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素來就有“文明古國,禮樂之邦”的美譽,而禮樂制度是禮樂文化的核心,禮和樂相輔相成。其中,孔廟禮樂制度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藝術價值,歷來被視為中華傳統(tǒng)禮樂文化的“活化石”,已被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本文在此以曲阜孔廟為例,就其館藏樂器進行分析,以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孔廟禮樂制度。
關鍵詞:孔廟;雅樂制度;館藏樂器;研究
在我國,禮樂文化源遠流長,乃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底蘊深厚,所涉及的樂器種類繁多、琳瑯滿目,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就記載有26種樂器。
樂器作為古代禮樂文化的主要載體,廣泛應用于祭祀、宴會、典禮等之中。因此,對曲阜孔廟收藏的樂器進行深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我們對古代的禮樂制度產(chǎn)生進一步的認知,增強文化自信。
一、古代樂器與音樂
(一)古代樂器的分類
通常來說,古代樂器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為華夏舊樂,最早記錄在《周禮·春宮》中,包括“金”“石”“土”“革”“絲”“木”“匏”“竹”,稱“八音”,乃純正的漢民族樂器?!敖稹笔侵附饘偎频臉菲?,多為青銅樂器,例如鐘、鈴、鏞、鐃等;“石”就是石與玉制作的樂器,例如玉磬、笙磬等;“土”就是使用黏土制作的陶制樂器,例如缶和塤;“革”就是用獸皮做的樂器,例如鼓、鼗等;“絲”就是指用蠶絲做的弦類樂器,例如琴、瑟等;“木”是指木制樂器,例如柷等;“匏”是指葫蘆做的樂器,例如竽、笙等;“竹”是指竹子做的樂器,例如箎和簫。第二類是外來樂器,被稱為“胡夷之樂”,例如琵琶類、箜篌類、篳篥、羯鼓、羌笛等。第三類是唐代藩國進貢的驃樂器,例如鈴鈸、螺貝、大匏琴、鼉首箏、橫笛、大匏笙、小匏笙、牙笙、三角笙等,其中牙笙使用象牙制作,而三角笙則使用牛角。
(二)古代樂器的發(fā)展歷程
我國古代樂器文化源遠流長,從其歷史發(fā)展進程來看,主要分為四個時期:遠古時期、先秦時期、秦漢隋唐時期和宋元明清時期。據(jù)考古記錄,在遠古時期出現(xiàn)了骨笛或部分擊奏類樂器,不過這時的樂器通常都是以服務生產(chǎn)生活為主,在外形上缺乏精致感,主要是發(fā)出聲音用來狩獵和祭祀。在先秦時期,樂器文化進入了一個高峰期,就是在這個時候確定了“八音”,古琴也誕生了,并且成為一種具有獨特作用的樂器,這個時期樂器的外形、性能、質感也更加完善一些。秦漢隋唐時期是我國樂器文化的鼎盛時期,這時候因社會穩(wěn)定,統(tǒng)治者鼓勵進行東西方文化交流,于是很多外國的樂器就傳入了中原。特別是彈奏類樂器發(fā)展繁榮,歌舞音樂也納入了藝術范疇。在唐代出現(xiàn)古琴譜,晚唐時期唐柔又創(chuàng)建字譜,這樣也就使得古琴音樂保存了下來。在宋元明清時期,弓弦樂器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也促進了戲曲和說唱音樂的發(fā)展。宋代時,在西部草原地區(qū)出現(xiàn)了馬尾胡琴,而古琴也誕生了很多的流派。元代出現(xiàn)了嗩吶和云鑼,在明末的時候出現(xiàn)了揚琴。
(三)音樂在古人心中的地位與功能
在古代特別是先秦時期,音樂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出自春秋時期孔子的《孝經(jīng)·廣要道》中的“移風易俗莫過于樂”一句,可知當時人們把音樂的功能看得何等重要。音樂是人類情感的產(chǎn)物,而人的情感又受客觀存在的事物影響,所以在古人眼里,音樂具有唯物主義?!抖Y記》中把“樂”和“禮”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有說到“禮節(jié)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由此可看出在古代禮和樂都是并行的。
二、孔廟禮樂
孔廟作為廟宇,也是承載儒家思想之地,構建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家園,如今已經(jīng)成為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在孔廟禮樂文化中,祭祀禮樂無疑是核心,觀照天地萬物、祖先生命,并與之融為一體,形成了“禮樂治天下”的思想觀念。
孔廟禮樂,由來已久??鬃尤ナ篮螅哉瑸閺R,陳列孔子生前使用過的衣、冠、琴、車、書,琴為孔廟記載最早的樂器??讖R禮樂是集樂、歌、舞、禮為一體的廟堂祭祀樂舞,誕生于公元前11世紀的周朝,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古代,每年春秋二仲,頭一個丁日(俗稱“上丁”)和孔子誕辰紀念日,都要在孔廟舉行祭祀大典,故孔廟雅樂也稱“丁祭音樂”(元代稱“大成登歌之樂”,明代稱“大成樂”,清代又稱“中和韶樂”,均稱“丁祭音樂”)。在曲阜市,每年陰歷八月廿七日孔子誕辰時會舉行祭孔大典,在這個大典中使用的樂器,都是遵循先秦以來的“八音”,共16種——金屬:镈鐘、編鐘;石屬:特磬、編磬;絲屬:琴、瑟;竹屬:排簫、簫、篪笛;匏屬:笙;土屬:塤;革屬:鼓、搏拊;木屬:柷、敔。
三、曲阜孔廟館藏樂器賞析
曲阜孔廟大成殿是我國祀孔廟堂中建造年代較早、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又稱至圣廟。其于清代雍正年間重建,殿高24.8、闊45.8、深24.9米,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并稱“東方三大殿”。在這個大成殿中,有泗玥石制作的編磬、特磬、編鐘以及配套的“八音”。
以編磬和特磬為例(圖1),它為后人研究清代的儒家思想和孔廟體系提供實物依據(jù),具有重要的文化歷史價值。磬是我國最古老的樂器,是中華民族樂器中的“群音之長”。古人認為泗玥石具有神秘氣息,所以利用泗玥石制作的磬早在4000多年前便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作為宮廷樂器或是祭祀的法器。在古代,人們?nèi)绻枰獡繇啵仨毾茹逶?、焚香、朝拜才得以進行,在我國古老的史籍《尚書》和《虞夏書·禹貢》中均有相關記載。在古代,人們認為磬代表著通靈等,《廣屏記》記載:“磬聲一振,鬼神必聞”,由此可見曲阜孔廟大成殿中泗玥石所制的編磬、特磬之珍貴價值所在。
曲阜孔廟收藏有一組八卦紋鎏金編鐘(圖2),共16枚,形制、紋飾、大小相同,銅質鎏金。交體雙龍鈕,鼓形身,乳釘枚,平口,通體鎏金。篆飾八卦紋,鼓部飾圓形餅。每枚鉦間分別鑄銘“倍夷則”“倍南呂”“倍無射”“倍應鐘”“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背面銘文“康熙五十二年制”。十六枚編鐘,陽律、陰呂各八,以壁之厚薄、腔之大小區(qū)分音高。清脆明亮、悠揚動聽,仿若大自然之聲。其作為康熙五十七年(1718)皇帝賜予孔廟中的樂器之一,八音俱全,并且符合儒家所宣揚的禮樂思想中的“天地同樂”內(nèi)容,屬于清代時期高規(guī)格的樂器,并且其制作相對考究、保存較為完善,對于研究孔廟祭祀禮樂以及清代禮樂制度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紅漆描金云龍紋排簫(圖3),寬33、高32、管口徑1.2厘米。通體髹朱漆,正面繪描金云龍紋,背面繪太極雙魚圖,其為曲阜孔廟的祭孔樂器之一。排簫是由一系列管子構成的管樂器,若干支同種材質的音管,用黏接、捆綁或框架固定的方式組合成一個整體樂器。曲阜孔廟收藏的這件為木質排簫,也稱鳳簫,因為它的外表很像鳳之翼。紅漆描金云龍紋排簫由16管構成,短管居中,向兩側依次漸長排列,管上分別書寫律名,右側為陽律,左側為陰律,從左到右分別為不同的陽律;從右到左則分別為不同的陰律,這些管徑相同,但管長則不同,最長和最短的分別為倍夷和應鐘。每管上端斜削一口,不同管道,長度不同,單獨發(fā)音。其中16管鑲在類似于茶幾的套架上。排簫通體都是紅漆,木套架兩面則描繪金云龍紋裝飾,套架下方則鑲嵌圓環(huán),并配置有五彩流蘇。
在祭孔樂舞中,使用有一種樂器叫作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柷又名“椌”,屬“八音”之一的木類樂器。柷在祭祀雅樂中,是作為起樂的“信號”而處指揮地位的。柷的形狀像一個木頭做的斗一樣,上面寬下面窄,然后是用木棒撞擊其中的內(nèi)壁碰撞發(fā)聲(圖4)。柷的內(nèi)壁為黑色,外面通常會繪制五彩山水花卉。敲打柷的柄表面是紅漆,柄的端頭刻有如意金云,再用黃色絲帶系上?!段膹R丁祭譜》曰:“柷之中,東方圖青隱,為青龍;南方圖赤隱,為丹鳳;西方圖白隱,為騶虞;北方圖黑隱,為靈龜;中央圖黃隱,為神螾。外三面繪山,東一面繪水。水上穿一大圓竅,像日之浮于海。”柷體的彩繪圖案通常由朝廷規(guī)定,不得擅自更改,可見其重要性和至高的地位。古代擊柷的槌有兩種,分別為“椎、止”,也就是木棒;另一種則是木槌,前面使用雙手握住,后面則是使用右手敲打。曲阜孔廟所藏的柷,便是用“椎”撞擊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悠悠歷史長河中,古代樂器文化十分繁榮??讖R禮樂作為古代統(tǒng)治者的禮樂教化載體,對于研究中國傳統(tǒng)禮樂制度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其歷經(jīng)千百年的風雨滄桑,仍散發(fā)著不朽的吸引力,生生不息,向世界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瑰寶的巨大魅力。
參考文獻:
[1]黃茜茜.清微淡遠 中和雅正——從北京國子監(jiān)孔廟館藏清代琴與瑟談起[J].收藏家,2021(01):81-84.
[2]李琳.析王州、王耀華《孔廟禮樂的定位、實踐及其文化內(nèi)涵》——以明代文獻《孔廟禮樂考》《大成禮樂集》考察為中心[J].明日風尚,2018(17):317.
[3]高迎剛.祭孔樂舞與禮樂精神的傳承發(fā)展[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14(03):41-45+162.
[4]田耀農(nóng).禮樂: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常青之樹——評《中國歷代孔廟雅樂》[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1):134-136.
[5]董喜寧.孔廟祭祀研究[D].湖南大學,2011.
[6]葉俊士,鮑亦程.寧波博物館藏清代寧波府學孔廟祭祀禮樂器研究[J].文物天地,2019(12):62-67.
[7]徐穎.禮修樂明,多士燕蒸——從丁丙致蔚也、云莊信札看同治杭州孔廟禮樂器制作[J].南方文物,2022(02):291-300.
[8]王蕊.歷代祭孔樂制考[J].孔廟國子監(jiān)論叢,2020(00):56-70.
[9]褚紅軒,高君迎,布明虎.孔子博物館藏清代御賜祭孔禮樂器初探[J].東方博物,2020(01):53-63.
作者簡介:
周龍濤(1969—),男,漢族,山東曲阜人。大學學歷?,F(xiàn)任曲阜市文物保護中心文物交流中心主任(文博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文物保護、研究、鑒定及流散文物的征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