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芷涵 鄧穎濤
【摘要】本文基于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結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際,總結出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豐富校園文化內(nèi)涵,營造“善心”心育環(huán)境;引領在前,構建立體“善心”心育課程體系;全員培訓,培養(yǎng)“善心”心育團隊。
【關鍵詞】心理健康 校本實踐 積極心理品質 善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22-0035-03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注。自2012年建校以來,我們堅定地認為學校首先是師生心靈的家園,其次才是教學的樂園。學校堅持人本主義心理學理念,強調人的尊嚴、價值、創(chuàng)造力、自我實現(xiàn),努力讓心理健康理念浸潤于整個校園文化中,將心理潛能開發(fā)融入辦學特色中,讓每一名師生都有幸福感、價值感和安全感。學校基于創(chuàng)建一所像水一樣善的現(xiàn)代化幸福學校的愿景,提出了“讓幸福人生從云景出發(fā)”的辦學理念,堅持讓“善”在學校無處不在,讓每一個云景人享受幸福,使學校成為學生、家長向往幸福、追從向善的地方。學校心理健康工作根植于學校“水善”文化價值取向,力求為師生的幸福奠基,以“培養(yǎng)健康、活力,具有善良品質和發(fā)展素養(yǎng)的幸福少年”為目標,確立“善心”心育理念,從文化、課程、活動等方面全方位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使師生的心靈得到滋養(yǎng),讓校園更加和諧。
一、豐富內(nèi)涵,開展“善心”心育文化建設
積極心理學研究認為,只有外部環(huán)境干預與增強身體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才會發(fā)生持久促進的作用,讓使用者保持高頻率的正向情感波動。也就是說,讓學生在多樣、適度的環(huán)境刺激下學習和生活,是維持學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诖耍覀冏⒅匦@文化建設,發(fā)揮環(huán)境、校風、心理氛圍等對學生心靈塑造和心理素質提升的積極作用。
(一)豐富“水善”文化內(nèi)涵
我們將“善”文化根植于“善心”心育文化,在學校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上,圍繞“善”字命名,在校門入口處鋪設一條由紅、黃、藍三原色構成的“從善大道”,寓意讓孩子的多彩人生從云景出發(fā);校園中的善園以“水善云景”雕塑為主體,由竹簡、循環(huán)的水和幼苗三部分組成,整個雕塑圍繞“善”核心展開。學校三棟教學樓分別以“善學”“善行”“善成”校訓命名,將“讓善在學校無處不在,讓幸福人生從云景出發(fā)”的辦學理念巧妙融入其中?!靶强涨驁觥币运{色為基底,宛如一個大沙盤一般坐落在善學樓和善行樓之間,包容、接納每一個孩子的天性。
(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設
學校“善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設有辦公室、沙盤游戲室、放松減壓室、團體輔導室、舒心小屋(個體咨詢室)等。心理輔導室每天定時開放,由專職教師接待學生來訪。在學校團體輔導室,學生可以參加各項有益身心的團體游戲,如“風險投資”“畫中畫推理”“蜈蚣競走”等;在心理咨詢室和沙盤游戲室,學校安排專職教師幫助學生解答心理困惑,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在放松減壓室,學生可以利用道具宣泄情緒和緩解壓力,或利用音樂放松椅和按摩椅放松心情。這些有針對性的活動場所,呈現(xiàn)出簡練、溫馨、和諧、富有生活氣息的特點,便于教師為學生提供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
(三)立足兒童視角的環(huán)境建設
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讓“隱形環(huán)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學校立足兒童視角加強環(huán)境建設,力求讓每一面墻壁說話、每一個角落育人。學校把“善心”文化呈現(xiàn)在教學樓內(nèi)的各個區(qū)域:“書法廊”弘揚“愛國愛校”精神,“音樂藝術墻”展示學校藝術活動的精彩瞬間,百名學生親手做的“百善圖”是對“積小善成大善”的完整詮釋,“最美笑臉墻”展示了學生陽光自信的心理品質……每學期每班特色文化展示區(qū)分別展示低年級“我能行”良好習慣、中年級“我最棒”學習能力、高年級“我自信”心理品質,體現(xiàn)了我校螺旋式育人的理念。
二、引領在前,構建立體“善心”心育課程體系
(一)開設心理健康地方課程
學校統(tǒng)一征訂地方課程教材《心理健康》,每周安排一節(jié)心育課,由專職心理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心理健康》的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心育課,使學生從小就樹立起“幸福人生從心開始”的心理健康觀念,提高學生遵循生命成長規(guī)律的意識,幫助學生初步掌握自我調節(jié)心理的方法。
(二)研發(fā)“善心教育”心理輔導課程
學校設置的心理輔導課程屬于團體心理輔導的一種。它以學生心理過程中的普通心理發(fā)展需要為內(nèi)容,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為目的;以課堂為載體,由專職(兼職)心理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如一年級、二年級以行為習慣為重點,三年級、四年級以人際交往為重點,五年級、六年級以青春期和升學教育為重點,心理教師根據(jù)學生發(fā)展中的實際情況調整心理輔導內(nèi)容,并制訂了一至六年級“善心”心理輔導課程一覽表(如表1)。
(三)精心設計“善心教育”心理班會課程
心理班會課程是班主任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以系統(tǒng)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培養(yǎng)積極心理品質為直接目的的一種心理輔導方式。它對心理輔導技術的專業(yè)化水平要求不高,但內(nèi)容更具針對性、時效性,能較快地滿足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要或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班主任把心理輔導活動課的一些技術、方法和素材運用于心理班會課上。如新冠肺炎疫情居家觀察期間,我校開展了心理健康專題“云班會”,五年級開展了“積極行動,樂觀應對”“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心理班會等,通過收集資料、項目式學習、“頭腦風暴”、擬訂方案等方式引導學生、家長高度重視特殊時期的心理健康,學會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在日常教學中,各班根據(jù)班級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班會課,如疫情后的返校復課,二年級開展“我和大自然是好朋友”心理班會課、三年級開展“言語有溫度”心理班會課、六年級開展“新生活,向未來”“綻放生命”心理班會課。這些因勢而設的心理班會主題貼近學生實際,體現(xiàn)了靈活性和時效性,為完善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四)全員實踐“善心教育”跨學科心理課程
學科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同樣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責任。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觀念,既是各科教師的責任,又是全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式?!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新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fā)展”;在“課程理念”中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為引領,努力構建育體與育心、體育與健康教育融合的課程體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全面發(fā)展。由此可見,“品格”“能力”“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育心”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因此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落實新課標的體現(xiàn),成為我校教師們努力探索學科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合的目標方向。語文教師積極挖掘學科教材中蘊含的豐富的、可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和素材,如教學《鹿角和鹿腿》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心理劇角色扮演的方式,切身體會小鹿在不同情境下的內(nèi)心感受。學生在體驗中明白了事物各有自己的價值,不能只憑外表和主觀去判斷。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在執(zhí)教《不一樣的你我他》一課時,讓學生通過辨析人與人的不同,學會接納差異,懂得欣賞他人與自己。
不同學科的教師利用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技術和方法,采用提問、小組合作討論、實踐體驗等方式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素材運用于本學科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探究能力、觀察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良好學習品質。例如:數(shù)學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對學業(yè)情況正確歸因,以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體育課教師引導學生在各項體能訓練中釋放壓力,培養(yǎng)毅力;音樂課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欣賞優(yōu)美樂曲,幫助學生舒緩緊張情緒。
(五)深入落實“善心教育”活動課程
我們認為,每一個活動都是心育工作的良好契機,都能促進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成長資源。我們根據(jù)核心素養(yǎng)概念所提倡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以及積極心理學強調的挖掘學生心理優(yōu)勢、培養(yǎng)積極心理品質等理念,以學生能力和情感的多元發(fā)展來重構學生的學校生活;從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出發(fā),關注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并以各類活動為主要落實途徑。
1.“善學”活動課程
每年秋季學期伊始,學校都會舉行一年級新生開筆禮,使學生在人生的啟蒙階段,通過開筆禮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與求知欲。莊重的儀式讓學生感受到入學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學生時代的開始,是走向成才的起點。學生從中受到激勵,學會珍惜讀書機會、勤奮學習。
學校還充分利用藝體活動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使其成為學生快樂的源泉。我們發(fā)揮藝術療愈的作用,引導學生學會放開、降低防衛(wèi)心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靈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洞察力。我們以豐富的藝體活動為載體,將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滲透到整個校園生活中。例如:學校每學期開設課后藝術特色課堂,學生可以自主選課;組織藝術節(jié)系列“云景好聲音”“合唱”“個人才藝”“水善云景”書畫競賽等比賽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開設體育節(jié)系列活動、班級球賽、體育傳統(tǒng)項目比賽等,以藝體的力量促使學生釋放壓力,敢于挑戰(zhàn)自我、表現(xiàn)自我,培養(yǎng)學生自信、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
2.“善行”實踐課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行合一”“身體力行”等都是“善行”實踐活動的真正含義。我們充分利用校內(nèi)外資源,開辟勞動教育基地和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以多元化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和實踐環(huán)境。學生利用假期到基地開展實踐體驗活動,在更為廣闊的世界里體驗探究的樂趣。例如,學生到社區(qū)服務中心開展“模擬法庭”實踐活動,到市團委舊址開展“‘童學百年青年運動史”實踐、到勞動教育基地開展“小小農(nóng)藝師,培育新生命”種植體驗活動……在各專題實踐體驗中,落實“健康生活”“責任擔當”核心素養(yǎng)。
3.“善成”感恩課程
學生在求學路上,離不開家長和教師的一路相隨,因此我們時刻提醒學生學會感恩。畢業(yè)課程“感恩孝親”和“感恩母?!笔俏倚P挠放苹顒?,是我?!吧莆幕辈豢苫蛉钡囊徊糠?。每年5月,畢業(yè)班學生心懷崇敬之意齊聚孔廟,以至誠之心傳承中華美德。每年6月,“感恩母?!毕盗谢顒右龑W生學會感恩、熱愛學校、報效祖國;教育學生立足今天,腳踏實地做好規(guī)劃,奔向更美好的未來;鼓勵學生“日行一善”,用行動關愛身邊的人,關心弱勢群體,如到敬老院開展慰問活動等。
三、全員培訓,培養(yǎng)“善心”心育團隊
強教必先強師。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是重視教師培訓,組織教師學習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團體心理輔導技能,并善于運用于實踐中。我校的心理教師培訓主要分為三級層次。
一級培訓:培養(yǎng)心理輔導團隊。學校鼓勵愛好心理學的教師參加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沙盤游戲療法、心理繪畫療法等培訓活動,鼓勵教師及時運用所學成果,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專業(yè)的心理支持。目前,我校有專職心理教師2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7名、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2名、沙盤游戲治療師12名,另有10名教師通過了廣西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組織的廣西心理輔導專項職業(yè)能力考試、4名教師參加全國幸福家庭種子師資培訓并獲得講師資格、3名教師參加國家家庭指導師培訓并通過考試。這些教師組成了學校心理輔導團隊,在各年級積極發(fā)揮作用。
二級培訓:培養(yǎng)優(yōu)秀班主任。學校鼓勵班主任參加各級專題心理學知識培訓并力爭通過考核。在班主任隊伍中,有1人獲得國家心理咨詢師證書、5人獲得沙盤游戲治療師證書、3人通過廣西心理輔導專項職業(yè)能力考試。
三級培訓:全員培訓。學校逐步形成了“以成長體驗為主,專題講座為輔”的校本培訓模式,全員參加了“正面管教在學?!迸嘤栒n程;每學期由學校專職心理教師開展全員培訓,采用多種藝術療法、手工療法、運動放松法等,為教師們解壓并進行心理疏導。
經(jīng)過十年的實踐,我校全體師生用實際行動踐行“善學、善行、善成”的校訓精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喜人的成績,榮獲廣西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廣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秀心理輔導室、南寧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南寧市中小學示范心理輔導室等榮譽,形成了“善心”心育品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進,帶動了全體師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學校體育、藝術和科技成績突出,曾獲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動特色單位、廣西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南寧市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
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遠,讓學生在幸福的校園氛圍中快樂成長是我校全體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下一步,我校將繼續(xù)深入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更成熟、專業(yè)、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為廣大學生、教師、家長及時提供優(yōu)質服務,為“品質教育,學在南寧”教育品牌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心理賦能 筑夢成長:江蘇省句容市實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掠影[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18):81-82.
[2]韓愛民,張紅燕.心育,讓學生眼里有光:濟南市青龍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略記[J].山東教育,2022(9):27-29.
注:本文系南寧市“十三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以傳統(tǒng)書畫藝術為載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研究”(2016C082)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芷涵(1976— ),廣西上林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鄧穎濤(1975— ),廣東番禺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