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輝供稿
魯人身善①織屨,妻善織縞,而欲徙②于越。或③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④;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fā)⑤。以子之所長,游于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⑥可得乎?”魯人對曰:“夫不用之國,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廣,奈何窮也?”
——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注釋
①善:擅長。
②徙:遷徙、搬家。
③或:有的人。
④跣(xiǎn)行:赤腳走路。
⑤被發(fā):“被”同“披”。披頭散發(fā)。
⑥其:怎么。
古文大意
魯國有個人擅長編織麻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絹,他們想搬到越國去。有人對他說:“你到那里必定會窮困。”魯國人問:“為什么呢?”這個人說:“鞋是為了給人穿的,但越國人習(xí)慣光腳走路;織白絹做帽子是用來戴的,但是越國人喜歡披頭散發(fā)。憑借你們的專長,去用不著你們長處的國家,要想不窮困,怎么辦得到呢?”魯國人就反問他說:“到了不用我們專長的地方,我們可以引導(dǎo)他們穿鞋戴帽,隨著用途的不斷推廣,我們怎么會受窮呢?”
選一選
讀讀下面的成語,哪一個成語中的“冠”指的不是帽子?
填一填
短文中,有人認(rèn)為魯人不可徙越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
但魯人卻不這么認(rèn)為,從他的回答 “夫不用之國,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廣,奈何窮也”這句話中,你看出文中的魯人是個什么樣的人?(用自己的話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