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澤
眼睛是我們接收外界光影的窗口,但感知圖像的是大腦的視覺皮層。即使沒有外來光線刺激,我們在做夢時,視覺皮層活動依然可以在腦海中勾勒畫面。因此,“接收端故障”的盲人理論上仍可以在腦中成像。
問題就在于,無論多么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夢境都需要取材于現(xiàn)實。先天失明者從未輸入過視覺信息,夢還可能有畫面嗎?
研究人員找來了10位先天失明者和9位視力正常者,監(jiān)測他們在睡夢中的腦電波活動,并讓他們每隔一段時間醒來一次,記錄下夢境。結(jié)果顯示,盲人在睡夢中也有視神經(jīng)活動。但他們做夢的頻次,或者說回憶起夢的次數(shù)要低于視力正常者。
他們的夢境包含生動的觸覺、聽覺和運動信息,除此之外,視覺皮層也有一定反應。研究人員讓志愿者們畫下自己的夢境。研究發(fā)現(xiàn),盲人和視力正常者畫的內(nèi)容并沒有太大區(qū)別:70%的畫包含風景,90%的畫包含物品,10%的畫包含人物。
那么,沒有接收過圖像信息的先天失明者怎么輸出圖像信息?
研究人員認為,視覺皮層能夠整合其他感官信息(如觸覺),將其轉(zhuǎn)化成圖像信息。閉上眼睛,用手觸摸你眼前的物品,你也能大概清楚它的形狀、質(zhì)地,想象出它的樣子。先天失明者也是如此。但由于他們從未看見過實物,所以我們很難真正了解他們腦海中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