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兒童是自然之子,是生長和生活在土地上的芬芳之花。泥土滋養(yǎng)著他們的成長,而他們終將在這塊沃土上盛放。種植活動是幼兒與土地充分接觸的活動。在不斷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基礎上,我們也一直在反思種植活動對幼兒經(jīng)驗發(fā)展及生命成長的價值與意義。
本學期開始,大二班分得一塊屬于自己的地。經(jīng)過前面兩年的實踐,孩子們已經(jīng)有了較為豐富的種植經(jīng)驗,從種大蒜、楊花蘿卜,再到種菠菜、西紅柿,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翻土、播種、澆水、施肥等基本技能,對植物從小開始慢慢長大的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實踐中積累了基本的觀察經(jīng)驗。但是這次討論到地里種什么的時候,有一個孩子提到幼兒園每周一次的“面食”其實是小麥做的。他向大家介紹了小麥從地里長大,最后慢慢結穗、成熟,收割,然后被加工成面粉,最后成為“包子”“餃子”等面食的過程。于是,孩子們對種小麥很有興趣,但是誰也沒有種過小麥,老師們也一樣。對孩子們來說,這項任務富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zhàn)性。
第一階段:種植前
清理上茬作物——體力活更要動腦筋
接手的這塊地之前種的是西紅柿,地里還剩下很多支撐西紅柿苗的桿子、架子和其他一些雜草。在種小麥之前,這些東西是要全部清理掉的。于是,孩子們商量了下,開始處理掉這些雜物。可是,秋天雨水少,地里早就干得不行,硬邦邦的。孩子們費了很大力氣也只揪下幾片葉子。涵涵說:“這個好像怎么揪也揪不動啊?!薄安荒苤痪旧厦娴娜~子,手要往下一些,要這樣拔?!倍苟挂贿呎f一邊做示范。豆豆暑假回鄉(xiāng)下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聽豆豆這么一說,孩子們紛紛調整手的位置。剛拔下幾片葉子的涵涵說:“不能拔尖子上,要往根下面拔才能拔得動,不然只會拔下葉子來。”大家一邊討論、一邊調整方法,把所有的西紅柿桿子、竹竿子、雜草等清理干凈,最后還和老師一起把竹竿子捆扎好,等待下次使用。
孩子們在多次嘗試、摸索中不斷豐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還學會了總結提升,形成了自己關于位置、力和方向之間的樸素認識。他們在親自體驗、動手操作以及同伴學習的過程中,完成了這次富有挑戰(zhàn)性的清理任務。
一起合作力氣大
大寶是一個胖胖的小男孩兒,由于體重大,他蹲下來時總是顯得有些不穩(wěn),而且因為平時鍛煉較少,力氣也不大。因此,在拔西紅柿桿子的時候,他顯得有些信心不足,躊躇不安。不過他并沒有放棄,一直在堅持。這時有個聲音說:“大寶,我來幫你?!痹瓉硎谴髮毜暮门笥焰骆逻^來幫忙了??粗簧俸⒆右驗榱獗容^小,拔不動,教師說:“你們也可以像大寶他們一樣,試試合作一起拔?!庇谑菐讉€孩子很自然地就走到一起,共同合作來拔西紅柿桿子,一邊拔還一邊唱起了“拔呀拔蘿卜”的歌謠。
當孩子們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適時鼓勵他們互幫互助。在培養(yǎng)合作意識的同時,還增強了能力較弱的孩子自信心和效能感。盡管我們現(xiàn)在不追求絕對的結果,但是能順利完成任務的那份自信心和自豪感是每個幼兒都十分享受的。
翻一翻?整一整?
清理完地面上的所有雜物以后,孩子們開始準備種東西。突然,園園說:“這個里面好像有很多的根?!焙⒆觽冊嚵嗽?,發(fā)現(xiàn)問題還不少:“感覺還特別硬?!薄霸趺赐谝餐诓粍影?!”他們甚至開始懷疑這樣的土地能不能種出小麥來。
面對這一問題,老師請來了幼兒園的種植專家——朱師傅。朱師傅告訴孩子們這塊地暫時還不能種東西,需要先翻一翻,再整一整才能種?!胺环??整一整?”孩子們覺得這兩個詞特別好玩,但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朱師傅告訴他們還需要一些工具,將這里的泥土徹底松一遍才能播種。翻地除了讓泥土松一松,還可以讓太陽曬死泥土里的蟲卵。
幼兒園里的每個人都是課程的參與者和建設者。幼兒園里的種植專家是朱師傅,他有著豐富的種植經(jīng)驗,當遇到種植方面的難題時,他總是熱心地參與進來,幫助孩子們答疑解惑。在朱師傅的解答下,孩子們明白了在種東西之前要將泥土翻松,再弄平整。
這些奇怪的工具怎么用?
為了翻土,孩子們一起去幼兒園的工具箱找了多種工具。他們發(fā)現(xiàn)這些工具長得都不一樣,有的是自己見過或用過的,有的從來沒見過。他們每人拿了一個,覺得很好玩,迫不及待地想去試試。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老師讓他們每種工具都試試,看看哪種工具更合適。嘗試過以后,孩子們討論了起來。
丁丁:這個耙子比較輕,比較好用,但是翻土翻不動。
浩博:這個彎彎的是鐮刀,好像是割東西的,可以用來收獲。
寧寧:這個大的是鐵鍬,但是感覺太大了,鋤頭也是。
拉拉:我認識這個工具,我看到奶奶用過大的,我可以試試看。
經(jīng)過自己嘗試、和同伴討論及咨詢身邊的老師,孩子們發(fā)現(xiàn)原來形狀各異的工具有著不同的作用。耙子、鋤頭雖然可以松土,但是不太適合小朋友用?;▓@鏟子太小,好像更適合種花,而鐮刀是割東西的,用來翻土也不合適。最后,他們篩選出了工兵鏟和鐵鍬,覺得它們比較合適??墒亲詈笏麄儼l(fā)現(xiàn)幼兒園里的鐵鍬還是太大,踩不動,只有工兵鏟的大小、高度剛合適。于是,每個人都試著把工兵鏟立在土上面用腳使勁蹬下去,再用力往上挑,這樣就能將底部的土翻上來。孩子們和老師一起翻完地以后,還將地里的石頭、硬土塊等一點一點揀出來。
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對農(nóng)具都很陌生,教師沒有給孩子指定工具,而是讓他們?nèi)プ灾鬟x擇。通過直接上手試用,孩子們認識和了解了各種工具的功能和特點,也選出了最適合的工具。在使用工兵鏟翻地時,孩子們在“動作發(fā)展”方面便獲得相應的經(jīng)驗——手腳靈活協(xié)調運用,并能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或用具。
第二階段:學習撒播小麥種子
在撒播小麥種子之前,孩子們先看了幼兒園里的種植老師是如何播種的。看完后,他們覺得播種又簡單又好玩,每個人都躍躍欲試。但真正輪到自己來做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它并沒有看起來那么容易。
剛剛撒了沒一會,嘟嘟就表示:“小麥總是撒不遠?!鼻咔邉t認為自己撒得太慢了??吹竭@一情況,種植老師告訴孩子們可以一把抓多些,然后手指漏點兒縫隙,再把胳膊往遠一點兒揮動,這樣小麥種子就可以撒得遠一點了。撒播的時候可以移動自己的身體,哪邊撒不到的,就站到哪邊去撒,這樣就能保證小麥種子能均勻地撒到每個角落。聽了種植老師的話后,孩子們又開始嘗試,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們?nèi)龅迷絹碓胶昧恕?/p>
如果只是通過說教,孩子們很難直觀獲得撒播小麥種子的經(jīng)驗。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觀察、總結之后,他們終于領悟到了撒播的竅門。到底要抓多少種子、撒多少、撒多遠等,這些經(jīng)驗都需要親自操作后才能掌握。
第三階段:施肥、澆水
小麥種下去以后,這塊地就成了孩子們心頭的牽掛,每天都要去看一看。教師引導孩子們關心、照料小麥,注意將小麥生長與周圍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把溫度記錄與植物記錄聯(lián)系起來,根據(jù)溫度來管理植物,探究溫度對植物的影響。孩子們通過對植物澆灌的方式、時間、頻率的關注,了解到陽光的照射能讓小麥長得更好,但是如果太曬的話小麥又開始缺水。除了水,他們還討論了肥料與植物的關系,了解哪些是肥料、如何施肥、如何增加土壤的營養(yǎng)等。孩子們決定分為五組,一起合作照料小麥的生長。同時,有專人將小麥的生長情況記錄下來分享給班級其他孩子。
“為什么小麥發(fā)芽這么快?”“為什么這么多天我們都不用澆水?”“天氣這么冷,小麥怕不怕冷?”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則蘊含了孩子們的一種思維:將一種事物放入環(huán)境之中進行思考。正是在不斷觀察小麥生長的過程中,孩子們覺察到動植物的習性與生存環(huán)境的適應關系,并感知、了解季節(jié)變化的周期性。
第四階段:觀察與記錄
從無到有,由一生多
觀察小麥的生長是一個連續(xù)、持久的過程。孩子們在觀察小麥生長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小麥最初是沒有葉片的,只有一根根細細的小芽,顏色是淺淺的綠。在接下來的生長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小麥長出了葉片,從一片到兩片,再到三片、四片,同時顏色也發(fā)生了變化。
在持續(xù)探索、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養(yǎng)成了熱愛觀察、喜歡探究的習慣,而且已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fā)現(xiàn)小麥隨著時間變化而發(fā)生的生長改變,如葉片多少、高矮、顏色等。
用圖畫和符號記錄小麥的生長
孩子們不僅持續(xù)關注小麥的生長,并且能細致入微地觀察、記錄,從顏色、外形、高矮,甚至發(fā)展變化等方面為小麥的生長做了詳細記錄。
在觀察、記錄小麥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會使用圖畫、數(shù)字、圖表或其他符號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發(fā)展了符號表征能力,還發(fā)展了自己的數(shù)學測量經(jīng)驗。他們將抽象的數(shù)學測量學習融入測量小麥的真實情境中,不僅解決了觀察過程中的真實數(shù)學問題,還提升了學習數(shù)學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在數(shù)學活動中學習了用尺子進行測量后,啦啦在觀察活動中放棄原來用手指、樹枝等非標準工具來衡量小麥高度的做法,要求老師為他提供一把尺子。結合剛獲得“測量”的新經(jīng)驗,他用尺子測出一棵小麥的高度為“13厘米”。
教師的反思
種植活動是種植→管理→收獲→利用→儲備→再利用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教師、幼兒學習的過程。
1.關注種植活動中幼兒經(jīng)驗的整合性
《指南》里指出:必須關注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整體性。這里的整體性不僅指的是橫向經(jīng)驗的綜合性,還包括縱向經(jīng)驗的延續(xù)性。在種植活動中,幼兒不只是在某一個領域得到發(fā)展,而是在多領域、多方面都獲得一定的經(jīng)驗。在大班種植活動“種植小麥”過程中,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幼兒的一個方面,而是多方面、多領域、長期性的發(fā)展。因為“種植小麥”不是單獨的一個活動,而是一系列活動。幼兒不僅僅參與播種小麥的環(huán)節(jié),更要從翻土、播種、照料、觀察等多個活動去親身感受勞動與收獲的快樂,并在此過程中獲得多方面的經(jīng)驗。
2.重視種植活動中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
“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睂W習品質在《指南》中獲得更多的認可與強調。良好學習品質的養(yǎng)成與教授一定的知識、技能相比,更顯難能可貴。在種植活動中,教師必須重視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狀態(tài)和良好行為,注意保護他們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以助于他們逐步養(yǎng)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良好學習品質。如親身體驗和嘗試各種工具、整個過程中堅持長期記錄等。
3.加強種植活動中幼兒合作行為的引導
幼兒在參與種植活動時會發(fā)現(xiàn),有些問題是個人難以解決的,這時候就需要多人合作解決。這時候的合作,就是面對真問題的真合作。在此過程中,幼兒要相互協(xié)商、互相理解,找尋有效的合作方法。在整個種植小麥的過程中,幼兒面臨著諸多需要共同合作解決的問題,如清除西紅柿的根、把種子播撒到整片田地等。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幼兒從剛開始的無意向性合作發(fā)展到有意向性合作,由自發(fā)性協(xié)同到適應性協(xié)同過渡。
4.尊重種植活動中幼兒的學習方式與特點
《指南》里明確強調成人、教師應該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教師需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jīng)驗的需要。在“種植小麥”的一系列活動中,幼兒從頭至尾地親身參與,通過自己直接感知、實際操作獲得更為豐富的經(jīng)驗與真實的體驗。幼兒親自動手拔去西紅柿桿子,清理園地,撿掉石頭和雜物,然后翻土、晾曬,最后進行播種。如果只是坐在教室里聽教師講述,幼兒是無法獲得這些經(jīng)驗的。幼兒通過自己的勞動,知道一切來之不易,所以格外珍惜,因而在吃飯時自然地說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不能浪費糧食”??梢姡钫鎸嵉捏w驗是任何說教都無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