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不僅僅要教給學生閱讀技能,還應該教給學生有效的閱讀策略。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在不同的學段有意識地滲透了閱讀策略的學習,并以完整的單元來組織教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便是教材編排中的首個閱讀策略訓練單元。單元中用精讀課文教預測之法,用兩篇略讀課文來練習預測之法,在“口語交際”和習作中用上預測之法,最后在“語文園地”中梳理總結預測之法。從單元對預測策略有意識安排,我們明白了統(tǒng)編教材編寫意圖—— 語文教學將從“教課文”轉變?yōu)椤敖涕喿x”,從“教知識”轉變?yōu)椤熬毮芰Α薄?/p>
《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在本單元作為略讀課文出現(xiàn),故事內容淺顯易懂,與前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不同的是,這篇課文沒有揭示故事的一部分情節(jié)發(fā)展以及結尾內容。這也是教材中首次出現(xiàn)這樣的故事編寫形式。顯然,編者的意圖是讓學生在學習了前一篇課文中的預測方法之后,利用本篇故事進行實踐,做到靈活運用,進一步感受預測閱讀的樂趣。預測作為閱讀者無意識的一種心理活動,把它轉變?yōu)橐环N有意識的閱讀策略運用于閱讀中,不顯得生硬,便能形成一種有趣的閱讀形式。在本篇故事的閱讀教學中,筆者設計了巧妙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用預測打開了不同的閱讀視角,發(fā)散閱讀思維,從而體會到“預測閱讀”的意義與快樂,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預測的閱讀策略。
當預測成為閱讀者的一種閱讀策略之后,在閱讀中,閱讀者自然就會激活自己的閱讀經驗、知識背景、生活常識等,在大腦中完成猜測、推理、修正等一系列的思維運作,從而產生閱讀期待與閱讀興趣。本課在題目下方有一段略讀提示——“讀下面的故事,一邊讀一邊想:接下來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情?”根據編者意圖,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本課時,會讓學生對故事進行通篇預測。筆者也曾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從文題就展開預測,直至故事的最后。在整個預測過程中,學生呈現(xiàn)出以下學習狀況——有的學生將預測變成了“質疑”,如質疑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胡蘿卜先生吃了果醬面包后胡子是不是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有的學生的預測與故事后面的情節(jié)雷同,如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定能幫助別人,小男孩會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放風箏的。
為什么在對本篇故事進行預測時,學生會出現(xiàn)以上兩種情況呢?有關研究表明:閱讀者第二次閱讀時,產生預測的概率大大低于初次閱讀,學生在拿到教材之后,已經對故事有所了解,在課堂上呈現(xiàn)出的是為預測而預測,是被動的。
如何讓學生將前一課學到的預測方法沿用到本課中呢?筆者再次執(zhí)教本課,大膽刪改,讓學生直奔故事沒有呈現(xiàn)的部分,以一道選擇題打開了學生的預測之門,激起預測之趣。
師:接下來,鳥太太會怎么做呢?
生1:我覺得鳥太太會剪一段胡蘿卜先生的胡子拿來晾尿布。
生2:我也同意這種預測。
師:大家都認為鳥太太會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晾尿布,可我的預測和你們不一樣。想不想聽聽我的預測?
筆者巧妙地運用了教學策略,假裝與學生“對立”,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趣,紛紛在故事中找預測的依據,思維的火花瞬間綻放,令人嘆為觀止的“想法”在課堂上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冒出。
師:我預測鳥太太不會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我的依據是之前小男孩已經剪了一大段長胡子放風箏了,那要多長的線?。≥喌进B太太時,胡蘿卜先生的胡子就不夠用了!
生1:我不同意,我的依據在第3和第5自然段?!昂}卜先生走了多長的路,就可以知道他的這根胡子已經長了多長了”“在很遠的街口”都說明了胡蘿卜先生走了很遠的路,所以他的胡子很長。
生2:我還找到了第2自然段“對一根胡子來說,果醬是多么好的營養(yǎng)品啊”這句話,吃了如營養(yǎng)品般的果醬面包,胡子自然會長得很長很長!
師:我預測“不會用”還有新的依據。你們看插圖,一桶的尿布啊,濕淋淋的,多重啊,長胡子不牢固,掛不住的。
生3:你們看故事的第6自然段小男孩的動作“扯了扯”,這么用力地扯都不會把胡子扯斷,說明它足夠牢固啦!
師:鳥太太和胡蘿卜先生根本不認識,所以胡蘿卜先生即使知道了也不會把胡子借給陌生人的。
生4:故事一開始就說到“胡蘿卜先生常常為胡子發(fā)愁”,既能去除令人發(fā)愁的胡子,又能幫助到別人,豈不是兩全其美!
當筆者與學生站在對立面進行辯論時,學生的思維得以發(fā)散,他們從故事的后面部分逆向思考,通過聯(lián)結前后情節(jié)、聯(lián)系生活經驗尋找自己預測的依據,說得有理有據、頭頭是道。發(fā)現(xiàn)別人看不到的細枝末節(jié),關注文本細處,聯(lián)結前后有關聯(lián)之處,結合生活經驗做出猜測與推想,學生在這樣的閱讀中有了更多快樂體驗。
預測鳥太太情節(jié)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主要運用了聯(lián)結思維,通過關聯(lián)文本、關聯(lián)生活、關聯(lián)認知經驗做出了預測。接下來,教師再次運用一道“多項選擇題”讓學生對故事的發(fā)展做出預測,此時的預測指向發(fā)散性思維的訓練,引導學生根據前面的情節(jié)既做出合理的預測,又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預測與思維同步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與表達力同步提升。
師:胡蘿卜先生繼續(xù)往前走,他還會遇到誰?發(fā)生什么事呢?請你寫下來。
(學生現(xiàn)場練寫,想象故事的發(fā)展。)
生1:胡蘿卜先生走啊走,他來到了體育場,小猴子和小兔子想進行跳繩比賽,正在找跳繩。突然,他們看到空中飄著一根長繩子,他們扯了扯,覺得夠牢固,就順手剪了一段做跳繩。
生2:胡蘿卜先生走啊走,他經過小河邊,小貓正在釣魚,釣魚線剛剛被一條大魚扯斷了。正當她發(fā)愁的時候,忽然,看見空中飄著一根長繩子,她扯了扯,覺得很牢固,就用剪刀剪下一段用來釣魚。
師:大家的故事真精彩,這么多故事連起來就像“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這么長!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預測訓練主要是要讓學生懂得在展開預測時需要聯(lián)結前面的故事內容,把握故事發(fā)展的總體方向,緊扣主要人物并展開合理化的預測。同時,教師還要激活學生的閱讀期待、閱讀經驗、生活體驗等,使接下來的預測在合理化的前提下追求個性化,在預測中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
本節(jié)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筆者讓學生對故事的結尾做出自己的預測。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預測的故事結尾,與作家編寫的結尾進行了對比。筆者又出示了一道選擇題:“你覺得哪個故事的結尾最好,是作家的、自己的還是伙伴的?”有的學生選擇作家,覺得作家的結尾讓他意想不到,與自己的預測截然不同也是一種閱讀的快樂;有的學生選擇自己編的故事結尾,雖然與作家不同,但預測后就會有自己對故事的想法,這也是閱讀的快樂所在……最后,筆者告訴學生這道選擇題可有第四種答案,那就是“可能還會有更好的結尾”。是的,這就是這節(jié)課教師最終要告訴學生的:“有了愛思考、愛閱讀的大腦,好故事是永遠想不完的!”
這堂課看似讓學生在讀故事中運用和練習預測,卻展開了形式多樣的閱讀思維訓練。思起思落之間,閱讀成了一件樂事:因為預測,學生對故事有了閱讀的期待;因為預測,學生對故事有了閱讀的興趣;因為預測,學生對故事有了深入的思考。不是為預測而預測,而是為了真正享受閱讀而學會預測!※
陳瑾,“《七彩語文》杯”第七屆小學語文教師素養(yǎng)大賽特等獎獲得者,福建省福州市中山小學副校長、福州市學科帶頭人、福州市先進教育工作者,先后參與國家級、省市級課題研究十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