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太行地區(qū)黨的干部培育歷史,是在當時特殊歷史背景下的歷史事件。總結和吸取歷史經驗,以史為鑒研究干部隊伍培育理論和實踐,為堅持好、發(fā)展好、運用好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干部教育理論,為新時代黨的干部教育實踐提供借鑒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共產黨;太行地區(qū);干部隊伍培育
抗日戰(zhàn)爭時期,黨在太行山地區(qū)開辟了連片的敵后抗日根據地。在創(chuàng)建、鞏固、發(fā)展根據地的斗爭實踐中,開拓性地進行了干部隊伍培育,建設了一支堅強的干部隊伍,積累了寶貴的干部隊伍培育經驗。對這些經驗的總結和研究,有助于了解和掌握黨的干部隊伍培育在整個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為當前更好地改進和加強黨的建設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
一、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發(fā)展歷史背景
太行山地處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之間。1937年7月,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從陜北出發(fā),東渡黃河,開辟敵后戰(zhàn)場,開展游擊戰(zhàn)爭,整個太行山區(qū)成為了全國抗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同年11月,我黨第一塊敵后抗日根據地在太行山北部地區(qū)建立。此后,依托太行、太岳兩山脈,在晉冀、冀豫邊界地區(qū)相繼創(chuàng)建了冀中、太南、冀西、太行、太岳、冀南等一系列敵后抗日根據地。太行山區(qū)的各塊根據地基本連成一片,形成了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塊全國較大的抗日根據地。這里孕育了一大批對黨忠誠、勇于犧牲、功勛卓著的黨員干部。
二、太行地區(qū)黨的干部隊伍建設面臨的形勢
1.干部隊伍不能滿足斗爭形勢需要
一方面,干部數量短缺。大革命失敗后,太行地區(qū)地方黨組織反復遭受破壞,黨員人數銳減。根據地建立后,由于侵略者殘酷鎮(zhèn)壓和國民黨制造的反共摩擦,根據地黨的組織多次遭到沖擊,大量黨員干部被捕被殺。另一方面,干部成分復雜。為了鞏固抗日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盡快壯大黨的力量,我們黨吸收了大量進步人士、革命群眾、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許多新干部文化水平低、政治素養(yǎng)弱、斗爭經驗少,甚至意志不堅定,面對殘酷的斗爭和敵人的引誘容易動搖和背叛,危害到根據地建設和黨組織發(fā)展。
2.錯誤傾向嚴重影響干部隊伍思想
在黨外,汪精衛(wèi)等親日派散布“抗戰(zhàn)必敗”論,反對抗戰(zhàn),鼓吹求和;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希望依賴外國勢力干涉迅速結束戰(zhàn)爭,散布“速勝論”。在黨內,“左”傾關門主義和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思想一度使許多干部徘徊迷茫?;驋仐壢罕娐肪€,不愿吸收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符合黨員條件的同志入黨;或放棄革命的領導權和軍隊的領導權,主張一切聯(lián)合,一味抹煞黨和階級的獨立性及必要權利,甚至產生失敗情緒。這些錯誤思想都影響到一些干部。
3.敵后抗戰(zhàn)形勢對干部隊伍的新要求
1937年8月洛川會議以后,黨的軍事戰(zhàn)略由國內革命戰(zhàn)爭向抗日游擊戰(zhàn)爭轉變。我黨及人民軍隊主力開始深入敵后,發(fā)動山地游擊戰(zhàn)爭,主動鉗制和消耗敵人。一時間,太行山匯聚了來自華北乃至全國的抗日愛國精英,為根據地充實了大批干部骨干力量。將這些力量吸收并培養(yǎng)成為黨領導下的革命力量是當時必須要開展工作。實踐證明,八路軍東渡黃河后,人民軍隊和敵后根據地之所以能夠迅速發(fā)展壯大起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及時培養(yǎng)了一支堅強的干部隊伍。
三、太行地區(qū)黨的干部隊伍培育主要經驗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干部隊伍培育的重要法寶。在太行敵后戰(zhàn)場,條件異常艱苦,還要面對來自各方的誘惑,這都要求干部隊伍始終保持無產階級本色,保持革命性和先進性,堅決落實從思想上建設黨,更加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反對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解決從思想上入黨、為什么人服務的本質問題,加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宗旨教育,一切以人民利益為出發(fā)點。教育干部當前主要矛盾雖然是民族矛盾,但階級矛盾依然存在,不能放松警惕,重點開展黨的政策、策略學習,確保全黨保持一致。
2.注重素質全面提升
文化知識是其他知識的基礎,干部教育也一樣,首先要具備較高的文化水平,才能學懂黨的理論和其他知識。太行根據地很多干部都是工農出生,雖然經受過革命考驗,但文化水平較低,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難,影響了工作。我黨根據干部文化水平的差異進行了文化教育。同時,業(yè)務素質也是干部必備的能力。黨的干部必須要有與崗位相適應的業(yè)務能力。根據地開展了大量針對專門業(yè)務的干部教育培訓,教育所有干部都要學懂、弄通業(yè)務知識。
3.創(chuàng)新干部培育方式
特殊的斗爭條件,造就了特殊的干部培育機制和方式。首先注重培養(yǎng)干部學習的主動性,強調在職學習和到工作實踐中學習,這是由尖銳的敵我斗爭環(huán)境和艱苦的根據地條件等客觀因素造成的。其次,強調小組討論式學習,特別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時事教育方面,組成學習小組,定期組織學習討論。第三,為解決根據地的開辟和壯大帶來的干部短缺問題,加緊舉辦各類培訓班、干部學校和黨校培訓干部。此外,特別注重運用會議形式教育干部。召開會議傳達上級指示、集體研究解決問題本身就是干部隊伍培育的過程,會上開展形勢政策分析、交流工作經驗、交換工作方法,整體學習和教育效果十分顯著。
4.健全地方干部隊伍
太行地區(qū)是全國北方地區(qū)較早建立黨的組織的地方,雖然多次遭受嚴重破壞,但是保存下來的地方黨組織和干部黨員經受住了各種嚴峻考驗。根據地建立前后,在太行地區(qū),地方黨的組織發(fā)動群眾性抗日救亡運動,恢復并發(fā)展黨的組織,形成較好的黨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為八路軍迅速開辟根據地、站穩(wěn)腳跟提供了重要保障。1939年,針對地方黨組織在發(fā)展壯大中存在的問題,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分局依據實際情況集中力量分類進行黨組織整理和鞏固工作,著力抓好審查干部、整理支部、健全領導。黨員干部隊伍質量和力量更強大了。
四、太行地區(qū)黨的干部隊伍培育價值啟示
1.干部隊伍培育要以質量為重
在太行地區(qū),我們黨高度重視黨的干部隊伍培育,牢牢抓住關鍵少數,不斷培養(yǎng)和壯大干部隊伍。由于當時黨組織發(fā)展和根據地擴大需要,一些黨性不純潔、革命意志不堅定的投機分子進入了組織,甚至成為了領導干部;另外,短時間大量發(fā)展黨員,雖然形式上壯大了組織的力量,但是許多人面對艱苦的斗爭環(huán)境出現了各種問題,有貪污腐敗、脫離隊伍,甚至背叛給革命造成巨大損失等情況。所以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干部隊伍培育上要兼顧干部數量和質量同步提升,并且要以質量為先、質量為重、寧缺毋濫,在新時期繼續(xù)堅持做到這一點仍然很重要。
2.干部隊伍培育要提升自身修養(yǎng)
在太行地區(qū),每名黨員干部都是旗幟和標桿,都能帶動一批群眾。為保證抗戰(zhàn)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提高干部自身修養(yǎng)。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黨性修養(yǎng)。教育黨員干部學習黨章,牢記黨的宗旨,自覺抵御各種錯誤思潮,經受住各種考驗和風波。其次,強化政治理論修養(yǎng)。開展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教育,使干部隊伍堅定政治信念,提升政治覺悟,提高在殘酷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的信心和信念。此外,自覺提升業(yè)務修養(yǎng)。著重鍛煉干部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堅持定期學習制度,努力彌補能力不足,使之勝任工作崗位。在新時期,我們的干部隊伍仍然要面對各種錯綜復雜的考驗,要面對能力素質不足的恐慌,要緊跟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戰(zhàn)略、新思想,豐富干部黨員理論積累和知識儲備,不斷提升干部隊伍自身的修養(yǎng),使之自覺提高思想政治品德和能力素質。
3.干部隊伍培育要注重實踐支撐
在太行地區(qū)開展敵后游擊戰(zhàn)爭實踐探索,客觀要求黨的干部要主動將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運用到實踐,解決實際問題。這一時期,黨的干部隊伍培育,充分運用了當時發(fā)生的各種斗爭和生產實例作為教育內容,有針對性開展工作和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提高黨員干部解決問題能力,促進干部積極參加教育學習,提升了學習的適用性和有效性。在新時代黨領導人民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前進背景下,黨的干部隊伍培育同樣必須繼續(xù)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以黨和國家建設發(fā)展的需要為出發(fā)點,不斷提升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干部隊伍培育要強調因材施教
在太行地區(qū),大批干部投身到敵后抗日斗爭中。這些干部的政治理論水平、文化素質、業(yè)務能力等都有較大差距,有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有老革命和老戰(zhàn)士,也有文盲、半文盲狀態(tài)的工農干部等。此外,每個干部的工作崗位、性質、特點、要求也不相同。這決定了進行干部隊伍培育絕不能搞一刀切,要搞因材施教,根據黨的事業(yè)需要和干部自身特點開展干部分級分類教育。同樣,在現在知識爆炸時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各領域、各行業(yè)、各部門、各崗位對黨的干部能力素質要求不斷提高,進行干部隊伍培育工作更須做到根據客觀實際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山西歷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
[2]謝忠厚宋學民.晉察冀邊區(qū)民主政權建設文獻選編[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3.
[3]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0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5.
[4]彭真.關于晉察冀邊區(qū)黨的工作和具體政策報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1.
基金項目:2022年河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研究課題一般項目“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太行山地區(qū)黨的干部隊伍培育研究”(JRS-2022-8021)。
(作者簡介:李斌,河北政法職業(yè)學院政工師,研究方向高校管理、黨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