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喜歡養(yǎng)個寵物寄托感情,皇帝是人,自然也養(yǎng)寵物。而且,在養(yǎng)什么寵物、怎么對待寵物上,完全沒有限制。
有給寵物起雅號的:唐武帝李炎還在做穎王時,王府中就養(yǎng)有許多動物。他將其中可人者列為十玩,分別有雅號:九皋處士(鶴)、長鳴都尉(雞)、猩猩奴(猴)、長耳公(驢)、茸客(鹿)、玄素先生(白鷗)、靈壽子(龜)、守門使(犬)、鼠將(貓)、辯哥(鸚鵡)。
唐代的帝王,似乎都愛縱馬斗雞打獵玩鳥,尤其對鳥類更為偏愛?!疤趹漾_”的典故出自李世民,事情是這樣的:李世民得了一只漂亮的鷂子,正架在臂上把玩,抬眼看到魏徵,趕緊把鷂子藏到懷里。魏徵明知有異,長篇大論地說了一通帝王應(yīng)戒逸樂,以免玩物喪志的大道理,李世民只好耐著性子聽著。等魏徵走后一看,鷂子已經(jīng)悶死了。
唐玄宗時,閑殿使管理下的后宮五坊中,鳥類就占有四坊:鹛坊、鶻坊、鷂坊、鷹坊(另一坊為狗坊)。玄宗李隆基把所養(yǎng)的黃鶯稱為“金衣公子”,嶺南進貢的一只白鸚鵡,雅號“雪衣娘”。雪衣娘會背誦詩篇、念《多心經(jīng)》,更厲害的是,它會幫李隆基賴棋。李隆基和楊貴妃、諸王博戲時,一旦皇帝勢頭不好要輸,侍從趕緊召喚雪衣娘,雪衣娘就飛上棋盤亂扇亂踹,棋局也就不了了之。
也有愛養(yǎng)大動物的: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妥歡貼睦爾養(yǎng)了一頭大象,經(jīng)過訓練后可以在君臣宴樂時像模像樣地跪拜起舞。據(jù)明人蔣一葵的《堯山堂外紀》,元亡后這頭大象被朱元璋運至南京,“一日,上設(shè)宴使象舞,象伏不起,殺之”。
也許是覺得大象比人忠誠,朱元璋讓人做了兩塊木牌,一書“危不如象”,一書“素不如象”,掛在元朝降臣危素的雙肩上。
有給自己的寵物封官的:北齊后主高緯(就是李商隱詩句“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諷刺的那位),除了大肆給宮女、太監(jiān)、俳優(yōu)封官,他養(yǎng)的狗、馬、鷹、雞也被授以儀同、郡君、開府等官銜,還給它們特旨官服、建造宮邸,甚至可以上朝。
唐昭宗李曄最喜歡的寵物是只猴子,跟它形影不離,并“賜以緋袍,號孫供奉”。在唐朝,五品以上的官員才能服緋,也就是穿上大紅色的官服,如此說來這位孫供奉的官階至少也是從五品。為此,連年落第的書生羅隱憤憤不平,寫了首詩自嘲:“十二三年就試期,五湖煙月奈相違。何如學取孫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緋?!?/p>
有面冷心熱其實是寵物控的:清朝的雍正皇帝有兩只愛犬,一只叫“造化”,一只叫“百福”。從雍正元年到雍正十年,他十幾次下旨,為的就是為愛犬縫制衣服、打造狗窩。
身世最漂泊的寵物,恐怕要算圓明園的一條京巴。1860年英軍上尉哈特·鄧恩抱走了一只京巴,取名為“贏逖”,小狗遠渡重洋,最后成為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寵物,它在白金漢宮的走廊里一直生活到1872年才死去。
(摘自《悅讀》 譚山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