還得感謝我的哥哥,他也喜歡讀文學(xué)書籍。他一開始擁有一個書箱,后來書箱放不下他那些書了,父親還給他打了只書架,就用門前的泡桐樹木做的。我最早的閱讀就是從哥哥的書箱開始。里面有四大名著,有魯迅全集,有“三紅”,三紅就是《紅巖》《紅日》《紅旗譜》,甚至還有一些手抄本。魯迅的書最多,是我的“三味書屋”……
每當(dāng)我捧起一本書,我那只上了幾天識字班的母親看不出來我是在讀“閑書”,但凡我在讀書,她那好看的嘴角就會浮上欣慰的笑,還會端上一碗羹湯,來到我身邊。我那讀了些書的父親是知道的,他粲然一笑說無非是些閑書。但他從不攔阻我,就像他平常一貫對孩子的做派。都說嚴(yán)父慈母,但在我們家卻是顛倒了。
我讀到了很多的中國古典文學(xué),而對我影響最深的莫過于《紅樓夢》了。
那年,又一個暑假,五年級的我病了,高燒寒戰(zhàn),父親在醫(yī)院照顧了我半個多月,燒退了,我的小臉上有了血色。
父親說我們出門逛逛吧。醫(yī)院的門前是一排古舊的老屋,間雜著一條小巷。小巷子里,一個須發(fā)盡白的老爺爺守著一張竹涼席,一條小黃狗躺在老爺爺腳邊,搖著尾巴。隔不了幾步,一字?jǐn)[開很多小攤位,面前走來一個賣糖葫蘆的,一支麥秸耙子,上面插滿了糖葫蘆,像把一串串紅燈籠扛在肩上……我卻徑直奔向老爺爺攤位。我看見那涼席上擺滿了半舊的書,小人書,大人書。我打量這些書,猶如打量一個新奇的世界,我的手落在了一本《紅樓夢》上,我打開了它。我看著,漸漸地入神,半個小時過去了,一個小時過去了……父親遞了支煙和老爺閑聊起來,我沒有聽清楚他們在聊什么。
我看完一個章節(jié),抬起埋在書上的頭。爺爺和父親說:“這女子這么愛看書,好!你估摸著,給個塊把兩塊的就成?!备赣H瞇著笑眼問我:“我們買糖葫蘆吧!”我朝那誘人的串串紅看了眼,吞了下口水,把書握得更緊了。兩個素不相識的大人眼光交織,嘿嘿笑了起來。
就這樣我得到了那本書,我和哥哥一樣也擁有了一本《紅樓夢》。那本1957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的第一版《紅樓夢》。以程乙本為底本,參校了其他七種版本,由周汝昌、周紹良、李易校訂標(biāo)點,啟功作注。胡適先生對啟功先生的注釋非常推崇,他曾舉例說:《紅樓夢》中姽嫿將軍的“姽嫿”二字,啟功先生的注釋是最佳的,可謂要言不煩。姽嫿是古語,女子安嫻幽靜稱為姽,兼能勇武奔馳稱為嫿。這僅是一例,翻閱其他注釋,也同樣有簡明扼要的風(fēng)格。
這部《紅樓夢》,此后我很多次拿起來讀。每一次閱讀,每一個年齡段閱讀都有不一樣的理解與感悟。
第一次在小巷,我當(dāng)時太小了,除了被故事吸引外,還讀不懂她真正蘊涵的思想,吸引我更多的是寧榮二府雍容華貴的描寫。我會嘗試背記里面的詩詞,那會兒還特別癡迷石頭,好像每一個精美的石頭都是神仙變的??吹浇勾罅R街,劉姥姥帶板兒進(jìn)大觀園,想到焦大有如我們家的鄰居,那罵是熟悉逗趣的。劉姥姥和板兒更是寫得活,一個村婦把泥土氣息帶進(jìn)了大觀園,其態(tài)可掬,其情可見,給這個富貴之家?guī)砹诵缕媾c熱鬧,而其實姥姥是很有智慧的。延胡索用于行氣止痛、活血散瘀、跌打損傷等,我們那里的山上并不鮮見,但此后一看見它,我自然就聯(lián)想到曹雪芹寫在《紅樓夢》中那個著名的藥方。
年少時讀《紅樓夢》,讀到寶玉“夢游太虛境”,我會悄然臉紅,我為“寶黛”凄美的愛情而感傷。“葬花吟”“枉凝眉”,那些優(yōu)美的句子我能熟記于心。黛玉的詩情、感情、愛都表現(xiàn)在《葬花吟》中。只因她太聰明、太敏感,又用情之深,造就了黛玉的多愁善感與孤傲,我見猶憐。黛玉還是自然與浪漫的,在這兒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快樂還是憂傷,在我看來都是美的。就算是憂傷也是唯美的呀,唯有打動人心的東西才能稱之為藝術(shù)。
皇親國戚輪番上場,榮寧府雍容華貴,那種排場氣勢與做派,那些呈現(xiàn)必得之于生活的濡養(yǎng),必傾注了作者豐富的才情。大觀園就是一幫年輕才俊的樂園,有豪門公子,有富家千金,有很多小的人物,柳湘蓮,蔣玉菡,妙玉。在寶玉的眼里,女兒是水做的,清麗可人;男人是泥做的,充滿濁氣。而蔣玉菡與柳湘蓮是兩朵蓮花,是佛的化身,只有他們是干凈的。其實這不僅僅是作者個人的好惡與審美,也是對混沌世界的挑戰(zhàn)。那些男人在各種名利場浸染,難免散發(fā)世俗之氣,只有女兒家涉世未深,才保持有水樣的清純。
大觀園里,金陵十二釵們,讓我見識了什么叫才情萬丈。怡紅院,瀟湘館,蘅蕪苑,稻香村,秋爽齋,蓼風(fēng)軒,紫菱洲,櫳翠庵等。單看這些名字就具有詩意,它們還是一個個隱喻,暗合了各自主人的性格與命運。詩社創(chuàng)作競詩時皆是原創(chuàng),皆是即興而為,詩謎酒令聯(lián)句之類的游戲之作,皆語出有典。由表及里,似乎能照見安史之亂,也有唐宋詩詞,蘇東坡、李商隱、李白等詩句的影子。90F6AA26-219C-4467-A8F8-715C6B3DFC79
再說詩詞酒令,見景即是詩,足見才情。寶玉到妙玉的櫳翠庵乞梅,吟句“為乞嫦娥檻外梅”。把妙玉比作月宮嫦娥,妙玉徒有一樹梅花。他寫下的詩如一樹梅花,也搖曳著妙玉的影子。
妙玉,氣質(zhì)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她心性高潔,純真無偽,傲岸得便是那一枝“檻外梅”。那枝梅花吐胭脂,香欺蘭蕙。到頭來,依舊是風(fēng)塵骯臟違心意,好似一枝無瑕白梅陷淖泥。我嘆惋,我憐愛,也許因她身上獨有的氣質(zhì)吸引了我,還因為她凄涼的結(jié)局。以至多年后,在我的文字里,我把楊家山的釋僧果寄予了妙玉的那份孤清:“應(yīng)該有點妙玉的影子,漂亮得讓人心疼,瘦瘦的也讓人心疼。”好在,釋僧果身逢盛世,她可以自由地駕馭自己的生活,繾綣于自己的心靈領(lǐng)地。
紅樓女兒,人生都以悲劇落幕。人性美和悲劇美在120章回?zé)o限蔓延,這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xiàn)女性美的史詩。
于是,我也會用“些許”“打望”“周全”這樣的詞,會寫出“如水照緇衣般的人情練達(dá)”“心湖宛若跌入一顆小石子,漾起些微波瀾”“母親講究,吝是啥時,都將自己收拾得潔凈光鮮”“以清新整潔的面目示人” 等等這樣的句子。
我自己也奇怪自己的遣詞造句,何以有這樣的特色。仔細(xì)想想,原來是因為讀到的古典書籍。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如此之大,等到你想寫點什么時,它們就像滾沸的巖漿澎湃,很自然地流于筆端。還有那些古樸清雅的關(guān)聯(lián)詞,流轉(zhuǎn)有韻的句子,不知不覺就在我的文章里出現(xiàn)。我的小學(xué)、初中、高中語文老師,他們都無一例外地喜歡我的作文,我成為??淖髡?。張老師說,你一直這樣寫下去,你會寫好的,也許會成為一個作家。哇!作家,全班嘩然。我卻面色如常,其實在我心里,我早就有這個夢想,我甚至悄悄地給自己取了個筆名。若干年后,當(dāng)我真的寫作時,我沒有動用這個筆名,我還是用了我的本名,父親給了我生命與文學(xué)的種子,我沒有理由不用父親給我的名字呀。
現(xiàn)在再讀《紅樓夢》,我更多關(guān)注的是她的表現(xiàn)藝術(shù)與思想。曹雪芹對人生有著最透骨嶙峋的思考,他站在儒家、道家、佛家人生體驗之上,對如何活著有一種深度的思考。作者以自己的家族生活為主要模型來創(chuàng)作,在揭露與譴責(zé)的背后還有一定程度的惋惜與痛惜,不愿十分露出模型中的真人真事等等,造就了《紅樓夢》中屢次言明的“真事隱去”,純?yōu)椤凹僬Z村言”的情形。這種虛實相間、撲朔迷離的寫法,本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一個家族香消玉殞,寶玉出家似乎是一個宿命,也是一種最好的解脫,“只落下白茫茫一片真干凈”。
《紅樓夢》哀婉的是一個家族的衰落,也是一個文明世界的衰落。有些書耐讀,適合反反復(fù)復(fù)地去讀,如果你能耐心讀它,感受到被綿長的憂傷和無奈、憤怒與失落包裹著的時候,你會感到文學(xué)對人生的滋養(yǎng),是任何其他藝術(shù)都達(dá)不到的。
《紅樓夢》引領(lǐng)著我閱讀更多的書,熟讀莊子、孟子、蒲松齡、歐陽修……經(jīng)過大量閱讀形成自己的語言風(fēng)格。同時我也讀古今中外經(jīng)典之作,讀西方文學(xué),欣賞它們的藝術(shù)表達(dá)與思想。
生命的體驗總是獨一份的,不可復(fù)制的,隨著年紀(jì)的增長而生長出寬厚的外延與內(nèi)涵。里面不乏智慧與啟迪,把它們選擇性地寫出來,無疑是有裨益的。就像一壇酒,總是被埋在地下,塵封日久才愈見馥郁醇厚。生命也是一場千山萬水的奔赴,迎著光與美好,不停前行。一路上撿拾著情感與經(jīng)歷,體驗生而為人的痛苦與幸福,我最想做的事情,是將她們呈現(xiàn)出來。于是,我寫,她們不斷地見于報紙雜志,我的散文集也出版了。
我一直以來對古建筑感興趣,大凡去一個地方,只要一見它們,我的眼睛就發(fā)亮。這也許和我讀過的那些古典文學(xué)有關(guān),那些文字對古建筑文化藝術(shù)的描寫與呈現(xiàn),讓我生出無限的愛意。寫它們的建筑特色,它們的文化底蘊,它們背后的故事,讓我欲罷不能。從一開始為報紙文化地理專欄撰稿,到現(xiàn)在為很多家刊物的文化古韻撰稿,而大部分是約稿。這個也不好寫,要付出很多努力,你得大量考證,你得現(xiàn)場探訪。你不能嚼別人嚼過的饅頭,你還得寫出別人沒有寫過的東西,以至有自己的特色與標(biāo)簽。
培根在其《談讀書》中說,讀書之用有三:一為怡神曠心,二為增趣添雅,三為長才益智。在我看來,前提必須是值得一讀的書。愛文字的女子有如從《詩經(jīng)》里走來,帶著一種清雅脫俗的溫婉。中國文字美妙無窮,它自帶圖畫、性情、意韻、道理,女子若能安靜地浸潤于里,久了,自會滋生出一種氣質(zhì)。
《紅樓夢》慷慨地滋養(yǎng)了我,“寧榮二府”“大觀園”是故事的歸屬地、人物的舞臺。當(dāng)然,我更感謝文學(xué)女神的眷顧,讓我有澎湃的激情去描繪她。一個人能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并把她做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未嘗不是一種幸福,有如在一闋小令里輕嗅梅花。
作者簡介
胡笑蘭,女,安徽人,現(xiàn)居深圳。中國散文學(xué)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文字散見于《人民日報》《北京文學(xué)》《紅豆》《廈門文學(xué)》《海燕》《牡丹》《散文百家》《散文選刊》《解放日報》《文匯報》《生活周刊》等報刊。為多家刊物專欄撰稿,著有散文集《拾花記》。
責(zé)任編輯 蘇牧90F6AA26-219C-4467-A8F8-715C6B3DFC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