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小學教材而言:鍛煉健康的體格,陶冶良好的品性,培植生活的知能,訓練勞動的身手,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增進藝術的興趣等等條件,都是最低限度的目標了。各科教材,在本質上應該是文學的、藝術的,因為文藝是訴諸于人類的感情,而各種本能的發(fā)展,正建筑于感情之上。設無感情,或者說沒有興趣,那么一切的游戲、模仿、好奇、求知等本能,無一可得快樂的結果。如果編著小學教材的,能夠把題材藝術地處理,發(fā)見文學與科學的關系點,善為利用,那么,加上藝術的寫作技巧,就成為文學化、藝術化的教材了。科學是知識的、硬性的;文學是印象的、軟性的。如果小學教材文學化藝術化了,用印象來傳達知識,用軟性來中和硬性,這么一來,教材自然易于消化,如果再應用良好的教學方法,作為介紹,真是相得益彰,教育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兒童讀物在性質上是輔助的、補充的、課外的、自由的讀物;小學教材則是在教室內教學用的材料,所以后者比前者有著更多的條件——1.配合教學時間;2.適應一般程度;3.引起普遍興味;4.符合多數需要;5.滿足全班愿望;6.畫一考查標準。簡單說來:小學教材是“精讀的教材”,兒童讀物是“略讀的教材”,這是它們兩個不同的分野。
——陳伯吹《小學教材與兒童讀物的檢討》(原載《中華教育界》復刊第1 卷第8 期,后收入顧黃初、李杏保《二十世紀前期中國語文教育論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