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江
一段時間以來,某些“名校父母”在社交平臺上所謂的真實育兒經驗分享,讓很多家長心生羨慕。實際上這些內容十有八九是為了制造教育焦慮。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對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五次會議第04078號建議的答復。針對“嚴防‘名校父母輸出‘雞娃理念抵消‘雙減工作成效”的建議,答復中表示,將繼續(xù)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雙減”工作重要決策部署,聯(lián)合中央網信辦等部門繼續(xù)開展線上巡查,集中治理蹭炒教育熱點、編造虛假信息、渲染升學焦慮等惡意炒作行為,堅持露頭就打、重拳出擊,持續(xù)保持高壓態(tài)勢。
(10月10日 《北京晚報》)
孩子能考上“清北”,當然可喜可賀,卻也不意味著人生鐵定領先,更何況自媒體里的“名校父母”的身份尚且存疑。如果視頻號、微博號能夠真的一查到底,最終結果恐怕會讓絕大多數父母驚詫?!敖颐?!清華父母如何培養(yǎng)孩子上清華?”“北大媽媽教你這樣教育下一代”,名校父母的言語極富有煽動性,但仔細想想,有多少名校學生是靠父母特別是名校出身的父母“打雞血”才擁有如今的成功?可以肯定的是,為人父母,看了這些東西之后,教育焦慮必然成倍增長,親子關系也會遭到破壞。
家長心中得有一桿秤,看清楚自己孩子的先天優(yōu)勢、劣勢。與其輕信雞湯或謠言,不如在“雙減”政策的助力之下,和孩子一起多聽聽內心的聲音。任何一個人在他人長期的逼迫強制下,都會逐漸喪失內在的前進熱情和動力。何況,“名校父母”大多是自媒體打造出來的真假不辨的形象,那些或痛徹心扉或“凡爾賽”的表達,大多只戳痛點不談希望,根本談不上實事求是。
對于編造虛假信息、渲染升學焦慮等惡意炒作行為堅決說不,是教育主管部門的分內之事,也是家長們應該做好的心理建設。放大教育格局,理性看待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所有環(huán)節(jié),才能不失職、不失控,當好孩子的伙伴。至少,別給孩子再添高壓,別讓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感覺自己是在“孤身走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