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運故事匯
江漢關博物館二樓第一展廳,一張泛黃的老照片,向觀眾展示了收回漢口英租界協(xié)定。
協(xié)定是全英文書寫,簽署日期為1927年2月19日。頂端空白處,透過清晰可見的筆跡,仿佛穿越到95年前,感知工人運動的迅猛高漲,體會收回漢口英租界的喜悅。
這場斗爭中,以工人為主力的武漢30萬市民涌上三鎮(zhèn)街頭,把中華民國的旗幟插上英租界的建筑物。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發(fā)揮了很大作用,而在臺前,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巧妙周旋,社會各界緊密配合,合力成功收回了英租界。
1923年1月3日,英租界當局從停泊在長江邊上的軍艦調(diào)集大批英兵,用刺刀驅(qū)逐江漢關前愛國民眾,刺傷數(shù)十人,其中重傷五六人,一名海員工人死亡。
陳友仁當過孫中山秘書,從小接受西方教育,與英方打交道經(jīng)驗豐富。慘案發(fā)生時,陳友仁正在英租界里的南洋大樓開會。他立即向英國提出抗議,“須于二十四小時內(nèi)撤出水兵,由中國政府派隊進駐英租界,否則再有其他事件,概不負責”。
陳友仁熟知英國法律,又讓工會會員幫忙,他們引開印度巡警,使得漢口英租界成為守備真空,并趁機派中國軍警進去駐守。
當英國人要求接管時,陳友仁利用大英法典先發(fā)制人——根據(jù)大英法典規(guī)定,英國已從租界撤退全部僑民,這等于放棄租界,中國人民有權收回租界。當英國官員發(fā)現(xiàn)留下的印度巡警被調(diào)走時,才知中了陳友仁的計謀,吃了啞巴虧的英國人憤怒無比卻無能為力。
當然此舉并沒有讓英國人完全放棄租界,但為中英談判增加了籌碼。英國當局派出參贊歐瑪利,就漢口英租界問題與陳友仁舉行談判。談判從1月15日持續(xù)至2月19日,約經(jīng)過16個回合,終于簽訂了以談判雙方名字命名的《陳-歐瑪利協(xié)定》,從法律上確定了中國人民收回漢口英租界的管理權。漢口英租界正式改名為漢口“第三特別行政區(qū)”,武漢也成為第一批收回外國租界的英雄城市。
初心傳承 尋訪感言
尋訪江漢關博物館時,看到百余年前工人前輩冶煉的鋼鐵,讓身為建筑工人的我倍感親切。95年前,惡劣的社會生存環(huán)境沒有壓垮工人兄弟的精神和意志,他們敢于斗爭,勇于“向上走”。傳承百年,初心不改。我從一名工地建筑工人,成長為企業(yè)管理者,靠的也是工人弟兄身上的這股“勁”和工匠精神。如今,拿到施工圖紙,我基本已能夠估算出需要多少公斤鋼筋。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新時代工友們理應在偉大的時代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
作為一名90后,我在順豐公司漢陽區(qū)站點已工作9年。9年來,與不同的人們溝通,為他們服務,我體會到很多快樂。95年前的工人弟兄,他們團結在黨的領導下,推動社會變革,顯示了工人力量。新時代工人的選擇變多了,但是為社會傳遞正能量、為老百姓送去有溫度的服務,這是工人不變的追求,也是我未來繼續(xù)努力和堅守的方向!
張海東
——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華震集團有限公司部門總經(jīng)理
龍志強
——湖北順豐速運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漢陽區(qū)站點收派員