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璐璐 陳原川
關鍵詞:文人篆刻 形式美感 文化內涵 標志設計 創(chuàng)新應用
中圖分類號:J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2)09-0138-03
引言
縱觀篆刻藝術發(fā)展史,可以概括為兩大階段,一是早期以實用性為特點的官私印,二是宋元之后逐漸轉變?yōu)橐运囆g欣賞為主的文人印,即文人篆刻藝術,其由文人群體自篆自刻,融入了文人的文化修養(yǎng),呈現出獨特的藝術氣質和審美情趣,優(yōu)美的造型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對標志設計的創(chuàng)作和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鑒于文人篆刻藝術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具欣賞價值,因此與標志設計存在共通之處,不僅都具備識別之用,且都在視覺藝術范疇之下傳遞美。那么下面將細致探究二者存在的關聯(lián)性及其中蘊含的設計美感,進而得出文人篆刻藝術運用于標志設計的創(chuàng)新方法。
一、文人篆刻藝術與標志設計的關聯(lián)性
(一)共同的審美理念
文人篆刻藝術是集篆法、刀法、章法和文人審美情趣于一身的藝術鑒賞品。從印面效果來看,方寸之地上以少勝多的印文布局營造了一種靈動和諧的形式美,再通過刻刀對線條的主觀塑造而達到“象”與“意”的融合,使人產生遐想和“意境無窮,無法言表”的審美感受。[2]標志設計是包含文字和圖形的視覺符號,功能性很強,憑借簡約凝練的設計原則,通過創(chuàng)意圖形化和符號化產生簡潔美和抽象美等特點,這種視覺美感也是通過圖形的外在形象傳達出意境之審美感受的。由此可見,文人篆刻藝術與標志設計在呈現形式及內容表達上有一定關聯(lián),通過不斷發(fā)掘他們的審美共性,使二者達到再生與融合,才能為創(chuàng)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標志作品提供設計思路。
(二)同一的符號指事意義
文人篆刻藝術作為我國特有的視覺符號,如今發(fā)展為統(tǒng)一的用印制度,如社會組織、公司法人都需要通過印章來實現法律效益,這是由于篆刻藝術具有明顯的指事意義,即以抽象符號來傳達特定意義,如書畫中作者留下印跡作為署名落款;收藏者留下印章證明其收藏鑒賞行為;官方文件中,留有印章的單位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甚至個人專屬姓名印也具有一定法律效益。[3]同樣標志設計也具有指事意義,如注冊的商標體系,有圖形標、文字標,也有圖文結合標,對于文字標志須經過圖形化的改造,才能設計出獨一無二、更具形象性和識別性的成功標志。如中國銀行標志以高度簡潔的造型來傳遞豐富的內涵,借銅錢作為設計元素,同時銅錢造型很好地指代了銀行這類公司,再以“中”字為基本形加以貫通,使其更具文化特色。[4]因此標志作品中有針對性元素的提煉,可使其符號指事意義更強烈。
(三)相通的表現手法
從設計角度看文人篆刻,在文字入印、圖形處理及章法布局上采用了疏密虛實、大小錯落、屈伸挪讓、對稱均衡等技法,不難發(fā)現其表現手法與現代平面設計法則相通。例如標志設計的創(chuàng)意手法有:圖形變化。包括具象、意象和抽象圖形;構成手法。包括均衡、對稱、對比、矛盾空間等;文字圖形。在保證識別性的前提下,將文字部件與相關圖形進行置換??梢园l(fā)現以上手法與篆刻藝術的創(chuàng)作技法基本相通,也充分應證了現代標志設計與篆刻藝術的方寸呈現在表現手法上的相通。
二、文人篆刻中蘊含的設計美感
(一)文字之美
篆刻藝術是以篆書為基本元素,以線條來塑型的一門藝術,篆書從古代象形文字中發(fā)展而來,向“意”演變,字體直觀形象,富有美術性,因此用于印面表現極具欣賞價值。[6]首先選用篆書入印有兩點原因:一是篆書歷史悠久,不同階段各具藝術特色;二是篆書字法可塑性較大,可在方寸之間靈活變化。 印人為體現篆刻的文字美,會對入印文字進行合理的構思與編排,即篆法,利用篆書字體的可塑性,整理文字的筆畫結構,對基本字形進行提煉概括與再造,達到印面效果的協(xié)調一致。[7]常見的入印方法如圖1:筆畫增減法。增法有“冀州刺史”印,增加筆畫使單薄的“州”字看起來與其他三字體量均衡,減法如“靈壽花館”印的“壽”字,將復雜字減化使其不突兀;離合法。如“當驚世界殊”印之“世界”二字,離合使印面布局更靈活;替換法。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印用兩根橫線替換重復出現的“星”字。由此看出印面文字都是經過印人精心設計而來,其創(chuàng)作思路和表現字法美的創(chuàng)意思維正是我們進行標志設計時需要具備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篆書文字作為一種獨特的視覺元素極具設計美感等待設計師去發(fā)掘。
(二)章法之妙
篆刻中的“章法”指合理安排印面的字與字及其內部的筆畫結構,即位置經營和分朱布白。首先印面有大小方圓等不同形態(tài),入印文字有繁有簡,因此只有依照形式美法則,合理地運用章法,如均勻、對比、疏密、虛實、變化等,將印文結構和筆畫間距安排得當,才能產生一種和諧中透露著靈動變化的視覺效果。[8]這與設計中的平面構成略微相似,二者都依照形式美的規(guī)律協(xié)調內部元素,并最終達到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如圖2“千秋”印,對比后會發(fā)現第一枚印兩字之間缺乏聯(lián)系,松散且不協(xié)調;第二枚則將“秋”字的“禾”與“火”位置調換,布局明顯舒適,兩側以“火”字為軸相對稱,穩(wěn)定又均衡。如圖3“星江”印中“江”字的三點水依印面形狀排布,外加邊框產生一種水波蕩漾的藝術聯(lián)想,使畫面產生韻律感,“星”字結構比“江”字方正,強化了曲與直、方與圓的視覺對比。另外,章法講究“疏可跑馬,密不容針”的法則特點,如圖4“中庸之道”印不僅圖式靈動且線條間的疏密對比呈現出強烈的節(jié)奏感和氣韻美,因此不同的章法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這種形式美能為當代設計師提供大量的創(chuàng)作靈感。
(三)刀法之趣
刀法作為篆刻藝術的收尾工作,其篆法美和章法妙都需要通過刀法來實現,由于刀法表現極具主觀性,最終的篆刻作品會呈現意料之外的如粗細、光糙、連斷等藝術效果,這便是刀法的趣味所在。文人篆刻的刀法有沖刀和切刀兩類,沖刀法下線條剛勁挺直,干凈利落;切刀法下線條有粗有細,長短不齊富有節(jié)奏。外加刀法技藝同印人的習慣及情感表達有直接聯(lián)系,因此依印人喜好,不同刀法下的刀痕各具特色,這極大豐富了印面的趣味性。如圖5“換了人間”印,這枚印章經過兩次修改產生了三種不同的視覺效果,第一方線條厚重,缺少虛實對比的呼應,略顯呆板;第二方線條拙樸自然,虛實對比有了明顯進步;第三方筆意豐富濃郁,線條質樸斑駁盡顯刀法之趣,由此可以看出文人篆刻的創(chuàng)作過程充滿了審美思考,因此具有強烈的設計美感,那么在創(chuàng)作標志時,不僅可以借鑒篆刻獨特的表現形式,也可以將刀法的趣味性融入當中。
三、文人篆刻在標志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方式
(一)借鑒篆刻的形式美感
1.文人篆刻的基本造型。從整體外部形象來看,文人篆刻包括方形、圓形、三角形和不規(guī)則外形即肖形印等造型,同時還有陰刻、陽刻及二者結合、口字日字品字田字邊欄界格等形態(tài),以及篆體字的應用和殘損斑駁的效果呈現等。[9]
2.借鑒篆刻的形式美感。標志創(chuàng)作除了要借鑒文人篆刻藝術外部的基本造型,更要學習文字是如何在不同的印面形狀中合理布局的,還要考慮這種構思技法如何恰當的應用于標志設計當中。如借鑒方形印結合口字界格形式的標志設計可帶來沉穩(wěn)、平靜、均衡的視覺效果;再如借鑒圓形印的特點,將入印文字進行“圍合適形”處理,達到統(tǒng)一協(xié)調的美感;借鑒肖形印的形式美感則需要充分發(fā)揮設計師的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巧妙利用不規(guī)則外形,進而揚長避短創(chuàng)作出平穩(wěn)和諧的標志作品。
3.篆刻的形式美感在標志設計中的應用。如圖6國家藝術基金標志則是借鑒方形朱文印的形式,六字印文平分兩列排布,將篆書圓潤的筆畫形態(tài)作適方處理,使留白通道齊整均衡,線條粗細靈動富有變化之美,同時將篆刻藝術古為今用與國家藝術基金標志理念融合,彰顯了標志的藝術氣息,傳達了國家藝術基金的品牌特色,這種形式美的借鑒使標志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恰與設計理念相符。肖形印的形式美在標志作品中也時有呈現,其不規(guī)則外形往往更加靈活多變,充滿審美意趣,如圖7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中國印”標志,外部形態(tài)靈活自由富有張力和趣味感,內部主視覺“京”字則是由篆體演變而來,借篆書象形的意趣美和靈動的線條來表現奔跑的人物動態(tài),使不識漢字的外國友人也能從造型中理解含義,同時標志的線條延展及分朱布白很有講究,使得整體構圖端莊平穩(wěn),可以說此標志是一個古為今用的成功案例。
(二)呈現篆書的文字之美
1.篆刻中的文字美。魯迅先生曾評價中國文字有三美,分別是形美、意美和音美,不僅以此來贊美漢字獨特的藝術魅力,用來鑒賞篆刻作品也十分恰當。首先文人篆刻藝術以篆書入印,篆書字體又由“象形”而來,因此極具美術性,可以為創(chuàng)作者提供調整篆體、突出氣勢的想象空間;其次篆書字體具有線條美和結構美,線條長短、粗細、曲直都會給人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字體結構或長或短、或疏或密的一種象形感也能夠讓觀者產生藝術聯(lián)想,這種豐富多變的字形結構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處處滲透著傳統(tǒng)藝術的文化氣息;最后可以看出這種“形與意”的高度融合與標志設計追求的獨特性、符號性以及強烈的記憶點十分契合,這也是現代標志創(chuàng)作中需要借鑒的創(chuàng)新手法之一。[10]
2.篆書的應用原則。篆書歷史悠久且有濃濃的中國氣息,因此在將篆書文字應用于標志創(chuàng)作時,首先需要考慮二者的契合度,篆書形式要與設計作品的文化背景和主題理念存在一定的吻合性,才能經過精心的創(chuàng)意構思后,將篆書的文字之美很好地呈現在標志作品當中;其次篆書字形復雜種類繁多,若是直接將其應用于標志設計難免會出現缺乏辨識度的問題,為了保留篆刻藝術的形式、宣傳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且保證容易識別,一般會采用識別度高的小篆與標志的文字或圖形進行融合構思。
3.篆書之美在標志設計中的應用。如圖8北京大學校徽,首先高校學府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篆書字體氣質吻合,因此將篆書“北大”二字作為主要的設計元素,將兩字上下居中排列并置于圓形之中,極富均衡對稱之美;其次筆畫線條流暢、結構規(guī)整,上面的“北”字像兩個人背靠背,下面的“大”字宛如一個展開雙臂的人,這樣的文字組合蘊含了北大的文化理念,即“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最后從視覺角度來看,標志造型簡約大氣,記憶點突出,篆書字體的呈現豐富了標志的文化學術背景,這些特點不僅突出了篆刻藝術的美學韻味,還從篆書的文字美出發(fā)進行創(chuàng)作,風格獨特使人過目不忘。如圖9 2008北京奧運會名為“篆書之美”的體育圖標設計也是以篆書作為基本元素展開設計構思,將篆體“人”字以優(yōu)美靈動的線條與各項運動人物形態(tài)加以融合,通過篆書的象形特點,清晰的解釋了該運動項目的主要內容,實現了篆書的“形”與項目動態(tài)的“神”的有機結合,因此呈現篆書的文字之美是現代標志設計的重要靈感來源。
(三)學習章法的形式語言
1.文人篆刻的章法之妙。篆刻藝術在印面字與字之間的編排和組織上有獨到的章法法則,其根據入印文字的結構特點,運用疏密虛實、屈伸挪移、大小錯落等處理手法,將文字一筆一畫安排到印面之中,使印面“分朱布白”效果最佳,整體虛實相間,呈現獨特的形式美感。
2.學習章法的形式語言。在標志創(chuàng)作中靈活運用篆刻章法的疏密虛實、對稱均衡、挪讓穿插、大小錯落等手法可以豐富作品的節(jié)奏感。因此要在一定范圍內將文字拆解,對其筆畫、筆勢、結構等進行重新布局,使字形結構更加多變,如疏密虛實處理手法,可將筆畫單一的字體所占空間放大,將筆畫較多的字置于小空間內,這樣在章法上形成強烈的虛實對比,從而打破單一呆板,產生相互映襯之美;再如對稱均衡手法,將字體中線條與線條作等距等長等量處理,細線條也可適度反復,能帶來一種秩序感和統(tǒng)一之美;挪移穿插則是將字形結構作重心偏移、將筆畫屈伸進行空白補缺;大小錯落是通過控制字體結構的松緊進而產生強烈的大小對比和視覺沖擊力。
3.章法的形式語言在標志設計中的應用。如圖7“中國印”標志,將“京”字重心上移,使上半部分白線條占滿視覺中心,并向四周放射,構圖緊密,其中一根白線條向下延伸呈“S”形,拉開距離的同時富有動態(tài)美,不僅填補了作品下半部分構圖的空白,還促成了整幅畫面的疏密對比效果,增強了節(jié)奏感和視覺張力。如圖10富通電子有限公司的標志由四個“F”字母組成電路板的基本造型,利用字母“F”字形的空隙與筆畫的伸縮,巧妙地將四個字母安排成穿插布局,錯落得當的視覺效果極富趣味性,此標志便很好地體現了章法中“屈伸”的處理手法。如圖11和院標志,借鑒了章法“挪移”的表現手法,為使畫面緊湊,使兩字之間產生互動,設計師將“和”字重心提高,右側口字上移,以“院”字來填補空缺,達到畫面平衡,視覺上又將二字合二為一,彰顯了文字藝術的無盡魅力,因此對于現代標志設計而言,文人篆刻藝術中章法的形式語言,有著極高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四)色彩象征意義的應用
1.篆刻藝術的色彩意義。紅色作為篆刻藝術的代表色,也是中國人由來已久最喜愛的顏色之一,歷史資料顯示紅色在原始社會時期就有巫術禮儀的象征,在想象中被賦予了神圣的含義,盛唐以紅色代表權貴,明代至今紅色被老百姓賦予了幸福美滿和喜慶吉祥的內涵。因此紅色在每一個國人心中具有特殊的情感和美好的象征意義,親切地把它稱為“中國紅”。
2.靈活運用色彩的象征意義。在標志設計中,色彩是體現與強化視覺識別的要素之一,它的運用應與作品本身的主題定位和設計理念相符,例如紅色能夠為我國傳統(tǒng)的標志作品提供深刻的象征意義與豐富的情感內涵。圖12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標志,運用典型的中國紅渲染出火炬的熱情奔放和激情洋溢,同時借紅色來傳達吉祥、美好、祝福的寓意。如圖13中華老字號標志,借鑒印章之造型,搭配紅色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典雅和高貴之氣,并與品牌氣質相符,凸顯文化氣息。再如圖14中國聯(lián)通標志,其造型靈感源于“中國結”,線與線的串聯(lián)代表了企業(yè)心系客戶和突出的業(yè)務能力,同時紅色寓意著吉祥和好運,體現了企業(yè)的熱情和親和力,因此在標志設計的色彩選用上,一定要考慮與作品的設計理念是否對應,那么在具體的運用中才能起到應有的情感暗示作用。
(五)傳承篆刻的文化意境美
1.文人篆刻的意境美。文人篆刻憑借篆書的象形因素,通過合理的章法布局,利用點線的長短粗細、疏密虛實產生形式美和藝術感染力,同時以刀刻石后呈現的筆情、刀趣和金石味產生了富有節(jié)奏感和情感聯(lián)想的意境之美。
2.篆刻意境美的呈現。在標志設計中傳承篆刻意境美,需要全面汲取篆刻藝術的形式美法則,因此在標志創(chuàng)作中,可以從文字的大小錯落、結體的對稱均衡、線條的靈活多變、布局的疏密有致以及效果的殘缺破損中著手構思,用以呈現出“天人合一”的意境美,使標志作品更具文化內涵。
3.標志設計中的意境美傳承。如圖15故宮博物院標志,首先選用篆書“宮”字作為基本元素,將頂端筆畫拉伸變形,形成三面包圍下端開放式的構造形態(tài),內部兩個“口”字居中對齊,遵循了章法中對稱均衡的表現手法,也符合紫禁城“前朝后寢”的建筑特點;上方一點的造型來源于傳統(tǒng)圖案海水托玉璧的意象,體現了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同時色彩上選用中國紅和皇權象征的黃色進行搭配,不僅象征意義濃郁還具有強烈的視覺張力。如圖16杭州城市標志利用象形文字這一特點營造了一幅意象美景,將杭州當地風土人情如翹角屋檐、船舶、園林及拱橋用圖形符號進行藝術化再造,使之與篆書“杭”字融為一體,共同體現了當地的人文特色,右側“亢”字隱含“三潭印月”的景象,以此喚起人們的遐想,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和人與自然交融的意境美,韻味無窮。因此在標志創(chuàng)作中傳承篆刻藝術的意境美,可以說是對標志設計的一種全新探索,將文人篆刻內含的形式美感與現代標志設計理念結合,使作品既具有民族特色又飽含時代氣息。
結論
“方寸之間,氣象萬千”的文人篆刻獨具形式美與民族文化,通過對文字、章法、刀法、意境等形式美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其創(chuàng)作技法、表現形式和審美理念與標志設計有共通之處,因此在設計標志沒有創(chuàng)意思路時,我們要努力將傳統(tǒng)藝術與現代藝術相結合,巧妙地借鑒篆書文字之美,汲取篆刻藝術的造型靈感和美學營養(yǎng),傳承意境之美并最終達到作品傳神的境界,才能將篆刻藝術蘊含的美學特點賦予到標志設計文化及審美的提升上。這不僅使篆刻藝術的美學特征得以延續(xù),還設計出了獨具民族色彩的標志作品,對于設計者來說,這是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