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哥聊求職
工作多年,我有一個覺悟:無論和任何人溝通,你整明白一件事,就搞定了問題的核心,那就是通人性,千萬不要和人性作斗爭。
所有溝通的技巧,都是對人性的揣度。
比如,人性最大的惡是:恨人有,笑人無。所以,與人聊天時,多聊別人有的,少談自己有的,你會發(fā)現(xiàn):越厲害的人越會隱藏,越顯擺的人越招人厭。
贊美、傾聽、幽默。
你學會了,就可以搞定一大半的溝通問題。
人人腦門上都有三個字:夸夸我。
多年前我去拜訪一個客戶談合作,到了公司前臺他來接我。一見面我就夸,直給,明夸,見啥夸啥,“你們公司好漂亮啊”,不漂亮呢?“你們公司裝修得很有格調啊”,這就像我不帥你就夸我有氣質,他馬上說:“我?guī)銋⒂^一下”。
如果門面沒得夸,咱就夸人??渌@年輕,夸他身材好,這一手夸人堪比王心凌,中年大叔誰能扛住這個?你真想夸人,一定能找到贊美的點。一個小小的贊美,就能輕松破冰。
到了他辦公室,繼續(xù)見啥夸啥。看到他書架上一堆獎杯,夸,這是“夸他有本事”;看到他桌子上孩子照片,夸,你告訴我,誰不喜歡別人夸自己家孩子?先找話題聊幾分鐘,再談正事,這么說吧,他已經(jīng)不完全拿你當外人了。
明夸要注意度注意量,有思想無痕跡,親切自然不刻意。
中午一起吃飯,我問:“張總,您在這個行業(yè)叱咤風云20年,作為前輩有什么經(jīng)驗可以分享給我們嗎?”這是暗夸,暗夸就是請教,這個東西就有點高級了。
我這句話一講,他完全扛不住,滔滔不絕聊了一個多小時,全是他在講,中間我用魯豫三式陪他聊:“真的嗎”“我不信”“那后來呢”……最后,他講完了,我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他很開心,后來,合作談成了。
人人都需要被認可和贊美,當你用請教的方式聊天,對方就很會享受。
贊美就是一份禮物,不需要花錢又非常有效。吝嗇贊美不是你高雅,而是你不懂人性。有的人不會夸人也就算了,還傻了吧唧總去給人添堵。你見沒見過朋友圈有這樣一種人,你說“大海啊你真美”,他就評論“淹死過很多人”,喜歡挑刺,用否定別人的方式表現(xiàn)自己,蠢死了。控制一下你的表現(xiàn)欲吧,會讓你沒朋友的。
讓對方把話講完,是修養(yǎng)更是修煉。
有一個面試溝通的誤區(qū):面試時我說得越多,面試官對我的了解就越多,對我的了解越多,我面試被聘用的可能性就越大,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說得多”與“被認可”沒有任何必然的關聯(lián)。你難道沒見過喋喋不休的推銷人員嗎?你喜歡他嗎?你買單了嗎?
任何時候,比說更重要的是聽。
有的求職者會犯更糟糕的錯誤,當面試官有意無意指出他某方面不足時,沒等對方說完就打斷對方說話去解釋……誰喜歡自己說話被打斷?你喜歡嗎?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每次吵完架都覺得有點后悔,后悔什么?后悔沒發(fā)揮好。為什么?因為你在忙著不停地說。一旦你失去冷靜,就會沒了思考,就會干很多蠢事。
就像《巨嬰國》所寫,人有兩個愿望:一個愿望是看看我,另一個愿望是抱抱我。永遠記住一點:人在情緒之下是不講道理的。先照顧情緒,先傾聽再表達觀點。一個溝通高手,一定是優(yōu)秀的傾聽者。
甚至,有時候你做好傾聽就夠了,不要亂發(fā)表見解。比如,朋友找你傾訴感情問題,你聽就好,他只是需要一個傾訴對象,希望把郁悶的事講給你聽,他的煩惱可以減半。結果,你非要裝包青天演辨忠奸……
再給你一條職場溝通的小建議:
在你給別人講解的時候,問“我講清楚了嗎”,而不是去問“你聽明白了嗎”。
有時候,有趣比有用更有價值。
你聽過的成功人士演講,是不是大多數(shù)都是風趣幽默的?
把復雜的、難懂的、專業(yè)的東西,用有趣的方式講給別人聽,是一種很高級的溝通技巧。
都說良藥苦口,有趣就是給你的苦口良藥裹個膠囊或弄個糖衣,讓藥變得不那么難以下咽。做一個有趣的人,背后的本質是:你要對這件事有著深刻的理解。
如果你是面試官,往往給你留下好印象的,是面帶微笑有幽默感的求職者。因為,越是能在緊張的氛圍下開玩笑的人,越是有自信的人。
你給客戶做產品演示,連接投影儀時出了狀況,開開自己的玩笑,“看來今兒我的人品值差點意思,大家先看看我們的產品手冊,我馬上和投影儀battle(較量)一下……”
相比驚慌失措,我們更喜歡有趣且穩(wěn)得住的人。
幽默不是說相聲砸掛,只拿別人開玩笑,會顯得你很狹隘。你看成功人士的演講,永遠有自嘲和自黑,為什么?自嘲,往大了說,是活明白了,往小了看,這是會嘮嗑。
一個能夠自嘲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成熟的人。
幽默,是溝通的潤滑劑。
怎么變有趣?
豐富的知識才能玩出來高明的幽默,一句話:職場人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
編輯/莉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