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娟
民俗是特定時代下特定地域的文化心理和精神現(xiàn)實的反映。云南女作家葉多多在《我的心在高原》中作了大量的民俗書寫。本文試從其文中所呈現(xiàn)的民俗文化去探討云南高原上的民族民俗,以體悟民俗文化變與不變背后所體現(xiàn)的民族文化心理與時代變遷之下的心靈激變。
葉多多飽含著對土地的眷戀與對民族同胞的關懷之情,結合自身真實經(jīng)歷寫下了《我的心在高原》,將紅土地上的執(zhí)著與辛酸呈現(xiàn)到了紙上,一筆一畫的精細描寫都是云南高原上少數(shù)民族生存狀態(tài)的真實再現(xiàn)。因為有葉多多作為云南少數(shù)民族一員的親身經(jīng)歷與其對當?shù)厝嗣裆畹募氈掠^察,尤其是其對當?shù)孛袼孜幕陌盐?,使得我們可以從這飽含深情的文字里看出時代變遷之下的少數(shù)民族人民的心理現(xiàn)實。民俗學家鐘敬文先生曾說,“人們生活在民俗里,好像魚兒生活在水里。沒有民俗,也就沒有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因此,文學要表現(xiàn)人,表現(xiàn)人的關系、人的事情和人的思想感情,就離不開與之密切相關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即民俗”(鐘敬文《民俗學概論》)。葉多多正是通過對民俗文化的呈現(xiàn),將潛藏在民俗文化下的云南少數(shù)民族人民的精神面貌與文化心理進行了挖掘。民俗文化是相當豐富的,涉及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歷史景觀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是鄉(xiāng)土氣息與時代環(huán)境的融合。《我的心在高原》里對民俗的呈現(xiàn)也是極為豐富的,從衣食住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到婚喪嫁娶再到神靈崇拜等。文中書寫的民俗既體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繼承,又表現(xiàn)了民俗文化在新時代下的變化。傳統(tǒng)民俗的堅守與摒棄之下隱藏著的是這片紅土地上人民的堅忍與無奈。
一、時代沖擊下的物質(zhì)民俗
“物質(zhì)民俗是指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可感的、有形的居住、服飾、飲食、生產(chǎn)、交通工藝制作等文化傳承,亦是為滿足人們生存需要而產(chǎn)生的民俗?!保ㄌ樟[《民俗學概論》)《我的心在高原》中有很多對云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物質(zhì)民俗的呈現(xiàn)。文章開篇,作者一踏上那片貧瘠的紅壤就看到“不大不小的寨子,居住著清一色的拉祜族。沿著坡地一家一所茅草房,參差錯落,倒也自然。暗光中,屋頂?shù)念伾忻饔邪?,由茅草的新舊支配。房屋周圍,有著不太廣闊的紅壤,稀稀拉拉種著苞谷和蕎麥”。當?shù)氐娜私y(tǒng)一住的都是茅草房,在常年有雨且不時有洪水泛濫的這個地方,這樣的居住條件實在是簡陋。紅土地上種著苞谷和蕎麥,可見這便是當?shù)厝藗兊闹魇?,而林中長著的竹筍、山菌以及苦涼菜一類的野菜便是人們的輔食。但是這輔食在很多時候卻是救命的主食。尤其在雨季,洪水經(jīng)常肆虐,沖走了人們賴以為生的主食苞谷和蕎麥,人們就只能去山中尋點兒野菜,以此過活。當?shù)氐暮⒆釉谀茏叩帽容^遠的時候就要學著辨識野菜,“從此,他將沿著父輩祖輩的足跡,走,走,不停地在山里走,走向成熟,走向衰老,也很難走出這片山地。而這,或許就是他一輩子的命運”。
偶爾的食不果腹對于這片貧瘠土地上的人民來說實在是平常,但是在這樣的貧窮之下他們依然能為自己尋得些許心靈的平靜。“在哈卜瑪,每天的早茶是不可缺少的,再窮的人家也會有幾只大如茶壺、小如拳頭的烤茶罐。這是他們自古以來因循的生活方式。茶葉通常被放在陶罐里翻烤,當濃香四溢的時候,沏人煮沸的開水,一罐滿足身體和心靈需要的早茶就做成了?!奔词乖儇毧?,拉祜人民仍然認真地生活并從簡單的快樂中獲得滿足。除了茶,當?shù)厣贁?shù)民族人民還熱愛飲酒,尤其是男子。酒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里從來就是一種熱烈情感的代名詞,或悲或喜,一切盡在酒中。酒對于豪爽的少數(shù)民族男兒來說是心頭摯愛,而在大碗喝酒的過程中,這些漢子的一片赤誠也盡收碗底。作者提到她曾與佤族漢子喝過酒并且被他們的豪爽所打動?!斑@些粗獷的漢子,情感火熱熾烈,敬酒時,高唱著酒歌,高喊著‘昂喊(意為請)……他們大碗大碗地喝酒,生命的躁動與奔放盡情流淌?!必糇鍧h子代表的正是樸實的佤族人民身上那份質(zhì)樸與強悍,表現(xiàn)了佤族人民艱難生存下的堅忍與頑強。這樣的品質(zhì)是大山深處的積年傳承也是民族文化深刻烙印的結果,是當?shù)厝嗣袷冀K堅守的生存信約。
除了頗具民族特點的飲食民俗,文中還對當?shù)氐姆椕袼鬃髁嗣鑼?。當?shù)貍鹘y(tǒng)的服飾是由當?shù)貗D女親手縫制的,像苗族的服裝便是當?shù)貗D女取野麻的皮,將皮撕成條兒放置鐵鍋中熬煮三個小時以上,然后用清水漂洗制成白色麻絲,紡成麻線,再織成布,最后縫成一件完整的衣服。整個制衣過程是相當費時的,并且極其能體現(xiàn)女子的這方面的能力的。這些麻紡成的布俗稱土布,質(zhì)地粗糙,是當?shù)厝嗣裨谟邢薜沫h(huán)境下取材做出的極具民族特色的制品,一針一線的親手縫制正是當?shù)厝嗣袂趧谫|(zhì)樸的表現(xiàn)。
無論是文中涉及的飲食民俗還是服飾民俗,都是對少數(shù)民族日常生活風貌的體現(xiàn)。質(zhì)樸勤勞是少數(shù)民族人民的民族底色。然而,傳統(tǒng)底色在外來世界五顏六色的沖擊之下也開始發(fā)生改變。當山外五光十色的食物充斥山街的時候,人們也被這些新奇的東西所深深吸引。人們“用節(jié)衣縮食省下的錢買回大量的劣質(zhì)飲料、酒和食品,在喜慶的日子里開懷暴食豪飲,即使再窮的人家也會竭盡全力”。而在服飾方面,大多數(shù)見過外面世界的人已經(jīng)不愿意再穿傳統(tǒng)的服飾,因為他不如冒牌的名牌運動衫來得耀眼。年輕人尤其喜歡這種新鮮的服飾,因為這些服飾能讓山里的孩子感覺“他們與山外的世界、山外的生活以及時尚處于了相同的時空”。讓人眼花繚亂的食品與服飾給山地帶去的不是單純物品的新鮮,而是時代潮流對傳統(tǒng)文化的沖擊?!皬妱菸幕瘡氐最嵏擦怂麄兊膶徝廊∠?,祖輩們千百年來從生產(chǎn)生活中薈萃的服裝精華在他們眼里已經(jīng)不再具備傳統(tǒng)意義……他們涌起了前所未有的自卑和迷亂?!憋嬍撑c服飾民俗的處境更深層次體現(xiàn)的是時代潮流沖擊下少數(shù)民族人民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不自信,對優(yōu)質(zhì)傳統(tǒng)文化逐漸遺失的憂慮正是作者通過對物質(zhì)民俗的書寫所想要表達的。
二、新舊交雜的社會民俗
社會民俗,亦稱社會組織及制度民俗,指人們在特定條件下所結成的社會關系的慣制,它所關涉的是從個人到家庭、家族、鄉(xiāng)里、民族、國家乃至國際社會在結合和交往過程中使用并傳承的集體行為方式。(鐘敬文《文學研究民俗學方法》)社會民俗是得到固定群體遵從與認同的習俗,這些習俗是維系一個群體的文化核心內(nèi)容。社會民俗主要包括婚喪嫁娶習俗、節(jié)日習俗、族群組織民俗等內(nèi)容。在節(jié)日民俗方面,各少數(shù)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節(jié)日以及節(jié)日獨特的慶祝方式,由于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如今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不僅過屬于自己民族的特有節(jié)日,還開始過漢族的節(jié)日,例如春節(jié),這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結果。
在人生禮俗方面,《我的心在高原》中重點對嫁娶禮俗進行了描寫。結婚是生命中的頭等大事,尤其是對山地女子而言。親事說定以后,女孩子們便開始著手縫制結婚穿的新衣,即傳統(tǒng)的民族服飾,做這么一件衣服要花費大半個月的時間?!敖Y婚這天,每個女孩子還要盡可能地把自己喜歡的好衣服一件一件全都穿在身上,不惜重重疊疊、鼓鼓囊囊,過了這天,也許一年,甚至幾年她也不可能添置一身新衣服了?!鄙降刎毟F的現(xiàn)實是任何時候都不容忽視的存在。
作者葉多多在文中描寫了一場她親自參與的婚禮:“這天早上,穿著一身蹩腳西裝的古丹新郎格蒙在親友們的簇擁下往馬底的新娘家走去,隊伍里,至少有兩頭以上宰殺好的大豬,還有一些被子、茶葉、白糖、大米等物,到達姑娘家的第一件事,除了帶去的物品,還給新娘的父母每人獻上一套新衣服?!被槎Y是每個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從準備的豐富的吃食與衣物來看,少數(shù)民族對婚禮是極為重視的,做了很多準備,力求把婚禮辦得盛大而熱鬧?;槎Y進行到天黑,慶?;顒舆€并未結束。“天已經(jīng)完全黑了下來,大家并沒有盡興,又手拉手圍著火塘跳起舞來?!陛d歌載舞表達的是人們對新人的祝福也是人們真摯情感的流露,質(zhì)樸而有力。婚禮三天后,新婚夫婦需要回到新娘的家,新郎需要在那里干一個星期的苦活兒,以此表達對岳父岳母的謝意。感激女方父母的付出是當?shù)厝嗣裰囟Y節(jié)的表現(xiàn)。
然而,并非每個山地女子都能如愿嫁給自己心儀的男子。在山地,一家往往不止一個孩子,女孩子向來是被輕賤的。因為家中貧寒,父母往往用家中女兒出嫁時獲得的彩禮錢作為家中男子娶妻的資本。因此,父母更愿意把女兒嫁給有錢人,一是為了彩禮豐厚,另外也有女兒嫁到有錢的夫家能過得更好的考慮。有了這樣的考慮,在選擇結婚對象時,人品長相甚至年紀就不重要了。山地女子的婚事從來都是由父母做主,自己是沒有權利選擇的,更多的時候,父母已經(jīng)收了男方的彩禮,再不愿意也是必須要嫁的。為愛情赴死是被逼入絕境后的艱難選擇,而更多的女孩子選擇了順從。封建的包辦婚姻制度仍然在山地延續(xù),沖破這種桎梏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除了嫁在山里,還有被外省的光棍兒買去的。外省人覺得山地女子老實本分且便宜,十分劃算,“以這種方式,山東農(nóng)民不斷從這里‘娶走了一個又一個山村姑娘,同時,越來越多的山東農(nóng)民蜂擁而至,最鼎盛的時候,他們甚至成群結隊,組成數(shù)十人的‘購妻團來到山村,村里的寡婦、大齡姑娘通通被消化了,最后,年齡小的姑娘也一個個去了山東,甚至有的有夫之婦也拋夫別子遠走他鄉(xiāng)”。山地的貧窮就到了如此地步。山地女子一般到了十五歲左右就要被迫嫁人,雖然是讀書的年紀,但山里的人是不重視教育的,認為讀書費錢且無用,甚至覺得“女孩子讀了書反而不聽話,反抗父母包辦婚姻的態(tài)度更堅決”。山里的封建與貧窮促使了文化水平的落后,文化落后又反過來造就了山地的貧窮,周而復始,惡性循環(huán)。
三、獨屬山地的精神民俗
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質(zhì)文化與制度文化基礎上形成的有關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民俗。精神民俗體現(xiàn)的是集體的心理或行為習慣,并且能被世代傳承下去,它滿足了人類的情感需求,如道德禮儀、宗教信仰、迷信禁忌、民間文化等。(鐘敬文《民俗學概論》)
山地的人們即使生活艱苦也仍然把這片貧瘠的土地視作他們的歸屬。拉祜族人認為他們的祖先是因為這里肥碩的土地才選擇了在這里停留,即使眼前的土地已經(jīng)如此貧瘠,他們也還是對這樣的解釋深信不疑,因為他們“暗懷著某種隱忍的期盼和懷想”。對于拉祜族人而言,土地就是他們的神?!霸谠颇仙降?,神明大都生活在地上,大地就是最偉大的神明,是人們所有精神和物質(zhì)的寄托之所在?!蓖恋丶耐兄锶嗣竦南M?,因此“人在大地上勞作總是恭謙而細致的,不光每個節(jié)令抵達之時對大地的供奉和祈禱極為虔誠和認真,就連犁耙、镢頭也被一遍又一遍地仔細檢查和修理過,他們總擔心由于自己的某種疏忽而有所褻瀆和失去,就算由于經(jīng)年累月的彎腰和長時間的站立導致了腰腿形狀的丑陋,心里也是不敢有所微詞的”。土地是神,因為依靠著土地,人才得以生存。人們覺得對待土地必須要虔誠,只有這樣土地才能感受到人對它的期許,而這份期許實際上是以土地為生的拉祜人民生的寄托。除了依賴土地,他們別無選擇,然而土地并不是都能夠聽到人們的祈禱,讓人經(jīng)常處于食不果腹的狀態(tài),但是人們對土地依然是恭敬的,因為這是他們唯一的生存希望。
除了對土地這類自然神的信仰,少數(shù)民族人民大多還相信靈魂的存在,認為足夠年長的尊者是可以與祖先和鬼神對話的,如文中的老扎俄。老扎俄認為夜夜啼哭的小孩子是靈魂作祟的緣故,需要通過一定的儀式來處理?!吧嚼锏娜藗円恢蓖ㄟ^這種神秘的方式解決他們對生命界面和靈魂世界的困惑,甚至,現(xiàn)代醫(yī)術對于他們來說,只能是治病,救不了命,命和病歷來就不是一回事?!鄙降氐钠c貧窮讓山地人將生的希望托于鬼神,這不是一種迷信,而是山地人在貧瘠的現(xiàn)實面前的一種無奈。山地人并非完全不信醫(yī)學,文中提到的自學扎針的赤腳醫(yī)生尚且忙碌的事實足以證明這一點。山地的窮,讓他們即使愿意相信醫(yī)學的神奇,也不得不面對貧窮這一現(xiàn)實,從而選擇寄希望于神靈顯圣。當新鮮的概念沖擊他們一貫的認知時,他們還是會選擇相信祖輩相傳的經(jīng)驗,因為這是他們相信了多年的東西,是他們在有限的條件下的對生作出的努力。他們將生的希望寄托在神明身上,從而尋求一種心靈的慰藉。
在葉多多筆下,山地人民對神的崇敬傳統(tǒng)而單純,因為這表現(xiàn)的是他們對自然的敬畏,是生命對賴以生存的土地的敬畏。山地的貧困現(xiàn)實背后是山地人頑強的求生意志的彰顯。
綜上,葉多多《我的心在高原》中有很多關于當?shù)孛袼孜幕臅鴮?,無論是物質(zhì)民俗、社會民俗還是精神民俗,展現(xiàn)的都是云南高原上少數(shù)民族人民真實的生存狀態(tài)。時代對山地人民思想的影響在變與不變的民俗文化中得到了反映。大量的民俗書寫的背后流露的既是作者對土地和同胞的眷戀與關懷,又體現(xiàn)了這片貧瘠土地上兒女的隱忍與赤誠。
本文系北方民族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項目“新時代西南多民族脫貧主題文學研究”(項目編號:YCX22011)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