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駿 陳寧欣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后,獨立各省代表于12月12日齊集南京,準備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選出一個領袖來應對清廷。但對領袖的人選卻意見不一。12月21日,孫中山抵達香港,4日后來到上海。孫中山的到來,令領袖人選問題迎刃而解。
12月29日,各省代表舉行選舉會,孫中山毫無懸念地當選為臨時大總統。這一天距就職典禮只有兩天時間,而孫中山當時還在距離南京300多公里的上海。
當時滬寧一線交通遠非現在這么方便。1912年1月1日上午,孫中山從哈同花園出發(fā),到上海北站參加熱烈的歡送儀式。行前,孫中山曾就赴南京之事對陳其美說:“我輩革命黨,全不采儀式,只一車足矣?!?1點,專列才起動前往南京,等孫中山抵達南京的典禮舉辦地兩江總督署時,已是晚上10點多了。據專家考證,孫中山就職典禮直到晚上11點才開始舉行。
孫中山一生中的照片還是較多的,但是,就職典禮這么重要的場合卻沒有發(fā)現任何圖片資料。這是因為當時的閃光技術比較落后,并且還有一定危險性,故沒有拍攝。據同盟會成員袁希洛《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見聞》一書記載:“這莊嚴的典禮以在夜間的緣故,當時攝影記者未有鎂光設備,不能攝一張照片,殊為可惜?!?/p>
儀式由山西代表景耀月主持,孫中山身穿中山裝居中站立,用廣東話宣讀就職宣言。會場播放激昂的《馬賽曲》,孫中山等人表情嚴肅。
據革命黨人戢翼翹的回憶,孫中山當晚的就職儀式極其倉促簡單,“中山先生和胡漢民走進來,兩人都穿著大禮服,戴大禮帽,胡漢民手拿文告,站在中山先生的身邊。中山先生宣誓就職后用廣東話演講,我根本就聽不懂。儀式很快就結束,燈很暗,也沒照什么紀念的相片。我們很奇怪為什么這樣草率,第二天才明白原來是趕在這天改元,用新歷”。
1912年1月2日,孫中山即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名義發(fā)出《改歷改元通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發(fā)布第一號公報,將《中華民國大總統就職宣言書》等文件全文公布。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開始正常運行。
(摘自《文史天地》 陳寧駿 陳寧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